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節
除了齊國之外,最常與王室聯姻的就是申國。 數數最近的幾任周王,厲王的王后是申姜,宣王的王后是齊姜,姬宮湦自己的廢后又是一個申姜,出身申國的姜女,還真是歷代王后皆姜姓呢! 除此之外,申國還與犬戎、繒國通婚頻繁。 姜,又通“羌”,華夏族的姜姓,本身就是一部分羌族內化而來,因此與戎族的交往還算頻繁,犬戎作為大周諸侯國外圍較近的一個戎族,比其他的戎族更通禮儀,是少部分靠近邊陲的諸侯國比較能夠接受的聯姻對象。 然而并不是說申國就只有姻親沒有敵人了,起碼姬伯服只憑腦子里的印象就能分分鐘找出一個來。 大概在西申和南申還沒有分成兩個的時候,那一任的申侯就插手了外孫繼位的事宜,令人不禁感慨果然是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姜姓申氏的外公,護短懟人簡直就是一脈相承。 當然啦,重點不是這個,那位申侯成功鞏固了外孫的繼承人之位,但是他卻得罪了另一邊的人。 而現在,申侯不成器的外孫僅僅幾十年內就被外敵打得“檣櫓灰飛煙滅”,沒有繼承權的另一位,他的后代卻在慢慢崛起。 那個人姓嬴,嬴姓趙氏,他建立的那個如今還沒有升級成諸侯國級別的封邑,名為秦。 想完這個故事,姬伯服真心表示,申國的仇恨拉得這么穩,日后被滅掉真的不奇怪——雖然滅掉申國的不是秦國。 秦的始祖秦非子是給周孝王養馬起的家,孝王這個人的王位來得有些一言難盡,是搶了侄子的王位死后又被侄子搶回去的,所以他冊封的秦非子,在周王室這里當然得不到什么好待遇。 但是當初的周孝王對非子算是很不錯的了,大概是因為申侯在周孝王火燒眉毛的時候趁火打劫,讓周孝王不能給予非子支持,讓非子以長子的身份搶奪他外孫的繼承權,所以周孝王給非子的封地雖然小,但是位置很不錯。 雖然臨近戎族,讓秦人承擔了風險,但是仔細論起來,那塊地還能算是大周興盛的故地之一,土地肥沃。 秦人以養馬起家,又臨近戎族,抗爭的時候頗有以戰養戰的味道,幾代人下來,血性正足。 而且,作為正統的周王室,而不是姬宜臼和申伯那邊幾乎已經被諸侯公認的叛逆,姬宮湦作為周王能夠正式將秦封為諸侯國的權力,是能夠正常行使被受到諸侯們的承認的。 不同的周王,他們的冊封其實是不同的。 秦正式列名諸侯國其實是在東周時期,之前頂多算是“大夫家”這樣的級別,大周在公侯伯子男五爵之下,還有其他的等級,就是不夠高,春秋戰國時期那些受本國的諸侯分封出來的士、大夫的封邑就是這么個級別,因此諸侯受封則稱“郭”,卿士大夫等受封則稱“家”。 雖然提升爵位也就是周王一句話的事兒,但是沒有足夠強大的實力,誰會理你? 以韓趙魏三家分晉作為春秋戰國這兩個時期的分界線的事件,究其原因,還不是因為晉王室已經被這三家臣子給玩殘了嗎?所以當時的周王同意這三家以臣子晉諸侯,不過是順勢而為。 放到其他的諸侯國,周王敢開口升哪國的士大夫為諸侯,就等著什么時候被人“問鼎”吧! 這是春秋戰國時期的狀況,作為西周過渡到東周的直接責任人,周平王姬宜臼的冊封也沒啥用處,頂多就是名頭好聽而已。 