第60節
====================================== 入v了,希望小天使們以后還能繼續多多支持哦。 (* ̄▽ ̄)/?☆*"`'*.,_,.*'`"*.,_☆ 胖作者灑花賣萌中。 ☆、太子家事 雖是知道圣上賜婚于徒昭與史湘云一事, 但史家親友們仍是覺得有幾分不可思議,這史湘云雖然是史家這一代唯一的嫡女, 但畢竟父母雙亡, 也不過就是個名頭還過得去罷了,萬沒想到這無父無母的孤女也能成了皇孫妃? 就連徒昭嫡母──太子妃也覺得有幾分不可思議, 雖知徒昭和史家之間頗有一些往來, 但她本以為不過是因為史鼐是詹事府少詹事之故罷了,畢竟史湘云不過是個父母雙亡的孤女, 雖說史鼐是詹事府少詹事,也算得是太子門人, 而且史鼎貴為京營節度使, 在圣上面前也頗有幾分臉面, 但隔房的侄女就是隔房的侄女,就算貴為前保齡候嫡女,但可以說是沒有娘家可言, 這史家對徒昭而言壓根就借不到力。 難不成是欽天監跟據生辰八字選出來的?想想史湘云的家世與眼下才十三歲的年紀,太子妃深覺得自己真相了。 想著徒昭已經無母族了, 眼下娶了史湘云之后可說是連妻族也沒有了,真真的孤家寡人,太子妃舒心一笑, 對身旁的管事嬤嬤吩咐道:「小七要成親了,我這個做嫡母的也不能沒半點表示。跟我娘家人說一聲,給史家大姑娘好生添妝,比大皇孫妃的例略加一些, 再從我私庫中取二樣擺設給小七送去,嗯,一樣比大皇孫的例略添一點?!?/br> 徒昭怎么的也是陽兒照顧大的,曾選侍又是她帶進來的陪嫁,比柳貴嬪所出的略增添一點也是應當。 一旁伺候著的太孫妃贊道:「母妃心善。七弟弟能有娘娘這般善心的母妃,真真是七弟弟的福氣?!?/br> 大皇孫是太子的庶長子,為柳貴嬪所出,也是圣上的頭一個孫子,雖然是庶出,但畢竟是第一個親手抱過的孫子,圣上雖然不說,但對大皇孫也是有著幾分偏心的,更別提太子本就偏愛著柳貴嬪母子三人了。 當年太子硬是提高大皇孫成親之時的規格,其規格之高都略略超過了皇孫應有的份例了,只比一般皇子略少了些,險些能和皇太孫大婚的規格比美了。圣上和太子重視,太子妃就算再不滿,給這大皇孫的賞賜也是頭一份的,之后的同為柳貴嬪所出的二皇孫的賞賜可就只有大皇孫的一半了。 這次把徒昭的禮提到比大皇孫還多些,可真真是不少了。 太孫妃自個嫁妝豐厚,又知道徒昭在圣上面前亦有幾分臉面,之前皇太孫與徒昭之間為了圣上的身體狀況頗有幾分口角,借此和徒昭示好也是應該的,便不覺得如何,但王熙鳳卻有些心疼了,這太子妃的嫁妝可都是留給她兒子的啊。雖然王熙鳳還沒生個兒子出來,但她早認定自己遲早能給皇太孫生個兒子出來,便把太子妃的嫁妝視為囊中之物了。 王熙鳳不屑地扁扁嘴,「不過是個宮婢生的庶出皇孫,母妃何必給他那么大的臉面呢?!?/br> 這宮里母以子貴,子以母貴,徒昭之母不過是太子妃的陪嫁丫環,母家卑微的很,太子又不缺兒子,這徒昭要不是皇太孫心善,親自照顧了幾年,只怕早就死在宮里了。 這徒昭應該感謝皇太孫與太子妃才是,那有皇太孫與太子妃主動放下身段交好他的理。 太子妃臉色一沉,「什么渾話都敢往外說了,你的規矩真是該好好學學了!」 王熙鳳連忙垂下頭,低聲說了句:「母妃教訓的是?!?/br> 太孫妃溫婉的笑道:「王嬪侍的規矩是越發疏忽了,還不如你那薛姓的宮女表妹好呢,不過把薛宮女調到王嬪侍那,讓薛宮女好好提點王嬪侍的規矩吧?!?