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9節
書迷正在閱讀:你還不是欺負我可愛、重生之星際巨星、聲優的妻子才不可能是腐女子呢、[綜]男神不好追、自然與你有關、爽文女配上位記、非格調行為指南、每天上學都在被撩、被天敵看上了怎么辦?、翠花的種田農家生活
杜甫忙道:“可莫要責罰他們,他們也是職責所在。話說他們還丟幾個銅板打發我,在京城時,我因為衣著襤褸,還被禁軍們抽過鞭子呢。若是叛軍的兵馬便更了不得了,二話不說一刀便砍下來了?!?/br> 王源嘆道:“杜兄當真是受了不少的苦?!?/br> 杜甫道:“老天開眼,讓我見到了王兄弟,當年我悔不該礙于臉面沒有答應王兄弟的邀約一同為某人效力。這些年每聽到王兄弟領軍作戰為大唐立下功勛的消息,我都欣喜不已?!?/br> 王源笑道:“杜兄是傲骨之人,豈是我能比擬的。我為楊國忠效力,早已罵名滿天下,不過我是不在乎的?!?/br> 杜甫正色道:“王兄弟此言差矣,我到現在才知道,只要有途徑為國效力,委屈些顏面根本不算什么。像王兄弟如今能率領大軍平叛殺敵,這才是為國真正的效力。而我卻只能空自怨艾,于事無補。我想了想,王兄弟其實走得是一條曲線之路,而這才是我當初該走的路?!?/br> 王源呵呵笑道:“多謝你能說出這樣的話來,我在這世上的知己又多了一個?!?/br> 杜甫呵呵而笑道:“王兄弟是不世之材,我杜甫跟你相比簡直太顯無能了?!?/br> 王源擺手謙遜幾句,兩人喝了幾杯酒,王源問道:“杜兄入蜀卻是先來到了梓州,這說明杜兄是從下方的蜀道而來,我有些事情想問一問杜兄?!?/br> 杜甫道:“王兄弟但問?!?/br> 王源皺眉道:“杜兄這一路前來,不知路上覺察出什么異樣沒有?我的意思是,這一路上你有沒有看到安祿山的叛軍的蹤跡?” 杜甫仰頭沉思了片刻道:“兵馬倒是有,巴山以東秦嶺一帶的州府都為叛軍所占據,所以這一路上我經常碰到叛軍的兵馬。但大股的兵馬倒是未見。王兄弟的意思是要問一問山那邊的敵情是么?” 王源點頭道:“正是?!?/br> 杜甫想了想道:“據我所知,叛軍大肆擴充兵馬,這一個多月的路上行程,我見到了叛軍大肆拉夫入軍的情景。那日我夜間投訴山東面的石壕村,半夜里便有叛軍兵馬入村拿人。我躲在地窖里一夜,到天明時,投宿的那一家老嫗和幼子皆被抓走入軍了。天明聽那殘障幸存的老翁所言,他們都被抓起來去修建棧道了。我來時沒敢從棧道處走,翻山而過的來此,不知這個消息是否有用?” 王源一愣道:“修棧道么?你說的那個石壕村在何處?” “就在此去往東北方向的出山口,京城南邊的金州地界?!?/br> 王源微微點頭,輕聲道:“那就是了,可不就是入蜀的棧道么?叛軍修建蜀道作甚?還不是要大舉來攻么?只這一個情報,便知我的判斷是正確的。甚好,杜兄你給我帶來了我想要的消息了,多謝了?!?/br> 杜甫也笑了起來,沒想到這消息還真的有用,杜甫很是高興。王源更高興,本來就在擔心為何全無消息,現在杜甫帶來的消息說明叛軍的意圖便是要直接攻擊劍南道逼近成都。拉民夫修棧道作甚?還不是為了運輸輜重物資供大隊兵馬進入? 兩人談談說說,喝了不少的酒。兩人都算是文人出身,話題不免涉及詩文。杜甫取了自己在這一路東來的逃難路上寫的幾首長短詩句給王源看,當王源看到那句“朱門酒rou臭路有凍死骨”時,不禁唏噓不已。再次看到這些詩句,想起自己這數月來的經歷,杜甫也是心情抑郁,嘆息不已。 