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節
終于等身上利索了,楊妡泡在木盆里洗了個干干凈凈,洗過又用自己熬制的膏脂細細地將胸部和□□都抹了遍。 而京都有傳言四散開來,甘肅發生了地動,據說房屋倒塌了上百間,壓死凍死百姓數以千計。 天啟帝痛定思痛,親自寫了罪己詔以告上天,而瑞王李昌銘自動請纓去甘肅賑災。 此去西北,沒有個把月回不來,而他迎娶兩個側妃的日子定在二月中,算起來時間頗為緊張。 李、王兩家都有些忐忑,卻仍按部就班地準備嫁衣等物事。 唯獨楊家眾人心里竊喜,她們晚一天進門就意味著少一天的時間來熟悉情況。 楊姵卻沒覺得有什么高興的地方,這一天來晴空閣找楊妡就說:“我怎么覺得瑞王回不來呢?!?/br> 楊妡嚇了一跳,著急地問:“什么意思,你不會又做夢了吧?” 上次楊姵做過好幾個夢,都是前世發生的事,想起來楊妡仍是心有余悸。 楊姵笑道:“沒做夢,瑞王乃龍子龍孫肯定祥云罩頂,我是覺得他一時半會兒回不來,肯定趕不及娶親?!?/br> 楊妡稍稍松口氣,可想到魏珞就在離甘肅不遠的寧夏,他那里不知道有沒有地動…… 第111章 班師 可這幾個月并不見魏珞有信回來, 就連“平安”兩個字都沒有。 楊妡想打聽也無處去, 只是每天夜里睡前習慣在觀音像前拜一拜,再上兩炷香。 出了正月就是楊麟滿百天, 要過百歲。 先前洗三和滿月都沒正經過, 難得二月里沒什么別的事情忙,魏氏特地從自己的體己銀子里拿出一百兩吩咐錢氏一定要給楊麟過個風風光光的百歲。 正好錢氏也有這想法,痛快地答應了。 請柬寫了四十余張,把交好的幾乎人家都考慮到了, 唯獨沒有寫魏家。 魏氏黯然了好幾天,終是什么也沒說, 讓錢氏原樣送了出去。 魏楊兩家栓在一起近百年, 在朝事上共進共退, 在家事上彼此幫襯, 漸漸地也要成為陌路了。 這陣子, 魏氏時不時地想, 假如自己母親當初堅決不讓毛氏進門會怎樣?那么兄長就會按照母親的意思娶個知書達理的京都姑娘。 也許還會有高姨娘, 但至少不會妻妾爭斗到成為笑柄的地步。 也許還會苛待庶子們, 應該也不會做得這么明晃晃絲毫不加掩飾。 可假設畢竟是假設,已經過去了四十年, 無論如何不可能從頭再來一遍。 楊麟的百歲過完不久,寧夏那邊又傳來消息, 瓦剌人四個部落聯合起來集結了十萬大軍,分別從張掖和鎮遠關入侵中原。 瓦剌人個個身強力壯驍勇善戰,尤其休養準備了一冬, 正好借甘肅地動,甘肅寧夏等地忙著救災之際趁火打劫。 七天之內連破三座城,殺戮百姓搶劫財物,無惡不作。 雖然鎮遠關離京都尚遠,瓦剌人打不到這邊來,可聽說西北慘狀,京都仍是人心惶惶。 楊妡更是忐忑,雖然她知道魏珞是打了勝仗凱旋班師的,但后來他不是仍然死在戰場上嗎? 重活一世,很多事情都變了,就如魏璟與楊峼考中進士就比前世早,而且直到現在兩人也沒有起過爭執。 沒準魏珞還沒來得及封將就戰死了呢? 念頭一起,楊妡立刻“呸呸”兩聲,恭恭敬敬地又到觀音像前拜了拜。 可一顆心始終安定不下來,隔天稟過張氏后,吩咐青菱往秋聲齋問泰阿。 青菱去了沒多大會兒就回來,搖搖頭,“那邊也有兩個月沒收到信了?!?/br> 楊妡立刻沉了臉。 青菱見她臉色不對,笑道:“姑娘真應該過去看看,秋聲齋雖然不大,收拾得卻很齊整,三開間帶兩間耳房,東西分別蓋了跨院,院子里種了兩棵桂花樹,架著秋千架,還挖了個小池塘,泰阿說里頭養著魚。后罩房也是新蓋的,比著正房一溜五間,后面有塊空地,我去的時候泰阿正刨地松土,打算種菜。菜園子旁邊蓋著雞籠,再往北是三間下人住的屋舍?!?/br> 楊妡默默聽著,反而更加心酸。 魏珞處處按照她所說的布置,而她現在卻連他是生是死都不知道。 因為地動與戰事,戶部調撥大批銀子購置了糧草等供給物品往西北供應,國庫因而空虛不少。 安國公急國之所難,率先捐出他一年的俸祿,其他公侯王孫見狀也紛紛捐款捐物,楊歸舟自然也不甘落后,捐出了一千兩銀子。 有勛貴帶頭,那些商戶也忍著心疼往外掏銀子,沒幾天工夫,就湊集了幾十萬兩紋銀,遠超過送去西北賑災的花費。 天啟帝龍心大悅,下令免掉捐款商戶一年的賦稅以示嘉獎。 在這種情況下,楊嬌的親事自然就不能大肆鋪張,簡單而低調地嫁到了保定府。 一直到四月底,楊家終于收到了瑞王李昌銘的信。 信是寫給楊歸舟的,主要說了說西北的戰況,如今雙方僵持不下各有勝負,李昌銘決定不把瓦剌人趕回老家去決不回京,因此納娶李、王兩個側妃的日子就要無限期地往后拖,很可能會在兩三年之后。如果這樣的話,就先迎娶楊姵,然后再納側妃。 隨信還給楊姵帶了串駱駝骨的手環以作生辰賀禮。 瑞王此舉無疑表示了他對楊府極大的看重,楊歸舟樂得心花怒放,捋了捋胡子,決定再捐出一千兩銀子。 楊妡看著那串手環,既替楊姵高興又為自己難過。 李昌銘身為王爺還知道寫封信回來寬岳家的心,魏珞怎么就想不到這點呢? 這個混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