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節
第140章 最后準備 也許是邱明爹的事兒震懾度太高的緣故, 在這事兒之后, 那些蠢蠢欲動的人都很是安靜了一陣子,連帶著縣城里的人們日子過得都松快了好多, 就好像又回到了一年前一樣。也正是因為這樣,邱明家附近的鄰里對著邱明幾兄弟都有那么一股子愧疚,似乎認為邱明爹用生命換來的公道不僅僅是為自己洗刷了清白,也間接關照到了周邊的其他人,反過來他們卻沒能在邱明家最倒霉的時候搭把手, 實在是不講究。因為這樣的心思,讓他們在面對邱明的事兒的時候十分的熱情。像是邱明一家子要搬到葫蘆村,院子要租出去這事兒上就很幫忙。自動自發的尋著租戶,人多力量大, 不過是三兩天的功夫, 這人選就給尋到了。 這租房子的說來也是倒霉人, 就是那個被合并的機械廠的人,一家廠子搬遷搬來從來都不容易,從計劃開始,到全部落實搬完, 沒有一年半載是不可能完成的,像是機械廠這樣的已經很快了, 而等著徹底搬走之后, 這土地,房舍自然要交還給國家,等著上頭重新安排。 那么問題來了, 這些機械廠的干部職工什么的,因為是全體搬到其他城市去,自然有跟著走的,也有不方便跟著走的,理由千奇百怪什么都有,走的人不去說,反正這個年代,什么都能靠組織解決,等著就成,留下來的就事兒多了,那廠子還給了國家,也就是說原本廠子里的集體宿舍什么的也要收回去了,那這些人住哪兒?總不能讓他們睡大街吧!當然了,那些提前已經找到門路,去了新單位的就不說了,這擠一擠總能想到法子的,可一時半刻還沒有安排妥當的人呢?他們怎么辦? 所以嘍,臨時借房子安置一下這些人是必須的,甚至這租房子的錢都不用這些人自己出,這屬于工會的工作,而邱明家的一個鄰居就在某個工會打雜,兩頭給牽線那是妥妥的沒問題??! 縣城住房問題說緊張也不緊張,空屋子其實不少,可說不緊張吧那還真緊張,因為這空屋子都是有主的,誰知道人家啥時候回來啊,總不能強占吧,這可是不行啊,不拿百姓一針一線說了那么多年可不是假的。所以盡快找到可以暫租的房子很重要,當然了這不是說工會真的一間都沒有,真說起來這國家單位,不可能這么挫,關鍵是,這留下來的人很整個廠子比起來雖然不多,可真放到工會手里解決問題起來,卻不算少,又不好塞到本就住房緊張的其他單位,有家庭的還要一家子分在一起,就是其他單身的也要避免分的太散了惹事,還要考慮到他們的生活問題,等等,這樣一來,想要尋到合適的真心不容易。 很顯然,邱明家的房子和合適,獨立的小院,五間屋子(每間的土炕就能睡三五個人,妥妥的集體宿舍標準,有家庭的還能單分個房間),還有廚衛(土灶茅坑),水井天井不單晾曬方便,還節省了水費,這樣的便利,塞進去兩戶人家,四五個單身職工那是一點問題都沒有啊,要不是邱明家剛出過事兒,曝光度太高容易引來不必要的麻煩,人家工會都有心直接把這小院子買下了。當然了目前來看,不買似乎也沒事兒,人家一家子工作學習的都要搬到別處去了,這借房子的長短就靈活了,倒是讓工會也松了口氣。 另一邊邱明對工會來借房子也挺滿意,房租是國家出錢,工會不會太計較價格,省去了討價還價的事兒不說,收取租金還特別的有保證,這年頭可沒有打白條的政府人員,信譽杠杠的。而這些住戶多半過上些日子就會一個個分到新的單位,有新的集體宿舍,也不用擔心這房子被占了就不還,再來等著人都分出去了,到時候若是工會不再續租,有了工會的關系網,想在尋個合適的租戶也比他們蒙頭蒼蠅一樣去找容易的多。 當然有利就有弊,像是邱明這樣的人家,又有故事,又是一家子有三個職工的人家在工會也是少見的,而工會別的不多,就是愛八卦的人最多了,也是,若是沒有點八卦精神,也不可能了解各家各戶家庭情況對吧,所以在搭上了關系之后,工會的人對邱明一家也很是關心,問東問西,就差連著給邱明做媒都給包了,差點把這一家子都給嚇著。好在也因為他們的存在,人手上倒是讓邱明省事兒不少,搬家的時候幫著干活,分派工作的時候還跟著關心,明明一家子昨兒還感覺孤獨寂寞冷,一個轉眼好像就變成了人多勢眾!