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節
楊妡戴上帷帽悄悄掀了車簾。 杏花樓依然如故。 粉色圍墻,青瓦屋頂,歇山單檐,屋檐下掛著匾額,上面三個大字“杏花樓”,二樓圍著一圈雕花木欄桿,漆成濃厚的墨綠色。 清雅精致。 這時候樓里傳來柔媚慵懶一女聲,“去要碗冷面,多加半勺醬rou,灑點蒜沫子,不要香菜,快點去,都餓扁了?!?/br> 只見個剛留頭穿藍布襖子的小丫頭走出來,四下尋摸番,匆匆往北跑去。 這般熟悉的對話,這般熟悉的場景。 楊妡胸中涌起無限感慨,縱然杏花樓為人不齒,可畢竟庇護養大了她,是她生活了二十年的地方。 馬車徐徐前行,停在榆樹胡同。 張氏細細打量下兩人衣著,又將帷帽往下拉了拉,溫聲道:“這邊幾間鋪子還不錯,咱們進去瞧瞧?!?/br> 面前是家賣水粉胭脂并手釧簪環等小物件的雜貨鋪,隔壁是家文具鋪子,再往前則是綢緞鋪,還有間酒樓,叫做天興居。 楊姵剛進雜貨鋪就被吸引住了。 這里的首飾成色不算好,但做工卻非常精巧新奇。 蘇州那邊過來的新樣子,往往是青樓妓院里先興起來,然后傳到外面去,有時候就連宮里都不如這邊快。 因為貢上的東西要精雕細琢精挑細選,先后經過好幾人的手檢驗,等宮宴上顯擺起來,再傳到王公貴族之家,青樓女子早已穿戴上了。 文房四寶也很講究,尤其以紙箋的花樣最多,單是薛濤箋就有淡綠梅花、淺粉桃花、水墨蓮花等五六種花色,還有帶香味或者不帶香味等區別。 楊姵與楊妡均挑了許多紙箋,就連張氏也選了兩盒蘊了花香的墨錠。 幾家鋪子逛下來,已近正午。 張氏已讓人在天興居定好雅間,便帶著她們前去。 天興居臉面頗大,一樓是堂間,已經坐了七七八八,大多是書生打扮的年青男子,也有男女同坐的。二樓則隔成了十數間雅席,張氏定下的是靠街的上好位置。 丫鬟們跟著進去伺候,護院則等在門口守衛。 三人坐定喝過茶,又在店里伙計的大力推薦下選好菜式,正等著上菜,突然聽到外頭急促的馬蹄聲傳來伴隨著呼呼的馬鞭破空的聲音,緊接著又是女子撕心裂肺的哭喊,“三娃子,三娃子,你怎么了,哪里疼?” 毫無疑問是馬匹沖撞了行人。 楊姵好奇心切,攛掇著楊妡想湊到窗邊看看,張氏瞪她們一眼,吩咐素羅:“讓人看看怎么回事?” 外頭護院應一聲,“蹬蹬蹬”下了樓梯,沒大會兒上樓,站在門外低聲回稟,“是安國公府七爺跟淮安侯二少爺等人跑馬傷了人,許是踩斷一條腿,正等著郎中來看……武定伯府三少爺也在?!?/br> 張氏“咦”一聲,吩咐道:“問問魏公子需不需要幫忙,要是需要,找兩人跟著下去?!?/br> 都是親戚,見到有事肯定要幫襯下,客氣幾句,否則就是不近人情。 護院應聲下去。 張氏起身走到窗前,將木窗輕輕推開一道縫,楊姵與楊妡也跟著湊過去。 果然瞧見地上一灘血,有個穿灰藍裋褐的少年側躺在地上唉喲直叫,旁邊一個婦人打扮的女子正撲天捶地地哭得厲害。 好幾個衣著華貴的公子哥圍在旁邊,其中便有魏珞。 他仍是穿鴉青色圓領袍,漫不經心地玩著手里馬鞭,臉上帶著置身事外的輕松隨意。旁邊一身穿紫紅色長衫的人正湊近了他,低低說著什么,看樣子非常熟稔。 從西北回京都還不足兩個月,竟然就與這些人打得如此火熱。 也不知他是怎么做到的。 楊妡撇下嘴,正要收回目光,卻見郎中提著藥箱急匆匆地趕來。圍觀的人群立刻散開,少年轉過身,恰好讓楊妡看清了他的面貌——濃眉大眼耳廓口方。 這個人她見過! 楊妡立刻想起夢魘那天曾經做過的一個夢。 其實那并不是夢。 那個雪夜,玉屏山下的大火,她親眼看見過,也是從那天起,她開始怕火,夜里必須吹了燈才能入睡。 那年玉屏山上早梅開,文人墨客們各自帶著相好的樂姬舞姬前去賞梅,薛夢梧帶了她也去。沒待多久,她腹痛難忍,只能提早下山。 山路難走,及至走到山腳,天色已晚,加上又開始落雪,兩人見附近有家農戶,便前往借宿。 農戶只一主一仆兩位女子,丫鬟出門接待了他們,本不愿意留宿,但見楊妡臉色慘白,又得屋里主子吩咐,遂勉強同意留她暫住一夜,而薛夢梧卻不能留。 無奈之下,薛夢梧只得冒雪再行三里往前頭村落里尋住處。 夜半時候,楊妡腹中又痛,披了衣衫出門大解,正打算凈手時,看到一高一矮兩道黑影舉著火把前來,慌忙之中她蹲下身藏在了水缸的陰影中。 男子身材高大魁梧,一把嗓子如銅鐘般毫不避諱地沖著屋里喊,“夫人,你當真不想回去,連將軍最后一面都不想見?” 良久,屋內的女子才出聲,“人已死,見不見有什么不同?請你代我給他上一炷香也算相識一場?!?/br> 男子“嘎嘎”怪叫兩聲,“將軍為夫人日夜兼程拼卻性命,夫人卻這般冷酷無情。既如此夫人休怪云某不義,將軍對夫人一腔深情,想必黃泉路上定會愿意讓夫人陪伴?!?/br> 說罷,將手里火把朝屋頂扔了過去。 她聽到屋里夫人的喊聲,“青枝,你快走,他要對付的人是我,你出去?!?/br> 也聽到那丫鬟驚恐的呼喊,“門封住了,出不去?!?/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