/br> 太子妃眉頭微皺,誰人不知那薛寶釵是陽兒的心頭rou,向來是被他藏在書房中,不讓旁人使喚的。薛寶釵和王熙鳳雖是表親,但兩女之間又有一些糾葛,調薛寶釵到王熙鳳那,不是薛寶釵被王熙鳳給整死,就是皇太孫和王熙鳳又為了薛寶釵起了口角。這樣一來一口氣解決了王嬪侍與薛宮女,反倒是太孫妃得了好處。 太子妃意味深長的看了太孫妃一眼,「你做為正室,這調教妾室也是你的責任。你也該罰!」 「是!」太孫妃連忙恭敬地起身應道,隨即又帶了點委屈道:「夫君喜歡王嬪侍的真性情,媳婦不好多管啊?!?/br> 太子妃微嘆,她這個兒子口口聲聲說最恨這寵妾滅妻之人,但自己也和寵妾滅妻也沒啥差別了,要不太孫妃也不用隱晦的和她告狀了。 只要兒子喜歡,她平日里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也就罷了,但圣上眼下身子不好,陽兒行事可不能再如此隨意了。 「罷了?!固渝鷩@道:「王嬪侍回去把金剛經好生抄抄,靜一靜心,好好想想什么話該說,什么話不該說。想通了再出來?!?/br> 太子妃的言下之意便是將王熙鳳給禁足了。至于何時出來,這可就不好說了,人人都知王嬪侍適字不多,抄完整本金剛經也不知道得花上多少時日。 「是?!雇跷貘P委委屈屈的應了。 太子妃問道:「圣上可有什么旨意?小七成親后也不好住在乾清宮了。讓人先把二皇孫之前的住處整理一番?!?/br> 雖然眼下新娘子還小,不能圓房,但也沒有孫媳和祖父同住一宮的道理,將小七移出乾清宮也是勢在必行。 按她瞧,將小七移出來也好,這些年來,小七在圣上面前越發長臉,多少也與他長期居住在乾清宮配殿,能親近圣上有關。將小七移出來了,過得幾年,圣上也該忘了這個孫子了,到時小七也就不過是個普通的皇孫罷了。 小七即為太子庶子,就算比不得柳貴嬪所出的大皇孫與二皇孫,也該和二位皇孫之前一樣,居住在毓慶宮前殿才是。毓慶宮內住的人多了,難免有些不足,好在這大皇孫與二皇孫現下都移到南三所了,勉強也可以再添一個七皇孫夫婦。 太孫妃微露為難之色,「圣上將七弟弟賜住于北五所了?!?/br> 「北五所!」太子妃一驚,「怎么會賜住那兒了?」 北五所仍皇子所居之所,雖則圣上所出的十位皇子中只有七子成活,成活的皇子均早己成婚,都離宮開府了,但北五所仍是默認的皇子居所,不是皇孫所可以居住的,要不怎么大皇孫和二皇孫都成婚多年了,仍擠在毓慶宮中呢,二人還是趁著之前皇太孫成婚之時,借著皇太孫的東風搬到南三所呢。 太孫妃嘆道:「聽說是圣上覺得南三所已滿,北五所又正好空著,便讓七弟弟住了進去了?!?/br> 太子妃思索了一下,這話雖然說的合情合理,但怎么覺得有些不對呢?但轉念一想,徒昭打三歲起便養在乾清宮了,也算是在圣上膝下長大的,圣上略偏心幾分也是難免的,倒也就罷了,只道:「雖然這后宮之事自有貴妃娘娘處理,但小七總歸是太子所出,也是陽兒的弟弟,小七的事,你也得上上心才是?!?/br> 「是!媳婦知道?!固珜O妃規規矩矩地應了。 太子妃和幾個媳婦閑聊了一會兒,這話里話外都不外乎是徒昭的婚事,還有史湘云此人。 徒昭雖是太子庶子,也和皇太孫交好,但太子妃對他的婚事并不怎么上心,本準備到選秀之時,指一名過的去的姑娘,或是從娘家旁枝里選一個出色的女孩給他就好,萬沒想到圣上親自指了這史家大姑娘給他。