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8節
書迷正在閱讀:你還不是欺負我可愛、重生之星際巨星、聲優的妻子才不可能是腐女子呢、[綜]男神不好追、自然與你有關、爽文女配上位記、非格調行為指南、每天上學都在被撩、被天敵看上了怎么辦?、翠花的種田農家生活
王源微微點頭,沉聲對趙青下令道:“殺了他?!?/br> 說罷王源轉身便走,快步出了院子,身后傳來邊令誠驚駭的叫喊聲:“我是陛下身邊的內侍,誰敢殺我?” 下一刻,一陣驚呼之聲響起,那是其他內侍驚駭的叫喊聲,而邊令誠刺耳的喊叫聲卻戛然而止,顯然是趙青動手了。 王源頭也沒回,對著身邊跟隨親衛吩咐道:“去請陛下起駕?!?/br> 不久后玄宗被請上了車,數十輛大車和兩千多兵馬排成長龍離開了馬嵬驛。離開數里之后,馬嵬驛中火光沖天,所有的房舍都被斷后的譚平帶著士兵點燃。 院子燒了,佛堂燒了,堆疊在一起的尸首也燒了,所有的一切都沐浴在火海之中,很快化為烏有。這個改變了天下格局的地方,這個讓人斷魂斷腸的馬嵬驛便在清晨的朝陽之中熊熊燃燒,很快化為歷史。 第746章 陷落 數日之前,玄宗連夜離開長安的消息在次日清晨被朝臣們知曉。這個消息不亞于洛陽和潼關陷落那般讓人震驚。所有人都明白,所謂“西巡”不過是冠冕的說話,其實陛下就是逃出長安了。 得知這個消息之后,朝中眾臣驚恐萬分,很快,朝臣們都開始收拾家當準備逃離長安。陛下都跑了,長安城必是守不住了,此時不逃更待何時? 不久后,官員們的倉皇行為引發了全城的大恐慌,陛下逃離長安的消息也很快傳遍的全城,而這個消息的潛臺詞便是,長安受不住了,叛軍要到了。百姓們既恐慌又沮喪,同時又有一種被陛下欺騙的感覺。前幾日還張榜公示,信誓旦旦的說長安穩如泰山,告誡百姓們不要驚慌,說什么陛下和長安共存亡,要求軍民一心死守長安,而下一刻,陛下自己便帶著皇子貴妃跑了。 但現在,百姓們也無暇去責罵計較這些了,擺在他們面前的只有兩條路,逃出長安或者留在長安。答案很顯然,洛陽城中的慘劇被幸存者帶到京城之后,在無人相信安祿山的叛軍會對百姓們秋毫無犯,沒有人愿意留在即將被叛軍占領的長安等待被叛軍踐踏殺戮的命運,他們要逃離這里。 于是乎,短短一上午的時間,長安城的大街小巷家家戶戶都開始收拾東西,攜兒帶女開始逃亡。驚慌失措的百姓們擠滿了長安平日里寬闊的幾乎看不見人的街道,擠滿了四城的十幾座城門口的廣場。長安城的人口本就超過了百萬之眾,再加上從洛陽等地逃難而來的幾十萬難民,匯聚成了百萬逃亡的難民大軍,充斥了每一處街道。他們擁擠叫嚷擁堵在道路上、街道口、城門前,哭喊聲哀嘆聲不絕于耳,一副末日將至的景象。 然而,朝廷中并非沒有站出來主持局面的。譬如平日唯唯諾諾看似沒什么主見,甚至陛下逃出長安都沒被通知的左相陳希烈,此刻他是長安城中的最高官長,他便成了一些不愿逃離的官員的主心骨。 陳希烈倒也硬氣了一把,得知消息之后首先便召集了十幾名長安禁軍的將領來政事堂,告訴他們,誰都能走,但他們不能走。陛下雖離開長安,但卻不等于放棄長安,要求這些禁軍將領們約束兵士,加強工事死守長安,決不能和百姓們一樣想著逃走。 禁軍將領們普遍有著較強的自信,很多人其實根本沒把叛軍放在眼里。