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節
世家的黃金時代即將到來,這就意味著,曹丕勢必在某些情況下對世家進行妥協。 和晉朝的司馬炎大肆任用宗室掌權,排斥部分士人染指兵權等重權相比,曹魏對宗室反而更為嚴苛,最主要的源頭就是曹丕。 曹cao的幾個兒子都不是普通人,曹植、曹丕就不用說了,曹彰這個黃須兒在軍事方面極為勇猛,但是在曹cao逝世之后,他就郁郁不得志,甚至最后暴斃而亡。 與其說世人詬病曹丕對兄弟嚴苛,倒不如看清楚,源頭是士族。 曹植沒了繼承人的資格之后,和曹丕的關系反而變好了起來,曹丕也不吝于展示自己和曹植的兄弟之情。 單純是待遇的話,曹丕絕不會虧待自己的兄弟的。 而一早就和曹丕沒有競爭關系的曹彰,更是他體現兄弟情的對象。 建安二十三年,代郡烏丸反,曹彰平叛歸來,曹丕教他應對之法,讓他不要居功自傲,而是要謙讓,于是曹彰在應答中把功勞都推給了別的將軍,讓曹cao更為喜愛他。 可以說,曹丕這個哥哥,在世人眼中,對曹植如何尚且不知,但是他對曹彰是不錯的。 曹cao逝世之前,讓人傳身在長安的曹彰回來見他最后一面。 曹魏的繼承人早就確定,曹cao也不會立曹彰這個他一直是往將才方面培養的兒子做繼承人,不過是父親臨死前想要見愛子最后一面罷了。 但是曹彰回來之后,卻問了一個大逆不道的問題,他問父親的璽印放在哪里。 曹cao病逝的消息傳來的時候,曹丕和許多人都還留在大本營鄴城,他幾乎是晝夜星馳趕赴洛陽的。 雖然曹丕想對曹彰展示兄弟情,但是曹彰明顯不太領情,還蠢蠢欲動地有別的心思。 曹丕也真的是嗶了汪了,和曹彰相比,曹植反而能算是一個好弟弟。 支持曹彰的人沒有支持曹植的人多,但是只從他們兩個人本身的心思來看,反而是曹植更想和曹丕做一對好兄弟。 司馬師是跟著老爹一起去的洛陽,他爹是曹丕的心腹,曹丕繼承父位為丞相與魏王,自然需要自己之前的一幫心腹輔佐,他們家去洛陽算是比較早的一批。 曹丕與一幫心腹能聊得開,對年幼的幾個兄弟也很好,但是對曹彰是明顯冷淡下來了。 升任太后的卞氏有點尷尬。 一幫大臣對曹彰的智商也是比較絕望的了。 但是曹彰其實翻不起什么大浪來,作為名正言順的繼承人,曹丕很快就穩定了現在的局勢。 建安二十五年春,曹cao離世,曹丕繼位。 三月份,漢天子劉協就改元為延康了。 雖然曹丕矜持了一下,沒在老爹剛死的時候就讓天子改元,向天下說明魏王兼丞相換人了,但是只是相隔一個月就讓天子改元,也差不多了。 作者有話要說: 不知道說什么……那就不說了吧哈哈哈 第96章 黃初 事實上, 曹丕也沒讓劉協當天子當太久,延康元年十月, 享國四百余年的大漢王朝正式告終, 曹丕受禪稱帝, 國號魏。 曹丕正式登基,建元黃初, 將漢都雒陽改回洛陽。 雒陽最初就叫這個名字,等到秦朝之時, 因為五行學說盛行,始皇帝認為秦代周, 應為水德,改周都雒陽為洛陽, 東漢光武帝認為漢乃火德,在建都洛陽之后, 又將其名改回雒陽。 曹魏認為己方乃土德, “水得土而乃流,土得水而柔”,又將雒陽改回洛陽。 雖然看起來只是五行、五德學說的應用,但是實際上也是皇朝更替的昭示。 令司馬師吃驚的是,孫權在曹魏立國之初依然遵守了之前和曹cao的約定, 上表稱臣。 其實想想也是正常, 孫權雖然奪回了荊州,但是弄死了關羽,劉備那邊, 無論是為了荊州,還是為了關羽,都一定會找孫權那邊報仇的。 