這圣上親指的姑娘自然是沒有不好的,但這史湘云也不是京里出名的姑娘,真不知是那里被圣上看上了眼。 太孫妃出自文官世家,對史家這般的武官人家自然不甚清楚,但也托了娘家人打聽一番,雖是武官人家的女兒,但是容貌不惡,據聞生的玉雪可愛,也略通文墨,頗有幾分文彩,在詩會中奪魁過幾次,性子活潑,是個討人喜歡的。 而王熙鳳雖然是武官家里的姑娘,但和史湘云年歲差的大,并未見過,再加上史家仍是賈家老親,礙于賈璉之事,王家早和賈、史兩家漸漸梳遠了,也不清楚史家大姑娘的性情,再加上賈璉之故,王熙風也不好讓娘家人打聽一番,只略略說了說所知道的史家之事。 「母妃,要不要召那史家大姑娘進宮瞧瞧?」太孫妃建議道。 「也罷?!褂植皇撬挠H兒媳婦,有什么好瞧的。太子妃沈吟片刻后,嘆道:「年紀還小呢,進來后慢慢教著便是?!?/br> 圣旨即下,無論她這個做嫡母的喜歡也好,不喜歡也好,小七都是娶定了,不過是個庶子媳,也沒有什么好見的。過不了兩年就要開府出去的,況且她也不過才十三歲,真有什么不好,進門后再慢慢調教便是。 聽起來這史家大姑娘除了父母雙亡之外,倒沒有什么缺點了,看來圣上也不是胡亂選的,倒真是用了點心了。 雖是知道圣上略偏偏小七也是理所當然,但太子妃越想是越發不安,隨著徒昭年級漸大,似乎也有了自己的小心思,明明是陽兒照顧大的,但之前圣上病重之事一個字也不曾跟陽兒說過,真真是個小白眼狼,要不是看在他還算安份,沒動了什么不該動的心思,她頭一個便饒不了他。 想著陽兒多年無子,太子妃也有些心焦,前些年陽兒頗有幾分好色的名聲,她不愿兒子當真有了寵妾滅妻之名,于是狠下心把王嬪侍和幾個侍妾肚子里的孩子弄掉,為的就是避免有陽兒有了庶長子,應了寵妾滅妻之事。 不料這太孫妃真不爭氣,這么多年一直未曾開懷,而王嬪侍因流產一事傷了身子,到現在御醫是說王嬪侍怕是難再有孕了。她后來雖是松了手了,但陽兒其他幾個上不了抬面的侍妾要不是不曾有過孕,便是挨不到生產便就流掉。 這皇位傳承除了自己之外,還得看子孫后代,太子要不是有了皇太孫這般爭氣的兒子,那能坐穩這皇位呢。 太子妃心念一動,無論怎的,絕不能讓其他皇孫先陽兒之前生下嫡長孫。小七也就罷了,那史湘云自己都不過是個孩子呢,要圓房也是二年后的事了,到了那時,陽兒也該再添個一兒半女了,倒是大皇孫和二皇孫處有些難辦…… 好在兩人也是個寵妾滅妻的主,雖然都有了庶子,但至今仍沒有半個嫡子,這庶子怎么能和嫡子相比呢。 太子妃眼眸一冷,也是時候該動用一下柳貴嬪那兒的人了。這個柳貴嬪總仗著自己給太子生了大皇孫和二皇孫,不把她放在眼里,也是時候該好好回敬她了,她倒想知道,一個生不出嫡子的皇孫,怎么和她兒子爭奪皇位??? 作者有話要說: 多謝 菪瑄皙 的地雷,么么噠。^3^ 多謝“精神病患者”,灌溉營養液 1 多謝“愛艾曖噯”,灌溉營養液 1 多謝“i晗暮”,灌溉營養液 1 多謝“疏桐墨杰”,灌溉營養液 1 多謝“疏桐墨杰”,灌溉營養液 1 多謝“長月”,灌溉營養液 5 多謝各位小天使,么么噠。 ======================================== 入v了,希望小天使們以后能多多支持哦。 (* ̄▽ ̄)/?☆*"`'*.,_,.*'`"*.,_☆ 胖作者灑花賣萌中。 ☆、各家添妝 (捉蟲) 皇孫成親的前一日便要由皇孫妃的娘家人到新房內鋪送嫁妝, 于是史家便定好了婚期前幾日添妝。 