第770章 攻蜀 王源再一次請求杜甫留在軍中,這一次杜甫不再矯情。一來他已經走投無路。二來他懷著報國之志卻苦于無人識貨,現在王源已經是大唐的第一號人物,這對他而言是個絕佳的報國的機會,已經四十多歲的杜甫當然不肯放過了。 不過杜甫卻很識趣,王源問他想在軍中做何事務時,杜甫雖然很希望能帶兵打仗,但自知這會讓王源為難。于是便要求去擔任后勤工作。杜甫原先擔任的某州司曹參軍的職務其實也就是看守兵器盔甲掌管庫房的鑰匙之類的差事,所以他想做些熟悉的事務,表現的盡量不是那么靠著人際關系而被收留的感覺。 王源想了想否定了他的請求道:“司曹之職便不用杜兄來擔任了,我給你個參軍的職務,你可以幫我參謀參謀戰局以及出些主意什么的。司曹那樣的活太過繁累,還是他人去做比較好,不適合杜兄?!?/br> 杜甫感激萬分,當初那司曹參軍的職務實際上根本算不上是個官職,不過是杜甫萬不得已糊口的職位罷了。軍中的司曹其實也不是個高級差事。王源顯然是念及舊情,不愿讓自己再去接觸那樣的事務。而參軍的職務便等同于軍中的參謀,可以對戰事進行謀劃進言,但凡直接和作戰有關的職務,那顯然比其他的職位要高的多了。 一夜無話,次日清晨,大軍開拔離開梓州前往通州。當天晚上,高仙芝從隴右道送來的急信終于抵達軍中,王源拆信一看,頓時大笑出聲。 當晚王源召集了眾將在大帳之中聚集,將高仙芝的那封信讀給眾人聽。高仙芝在信中說,他已經探查清楚,抵近寧州一帶的二十萬所謂的叛軍果真是障眼之法,只有約莫四五萬是叛軍兵馬,剩下的都是叛軍脅迫百姓偽裝而成。 這所謂的二十萬兵馬緩慢的在寧州東七八十里的地方游弋,故意造成一種大兵壓境的假象,但卻不敢進攻。高仙芝告訴王源,叛軍這副動作,則必然是要從南路直接進攻,要王源加緊偵查,確定敵軍蹤跡。信中還道,一旦通州戰事打響,他將會按照計劃行事云云。 王源笑瞇瞇的將這封信給眾人傳閱,軍中不少將領原先對于大帥領軍前往通州頗為不解,私下里也甚是疑惑此事,到此時終于全部恍然大悟。原來大帥料敵機先,早就和高仙芝商議好了,判斷敵軍是虛晃一槍。眾將心情大暢,紛紛詢問高大帥信中所謂的計劃是什么。 王源笑而不答。所謂的計劃便是,一旦在通州同叛軍交手,高仙芝將率隴右道的大軍猛攻寧州郊外之敵,之后直逼長安。而自己只要頂住通州之敵的進攻,讓攻蜀叛軍進退兩難,那便是整個平叛戰局的轉機之處。但王源不能提前告訴眾人,一來保密起見,而來也是在戰局吃力之時讓眾人生出死戰之心,而非寄希望于高仙芝的牽制。 …… 巴山秦嶺之東,長安城西南兩百二十里外的金州境內。史思明的十八萬精銳兵馬已經集結完畢。所為聲東擊西調虎離山之計正是史思明的得意之作。當他被安祿山授命領軍進攻隴右和劍南道時,他便想好了這個計策。因為史思明深知,若正面進攻的話,在復雜的蜀地山嶺之間,自己未必能討到好果子吃。自己雖然手握二十五萬大軍,但未必能攻下成都。 故而,這聲東擊西之計雖然會讓他不得不分兵六七萬去隴右道演戲,讓他手中的兵力變少,但在戰略上這是值得的,當然前提是這個計劃能夠成功。 為了保證這計劃的成功,在長安城休整期間,史思明下令收羅的城中百姓十幾萬人,不論長幼病弱一概全部抓入軍中,只教給他們一些簡單的軍中規矩便每人隨便發了一套盔甲和兵刃,讓手下將領尹子奇率六萬余兵馬看護著這十幾萬假兵馬往隴右道寧州方向進逼。與此同時,為了避人耳目,他命手下的十八萬兵馬分為數批次,以小股的方式迂回前往金州集結。 