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節
司馬懿被曹丕倚為心腹,當年曹丞相對留守大本營的荀彧說他是“吾之子房”,那么曹丕心中的“吾之蕭何”就是司馬懿。 但是, 曹cao當年好歹還把兒子留下了, 在自己出門的時候鍛煉兒子的能力, 曹丕至今卻依然對繼承人的問題猶豫不決。 這并不是一件好事, 尤其是看看隔壁,孫權雖然沒有確立繼承人,但是他的長子可以說是眾望所歸;劉備就更不用說了, 劉禪早就被立為太子了,劉備一命嗚呼之后,蜀漢在繼承人這方面根本就沒有起什么亂子。 嫡長子繼承制,這個影響了中國無數年的繼承制度還是很有用的。 雖然曹叡的生母從正室的地位被廢了,但是在大家都是庶子的情況下,作為長子的曹叡對上他的兄弟們,依然很有優勢。 更何況,曹叡作為他爹明文下旨扔給無子的皇后郭女王撫養的皇子,優勢一點都不小。 黃初五年,魏帝曹丕立太學。 太學重設其實是好事,這說明天子看重經學,但是許多著名大拿都是尊奉傳統的老人物。 對于天子至今未立太子以及曹叡如今的處境,他們很有話說。 偏偏曹丕現在也在想這個問題,倒不是說誰逼他立儲,因此他也沒降低對曹叡的好感,反而開始認真的思考這個問題了。 皇太子作為繼承人,受到的教育和別人是不一樣的,為國家計,曹丕確實要早點選擇一個繼承人,悉心教導,才能安心地把重擔交給他。 具體的奪嫡過程就不用重復了,曹氏父子的繼承人選擇的過程真的是舊事重演,雷同得一目了然。 雖然已經確定要立曹叡為儲君了,但是曹丕偏偏沒有馬上將他封為皇太子。 和歷史上直到臨死前才將長子曹叡立為皇太子不同,這回曹丕已經表明了他的態度,就是選定曹叡為繼承人了,但是并沒有封其為皇太子,而是將曹叡單獨拎出來,由平原王轉封為周王。 秦代之后,歷代封王,以秦、晉、齊、楚四字最為尊貴,但是“周王”這個封號,在這個時期,無疑有其特殊的意義。 曹魏繼承東漢的都城,以洛陽為都城,就連西漢的都城長安,也不過是陪都之一。 東周王室的都城就是洛邑,曹叡封周王,聯想到洛陽這個城市的存在,毫無疑問,代表著曹丕對長子的承認和看重。 曹叡:好開心啊,開心得要昏過去了! 而且曹丕陸陸續續往曹叡的府上添人,都是被他贊過的正直能干之士,別的不說,他還想把司馬師塞到曹叡那里去,職能類似于伴讀。 司馬師:呵呵,那我還是去太學好好刷我的聲望值吧! 司馬師穿越一趟不是為了單純見識一下古代的風土人情就算了的,不說他穿越到這么一位有名的歷史人物身上,就是隨便穿成一個小人物,他也想建功立業、青史留名??! 和曹cao時期相比,曹丕時期的曹魏對吳蜀用兵只能算是小打小鬧,想要出頭的機會不多,“武功”方面不行,那司馬師只能從“文治”方面入手了。 他爹是司馬懿,只能是最初的政治資本,以及保證他日后的升遷能快一點,要是他自己是個不中用的,那么老爹就算再給力也沒用。 人們以后來被曹叡稱之為“浮華交會”的文會來抒發自己的抱負,加深相互之間的聯系,放在曹叡時期,對于這一幫難以控制的重臣、名臣之后,他是十分忌憚的。 但是如今在位的天子是曹丕,他的親信和曹叡的親信并不完全是同一批人,對于“浮華交會”的態度,曹丕要比曹叡寬容許多,而且,對于那些他確實喜愛的青年才俊,他也不吝于展示自己對他們的看重。 司馬師:這就是你強行要給寶寶做媒的原因? 是的,曹丕同學某日駕臨司馬家,表示師兒你也大了,該加冠娶妻了,不如我給你們家做個媒吧? 是的,是做媒,不是所謂的指婚。 指婚這種事情呢,照司馬師個人的理解,應當是后世某“留發不留頭”的辮子朝的原創,放在任何一個漢人的朝代,皇帝突然發話強制要求某家娶另一家的女兒或者強制某家的女兒嫁到另一戶人家去,這個不叫結親,也不叫愛護臣子,這叫結仇! 對于士人來說,這和把他們家的兒女當貨物一樣買賣有什么區別? 當然了,就算是辮子朝的皇帝,指婚的對象,也只限于所謂的八旗之中。 