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節
這個時代的書籍不是普通人能讀的,能讀書識字的人,要么出身不錯,要么就是家中有余財。 舉個例子,李斯同學,后來的秦相,最初只是一個楚國小吏,和他后來的成就相比,可以說是相當不起眼了,有人或許會以為李斯一定是家徒四壁的那種窮苦rou絲,但是實際上他還勉強能算個有錢人。 沒錢能和韓非這種韓國公子一同在荀子門下求學?沒錢能當上楚國小吏? 雖然是“小吏”,但那也是脫離了普通勞苦大眾的,和窮人壓根就搭不上邊! 平原君趙勝就有子嗣在齊國求學,拜于荀子門下,再加上之前異人也算在趙太后面前給趙勝解了圍,他便趁機邀請異人去大家參加宴會。 荀子到底還是趙國人,若是趙王肯用他,他應當會定居于趙國,到時候,天下人才,自然是匯集于趙國。 他的思想和現今的儒家思想有所不同,但是歸根究底,依然是為了儒家的發展壯大。 這個時代,法家治國最有成效,戰國紛亂,列國國君都想著如何壯大國力,儒家那一套并不是特別被看重,荀子有傾向于法家的一些思想,也能看作是與時俱進。 自漢朝董仲舒進言、漢武帝獨尊儒術之后,其余的百家就紛紛改頭換面,用儒家進行包裝,所以很多人都說后來的儒家是“儒皮法骨”,和最初的儒家相比已經變味兒了。 而且后世是法治社會,又頗受儒家思想的影響,所以異人的思想是帶著明顯的法、儒兩家的味道的。 荀子入秦,雖然大贊秦法,但是對秦國儒家不興頗為詬病,他一直希望儒家能在各國都再度興盛起來。 異人的出現讓他看到了契機,經過談話,荀子表示異人就是他希望的那個人! 雖然能看出明顯的法家思想,但是好歹異人不排斥儒家??! 異人算是荀子接觸過的秦國宗室、公卿里對儒家比較友好的了,就沖他這樣的態度,荀子對他就頗為看重。 要知道,秦國不像關東六國,自商鞅變法之后,那里的法家氣氛就最重,儒家在那里的生存空間不大,異人在這樣的環境熏陶下居然對儒家還有本能的親近,真的是能夠謝天謝地了! 要不是異人自己沒有提出過拜師,指不定能像大名鼎鼎的韓非子一樣——當然,現在的韓非還沒有拜師——作為公卿貴族拜入荀子門下呢! 荀子看好異人,覺得他說不定就能成為儒家傳入秦國的契機,不僅自己想要多關照異人,還把自己的這個態度透露了出去。 趙勝有子嗣在荀子門下求學,當然也知曉了荀子的態度。 事實上,趙國上層差不多都知道荀子對秦國質子頗為看好了,秦異人的大名也很快就傳遍了趙國。 消息傳回秦國,秦王覺得這個孫子還是相當不錯的,有想法,敢作敢為,是個好孩子。 光是太子嬴柱就有二十幾個兒子,還不算女兒,秦王嬴稷的孫子數量更是不知道有多少,不知有多少王孫在國內默默無聞,有些過得像異人的前身一樣凄慘,有些連他的前身都不如。 概括一下,就是管生不管養。 在這樣的情況下,異人都能脫穎而出,秦王表示這個孫兒確實是挺了不得的,他喜歡。 好在他老人家也就是多關注了異人幾分,要是他表示出對這個孫兒特別明顯的好感的話,異人指不定會被一群兄弟下黑手黑到死為止。 好戲唱了一段時間之后,又爆出來一條與趙惠文后有關的新聞。 倒不是她老人家又鬧出了什么事兒,而是她快不行了。 太后病重,眼看就要咽氣了,不少人都傻眼了。 事情呢,是這樣的,這個時代,太后干政為數不少,秦國的宣太后就是典型例子。 現在的秦王嬴稷能干吧?還不是被他母后壓制了四十年! 當了秦王四十年,中間連聯合齊王并稱東西二帝都做過了,依然要被老媽騎在頭上。 趙王丹呢,是個年輕人不假,但是自主思考、理政的能力是不缺的,然而他媽還在,不少人不把趙王當上司,光顧著巴結當政的太后去了。 