當時因為他引狼入室,宗周故地全部淪陷在犬戎的騎兵腳下,就算姬宜臼愿意繼續窩在被犬戎劫掠一空、破敗不堪的鎬京王宮之中,還要擔心什么時候犬戎想起這個嘗過的甜頭,再來宗周王畿逞兇一番。 最后的平王東遷,幾分是處于晉侯的脅迫,也有幾分是出于對自身安全的擔憂。 就連宗周的故地都被周平王姬宜臼毫不猶豫地丟棄,他自然也稱不上還有多少廉恥心了。 或許這就是姬宜臼居然當了五十年周王,在相當長壽的年紀死去的原因。 姬伯服還記得,后世在繼清宮戲之后,終于開始流行起了其他朝代的歷史劇,大秦從一個羸弱的諸侯國改革成為強國,最后定鼎天下的過程也被拍攝了出來,許多歷史紀律片層出不窮。 他曾經看過一個資料,訴說秦國開創之初有多么艱難,周平王姬宜臼雖然給了秦君諸侯國的名義,還分封了其他的“封地”,但是秦國除了好聽一點的名義以外,一點兒好處都沒得到。 被姬宜臼親口許諾給秦國的宗周故地,早已成為戎族的縱馬之所,姬宜臼只是名義上還是那片地方的主人罷了。 總而言之,就是歷史上的周平王把不屬于自己的肥rou許諾給了秦人,讓他們和戎族打生打死狗咬狗去了。 而現在,姬宮湦還在位,姬伯服相信,如果日后繼位的周王不是他而是他想推上去的姬宜臼,自家的蠢爹真的是寧愿把土地分封給秦人,都不愿意讓姬宜臼占到什么便宜的。 坑哥少年姬伯服,想象到這個畫面以后,露出了和善的微笑。 幾日之后,秦君就收到了從宗周王都鎬京發來的消息。 文辭繁縟,簡單地翻譯一下,就是周王姬宮湦和善地表示,小趙,本天子現在需要你們老秦家的幫助了,有沒有興趣一起共建和諧社會,抗擊以犬戎為代表的邪惡戎族勢力??? 和戎族有血海深仇,對周王還抱有應有的崇敬之心的秦君很快就點齊人馬上路了。 需要說明的是,自從經過姬宮湦他爹宣王晚年的倒行逆施以后,周王在諸侯里的名聲又壞了,“宣王中興”曇花一現,所以除非是周王的鐵桿兒、心腹,鮮少有諸侯會像嬴秦這么干脆利落,讓他們上鎬京他們就來了。 姬宮湦內心的成就感得到了極大的滿足。 而且秦的先祖是以養馬出名的,他們國中也有精于養馬的人才,馬是這個時代重要的軍事戰略物資,所以能養好馬的人才是很吃香的。 至于怎么樣讓姬宮湦同意在他們和申伯那邊還在相爭的時候出兵攻打犬戎,姬伯服表示,這是最沒有難度的事情了。 他是姬宮湦的愛子,只要他持之以恒地磨,姬宮湦總會堅持不住,最后答應的。 但是考慮到這個計劃成功的時間不定,所以姬伯服選擇了另一個方式,就是從美人娘褒姒那邊入手,讓褒姒給姬宮湦吹枕頭風。 不是姬伯服自夸,他娘說什么,蠢爹都一定會說好好好,行行行的,為什么“烽火戲諸侯”的故事在后世流傳甚廣,還沒有人懷疑呢? 誰讓他爹廢了發妻長子利索得和什么似的??! 只要他娘開口,他爹再怎么不樂意也會同意的,而且到時候姬伯服在補上兩句,為了在自家的親親王后面前“彰顯武功”、“顯示周王的權威”、“挽回因為姬宜臼造反而丟掉的面子”,他爹的態度一定會沒有最積極,只有更積極! 姬伯服:啊,我真是一個為家人著想的好人呢! 作者有話要說: 話說申國出來的女子……嗯,挺一言難盡的,主要是申侯挺一言難盡的orz。 我記得是中學的一篇課文,選取了戰國策的一篇,名為“鄭伯克段于鄢”,因為自家母親偏心眼而用陰謀陰死要奪位的弟弟的鄭莊公,他的老媽叫武姜……武是因為鄭莊公他爹謚號武公,至于姜嘛,就是因為他媽是申國的公主啊。 