對于以人數極少的“國族”滿人統治天下的滿清皇帝來說,他們的“自己人”是滿族,所以“奴才”這種清朝才有的、對于漢人來說是侮辱性的稱呼,在滿人看來,是親近的體現。 要知道,在辮子朝,只有和皇帝一樣同為八旗、滿洲人的大臣們才能自稱“奴才”,漢人大臣可都是只能稱“臣”的。 總而言之,“指婚”不是隨隨便便能用的詞,但是皇帝要是想給臣子家牽線搭橋,也是可以的。 皇帝只是做媒,又沒有說一定要娶,這還是有區別的。 曹丕給司馬師選擇的對象是歷史上司馬師的原配妻子夏侯徵,他的好基友夏侯玄的親meimei。 即使是以現在的情況看,夏侯徵和司馬師的配對也是挺合適的,最重要的是,他們兩個是見過面的,互相對對方也算有好感。 對于曹丕如此精準的介紹,司馬師不得不懷疑,難道是自家老爹對皇帝陛下說了什么? 還是說作為夏侯玄和夏侯徵的舅舅的曹丕從他們那里知道了什么消息? 不管怎么說,曹丕介紹的人選很不錯,要不是要遵循父母之命,司馬師可能當即就羞澀地同意了。 對了,那種欲拒還迎的同意臺詞是怎么說的來著? “一切但憑爹娘做主,孩兒不敢違命?” 司馬家這邊表示要是人家姑娘同意的話那咱們也沒意見,夏侯家那邊對于這么一位知根知底的女婿,當然也是很歡迎的了。 需要說明的是,夏侯玄和夏侯徵的老爹夏侯尚因為曹丕下旨弄死了他的愛妾,此后就一路消沉了下去,不過曹丕因為他是舊臣的原因,依然對他十分榮寵,對他們家的孩子也非常關心。 夏侯尚對兒女還是上心的,況且當家作主的到底是夏侯玄他們的親娘,對于司馬師這個知名天才少年、重臣司馬懿長子,又知根知底的,自然沒有什么不愿意的。 對于曹丕這種對大臣家的兒子關心程度比他都要高的做法,準儲君曹叡表示自己笑不出來,想哭。 來自的爹地的父愛是如此的稀少,也只有在側室毛氏那里能感受到一些溫暖。 是的,和祖父、老爹一樣,曹叡同學也很好色,自從見到了毛氏之后,對正妻虞氏就頗為冷落。 周王殿下還被人逮著“出入則攜妾同行,與之共乘車攆,置王妃何處”這一點批評過,因為雖然寵妾滅妻為人不恥,但都是個人的私事,然而,曹叡是準儲君,要做個表率,而且他的弟弟們的支持者也總要垂死掙扎一下的。 曹叡不是太子,目前也沒拿得出手的政績,旁人也就只能對著他私德有虧這一項進行攻擊了。 然而和曹叡有一樣的毛病的曹丕絲毫不覺得兒子有什么地方做錯了,雖然他也希望兒子的家宅和睦,但是要是兒子實在喜歡,他也不能強求吧? 司馬師:你們曹家的男人真的是渣得清新脫俗。 其實他這么說是有原因的。 黃初七年夏五月,天子曹丕突發惡疾崩于嘉德殿,崩前晉周王曹叡為皇太子,令中軍大將軍曹真、鎮軍大將軍陳群、征東大將軍曹休、撫軍大將軍司馬懿輔佐嗣主。 皇太子曹叡繼位,立毛氏為貴嬪,周王妃虞氏未能封后。 周王妃她是個直腸子的老實人,當年曹叡的母親甄氏還只是“風聞其事”,說她對曹丕心懷怨望是小道消息,但是虞氏卻是光明正大地喊出來的。 眼看著毛氏要走當年郭女王被晉為皇后的老路,虞氏自己也要步上甄氏的后塵,她就憤憤不平起來。 太皇太后卞氏勸阻她,她卻說出了這樣一句話:“曹氏自好立賤,未有能以義舉者也?!?/br> 這句話翻譯得簡單的一點,就是你們老曹家從來喜好立那些“賤人”,從來沒有以德取人的時候! 虞氏這一句話,把太皇太后卞氏和皇太后郭氏都地圖炮了,雖然她的主要目標是毛氏,但是辱及太祖武皇帝曹cao和先帝高祖文皇帝曹丕以及他們的皇后,那就讓人很不爽了。 所以虞氏被曹叡“從丁夫人故事”黜還鄴宮的時候,為她說話的人遠遠比不上當年為甄氏說話的人多。 曹叡選擇當一個渣男,這沒什么,司馬師不在意,畢竟nili老曹家真的似乎盛產渣男這個物種。 但是他打定主意要將貴嬪毛氏——估計這位就是未來皇后了——的弟弟引入洛陽城中的貴胄圈內,還需要他們這些世家子為其捧場,司馬師就不爽了。 作者有話要說: 阿丕領便當了qaq其實并不想讓阿丕領便當,然而阿丕繼續活著……嗯,這一卷真的可以全劇終了。 主角可能要換成阿師的兒子什么的了哈哈哈【并不好笑好么!】 