加上城中尚有近六萬禁軍兵馬,足夠時防守城池,于是他們拍著胸脯保證定會守住長安城,絕不會容叛軍攻入長安。 陳希烈很是欣慰,為了進一步的穩定民心,他下令關閉長安城的十幾座城門,拒絕讓百姓和官員外逃。并且派人在城門口宣講,說流傳的消息都是謊言,希望百姓們安心回家,長安城一定不會被破云云。 百姓們哪里聽得進這些鬼話,上百萬百姓擁堵在城門口,大聲叫罵著要求打開城門。不少激進之人開始用石塊朝守城士兵身上砸,還有不少人開始縱火燒街,形勢眼看便要陷入不可控的局面。陳希烈無奈下令開城門放百姓出城。于是乎,就像是出籠的羊羔一般,螻蟻般涌出城門的百姓瞬間鋪滿了長安城四周的雪原,黑壓壓的百萬之眾的難民像是一朵移動的烏云一般讓人驚悚。 難民們出了城之后先是迷茫于往何處而去,但很快他們便確定了逃難的方向。那便是往西逃走。一來這是叛軍前進的反方向,二來這是陛下逃離的方向,三來西邊是王節度使的劍南隴右所在,而王節度使手握十萬大軍,這也是大唐目前僅有的兵馬了。這三條無論從那一條看都是往西比較安全,于是黑壓壓的逃難大軍頂著寒風拖兒帶女不約而同的往西逃去。 百姓們的瘋狂大逃亡持續了兩天時間,膽小的第一天跑了大半,留下來的都是些有家有業故土難離之人,或者是根本不信長安會論落于叛軍之手的百姓。然而,現實逼著他們不得不走,因為在第二天的午后,叛軍的騎兵先頭兵馬便已經抵達了長安城下。 雖然那只是兩萬騎兵而已,對于長安城而言,這兩萬兵馬尚不足以攻破堅固的城池,但人人都知道這兩萬軍的到來意味著什么,那意味著叛軍的大軍即將抵達。而當這兩萬叛軍抵達之后,長安城的四城城門將緊緊關閉,再不會任任何人出入了。于是趕在之前的一個時辰,不少人及時的逃了出去,剩下的約莫十幾萬百姓便全部無法外逃,被徹底圈在了長安城這座巨大的墳墓之中。這些人當中大多數為老弱之人,他們無法承受這樣的天氣下逃難的艱辛,他們寧愿死在長安城中,也不愿去受顛沛流離之苦。 當然,城中還有好幾萬禁軍兵馬。雖然有近兩萬兵馬,但剩下的士兵尚有近五萬人,他們在陳希烈等少數官員和七八名禁軍將領的率領下準備同叛軍決一死戰,證明他們是無畏的大唐忠臣。 大唐天寶九年正月二十八,安慶緒史思明率十五萬大軍抵達長安城下,于當日巳時末展開了對長安的攻城戰。禁軍的戰斗力再一次得到了檢驗,那只是一幫老爺軍。當叛軍以蜂擁之勢猛攻東城城門的時候,城頭的禁軍的惶恐是顯而易見的。雖然機械的彎弓射箭,阻撓著叛軍的攻城,但幾乎每個人的心中都打著隨時拔腿逃跑的打算。 雖然一開始,禁軍依靠著高大的城墻防衛工事給叛軍巨大的殺傷,但當叛軍祭出了從潼關之戰中繳獲的神威炮和雷霆彈開始猛烈轟擊城門的時候,形勢立刻便變得不可收拾起來。只聽說過神威炮之名,卻根本沒見過神威炮發射雷霆彈的禁軍士兵萬萬沒想到的是,叛軍也擁有了這種攻城利器。 他們不知道那只是王源送給高仙芝的幾十架神威炮和數百發雷霆彈而已,打完了雷霆彈,這些神威炮也不過只是擺設,最多投射些石塊之類的。他們還以為叛軍已經擁有了這種攻城利器,那么城頭的堅守其實已經變得毫無意義,憑著這種攻城利器,叛軍可以很快轟塌城墻或者城門,長安城跟本守不住。 這種情緒很快蔓延全軍,即便是領軍的將領的心理也接近崩潰,這些神威炮成了壓垮他們心理防線的最后一根稻草。