弄得邱明腦門子天天掛黑線。一直到邱明一家子徹底搬到葫蘆村才算是好些。 邱明一家子的到來對葫蘆村來說似乎也沒有帶來什么改變,人們依然遵循著自己的方式生活著,唯一的不同,或許就是邱亮的自行車了,作為一個郵遞員,有一輛自行車在我們看來似乎很正常,甚至還有些簡陋,人快遞小哥都有電動車了,某些物流都開上小貨車了,咱們郵遞員有一輛自行車有啥? 可是在這個年頭,自行車那妥妥是大件,一個村子有一輛都是稀罕的,邱亮那么一個臭小子,剛到郵局才幾天?居然就分到了自行車?這待遇也太好了,怪不得那么多人想進國家單位呢,這條件真是讓人羨慕。 村子里的人眼紅的不少,羨慕的更多,可真為了這生出不好想頭的卻沒有,都是淳樸人,不會見不得人好,倒是阿米被弄的心癢癢的,一門心思琢磨自己的那自行車啥時候能拿出來用,那大家伙買了那么久,居然只能在儲物格里睡大覺,實在是太浪費了,更要緊的是,如今她在縣城上初中,每個禮拜回家的時候很不方便,不是自己花上好幾個小時走回去,就是要等村子里有牛車去城里才行,實在是太折騰人了。若是能把自行車拿出來,那能省下多少工夫??! 越想阿米就越是心動,開始琢磨可行性方案,甚至還給自己尋了個借口,現在不趕緊的拿出來,那到了明年,被人盯上了可就麻煩了,萬一來個啥罪名怎么好?她可不想被批,斗,更不能肯定,萬一被盯上了她會不會沖動的揍人。所以還是趁著時間還有點,用自己今年去縣城讀書來回不方便的借口趕緊把這自行車給拿出來吧。 至于這自行車票的來源?那不是有個隔著千里遠的顧小麥嘛,最佳背鍋人員,想調查都沒處去,恩,當然,這溝通的事兒還是要做的,阿米這點小心還有,另外你說錢?誰不知道顧小麥每個月工資寄來好些?誰不知道阿米打獵本事大?這樣的兩兄妹湊個一二百塊錢還是不打眼可以理解的對吧!就這么愉快的決定了,等著放暑假的時候就往省城走一圈,然后把車子弄回來。 你說為啥不在縣城?親,縣城自行車有幾輛估計整個現成的八卦們都已經心里有數了,莫名的說多了一輛誰信?更不用說這錯綜復雜的人際關系了,阿米說是這里買的,一轉眼讓人戳穿說謊可怎么好?還是省城吧,人流量也好,物資數量也罷,都沒法子統計,也少了人民群眾的監督。 愉快的做好了計劃,阿米樂呵了,半夜還偷偷的將自行車拿出來稀罕了一把,這才甜甜的睡去,連對明年的擔憂都放到了腦后,可見這山里住久了,阿米也學會了怎么享受簡單的快樂。 時間永遠過得那么快,阿米盼著暑假的到來,日日過得很著急,而另一邊邱明一家子反過來覺得這日子過得分外的快,時間都有些不夠用,好容易在去往山谷田地的方向,靠近山縫的一處林子邊上的碎石地起起了院子屋子的邱明一家突然發現,自家的錢還是不夠用,屋子起了,這屋子里的家具卻有點少,縣城搬來的很多在這里不是很適用,所以想法子置辦又是個事兒,在一個,這山里村落糧食都是村子里分的工分口糧,而他們一家卻沒有,這樣一來,這糧食只能照舊回到縣城,用戶口本去買,這一來一去實在是麻煩,時間,精力,銀錢都是個事兒,怎么調劑目前還在摸索中,自然覺得時間不夠用,這會兒邱明也心心念念的盼著暑假到來,好歹到時候他能一門心思收拾家里的瑣碎事兒了。 紛紛擾擾中,這一年已經過去了一半,六月盛夏來臨,隨著火熱的天氣而來的是外頭火熱的新消息,在最初的支援邊疆運動之后,知識青年下鄉又開始了苗頭,在城市的街頭,總能聽到激情澎湃的演講,擴音喇叭中熱血沸騰的歌曲從不停歇,還處在青少年時期的學生們,帶著初生牛犢不怕虎的無畏沖入這紛紛擾擾的世界,跑向最艱苦荒漠的邊緣。 阿米帶著幾分茫然看向那街面上一身綠軍裝的學生們,她的心有些難受,這些人真的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嗎?真的明白他們揮霍的青春有多珍貴嗎?真的能青春無悔嗎?她不知道,只知道她或許也該抓緊些了,做一些最后的準備。 