孫權要是現在就和曹魏撕破臉,他就真的不用活了。 司馬師:我還是一個小少年,還說不上話,等到吳蜀撕逼的時候再看看也不遲呀。 是的,吳蜀撕逼,之后就是火燒連營、白帝城托孤什么的,吳蜀兩敗俱傷,簡直就是天賜良機。 但是這些對現在的司馬師來說,還不算重要。 他爹司馬懿的官職節節高升,爵位也已經從河津亭侯轉為了安國鄉侯,在大魏貴族圈,他們家也是排得上名號的人家了。 就是他的小伙伴曹叡情況不太好。 曹丕繼承魏王之位,封長子曹叡為武德侯,登基之后,黃初二年,封曹叡為齊公。 曹魏已經立國了,皇子卻沒有被封為王,重點是,曹叡還是嫡長子,這就很尷尬了。 按理來說,什么武德侯、齊公,這都是不必要的。 說好的直接封太子呢? 小伙伴,你刷你爹的好感度不是已經初見成效了嗎?怎么現在還混成了這個樣子? 曹丕定了五個都城洛陽,長安,譙,鄴以及許昌。 洛陽和長安是老牌都城了,至于鄴城、許昌和譙,都是曹魏勢力的大本營,雖然為了安定天下,曹魏在代漢之后的都城定為了洛陽,但是鄴城等地還是非常重要的。 曹叡被他爹帶到了洛陽,但是曹叡的親媽甄氏,依然留守在鄴城。 可以說曹丕在這一點上是很渣男了。 爹媽撕逼,兒子遭殃,就算曹叡刷足了老爹的好感度,但是在老爹厭棄老媽、他的后宮還有不少人分寵的情況下,曹叡的處境非??皯n。 司馬師:什么都不說了叡叡,我真的是很同情你??! 曹氏的男人們,在女色問題上,可以說是相當的渣了。 曹cao就不用說了,曹丕,看他對待甄氏就知道了,曹叡同學,雖然現在看不出來,但是做得貌似比父祖還要過分呢呵呵。 一般一個國家起初的皇帝帶好頭是非常重要的,要是一不小心帶歪了,呵呵,上梁不正下梁歪,這國吃棗藥丸。 如果說一開始甄氏和曹叡交流感情的時候流露出一些對曹丕的不滿,曹叡還會“不聽不聽,王八念經”的話,在曹丕遲遲不曾召甄氏去往洛陽,甚至沒有加封她為皇后的情況下,曹叡也有點心生不滿了。 司馬師:道理我都懂,只不過你為什么非要找我來當這個樹洞? 雖然是仗著寶寶我很得你爹的寵愛,但是你就不怕我告密嗎叡兒小甜甜? 這一年是黃初二年,司馬師年方十四,還是個貨真價實的少年,還有四年才加冠,但是比起從前單純的舉孝廉的制度,在黃初元年,曹丕出臺“九品中正制”的情況下,他提前為官的可能性又大了不少,當然,前提是要加冠成年。 舉孝廉看品行,但是在門閥士族壯大的情況下又看家世,到了東漢末年,看家世的情況反而更多的一點,就像九品中正制發展都最后時期的情況一樣。 但是曹丕現在的九品中正制光明正大地把家世作為考察范圍,但是主要看的還是行狀,也就是個人的品行、才能,這樣就像早期的舉孝廉制度一樣,保證了一定程度上的公平公正。 這么看來,除了小伙伴曹叡有煩惱,把他當樹洞影響到了他之外,司馬師的生活還是很悠閑的。 然而,實際上,司馬師最近有點煩。 他爹地位比之于先帝武帝曹cao時期——雖然曹cao沒有稱帝,但是有追封啊,現在稱呼他,也不能稱魏王了,要稱之為先帝或武帝,這是最起碼的尊重呀——高了不少,明晃晃的天子曹丕的心腹。 結果他爺爺司馬防不知道抽了什么瘋,非要給老爹再娶一個,雖然不是正妻,但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這就很可怕了。 如果司馬師看過歷史的話,就會知道,他們家兄弟的排行有點亂。 晉書上是按照生母的地位來排列的“宣帝九男”的名次,所以實際上,司馬干雖然是老三,但是他前頭除了同母的哥哥以外,還有異母的哥哥。 