史思明以這種謹小慎微的方式成功的完成了十八萬兵馬的集結,算算日子,那二十萬所謂的兵馬已經抵達了隴右道寧州附近,史思明特意的等了數日,給唐軍一個調兵北上的機會。同時他也知道,多等一天便讓唐軍距離空虛的蜀地更遠一些。當然不能無限制的等下去,否則北邊的兵馬隨時可能露陷。 在等待的七八天時間里,史思明也沒有閑著。他命人四處驅使當地的百姓為苦役,聚集了數萬人力對進蜀的道路進行整修。他不希望被蜀道的艱難困住前進的腳步。一旦進攻,他需要以最快的速度越過前方的你連綿高山,在唐軍沒有反應過來的時候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奪取成都。將玄宗擊殺或者捉拿,到那時便大局已定了。 三月二十九日,正當王源率領大軍行進在去往通州的路途之中時,史思明的十八萬鐵騎也從金州出發,向西撲入茫茫群山之中。在上萬民夫的先導整修好的巴蜀古道上,密密麻麻連綿十余里的兵馬和輜重車隊像一條巨大蜿蜒的黑龍,游向了通州方向。 史思明是有戰略眼光的,他首選的便是要拿下通州,不僅是因為通州是劍南道東部最為凸前的州府,而是因為這里的地勢的原因。通州所在之地乃大巴山南麓的末梢,相較于距離金州最近的北邊的巴州和利州,攻擊通州其實要走一個斜向西南的斜線,距離看似更遠。然而,利州和巴州所在的正是大巴山的主峰連綿之處,巴山連著秦嶺,可謂崇山峻嶺連綿如濤,那是最難走的路線。 況且巴州利州境內多山,兩座州城也擇地勢險要之處筑建,攻城也是難題,且容易被唐軍利用地勢設伏反擊。而通州雖也在山嶺之間,但通州在巴山南麓,這里的山已經只是大巴山的余脈,山勢已經并不十分險峻和密集。 通州境內被南北走向的山峰三座大巴山余脈山峰所隔絕,一名明月山,一名銅鑼山,一名華釜山。而這三座山峰分別將通州由南到北隔絕成三種地形。北為山地,中為丘陵,而最南端則是東川之地罕見的小片平原地帶。東川之地的眾多城池大多不得不建立在高山峻嶺丘陵縱橫之地。這可并未是出于什么戰略防御的考慮,而是地形如此不得不為之。因為在東川之地,古來便有高山隔絕,根本不必擔心什么防御的問題。通州城便是其中的另類,通州城便建立在華釜山之南的沃野平原上。 在以前,通州因為有了這片沃野之地建城,成了很多州府羨慕的地方。而今日,這卻成了它被史思明頂上的軟肋。通州城所在的小片平原地形,正好利用大軍攻城作戰,從而讓它在防御上的弱點如禿子頭上的虱子一般的顯而易見。這也是史思明不辭勞苦舍近求遠而兵發通州的原因。 北有二十萬佯兵吸引劍南大軍的注意力,南有出其不意攻擊通州的戰略布置,而且一旦順利抵達通州,通州將會幾乎不可避免的被攻下。從而成為攻擊成都的劍南道中的第一塊跳板。史思明對自己的布置極為滿意,只要一切順利,成都沒有理由不是囊中之物,玄宗也沒有理由不成為自己的階下之囚。 帶著必勝的信心,史思明的大軍經過十日的山中艱苦的行軍,終于在十月初八日午后走出了密密麻麻綿延百余里的山嶺之地。騎在馬上,史思明回首來時的峰巒疊嶂,心中感慨萬千,幾乎要賦詩一首表達激動的心情。這是他領軍走過的最艱難的一段行程,他絕不想在回頭走一次,他只想向前向前向前。 為保證大軍的行蹤不被暴露,史思明宣布暫時不必前行。雖然前方已經是通州之境,一條寬闊的道路沿著前方的矮山之側繞行往西,只需繞過矮山之側,便可見到通州城的影子。