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節
將二十只瓷瓶分別擺成兩排,齊蓁捧著如同人頭大的壇子,輕輕傾斜,將色澤紅艷香氣馥郁的胭脂水倒入了瓷瓶中。 這瓷瓶雖說沒有花紋,但卻帶了蓋子,再用紅布條系住,根本不會灑出胭脂水,這一點才是讓齊蓁最為滿意的地方。 齊蓁的舉動在京城里看著并不算奇怪,京里頭走街串巷的貨郎并不在少數,他們有時候就會直接在街邊收拾貨物。 不過齊蓁一個女人,做這么辛苦的活計,加之還得拋頭露面,恐怕是死了男人,才會如此。 等到收拾好后,將瓷瓶重新背在背上,齊蓁按著腦海中的記憶,直接往東街趕去。 今日齊蓁進京,她的目標自然不是那些大戶人家的小姐,而是伺候在小姐身邊的小丫鬟。 畢竟那些金尊玉貴的嬌小姐們,什么好東西沒見過,自然不會看上她這賣相普通功效也并不算出挑的胭脂水,若是將來制成了那玫瑰花露,倒是可以賣個好價錢。 不過身份偏低的丫鬟們卻不像小姐們手頭那般寬裕,平時里用的也不是那些價值千金的胭脂,所以即使齊蓁制成的胭脂水賣相不好,但只要用起來不差,還是有銷路的。 走到了東街,秦妙看見周圍有不少穿了綠腰裙的女子,一個個看著都是十六七的模樣,秀麗的很,看來這幾個應該是一等丫鬟,否則不會養的這么好,一個個嬌滴滴的,就好似正經主子似的。 穿了粗布衣裳的齊蓁在這條街上顯眼的很,她手中捧著個壇子,背上又背著包袱,當真仿佛雞立鶴群中,十分扎眼。 “上好的胭脂水嘞!可以先試后買,不好用不收錢!” 聽到女子的叫賣聲,將那幾個丫鬟的目光都給吸引了去,為首的是個年紀大些的丫鬟,生了一張鵝蛋臉,皮膚白皙,腰肢纖細的仿佛垂楊柳似的,好像一折就斷。 這丫鬟走到齊蓁面前,問: “你這是在賣什么東西?” 齊蓁滿臉堆笑,看著就是一副樸實的模樣,她面頰曬得通紅,道: “姑娘,我這是上好的胭脂水,涂在你臉上,就好像剛開的牡丹花似的,十分嬌艷?!?/br> 那丫鬟上下打量著齊蓁,規矩倒是不錯,也沒有半點兒鄙夷,問道: “沒想到你這婦人倒是嘴甜的很,不過若你的胭脂水這么好用,為何自己不用?” 齊蓁有些慚愧的低著頭,伸手摸了摸臉蛋,嘆了一聲,解釋道: “小婦人的皮膚黝黑,若是用了胭脂水的話,也看不出效果,不是糟踐了好東西嗎?若我像姑娘一樣膚白,這些胭脂水可就舍不得賣了?!?/br> 齊蓁上輩子跟在老太監身邊,對這些姑娘的心思十分清楚,一張嘴靈得很,把這丫鬟逗得眉開眼笑的。 從包袱里取出了一只瓷瓶,齊蓁小心翼翼的倒出了些胭脂水,擦在丫鬟細白的手背上,看著那塊皮膚像是染了紅霞似的,白里透紅,十分好看。 “姑娘快聞聞,這胭脂水還是桂花香的呢!若你涂上這胭脂,走路時身上都帶著一股淡淡的香氣,到時候可真就是玉體香肌,蘭香桂馥?!?/br> 聽了這話,那丫鬟眼神一亮,把手放在鼻子前頭,輕輕嗅了一嗅,果真聞到了一股子清淺的桂花香,不算刺鼻,但卻十分好聞,比起小姐房中那些名貴的香料,也不差什么。 而且這胭脂的顏色正的很,比一般鋪子里的胭脂涂上都好看,那丫鬟動了心思,便問道: “你這胭脂水怎么賣的?” “這胭脂水做出來十分不易,一百文一瓶?!?/br> 瓷瓶只比拇指高些,裝著的胭脂水約莫能用一個月,這個價格在京城里不算便宜,但對于這些大戶人家的丫鬟而言,一個月就有二兩銀子的月例,一百文還是付得起的。 “綠衣jiejie,你先擦在臉上,若是好看的話,再買下來也不遲?!?/br> 聞聲,綠衣心中微動,自己倒出來一點胭脂水,輕輕在面頰上揉開,顏色極好,看著整個人都顯得十分嬌艷。 一旁的小丫鬟也有些心動,便道:“你這胭脂水也賣給我一瓶?!?/br> 一聽這話,綠衣便知道這胭脂水應該不差,比鋪子里賣二百文的瞧著都好,她是貼身伺候大小姐的,手頭比一般丫鬟還要闊氣些,說: “你賣給我三瓶吧?!?/br> 這一群丫鬟共有八人,除了綠衣買了三瓶之外,其余每個丫鬟都買了一瓶,齊蓁收了一兩銀子,小心翼翼地塞進懷里頭,這才從東一街走了出去。 東街這頭住著的都是有錢人家,齊蓁賣了一個下午,便將二十瓶胭脂都給賣了出去,之后她又回到了之前賣瓷瓶的小攤前頭。 齊蓁指了指一只青花瓷盒兒,問: “這瓷盒兒能否便宜些?若是五十文的話,實在是太貴了?!?/br> 小販還記得這個農婦,只要這農婦雖然看著不起眼,但手上卻的確有些銀錢,他想了一會,才說: “四十文,不能再便宜了,否則我這小本生意,肯定會虧本?!?/br> 齊蓁沖著角落里的瓷瓶努努嘴,說: “再來五十個瓷瓶,你少收些,咱們還能做長久生意?!?/br> 小販咬了咬牙,那青花瓷盒兒的成本并不算高,道: “這樣吧,這些東西一共收您一百三十文?!?/br> 齊蓁算了算,發現這個價格在京城的確不算高,而且小販還有一點賺頭,這做生意的,總不好雁過拔毛,兩人都能拿到利,才是長久的合作之道。 “那就勞煩您幫忙包上了?!?/br> 小販誒了一聲,不知從哪里取來了一個灰撲撲的布袋子,仔仔細細地將五十個瓷瓶包好,又將青花瓷盒兒遞給齊蓁。 齊蓁從手里數出一百三十文遞給小販,這才拿了東西離開。 走到城門口,齊蓁發現有賣桂花糖的,她身上還揣著一點錢,買了幾塊桂花糖,到了城門口,正好看見徐老漢在驢車上等著。 徐老漢在驢車上吞云吐霧,看見齊蓁背著一個碩大的包袱,什么都沒問,便讓她上了驢車。 人年紀大了,嘴上就絮叨的很,徐老漢說那些糧食賣了多少錢,夠虎子今年的束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