在兩發雷霆彈落在城墻上爆裂,帶走方圓三丈內的幾十名禁軍的性命之后,不知是誰叫了一聲:“逃吧,城守不住了,留下來只是等死?!?/br> 于是,在這一嗓子之后,城頭的禁軍士兵開始了大潰敗和大逃亡。他們抱頭逃下城墻,無視將官的喝令沒命的往城里跑,搶了馬匹便往西城外逃走。大潰敗像瘟疫一般席卷全軍,半個時辰內城頭的禁軍士兵跑了個干干凈凈。留下的只有陳希烈和少量的京城民團堅守城墻。 午后未時初刻,失去了禁軍把守的長安城墻被叛軍輕松攻破,陳希烈帶著少量兵馬和敵進行rou搏,但卻已經無濟于事。僅僅小半個時辰之后,東城門洞開,叛軍開始蜂擁進城。而陳希烈和堅守的幾千名京城團練的兵馬也盡數被屠。陳希烈一輩子唯唯諾諾,唯有在長安一戰中給他的人生劃上了個圓滿的句號。他一一介書生之質,堅持守城到了最后,最后死于叛軍亂刀之下。他兌現了他死守長安的諾言。相比之下,他效忠的那個男人卻正倉皇逃竄在西去的路上。 叛軍幾乎可以用不費吹灰之力來形容便拿下了大唐的都城長安。大唐最后的圣地徹底淪陷在叛軍的鐵蹄之下。雖然安慶緒在嚴莊的建議下下達了嚴禁燒殺搶掠擾民的命令,但安慶緒的命令顯然對史思明以及奚族、(東)突厥的幾路兵馬無約束力。他們連安祿山的命令都不一定聽,更何況是這個在他們看來毫無能力的小崽子。于是乎長安城被迫的當日,洛陽城破之后的一幕再次上演。叛軍們在城中盡情狂歡盡情劫掠,殺的血流成河,搶的盆滿缽滿,一個個如魔鬼一般恣意縱橫。 安慶緒毫無辦法,和嚴莊商議后便只能以手下兵馬將皇城大明宮興慶宮等重要皇家宮殿之處保護起來,不受這幫家伙的劫掠。此舉招致了史思明等人的不滿,但安慶緒以安祿山下令保護皇宮重地為借口,這才讓史思明等將領偃旗息鼓,不至于將幾處皇宮劫掠一空。 長安城破的消息傳到洛陽,在洛陽皇宮中花天酒地享受著帝王般生活的安祿山哈哈大笑不已。洛陽長安盡歸于自己之手,陛下倉皇西逃,大唐氣數已盡??磥?,自己當皇帝的時機已經到了。 安祿山立刻下令,命長安兵馬駐扎休整,召嚴莊安慶緒史思明以及其他各路將領來洛陽商議登基之事。安祿山已經迫不及待了。 第747章 直言 長安陷落的消息于二月初二傳到王源耳中,此時王源剛剛護送驚魂未定的玄宗和剛出山口的十余萬大軍匯合。當王源將這個消息稟報玄宗時,玄宗雙目流淚,久久沉默不語。 “陛下,事已至此,請陛下勿要傷心。臣保證,會替陛下將長安奪回來的?!蓖踉吹吐暟参康?。 玄宗長嘆一聲道:“朕怎么到了今日這個地步?朕做錯了什么?朕的京城淪為叛賊之手,朕的江山支離破碎,朕的愛妃也死了,短短的幾個月時間,事情怎么就變成這樣了?是朕這個皇帝當的不合格么?朕即位以來,大唐民生安定,國力雄厚,萬邦來朝,朕不敢自比堯舜,但也不至于成為亡國之君吧?王源,你告訴,朕到底做錯了什么?” 王源皺眉沉吟半晌道:“陛下,臣無法回答你,也許某天臣會好好想一想這個問題,給陛下一個答案,但不是現在。臣現在沒有精力去考慮這個問題,臣現在要做的事情很多?!?/br> 玄宗嘆道:“是啊,這個問題恐怕誰也無法回答朕了,朕怕是到死都不明白了?!?/br> 王源心道:我知道原因,但我不能告訴你。 “陛下莫要介懷,大局雖已糜爛,但還不至于大廈將傾。陛下要保重身子,臣護送陛下去成都,那里當是安全之地。