但史思明為了謹慎起見,還是命令在山口之外的林地之間停下扎營,同時親自輕騎簡從,率領十幾名高級將領和小部分的護衛騎兵去往前方探查敵情。 一個時辰后,史思明來到了那座名為華釜山的矮山下方,眾人舍棄坐騎穿越茂盛的林木山坡往山頂爬上去,再一個時辰后,他們抵達了華釜山的山頂。站在山頂上,史思明等人極目遠眺,但見夕陽之下,一片一望無際的平疇之地上,河流蜿蜒縱橫,樹木田地蔥郁茂密,宛如到了自己曾經駐守的北方平原地帶。而通州城便在山下數里之外的平原上靜靜的矗立著。 “眼力好的給我看清楚了,看看城中是否有大量的兵馬,看看唐軍是否已經有了防備,是否察覺我們已經到了?!笔匪济飨铝畹?。 眾將領眼珠子瞪得都起了血絲,手遮夕陽極力辨識下方城中的情形。 “啟稟父帥,貌似一片平靜。瞧見沒,還有百姓在城外田地忙碌栽種禾苗呢。城中也無異狀,城頭上我等只看到了少量的兵馬。雖然距離太遠有些看不清楚,但絕對不像是有大批兵馬駐扎的樣子?!笔匪济鞯拈L子,一直跟隨史思明征戰的史朝義在經過一番認真的觀察之后稟報道。 史思明哈哈大笑,點頭道:“和我預料的差不多,唐軍恐已經全部被吸引到寧州前線了,通州城中的兵馬恐不足千人,唾手可得之。諸位,立功的時候到了,誰可為本帥今夜一舉拿下通州?聽說蜀地的早茶不錯,特別是通州的草茶點心更是一絕。明日一早,本帥想在通州城中吃點心喝早茶呢?!?/br> 第771章 早茶 新月如鉤,空山寂寥,四野無聲。 一陣急促的嘈雜聲打破了夜的靜謐,嘈雜之聲驚飛了夜棲山林之中的鳥兒,嚇跑了夜間出來覓食的山中小獸。一隊黑乎乎的兵馬從山口之中悄悄的出發,沿著蜿蜒的官道直奔往西,不久后便繞過了華釜山的山腳,踏上了平疇之地。 這是史朝義率領的三萬兵馬,史思明任人不避親,特別是在這場唾手可得的功勞面前,他理所當然的選擇了自己的兒子去進行這場沒有難度的夜襲攻城戰。根據午后的偵查可知,城中的唐軍兵馬人數顯然很少,但史思明還是給了史朝義三萬的兵力,確保史朝義能夠毫不費力的拿下這座城池。不僅如此,他還親自披掛,率五萬兵馬在后策應,以備不時之需。 史朝義信心滿滿,自從跟隨老爹起兵以來,他還沒有建立寸功。但他依舊擁有忠武將軍的頭銜,比大部分的將領的職位都高。這也是暗地里那些人對自己不滿的原因,他們毫不避諱的說自己是靠了父帥的面子才得到了安大帥的封賞。在很多人心中,他史朝義和安慶緒兩人都是窩囊廢,都是靠著老爹混日子的人。史朝義很想擺脫這種名聲,他想證明自己其實并非窩囊廢,起碼比那個安慶緒要好的多。那個紈绔子弟才是真正的窩囊廢,長安之戰雖名義上是他統帥指揮,但其實都是自己的父親史思明和軍事嚴莊的指揮,他連一個手指頭都沒動,最后功勞卻全算到了他的頭上。正因如此,此次父帥堅決要求單獨領軍攻入蜀地,而這正是他史家父子證明自己的能力的最佳時機。 “史將軍,前方十里便是通州城了,是否下令急速沖鋒,殺他們個措手不及?否則再往前,便會被城頭的守軍聽到動靜了,還不如猛沖而至?!鼻败妼㈩I策馬馳回稟報道。 “全速沖鋒,即刻攻城。一個時辰內,我要你攻上城頭。莫忘了,我父帥要在天亮后進城喝茶吃早飯呢?!笔烦x喝道。 “遵命?!蹦菍㈩I領命而去。片刻后,三萬兵馬開始加速,一萬騎兵在前,步兵攜著攻城器械,推著沖車云梯車緊緊跟上。急促的馬蹄聲和腳步聲很快便在平疇原野之上響起,擊碎了這片平靜之地。 十里之地,三萬兵馬在急速行軍之下只用了小半個時辰便已抵達。通州城頭剛剛亮起零星的火把,守城的士兵剛剛覺察城外有異時,史朝義便已經下達了全面攻城的命令。