第141章 自行車來了 不同的生活環境, 自然有不同的心境, 即使外面鬧的再厲害,在葫蘆村依然過著屬于它們自己節奏的生活。即使是新加入的邱明一家子也滿滿的習慣了這樣的方式。比如邱明娘, 這個在丈夫死后差點奔潰的活不下去的女人,在來到了這里之后,被香皂廠的山里大娘們一頓的教育,如今也風風火火的過著日子,按照她自己的話來說就是, 她還有三個兒子呢,哪怕是為了替丈夫等著看孫子,也要好好活下去。要掙錢給兒子攢結婚的錢,攢家底, 只有日子過得好了, 才能讓丈夫在地底下放心。 雖然說這個說法在這個時候很有些封建迷信, 一個不小心很容易被上綱上線的人逮著了去批、斗,可你也不能不承認,這樣的由頭其實真的很能穩定人心,特別是這樣的婦孺們, 讓她們心里多了點希望,多了個目標, 能支撐自己活下去, 支撐著這個家重新恢復生機。 邱明家的老三在村小學里入了學,這個和阿米同歲的小子讀書并沒有什么天分,腦子也不聰明可你還別說, 人家還是挺有自己的本事的,不知道從哪兒學來的一手做模型的本事,能用一把小刀就削出坦克,汽車等等,憑著這個在學校很是受歡迎。對孩子來說,他們的友誼很單純也很簡單,幾個孩子湊一起說話,只要說的攏,或許半個小時后就是朋友了。 邱亮擁有村子里唯一的一輛自行車,即使只是公家的車,也足夠讓這孩子成為村子里小伙子們羨慕的對象,有了接觸自然熟悉起來也快的很,沒幾天來來去去的,這小子也開始成為村中小伙的一員。還常利用優勢,一早上班的時候順帶帶著村中人騎車去城里,或是幫著采買東西,寄信等等,出了點力氣換來了村中人的借納和好感。 新搬來的這一家子中最陌生的都一點點的融入了村子,即使在下放人員的倉庫小屋子借助都沒能受到影響,甚至還因為邱明爹的冤案問題,讓他們和這些老人更有共同語言,相互憐惜著舔犢傷口。那么對這村子熟悉到一定程度的邱明自然更不用說了,剛辦好了正式教師資格的邱明第一時間就開始利用一切空閑時間折騰他們在村中的家,想要在最短的時間里將屋子弄起來。 這不是說對住在倉庫有什么不滿意,事實上這房間雖然都是隔出來的,可也不算太小,住著也挺舒坦,有這么些鄰居,每天晚上他給自己加油讀書的時候還有人能問,比當初自己學校的老師還厲害呢。若是可以他都想多賴上些日子了。 可問題是老村長在他們借屋子的時候就和他偷偷說了,秋日后或許這地方還會來人,雖然不知道到底是哪方面的,可到底也說明了一點,那就是這一間間屋子估計也挺吃香,到時候就要用上了,他們家已經麻煩了老村長不少的事兒,自然是不能再在這事兒上添亂的。所以對抓緊一切時間起屋子很是賣力。 說起來他家人不錯,村子里人又大氣,還有些個情分牽線,兩相里一加,邱明家的房子起起來速度不慢。邱明幾年里常在村子里走動,和不少人關系不錯,還跟著不少人家的當家男人去打獵,說家家戶戶都認識都可以了,這樣的情況下,能搭把手的事兒,自然沒人推辭。 再加上邱明爹的事兒也人盡皆知的關系,人不免多了幾分憐憫,淳樸善良從來都是山里人的本性,所以在葫蘆村,他們一家子受到了不少的幫助,光是起屋子免費送來土胚石頭的就占了總量的近半,這不僅僅是給邱明省了錢,也一樣省了時間。讓這建在村邊邊上,靠近山林的小院起來的分外的迅速。 這年頭的院子其實沒啥區別,基本都一個樣,無非是屋子的多少有點區別罷了。邱明家的屋子比阿燦家稍大些,因為地段的問題,好歹有個后院,雖然也不大,也就能搭個茅草棚子做的茅房,再加不到一分的菜地,前頭倒是有個像樣的院子,邱明還移過來一顆柿子樹,就立在那廂房邊靠著院墻,讓著院子看著敞亮又涼爽。大熱天能遮出好大一片綠蔭。 三間正房加兩間廂房,和當初縣城的小院也沒差了,唯一的不同大概就是那廚房和柴房因為要省錢,只是搭了個半人高的土墻加茅草的棚子,另外少了個水井,以后吃水有點費勁,全靠自己挑。圍墻也勉強了些,黃泥家碎石子糊了半人高,再往上需要他們一家子空閑的時候自家慢慢往上加。 還有屋子里頭,還是因為想省錢,只有正房兩邊的屋子里起了土炕,將縣城搬來的家具什么的安置妥當后,在沒有添新的一分一毫。兩間廂房目前那是啥都沒有,空空蕩蕩的。