他們以為太后還能活個幾十年,誰知道,先王才去世第二年,太后就急著要去找他了! 作者有話要說: 關于荀彧的徒弟……嗯,李斯、韓非也就算了,我一直以為這就是關門弟子了,萬萬沒想到,他還有一個叫張蒼的徒弟。 北平侯張蒼,秦朝任御史,后歸順漢高帝劉邦,封北平侯,漢文帝時為丞相,漢景帝時期去世,有門人為賈誼。死的時候已經過百歲了,后來連飯都吃不了,依靠人乳維持生命…… 荀子和他這個小徒弟的年齡加起來過了三個世紀??!真的是real牛! 第45章 揚名 無論一群期盼惠文后能活得長長久久的公卿們怎么希冀, 惠文后還是山陵崩了。 趙王丹元年,左師觸龍游說惠文后的時候, 就提出過這個不美妙的設想,惠文后最終如他所愿,送幼子長安君入齊為質。 游說的人就那么一說,全趙國的人都沒想到,正當盛年的太后會突然山陵崩。 時值趙王丹二年,趙王繼位還沒過三年。 太后薨逝,自有喪葬事宜,而在這樣趙國全國肅穆的情況下, 呂不韋卻登門給異人做媒來了。 異人:我是誰我在哪兒我要做什么?呂不韋你確定說的不是昏話? 事情呢, 其實和異人上次見到的那個趙國妹子有關。 她回家以后,既然不幸手折,她爹也不能馬上就把人送給呂不韋。 要是按照呂不韋一貫的行程, 他在邯鄲是待不了多久的, 但是誰讓他看到了異人這個“奇貨”,最后兩個人還成功達成了共識呢? 呂不韋下定了決心要拼一把, 這幾個月一直帶在邯鄲,沒有離開的意思。 對于想要巴結呂不韋的人來說,這可真謂是天賜良機。 不想被送給呂不韋的趙女干脆和老爹說自己已經和人私定終身,又把異人的名字說了出來。 誰讓異人最近存在感刷得太足, 當初又信誓旦旦地表示自己可以幫她,結果一不小心,就把自己給坑進去了。 趙女的爹內心是崩潰的, 但是不知從何處收到了消息的呂不韋卻是大喜過望。 異人什么脾氣,呂不韋也是知道的,他并不好女色,尤其不喜歡奪人姬妾,呂不韋想要在自己的愛妾中挑一個送給異人以加深二人聯系的計劃也泡了湯。 現如今一個現成的與異人有關系的女子送上門來,呂不韋自然要成人之美。 更妙的是,這女子原先是要送給呂不韋做妾的,呂不韋假作不知,撮合她與異人,異人是必要承情的。 趙女并不是給異人做正妻的,他是質子、身在異國不假,但是娶正妻這樣的事兒都沒經過咸陽的父母的同意,那就會變成別人攻訐他的把柄了。 挑了一個日子,趙女正式入了異人的后院。 如果是個不認識的妹子也就罷了,但是異人和趙女之前是見過的,他心里總有些別扭。 不過好歹人都在他后院里,他想循序漸進,那就慢慢來好了。 同一年,齊王崩,繼位是齊國太子建,君太后秉政。 齊王和趙太后同年去世,對齊國來說問題不大,但是對趙國來說,就有麻煩了。 齊國有君太后,新君齊王建基本上就是個媽寶男,比趙王丹還沒野心,甘心做一個聽mama話的乖孩子。 而君王后,在其丈夫齊襄王的時候,就確立了自己的威嚴,基本上,齊國不會發生大亂子。 但是趙國不一樣啊,趙王丹雖然年紀不小,但是他在政事方面還是一個新嫩,根本就沒有啥閱歷,偏偏他現在又是能名正言順掌政的趙王,趙國會怎么樣,還真不好說。 惠文后去世,幼子長安君遠在齊國,傷心得不能自抑,一度昏厥,消息傳回趙國,不少人都表示要不要將長安君召回? 這兩年齊國和趙國的關系緩和了不少,而且太后已經去世了,對她來說無比重要的幼子長安君,對趙王丹來說,卻并不能算合心合意的好弟弟。 太后偏心幼子,趙王丹會一點反應都沒有? 也就是說,現在的長安君,他的地位和惠文后還在的時候是根本不能比了,現在的趙國,想要找出分量比他重的質子是很容易的。 長安君沒有了一直待在齊國的必要,只要趙國和齊國交涉,更換質子也不成問題,現在長安君能不能歸國,要看的不是齊國的態度,而是趙國國內的。 