天下臣民得知陛下無恙,也會放下心來。朝臣百姓也會追隨而來?!?/br> 玄宗擦去眼淚點頭道:“也只能這么辦了。王源,你能替朕奪回長安么?咱們還有這么多兵馬,或許趁其立足未穩能夠一舉反攻奪回長安城?!?/br> 王源眉頭皺起,想了想沉聲道:“陛下,臣有句話不得不說,若有冒犯之處,還請陛下恕罪?!?/br> 玄宗忙道:“你說,朕豈會治你的罪,你快說?!?/br> 王源道:“陛下還記得潼關之敗么?” 玄宗愣道:“才過去一個月,朕焉能忘記?那一敗刻骨銘心,朕當然記得?!?/br> 王源點頭道:“陛下記得便好,陛下認為潼關之敗原因在何處?” 玄宗想了想道:“朕不知道?!?/br> 王源道:“陛下不知的話,臣來告訴陛下。潼關之敗是因為陛下而起??梢哉f是陛下導致了潼關大敗,導致了長安失守,導致了如今不得不顛沛于西進之路上。這都是陛下的過錯?!?/br> 玄宗吃驚的看著王源,結結巴巴的道:“你是……你是說,朕……朕的錯?” 王源道:“臣此言或許是冒犯,但陛下應該直面此事。陛下若不下旨殺封常清貶高仙芝,而是相信高仙芝和封常清的守御之策,焉能有今日?那潼關易守難攻,叛軍一路攻殺而來,氣勢正盛。安祿山苦心經營了那么多年,手下的兵馬都是精銳之兵,豈是一般兵馬可檔?鑒于此,高仙芝和封常清才定下堅守潼關之策。但陛下卻對他二人產生猜忌,命高仙芝出戰潼關,這可是犯了兵法之大忌。誠然,高仙芝確實說話過于耿直,但他是經驗豐富的領軍之帥,陛下對于領軍之事有知道多少呢?陛下殺封常清貶高仙芝便是自毀長城之舉?!?/br> 玄宗呆呆的看著王源,他想發怒,卻發現自己根本怒不起來,他想承認,卻又沒有勇氣承認是自己的錯。一時間甚是尷尬。 “臣說這話不是要指謫陛下什么。我只想告訴陛下,陛下是大唐天子,能御臣而未必能御兵,高仙芝是將帥之才,他的本事便是領軍打仗。陛下不去尊重能打仗的人,反而要替他們出主意,這豈非是用己之短強人所長?陛下最應該做的便是給領軍之將自主決斷的權力,而非橫加干涉。所以,潼關之戰敗了。那也不是哥舒翰李光弼的錯,那還是陛下你的錯。陛下剛才問什么原因導致了如今的局面,臣認為陛下應該好好的想想,而非問臣下這個問題?!?/br> 王源已經盡量用舒緩的語氣說這些話,但盡管語氣舒緩,這話的份量還是相當的重。 玄宗呆呆的看著王源道:“這么說,這全是朕的錯么?都是朕一手釀成了今日的糜爛之局么?” 王源嘆道:“陛下確實有責任,但很多人都有責任。甚至是臣都有責任。陛下,我的意思不是追究誰的責任,我的意思是亡羊補牢為時未晚。陛下若不能從中吸取教訓,那便會一錯再錯?!?/br> 玄宗道:“朕已經明白了……有些事朕確實做得不對,朕……不會再犯那樣的錯誤了?;仡^去了成都,朕會下旨給高仙芝平反,給封常清平反。高仙芝不知在何處,朕或許還可以重新重用他,彌補朕的過失?!?/br> 王源皺眉道:“陛下真的知道自己錯了么?臣表示懷疑?!?/br> 玄宗楞道:“你這是何意?” 王源道:“陛下剛才一句話便暴露了內心,陛下并沒有意識到過錯?!?/br> “朕的那句話?”玄宗愕然道。 王源道:“陛下剛才要我趁著長安叛軍立足未穩,去奪回長安城。便是這一句?!?/br> 玄宗訝異道:“這句話有錯么?” 