不用說,這是一家子三個小子準備在經濟問題沒解決的之前就這么在一個屋子里擠著了。 不管怎么說,六月底的時候,邱明家終于在村子里有了真正的屬于自己的家,雖然為此不單用去了全部的積蓄,還欠了不少的錢,可邱明對此依然很是歡喜,這是他在爹死后,成為一家之主的短短時間里為家里添置下的最大的家業,也是他第一份最大的成就,怎么可能不高興。 按照他的算計,那城里的房子,一個月15塊的租金是很妥當的,而且人家工會說了,每個月發工資的時候讓自家老二去工會領就成,這多爽利?再有娘,雖然香皂廠實在是小,只能算是大集體一般的企業,工資只有正緊國營廠的八成,可那也是正緊的肥皂廠,國家有工資標準的,到了娘手里,也能有24塊一個月呢。自己作為新進的小學教員,那最低一級的工資也有26.5元,老二是郵遞員,雖然目前還沒有正式過去上班,可他們到底也算是郵政子弟,對這些心里都有數的很,就他所知,剛開始和自己也差不離,而且作為郵遞員還有每日1角5的補助,這樣一算,總能有三十多塊,這一家子加在一起,以后一個月都能有90多近一百的總收入了,在這樣的情況下,即使欠下了阿燦和阿米那么多錢,邱明感覺自己也不用太發愁,總是能還上的。有穩定的工作,有往來城里的關系,村子里那些好心人的人情,也覺得自己有能力回報。 別說是邱明心里穩穩地有底了,就是邱明娘,再房子起好,一家子搬過來之后,也重重的松了一口氣,有了這么一個家,有了穩定的工作,他們這個家就真的在這里能安安穩穩的繼續過下去了。只要繼續努力儉省著過日子,過上一二年,還上了家里的欠款,還能存下老大結婚的花銷,只要順順當當的,或許再過兩三年,自己就能抱到孫子了,到時候她也算是對得住死去的丈夫。 這一家子就那樣躺在土炕上,傻傻的看著還帶著木香的房梁,露出傻傻的笑容。 “哥,我們又多了一個院子真好?!?/br> “有了院子我也能帶同學來玩了,那倉庫同學都不敢去呢?!?/br> “等著還了錢,咱們再把廂房收拾出來,以后咱們一人一間屋子,想干啥就干啥,別說帶同學玩了,就是在里頭堆滿你那啥模型都沒人管你?!?/br> “呵呵,那感情好,比城里還舒坦,城里那屋子可沒這里大?!?/br> “哥,咱們欠了多少?多不?” “放心,年底前肯定就能還了,大哥和娘都有工資呢。這里有野菜多,還能打獵,除了買糧食的錢,咱們都能存下,還起來快的很。對了,馬上就放暑假了,你這畢業證也能拿了,別忘了去郵局找領導,爭取早點上班??!” “哎。我知道,早點去就能早點拿錢了。和哥一起還?!?/br> 兄弟幾個在這里展望未來,滿心歡喜,另一邊在村子的另一頭,進村的地方,整個村子也一樣歡呼著,驚喜著,那些孩子們更是大喊大叫著,差點把整個村子都給掀了,惹得老村長等急吼吼的出來,還以為出啥事兒了呢。 才出來就看到阿米斜著身子,從胯、襠的地方插過去,就那么騎在了一輛高高大大,怎么看怎么結實的大自行車上。邊上一群的丫頭小子圍著,不用問,肯定等著阿米下來呢,到時候好上去過過癮。他們可不會和阿米客氣,估計這幾天里,這車是回不到阿米手里了。 “唉呀媽呀,阿米這混丫頭,這是哪兒弄來了這么一輛車,該不是又讓小麥那孩子求人去了?” “弄張票的事兒,求個人怎么了?小麥如今可是領導了,這關系能沒有?關鍵是這姑娘那手腳也太大了,這東西可不便宜,小二百呢,這也下得去手?小麥給她那幾個錢怎么就藏不住呢!” “行了行了,你們呀就是多事兒,那孩子不是挺好的嘛,買個車咋了,阿米去了城里上學,來來去去的也不方便,有個車可省事兒多了,估計小麥也是這么想的,不然也不會給她票?!?/br> “這倒也是,不過你們看,那娃子才多大?這車騎的,看著都兇險嘞?!?/br> “山里娃子皮實,怕啥,別說是能夠上了,就是夠不上,也能想出法子來。趕緊的你們讓讓,我也瞅瞅去,這可是咱們村子里第一輛,以后啊,我去鎮里,縣里也能沾光借著騎騎了?!?/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