看東西周歷史總有申國在刷頻hahaha 話說姬伯服要開始坑爹了23333 第29章 先手 除了秦以外, 大周還是宣召了其他諸侯,讓他們也出力的。 就算姬伯服對始皇陛下的大秦帝國再怎么印象深刻, 他也清晰地意識到,現在的這個秦雖然夠上了諸侯國的邊,但是連個諸侯的名頭都沒有,不是他印象里一掃天下的大秦。 好在大周如今還是天下共主,諸侯只要不是明目張膽地造反,就得聽周王的話。 至于周王姬宮湦和自立為天王、眼見離落敗不遠的姬宜臼哪個才是正統,真的是傻子都不會選錯。 人多力量大,這是一句真理, 一群諸侯國的聯軍加上宗周派出的軍隊, 真的是磨都能磨死犬戎。 姬伯服也不是想讓周軍把犬戎給滅了,先不說犬戎屬于游牧民族,出了名的善于逃跑, 再說了, 反正他已經打定主意不要繼承周王的位置了,滅了犬戎, 給姬宜臼解除一個心腹之患,還讓秦國有更充足的機會向外邊擴張? 他又不是傻的! 他只需要在姬宜臼那邊落敗之前用諸侯聯軍攔住犬戎就行了。 雖然諸侯聯軍可能心不齊,就算是遠征也各有心思,但是沒關系, 這個時代的征戰還采取人道的戰將方式,解釋一下呢,就是在三國演義、封神演義中非常常見的出將交戰模式, 在雙方勇士戰完之前,小兵是不可以出陣的。 為了保證大軍不會因為主將的戰死而混亂,所以實際上出陣的一般都是勇武的下級將領,斗起來死了也不心疼。 總而言之,姬伯服現在的想法就是建功不是首要的,拖時間才是目的。 宗周邊上靠近嚴允,也就是犬戎的諸侯國有西虢、鄭、梁、翟、晉等國,要攻打西戎,會積極參與的也就是這些國家。 姬宮湦出面鼓舞了一下大軍的士氣,姬伯服看著,這戰前動員也沒有多么激動人心,不過在這樣大的場面下,即使周王只說了寥寥數句話,在周天子權威還沒墜落的現在,還是能讓一幫諸侯聯軍以及宗周兵士激動不已的。 然而他不知道的是,底下的人激動人心,還有將近一半的人是因為他。 太子姬伯服并不是名正言順的嫡子,這是大家都公認的,放在殷商時代,就連同樣是王后所出的兒子,因為封后前和封后之后出生的不同,也分為嫡子、庶子,姬伯服這種嫡子根本就是不被承認的贗品。 但是現在就不同了。 姬宜臼出奔外家申國,這也就算了,他還自舉反旗,自立為天王,種種行徑,與周禮、孝道最是不符。 大周最重道義禮法,無論是宗周還是諸侯國都是如此。 楚越等國為何被中原諸侯看不起? 還不是認為他們地處蠻夷之地,不辯禮儀,不通教化,雖然比夷狄之輩好一點,但也不能與我輩為伍么! 周王十二年,諸侯聯軍浩浩蕩蕩地出發了。 他們的成果是相當顯著的,因為到周王十三年,歷史上姬宮湦本來應該已經撲街了的這一年,他都活蹦亂跳地在鎬京當著周王,還正式打敗了南申國的叛逆,將姬宜臼押解回都。 南申國的地和西申國沒有什么關系,這地方本來就是宣王自己從宗周的直轄之地里割出一份兒來封給舅舅的,這回申伯幫姬宜臼謀逆,還沒取得成功,就怨不得別人連條后路都不留給他了。 現在的晉國、鄭國等國還沒有擴張到宗周南陲之地,面積和春秋時期是不能比的,申國所在地位置算是不錯,放在戰國時期,加上周邊的大量土地,大概是韓國的那塊兒地方。 