齊襄王去后,齊國貴族為之慟哭也就算了,長安君也哭成淚人,有人詢問,他的回答是想起了母后惠文后。 在這樣的情況下,趙王丹再不愿意讓弟弟回來,就有點不太人道了。 當然,他也可以讓長安君一直待在齊國不聞不問。 趙國公卿現在都在看趙王的態度,也有人去勸說過他,總而言之,這群人都想以小見大,從趙王對這件事的處理上看看他到底是個怎樣的人。 異人:你們啊,naive。算算時間,長平之戰就是這位在位的時間里弄出來的,就沖臨陣換將這種事情,我就不看好他。 雖然趙王丹在繼位之前就當了多年太子,惠文后秉政的時候,他也不是一點號施令都不發,所以趙王丹的個性,基本上熟悉他的人都是有數的。 但是,人嘛,總是要有理想的,要不然,和咸魚有什么區別? 指不定趙王丹就楚莊王再世,三年不鳴,一鳴驚人了呢? 然而,趙王丹對他弟的處理卻讓人大失所望。 長安君,趙王幼弟,因為年齡小占了便宜,頗受惠文王和惠文后的寵愛,但是同樣因為他是少子,他在趙國國內其實是沒多少勢力的。 也就是說,長安君對趙王丹根本沒有什么威脅。 趙王丹不喜幼弟,要么,就把事情做絕,讓長安君永遠地留在齊國不能回來,要么,就彰顯一下自己的仁義大度,盡早地將這個弟弟接回來。 可是趙王丹又當又立,先是表示自己是非常愿意讓弟弟回來的,畢竟他們兄弟情深,母親也最寵愛這個弟弟,過了一段時間以后,他還沒下達確切的命令,有人去問,他才為難地表示,不是他不愿意接弟弟回來,可是有資格代替長安君去當質子的人,他還沒有選好,他自己的公子年齡幼小,他不忍心送他遠離,所以目前他正在和齊國竭力交涉,看看能不能不送質子就讓長安君回來,所以時間拖得有些長,相信長安君會體諒他的。 趙王丹的表現讓大部分大臣失望透頂,他的兩個親叔叔更是不約而同地勸諫他。 平原君趙勝,素來以禮賢下士聞名,最怕的就是名聲被人弄臭,趙王丹自己作死,趙勝去勸諫他,是為了他好,同時也是給自己再刷刷聲望。 平陽君趙豹,一向對趙勝不感冒,但是這一回,他卻破天荒地和趙勝站在了同一邊。 這是為什么? 因為趙王丹對弟弟的態度,可能日后就會成為他對待公室、公卿大臣的態度。 防微杜漸,要從小事做起,防止趙王變成一個“昏君”。 趙國的年度大戲看得異人很想笑。 趙王丹雖然不是剛繼位,但是才初初掌權,他弟長安君思歸,本來是一件刷名望的好事,硬生生讓他自己作死,變成了大家一起來討伐不講仁義禮法的國君。 給別人留下了虛偽、是個又當又立的臭不要臉的壞印象,趙王丹想要把印象再扭轉回來就難了。 異人表示,呂不韋替他花錢疏通關系已經有一段時間了,再不弄出點新料,好好傳揚一下自己的名聲,怎么回國討好便宜爹、未來當秦王、生下秦始皇??? 趙勝和趙豹作為趙王丹親叔叔都沒能搞定的事情,異人作為秦國質子,卻表示自己想要試一試。 從身份地位上來說,異人是秦國王室、趙丹是趙王,雖然有差距,但還是在同一階層,再加上異人是向趙勝開的口,表示自己有主意。 趙勝是誰,他是通過不拘一格降人才,門下不少出身不好、別人看來都是歪瓜裂棗的門客他都能紆尊降貴、禮賢下士這樣的實際行動刷足了聲望的平原君好么! 異人自薦,表示自己能勸諫趙王,趙勝忙不迭地就答應了。 再次見到趙王丹,還是老地方,還是老人物,頂多少了一位太后,異人也從被質問的質子轉變成了來勸說趙王的賢人。 趙王丹現在還沒生兒子,也就是說,一旦他不幸蹬腿兒,等著繼位的就是他那些弟弟、叔叔。 異人開門見山,一進來就問:“趙王可知我為何人?”大王你知道我是誰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