賈家和史家是老親,添妝之時自然賈家所有主子都來添妝了。賈母滿臉的笑, 臉上的折子都擠一團了, 雖是面容老的厲害,但她的笑容上頗有幾分得意之色。 雖然史湘云做不成她的孫媳婦, 但娘家出了一個皇孫妃, 賈母還是頗為高興的,再看看史湘云鋪妝時的十里紅妝之景, 就算心知史湘云是因為嫁進皇家,方能有這份一等一的豐厚嫁妝, 也不禁暗暗得意, 女子的嫁妝不但是女子的底氣, 也可看出娘家之興旺與否。 雖然賈母已是賈家的老封君,上面也沒有了壓制著她的婆母,無需娘家撐腰, 但娘家興旺對她而言亦是件好事,只是內里也不禁暗暗為寶玉惋惜。若不是王氏誤了, 早些讓寶玉和云丫頭定了親,這份嫁妝便就是寶玉的了,那怕只有一半, 也夠寶玉這孩子吃喝一輩子了。 賈母是個聰明人,看得明白,她雖然用孝道壓制著老大,但老大與老二之間是越來越不和, 只怕等她一死,她可憐的政兒和寶玉便會被趕出這榮國府了,寶玉這孩子不過是嫡次子,王氏雖是偏疼自個的親兒子,但政兒是個迂腐的,這二房的家產大頭只怕還是會落到蘭哥兒身上,寶玉所能得的也不過就她給寶玉的那一份私房與王氏那一份私房了,若是能娶個嫁妝豐厚,這將來的日子也會比較好過。 她本想讓寶玉娶了林丫頭,敏兒當年曾言林如海有意拿家產一成嫁女,有林家一成的家產,加上敏兒的嫁妝,這份嫁妝也是不差的了,再加上林姑爺可是巡鹽御史,簡在帝心不說,朝庭中也有不少朋友,將來寶玉的前程絕計差不了,偏生她還沒做啥呢,林姑爺便七早八早的把林丫頭許給了史家大公子。 不但許給了史家,還足足給了五成家產,可比當年所說的一成還要多上許多,早知有那么多……當年一開始便該趁兩個玉兒還小,拉下老臉讓兩個玉兒同住碧紗櫥才是,如此一來,玉兒丫頭就算不想嫁給寶玉也是不成了,可惜…… 本來她還在猶豫是薛家丫頭還是云丫頭,沒想到薛家丫頭被皇太孫看中入了宮,也就剩個云丫頭了,好不容易這王氏也松了口了,沒想到這云丫頭被賜婚給七皇孫,眼下也得要入宮去了。 想到自己看上的孫媳婦不是被許了人,便是一個接著一個入宮去,賈母頓時覺得心好累,但賈母不說…… 賈母勉強壓下心頭的倦意,她給的是一套赤金鑲紅寶石頭面與一套赤金點翠頭面,這兩套頭面都做的精致異常,特別是那赤金點翠頭面里的大鳳釵做的栩栩如生,一看便知價值不菲。除此之外還有二件擺飾,一個桃花凍石鼎與田黃蠟油凍佛手。雖則桃花涷石與田黃石算不得什么珍稀石料,但如此大且完整的一塊桃花涷石與田黃也是極為少見的,可見賈母這份添妝可真是用了心了。 和賈母相比,其他人的添妝就略次了點,王夫人和邢夫人均是一套頭面與一件擺設。蘇怡則是只添了一套頭面罷了,李紈和賈家其他人相比,嫁妝較為淺薄,便只添了一對赤金鑲珠對鐲和一套文房四寶便罷。 薛姨媽也讓人送上了她的添妝,因為是寡婦之身,她不好親自前去,也不好越過賈母,便讓人送了一套頭面與二盆現下最流行的寶石盆景便罷。 薛家畢竟是商戶,這能配戴的寶石大小均不能越過商人能用的規格,最大顆的祖母綠不過是蓮子大小罷了,但這祖母綠素來最容易有雜質,而薛姨媽所贈的這套頭面,祖母綠寶石顆顆晶瑩剔逃,綠的喜人,品質絕佳,那怕是宮里也難找到如此品質上佳的祖母綠寶石。 那兩盆寶石盆景一個是碧桃花樹盆景,另一個是料石梅花盆景,不過一尺長左右,端是精致異常,華貴中不失雅致,那怕一般宮妃宮里都不見得有這么好的。 史王氏讓人連忙收攏起來加入嫁妝單子里。 