王源道:“大大的錯了,陛下還是沒有改掉喜歡干涉的毛病。陛下又要我去率軍奪回長安,這豈非又想當初命高仙芝奪回洛陽的情形一樣?” 玄宗眨眼道:“這……難道不成么?” 王源道:“當然不成,眼下叛軍奪取長安士氣正盛,叛軍十五萬盤踞長安,陛下卻要我率手中這十余萬兵馬去奪城?陛下認為這個主意很好是么?” “……” “臣是遵旨好還是不遵旨好?臣遵旨的話,此戰必敗,這十余萬兵馬也將葬送在長安城下。臣若是不遵旨的話,陛下豈非又要像對待高仙芝那般的對待我?說我有異心,說我抗旨不遵?” “這……朕怎會那樣,朕不會那么做了?!毙诿Φ?。 王源道:“陛下不會那樣做,但不代表陛下心里不是那么想的。陛下,你若真覺得自己錯了,便該是問計于我,問我是否有領軍奪回長安的可能性而非是命令我去那么做。陛下是君,君御臣而臣御兵,陛下不可御兵,陛下又要在戰事上下命令,這不是走老路蹈覆轍么?” 玄宗啞口無言,他確實是想下旨讓王源奪回長安,他完全沒有意識到其他的可能。事實上在王源還沒來稟報長安失守的消息時,他便已經想召見王源,讓王源領兵去和叛軍交戰了。 “陛下,臣今日和陛下把話說透了。陛下想不想回長安?想不想平息叛亂?”王源沉聲道。 “朕當然想,這還用說么?”玄宗道。 “那好,陛下想用誰替你平叛?”王源再問。 “自然是你,還能是誰?”玄宗忙道。 “那好,既然陛下想臣平叛,奪回長安洛陽。那么臣便有一要求,陛下答應了臣,臣便鞠躬盡瘁百死無悔,否則便請陛下令委他人平叛?!?/br> “你說,慢說是一個要求,便是百個千個,但能平息叛亂,安定我大唐社稷,朕也會答應的?!毙诖舐暤?。 “不用千個百個,臣只要一個。那便是,臣領軍平叛,陛下不要插手。陛下不要下旨逼迫臣去做什么,臣自會一步步的將叛亂平息。陛下要么不用臣,要么便相信臣,給臣自主領軍之權。若陛下覺得這個要求不能容忍的話,此事便作罷,臣也不去cao這份心,免得到頭來身死名裂,步高仙芝封常清的后塵?!?/br> 玄宗其實沒有別的選擇,王源這些話其實并非是請求,而是不得不答應的條件。眼下大唐除了王源手下的這十幾萬兵馬,還有何處的兵馬能和叛軍抗衡?除了王源誰能統率這十幾萬神策軍?自己能依靠的除了王源還有誰?這些問題的答案都很明顯。雖然王源今日的話有些無禮,甚至是有些生硬,但在經歷馬嵬坡之變后,玄宗早已不是以前那個自高自大好大喜功的玄宗,而突然間變得自怨自艾自卑自憐。他尚未從那場變故的陰影之中走出來,他也根本沒有辦法走出來。 “朕答應你,朕什么都答應你,只要你能替朕平息叛亂,還朕大唐江山。朕不能愧對大唐列祖列宗。朕再也不會指手畫腳了,朕還是靜靜的呆著為好,靜靜的等著你的好消息?!毙谳p聲道。 王源忽然有些可憐玄宗,一代君王從一只老虎蛻變為一只小貓的過程其實很心酸。王源也并不想說這些話來刺激他,但這些話不說清楚的話,自己的行動便多受掣肘,不得不說清楚為好。 “好,有了陛下這句話,臣便信心百倍了。臣在此立誓,一定會平息叛亂,奪回長安和洛陽,將安祿山碎尸萬段。但臣現在要做一個決定,那便是大軍不再東進,而是回隴右和劍南。長安已失,已經沒有救援的必要,陛下覺得如何?” 玄宗皺了皺眉頭,張了張嘴,半晌后沉聲道:“你覺得這么做恰當便這么做,以后軍事上的行動你可自己做主,不必問朕的意見了?!?