第103章 赴宴 曹叡對貴嬪毛氏殊為寵愛, 對她的家人也愛屋及烏。 毛氏的父親毛嘉被擢升為奉車都尉, 弟弟毛曾為騎都尉。 其實這并不是什么大事,一人得道、雞犬升天, 皇帝想要蔭封后妃之親屬,只要不過火,群臣也能睜一只眼閉一只眼。 但是毛嘉原本是典虞車工出身, 驟然富貴, 暴發戶的氣息甩也甩不掉。 太和元年,也就是黃初七年曹叡繼位之后改元的頭一年, 毛氏封后, 她的父親因此而受封為博平鄉侯,職位升遷為光祿大夫, 弟弟毛曾升為駙馬都尉。 駙馬這個專指皇帝女婿的稱呼現在還不存在, 歷史上第一個名副其實的駙馬是何晏,所以毛曾受封此職還是正常的。 但是呢,曹叡這個皇帝連大臣赴宴都要管,那就不正常了。 司馬師至今未能出仕,這還好一點, 但是最近沒少聽到有已經在朝中為官的士人表示抱怨。 黃初七年,曹丕駕崩的時候, 很是在遺命中給曹叡留了一批老臣,這些名額司馬師并不全知道,但是從幾位輔政大臣對于人事的調動來看,還是能看出幾分端倪的。 按理說, 先帝已經給兒子把路都鋪好了,曹叡“三年不改父道”就能將地位穩固起來。 但是無論是從自身的判斷還是對歷史上的曹叡的了解出發,司馬師都覺得他不是那么容易輕言放棄的人。 曹魏的皇帝以愛立后,這都已經是尋常之事了,有曹叡生母甄氏的前例在,就算他廢了發妻虞氏改立毛氏為后,當年已經和文帝曹丕爭過的大臣們也不會再咋呼什么了。 但是偏偏在大事上,這些皇帝都還算靠譜。 這就是瑕不掩瑜,明君只要在朝堂上做的好,就算在后宮之事上有那么幾分寵妾滅妻或者有失偏頗的架勢,大臣們也只能遮遮掩掩地勸諫,畢竟這都是家事嘛! 所以說,曹叡看重毛氏,還惠及家人,大肆提拔不算,還要大臣們都給毛嘉面子,去參加他府上的宴會,或許目的并不那么簡單。 司馬懿作為輔政大臣之一,很忙,非常忙,當然了,就算他不忙,估計也不愿意給毛家面子,去參加他們家舉辦的宴會——當年曹丞相叫司馬懿出來做官他都不愿意呢,就是這么有個性,區區毛家算是哪根蔥? 于是司馬師就只能代替父親大人“服其勞”了。 司馬懿還專門和曹叡報備了這件事,當真是做得面面俱到。 估計是因為司馬懿原來一直為曹丕所倚重,曹叡也將他看成了自己的助力,再加上司馬師和曹叡這輩子也算是竹馬竹馬的情分,所以皇帝陛下很爽快地就同意了。 司馬懿和曹叡不在意,但是司馬師在意啊。 他去赴宴的時候,坐在牛車上,面色冷淡,弄得平日里那些對著他的顏“擲果”的大姑娘、老太太【霧】都嚇到了,他的收獲還不到平時的一半。 當然了,或許這也和作為新貴的毛氏外戚不受待見,周圍人是能不從他們家外頭走過就不走有關。 毛嘉粗鄙,小吏出身也就罷了,若是他為人謙和,自然別人也愿意與他交往,可是他仗著女兒成了皇后,毫不收斂自己的行為,與人交往,更是自恃身份高貴,盛氣凌人,沒有多少人看得起他。 若不是曹叡這個皇帝親自出面,怕是皇后的娘家真的要門庭冷落、門可羅雀了。 司馬師下了牛車之后,讓家仆到休息的地方去,自己被毛家的仆人引著去往宴客的堂廳。 到了地方,一些朝堂上的公卿他不認識,另一些只是驚鴻一瞥,說實在的,他爹司馬懿平日里并不常與朝中的官員來往,為人相當謹慎,對待政務也很勤勞,妥妥兒的大魏模范官員。 朝中的公卿有許多都有爵位在身,但還有一些和司馬師年紀差不多、也沒有入仕的,一般都是得蒙祖蔭,繼承了父親的爵位才開始在大魏朝堂露臉的。 司馬師的未來大舅哥兼好基友夏侯玄就是因為繼承了父親夏侯尚的爵位昌陵鄉侯而出現在這里的。 司馬師隱隱聽說傳言,等到夏侯玄加冠之后,就能授職。 夏侯玄出身夏侯家,就算他的父親夏侯尚在黃初六年的時候沒了,但是他還有夏侯氏那一整門的煊赫親戚,他有夏侯尚的爵位,并不是那種打秋風的窮親戚,又一向有才名,夏侯氏定然不會吝于對他進行投資。 其次,從他的母親德陽鄉主那邊的關系來看,輔政大臣、大將軍曹真可是他的親舅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