一萬騎兵已經沖到了城下百步之內,他們一字排開,開始朝城頭放箭施射進行壓制。很明顯,史朝義是知道如何攻城的,先壓制守城的士兵的火力,給步兵以沖到城下在護城河上搭建浮橋的機會搭云梯攻城的機會,這是標準的攻城流程。唯一不足的便是,因為料定城頭兵馬不多,史朝義并沒有攜帶投石車,因為既無必要而且它們的行進太過緩慢,會拖慢攻城的節奏。 城頭的唐軍數量明顯極為不足的,他們的還擊軟弱無力,零星的箭支不痛不癢的劃破夜空射下城來,根本不能給城下的兵馬以足夠的威脅。很快,攻城步兵便組織好了陣型,扛著云梯沖到了城下。超長的云梯連接起來可做護城河上的浮橋橋梁,只需橫貫兩岸鋪上一層木板便可通行。在短短的時間里,護城河上便搭起了數十座浮橋,而大批的士兵也已經成功的沖到了城墻之下。 史朝義看在眼里,他知道攻城已經成功了一半。短短的一刻鐘時間,自己的兵馬便已經能夠搭云梯攻城了,這意味著這座城池已經快要落到囊中了。 然而,當叛軍兵馬豎起數百架云梯勾住高高的城墻邊緣開始往城頭攀登的時候,猛然間,只有零星火把閃動的城頭上忽然兩火光大作。無數只火把在瞬間點亮,將整座城頭照得通明。與此同時,寥寥無幾的千余名守城的士兵在一瞬間人數暴漲了十幾倍。幾乎在眨眼之間,城頭上滿滿當當的竟然出現了無數的守城兵馬。 與此同時,城頭上箭雨呼嘯,鋪天蓋地而來,宛如毒蛇一般的箭支發出令人不寒而栗的嘯叫聲,像是一張巨網,將城下兩百步范圍內的叛軍籠罩在其中。只短短片刻之間,城下因為毫無壓力而精神松懈,甚至有些趕到無聊的叛軍兵馬便被這鋪天蓋地的箭雨澆了個通透。無數的士兵慘叫著倒下,奔走在半路上的叛軍像是被人用巨大的巴掌拍打的螞蟻一般,瞬間死傷過千。 “這……怎么回事?”史思明目瞪口呆的看著這一切,悚然驚問道。 “好狡猾的唐軍,他們故意示敵以弱,城中的兵馬恐有上萬人。史將軍,怎么辦?”副將氣急敗壞的道。 “什么怎么辦?攻城啊,我父帥明早要在城里喝茶呢,我答應了他了?!笔烦x叫道。 副將無語,只得大聲下令猛攻城池,雖然城頭突然出現這么多的唐軍,但從數量上來看,數量不過萬人,比之己方還相差甚多,倒也不是不能攻。 本來懶洋洋的叛軍弓箭手被這一輪箭雨澆醒,他們立刻開始朝城頭還擊。而城頭的唐軍顯然在地勢上更具有優勢,他們的箭支又急又快,一陣陣的澆在地面上,將地面上的叛軍放倒一片又一片。特別是城樓上方的十余座箭塔,上面的弓箭又狠又準的射下來,威脅最大。而且下邊的叛軍弓箭手壓根就無法將箭射到箭塔之上,那箭塔又高又堅固,根本無能為力。 叛軍在史朝義的命令下進行了悍不畏死的沖鋒,然而數次沖鋒都被城頭密集的火力擊退,留下了滿地的尸體。眼見守城唐軍強悍無比,士兵們心中膽寒,開始紛紛朝后逃跑,欲逃出箭支的射殺范圍之內。這是他們見識過的最密集的箭支攢射了,似乎城頭上人人都是弓箭手,何止萬人。 “攻城,給我攻城。不準后退,后退者死?!笔烦x歇斯底里的大叫,因為他突然意識到今晚有可能拿不下這座城池,父帥為了給自己這個機會,不惜得罪了不少將領,然而自己卻教他失望?絕不能這樣。 史朝義策馬揮刀,朝著正朝自己沖來的一名士兵劈頭便是一刀,將他砍殺在地。紅著眼大吼道。 “史將軍……你殺的是傳令兵,他是來替將軍傳令的,他不是逃兵?!币慌缘膶㈩I愕然道。 史朝義也管不了許多了,大吼道:“你給我去傳令,命令所有人只許進攻不許后退。城下的那幫窩囊廢在干什么?怎地還不往上攻?快命他們往上攻啊?!?