/br> 王源拱手道謝,躬身請辭。出帳之后回過身來,臉上全是笑意。 帳幕之中,玄宗默默的看著王源離去的身影,直到王源的腳步消失,這才緩緩坐下。伸手從懷中逃出一只牡丹花的金釵來端詳,口中喃喃道:“愛妃啊,你可知道朕多么想你么?你可知道朕如今的處境么?朕已經真的什么都沒了,朕是孤家寡人了?!?/br> 第748章 試探 王源下令十一萬大軍調頭而回。王源可不是怯戰,他是有意為之。以神策軍如今的實力,和叛軍的優勢兵力作戰也未必便無一戰之力,但王源可不想那么做,王源知道叛軍一定會西進攻打隴右和蜀地,那里才是王源希望的理想戰場。 要問王源為何那么自信叛軍會繼續往西攻打隴右和蜀地,原因只有一個,那便是玄宗在自己手中,這便是最大的誘餌。如今的安祿山一路高歌猛進,連取洛陽長安,北方大部分地區都落入他的手中,這時候安祿山心里想的肯定是稱帝登基。然而玄宗還活著,自己占領的這一片大唐西部的地方便是他心中的一根刺。安祿山必會乘勝而來,誓要將自己的兵馬擊敗,殺了玄宗,他才好安心的登基為帝。玄宗和自己手下的這十多萬兵馬便是安祿山必須要來的理由。 而一旦戰場轉移到了隴右和劍南之地,王源之前所做的種種準備也就派上了用場。兩年時間,王源頂著很多人的咒罵強迫劍南隴右東邊的各處州府加強城防,在很多人詬病他不加強西邊邊境的城防反倒去著力東邊的城池,簡直是毫無眼光的輿論壓力之下,將兩道靠東側巴山秦嶺之地的隴州、岐州、鳳州、梁州、利州、巴州、通州、合州等十幾座州府的城防加固了一層又一層,便是為了今日。 之前率軍出動的時候,王源的用意其實也并不在救援長安,一則是圣旨難以違抗,出兵只是一個簡單的動作而已。二則也是擔心在迎駕的路上遭遇叛軍,那便不得不與敵對壘。而現在玄宗在手,王源是絕對不會蠢到這時候率大軍去長安和叛軍硬撼的。 七日后,王源護送著玄宗的車駕抵達成都。自從從長安西逃以來,這一路上風雪交加刀光劍影,讓玄宗都幾乎忘了自己是大唐的帝王。而進入蜀地之后,自入蜀地以來,劍南隴右官員恭敬相迎,安排周到,沿途車馬云集百姓夾道歡迎,讓玄宗又有了身為天子的威嚴和榮耀。大唐雖在風雨飄搖之中,但終究自己是皇帝,終究還是有一片安身立命之處。 圣駕來到成都,隆重程度便更不要提了。王源特意下令屬下動員了全城百姓夾道相迎。蜀地各州府官員,包括河西道安西鎮的官員都早在幾天前便得到了消息,此刻更是云集于此。進入成都東門之后,百官跪拜,萬民朝賀,場面極為宏大隆重。此情此景,讓坐在馬車之中穿街而過的玄宗幾乎落淚了。 自己畢竟是天子,大唐還是自己的大唐,這種失而復得的感覺甚至比當初登上帝位的感覺還要好。當然,這一切都歸功于王源,正是王源守住了西北的這片地方,讓自己在倉皇之中尚有喘息之地。 “王源,朕很感謝你,蜀地被你治理的不錯,這里的百姓生活安寧富足,朕感到很開心?!毙诳粗鴿M街的笑臉,對騎馬隨行在車駕之旁的王源感嘆道。 王源微笑道:“成都確實是個好地方,民風淳樸,百姓純良。這里的人口也逾百萬之眾,這幾年臣確實下了不少的功夫,開墾屯田,興修水利,加強同京畿之地以及南方州府的商貿交通,倒也取得了些成效?!?/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