張春華生育了三子一女,而地位僅次于她的伏夫人,生了四個兒子,司馬師和司馬昭的異母弟弟,除了排行最末的兩個以外,其余都是這位伏夫人生的。 而伏夫人,出身與京兆伏氏,雖然和山陽公劉協——劉協禪位以后,曹丕對他還是將情分的,最起碼,沒有哪個亡國之君會像劉協一樣,被篡位者用“邑一萬戶,位在諸侯王上,奏事不稱臣,受詔不拜,以天子車服郊祀天地,宗廟、祖、臘皆如漢制”這樣的待遇供著,講真的不錯了——的元后、出身于瑯琊伏氏的伏皇后不同,但是光是這個姓氏就很招人恨了。 歷史上的司馬防為了間接表達自己對曹cao的不支持而做主給兒子娶了當時他轄下的京兆的貴女伏氏,算是挑釁曹cao。 雖然這個世界,不知道為啥司馬懿沒在曹cao活著的時候來著一出,但是現在,他爹還是出招了。 司馬師:爺爺,你真的是我爺爺嗎? 對同母的幼弟司馬干都沒有多少親切感的司馬師,對司馬懿其余的庶子,態度更是不用說——雖然他們現在還沒有出生,還不知道有沒有影兒。 于是乎,對祖父司馬防,司馬師油然升起了一股討厭的感覺。 他現在的感覺,只有在看到那些玄幻文里,主角那一堆極品親戚的時候才會有。 或許他爹對此沒什么感覺,和正妻感情好不代表不能納妾,但是,司馬師是真的忍不了這種事。 講道理,讓人家姑娘嫁到別人家做正妻不好嗎?為什么非要塞到他們家來做妾? 司馬師現在對曹叡的憤怒可以說是感同身受了——雖然曹叡的出發點和司馬師的可能不太一樣。 大概是小孩當久了,想法竟也變得有些天真。 司馬師不愿意他們家再出現別人,希望他們家的構成就這么簡單下去就好了。 如果僅是說憂心地位的話,無論是自身努力還是觀望歷史,司馬師都可以確定他和他弟以后依然會是老爹的心頭rou,根本用不著擔心。就是母親張春華,他也有信心讓她不和父親失和及至失寵。 但是那樣就不一樣了。 曹叡的話,他反而要擔心自己和母親在父親心中的地位,因為他父親在甄氏之前就已經有妾室了。 曹叡長在這樣的環境里,自然會對一切習以為常。 他來找司馬師抱怨,不過是出于宗法制度對正室以及嫡子的維護,以及對自己地位的憂心罷了。 司馬師很確定,給他爹納妾的口子不能輕易開,要不然,按照他爹的地位,家里不知道要進多少人,家宅肯定會不寧了。 最重要的是,他還不知道他娘的反應會是什么樣的,萬一發展成夫妻撕逼什么的,那就搞笑了。 而且最重要的是他爺爺司馬防有八個兒子,為啥非要給司馬懿這個次子塞人? 曹老板已經換人了,就算司馬懿現在是司馬八達里和曹丕最親近的一個,也不能這樣??! 司馬師很憂心,但是這件事他又不能和曹叡說,要不然,還在為母親遲遲沒有封后擔憂的曹叡一定會找他拼命的。 曹叡:我在這里想著怎么讓我母親保證地位,你那邊居然就要從源頭上把禍根掐斷?我才沒有羨慕嫉妒恨呢! 于是司馬師只能找夏侯玄說道這件事。 這個時代的男子對后院雖然也有掌控力,希望家宅平安,家人不要鬧事拖后腿,但一般情況下,對妻妾相爭是不太關注的。 大部分人還是會給正妻足夠的體面的。 然而,夏侯玄他爹夏侯尚就和大多數人不一樣。 他居然寵妾滅妻,尤其是他的妻子還是曹cao與卞夫人的養女,如今的大魏天子曹丕最為親近的幾個meimei。 真是讓人忍不住為他的勇氣鼓掌呢。 正常來說,家丑不可外揚,夏侯尚寵妾滅妻也不會鬧得滿城風雨。 但是,誰讓當今天子他不僅日理萬機,還會管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