乍見王夫人,史王氏倒是著實嚇了一大跳,王夫人雖然比她大了十來歲,但高門貴女,那個不對保養頗有幾分心得,王夫人雖然是五十來歲了,但看起來也不過是四十出頭罷了,不料這幾年似是煩心事太多,這形容越發老態了。 前幾年還能用胭脂水粉遮掩一番,近年來是越發明顯,雖是上了精致的妝容,但看起來還是如六十來歲的老婦一般,和賈政站在一起都好似賈政的jiejie一般了;史王氏再瞧了一眼亦越發老邁的賈母,這婆媳倆不知怎了?這容貌是越發老的不能見人了。 怪不得這些年來,原本不管事的邢夫人也開始走動了起來,畢竟這女眷之間,總得有些往來,這賈母和王夫人不好見人,李紈又是寡婦之身,不好走動,只好讓邢夫人和蘇怡代表賈府走動了。 只是這代表榮國府走動的是大房,內里管家的是二房,真真是亂七八糟,讓人摸不清了,怪不得京里有點底蘊的人家都不怎么與賈家往來了。 史湘云大婚之喜,賈家三春自然是各有表禮不提。蘇怡雖然沒有苛刻賈家三個姑娘,但也沒給她們三人多些補貼,她們每個月的月錢也不過才二兩銀子,平日里又得打賞下人,所存下來的著實不多,只能送上一釵、一簪或一鐲略表心意罷了。 迎春貼心的額外再送了十個精致的荷包,說是給史湘云賞人用的,觀其繡功,應該都是迎春自己親手所繡,迎春雖然換了嬤嬤,但這新嬤嬤待其平平,賈璉和蘇怡對這個庶妹也不怎么親近,賈赦更好似忘了有這個女兒一般,迎春的日子雖是比以往好些,但終究是頗有不如有賈政與趙姨娘暗暗照顧的探春和身為寧府嫡女的惜春兩女了,光是這做荷包的邊角料便不知要花迎春多少心思才能溱到,更別提這刺繡所花的時間了。史湘云暗暗感謝,好生收下不提。 眾女談笑間自是談到湘云的婚事,好在三女雖然羨慕,但心知自己不過是庶女出身,斷然是配不上皇孫,只是難免帶了點小情緒出來。 想到出嫁,史湘云渾身一抖,雖明知道到時遭罪的不是自個的小菊花,還是下意識的菊花一緊。對一個直男而言,有些東西是無論做過多少次心理準備,還是很難以接受的。 賈家人也就罷了,出乎意料之外的,素來對史湘云不聞不問的舅家竟也派人前來添妝了。史湘云的外公外婆早已去世,大舅和大舅母倒是一直在京中做一閑散小官,湘云大舅自當年出了點事之后,便被調到清水衙門之中,這職位是越做越低,日子也越發不好過了,反倒不如在外省當官的兩個弟弟。 他不是沒求到兩個弟弟的頭上,不過兩個弟弟怨恨當年被兄嫂苛待一事,又得史張氏死前留言,發覺這好兄嫂竟是對他們下了藥,怪不得他們多年無子,一方面調理身體,一方面也出手推了他們的好哥哥一把,讓張大舅的日子越發難過。 張家大舅的三個兒子無一考中舉人不說,而且日子過的越發落魄,當年從史張氏那兒收回的七百畝良田也因家計艱難而變賣了大半。要不是史湘云這次嫁的是七皇孫,他們也不會想上門來討點便宜。 這大舅母話里話外便是說著史張氏的嫁妝,當年雖是收回了七百畝良田,但史張氏的頭面首飾可都沒收回,要不史湘云怎么會有這般豐厚的嫁妝,大舅母好似施恩一般的直叫著云丫頭可別忘了這舅家的好,多多提攜自家大舅一把。 史湘云笑而不語,但眸底卻是冰寒一片,這大舅母只當她不知道她對她娘所做的好事,但她嬰兒時期便有記憶,自是知道她娘這一生之中最大的遺憾便是當年一時不慎,中了她的藥,無法給她爹爹早日生個兒子出來傳宗接代,以至于爵位旁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