臨秦靠楚雖然是個令人悲傷的事情,但是有目的地擴張的話,說不定會有一個出人意料的未來呢。 遙想戰國時代橫掃天下的大秦,也有過苦逼的時候,他們曾經在大魏的鼎盛時期,被魏國打得連mama都不認識,要不是還保住了關中剩余的最后一點地盤,指不定就已經覆滅了,所謂“奮六世之余烈”里的“六世”,也就是那六位秦王,差點連作為秦國王族出現在世上都成問題。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人嘛,總是要有夢想的,指不定就實現了呢? 南申的地被姬宮湦收了回去,但是沒關系,姬伯服已經預定好了那塊兒地方。 西周沒有滅亡,就代表著宗周崛起的故地不會亂封,姬伯服想了想,他家蠢爹雖然疼兒子,甘愿冒天下之大不韙,但是他作為諸侯受封宗周故地,而且還沒有犬戎占據這種意外情況,嗯,對諸侯不好交代,還會影響整個王室的威嚴。 雖然他已經給自己的便宜哥安排好了道路,但是他不樂意見到其他的諸侯也把周王當作掌心里的猴子來耍??! 總而言之,就是只許姬伯服放火,不許諸侯們點燈,就是這么黑心。 姬宜臼被押解回都,鎬京之中,大臣們正在激烈地討論該如此處置他。 放在春秋戰國時代,隨便一個暴躁、唯我獨尊的諸侯,都有可能選擇弄死這個兒子,比如說晉文公重耳,他的太子大哥就是被他爹弄死的,雖然有枕頭風的功效,但是某諸侯認為其子不孝或是有異心,就足以作為罪名動手了。 同樣的還有搶了自己的準兒媳又先弄死自己的太子的某位楚王——在死后n年,他作為伍子胥伐楚報仇、掘墳鞭尸這個故事里的背景尸出場過。 在父子親情不濃厚的情況下,只要豁得出去,就能把人弄死。 那么姬宜臼是不是罪大惡極呢? 在他舉旗自立還失敗了的現在,作為失敗者,他當然是應該遭萬人唾棄的罪人。 竊國者侯,竊不成國,就只能變成鬼了。 但是誰讓太子出面,想讓姬宮湦赦免姬宜臼呢? 姬宮湦當然不想依,于是就開始磨嘴皮子,最后就變成了在最后審判之前來一場朝中公審,若是姬宜臼能說服大多數人,那他就能活下來,不能反證他不是罪大惡極的話……嗯,很抱歉,那他就只能到地下和他那個已經變成鬼的外公作伴了。 太zigong里,姬伯服摸著下巴,只要姬宜臼的嘴炮能力能強一點,到時候他不僅能保住命,還能保住王子的身份。 等到姬宜臼恢復王子的身份,姬伯服就把太子之位重新“讓”給他,當一個“雖然我的爹娘都是作比,但是我是一個貨真價實的好弟弟”。 幫助別人來挖自己的墻角,姬伯服想了想,他要往別人眼里的圣賢進化了! 是的,是圣賢,不是傻比。 這個時代,就連周王室都出現了姬宮湦這種寵妾滅妻——雖然這么說對姬伯服的美人娘褒姒很不尊重,但是其實在很多人眼里,這就是事實——的倒霉孩子,就不要指望諸侯們有多少節cao剩余了。 但是,不可否認的是,一直到春秋爭霸時期,諸侯們強調的第一點依然是“禮”。 為什么春秋時期的春秋五霸已經有了橫掃大部分諸侯國的實力,依然只是“執天下之牛耳”,而不是覆滅其余的諸侯國,自己一統呢?為什么到了戰國時期,列國之間的紛爭才漸趨惡化呢? 這些問題的答案已經很好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