/br> “史將軍,他們沒法攻啊,沒見城頭往下在砸石頭、澆油火燒么?唐軍這是早知我們要攻城,已經做好了完全的準備了?!?/br> “我不管,沖車呢,怎么不去攻城門?”史朝義暴跳道。 “史將軍,城門上那十幾座箭塔誰能靠近?上去了七八波,全被射殺了。哎早知道帶著投石車和床弩來的,還可壓制一下?!?/br> “我不管,我不管??傊?,這城一定要攻下?!笔烦x怒道。 “史將軍,咱們怕是……怕是要立刻撤兵了?!?/br> “不能撤,羅素安,你敢后退,我連你也殺?!笔烦x怒道。 那叫羅素安的副將叫道:“史將軍,不是卑職要撤退,你瞧那邊,好像是唐軍的騎兵出動了?!?/br> 史朝義順著羅素安的手指方向看去,果然在城南曠野上,火把如地毯一般的閃亮,一大隊騎兵正繞城直奔自己的兵馬而來,數量無法分辨,但看那火把的密集程度,應該數量極為龐大。 “這……這到底怎么回事,不是說這里沒多少兵馬么?”史朝義呆呆道。 “怕是中了唐軍的圈套了,撤吧,再不撤便來不及了。史將軍,快走吧?!?/br> “可是,攻城的事怎么辦?我如何向父帥交代?” “命都快沒了,回去再慢慢交代吧,史將軍莫要磨蹭了?!备睂⒓钡奶_,終于忍不住命人將史朝義的馬掉了個頭,揮鞭在史朝義的馬臀上抽了一鞭子。史朝義的戰馬立刻飛馳起來。 “撤軍?!备睂⑾逻_了命令,然后催動馬匹急速的跟隨史朝義往后敗去。 “父帥要在城里喝早茶啊,這可怎么辦啊?!币箍罩羞€回蕩著史朝義在馬背上的大叫聲。 “喝你娘的頭?!备睂⒔K于忍不住怒罵出聲。 史朝義一逃,叛軍兵敗如山倒,所有人都玩命的往回跑。斜刺里沖出的神策軍兩萬騎兵如風卷殘云一般的奔襲而來,虎入羊群一般的開始追殺四散奔逃的叛軍兵馬。如雷的鐵蹄無情的踏碎了史思明的早茶之夢。 幸而史思明長了個心眼,幸而史思明知道自己這個兒子幾斤幾兩,他率五萬兵馬在后方策應的舉措保證了史朝義和數千殘兵能夠活著逃回。而神策軍的騎兵似乎也知道后方有叛軍的大股兵馬,只追殺到華釜山下方便不再追趕。而史思明早已命五萬兵馬埋伏在山坡上嚴陣以待,一旦追到山側,必將遭受重創。 氣勢洶洶的攻城之戰僅僅兩個時辰不到便大敗而歸,天色微明時,史思明帶著垂頭喪氣的史朝義和四千余名殘兵回到了山口營寨之中。各營將領早已得到消息,聚攏在營門前迎接。雖然一個個面容嚴肅,但史思明還是從他們的眼睛里看到了幸災樂禍的神色,知道他們是為自己任人唯親的舉動而導致今晚的大敗而竊喜。 但史思明卻無法對他們發火,他只能把火發在了史朝義身上,在史朝義向他告罪的時候,他大聲怒喝道:“今日起,你降為副將,去看守糧草物資,不準再參與任何作戰行動。本帥的臉被你丟盡了?!?/br> 有將領勸道:“史元帥,這也不是大公子的錯,咱們上了唐軍的當了。他們故意示敵以弱,引誘我們去攻城的。任誰今晚去攻城也是要吃虧的?!?/br> 史思明怒氣蓬勃,沉聲怒吼道:“整軍準備開拔,天一亮便兵臨通州城下,本帥誓要將通州城踏為平地?!?/br> 第772章 示威 通州州衙后堂之中,柳鈞滿臉興奮的奔進后堂正廳之中,而王源正在和杜甫對坐手談。棋盤上的黑白子殺的難解難分,王源正拈著一顆白子沉思著要下在何處方可解脫大龍之困,冷不丁被柳鈞沖了進來,手一抖,白子“啪嗒”落下棋盤,不偏不倚恰恰堵死了自己的一只活眼。那條大龍也就此再無生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