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節
“他帶著幾千兵馬正往姚光谷而去。如今遼兵正在四處尋找他的下落?!彼戳艘谎蹘熝屿系难凵?,停頓了一下,換成一種試探的語氣,問:“王爺,我們要不要將沈不覆的下落告知遼兵,來一個借刀殺人?” 他伸出手,做了一個抹脖子的動作。 師延煜卻冷哼了一聲,厲聲說:“本王會親自取他性命!立刻召集兵馬,趕往姚光谷!” “屬下遵命!” 師延煜用最快的速度準備兵馬,帶著駐扎在臺昌州的五萬兵馬出城去追沈不覆。然而他剛出城,就有屬下來報,遼兵帶著三十萬兵馬正往這邊趕來。 “王爺!我們快走!” 師延煜坐在馬背上,他瞇著眼睛望著遠處臺昌州深紅色的城門,還有遠處發白的天際。 許久之后,他臉上的仇恨怒意慢慢淡去。他將緊握在手中的長劍隨意放回劍套,發令:“回城!” “王爺,萬萬不可??!遼兵兵馬眾多,如果我們這個時候回去,既守不住臺昌州,反而會成為……” 師延煜擺手打斷他的話,他夾緊馬腹,駕馬朝臺昌州奔回。 第147章 師延煜領兵回城,派人打探情況,得知遼兵是為了追定王的幾個忠心部下。師延煜當機立斷,立刻派人去接應。 這三個人一直追隨著定王,定王出事的時候,也在定王身邊。而遼兵之所以追捕他們,是因為他們知道沈不覆下落。 師延煜派人將他們救回來的時候,三個人身上都或輕或重受了傷。其中傷勢最重的那個人失去了一條腿,被同伴背著,已是奄奄一息。 三個人將當日之事詳細說給師延煜,最后義憤填膺地說:“小王爺,您一定要替王爺報仇!” “本王問你們,此事究竟與沈不覆有沒有關系?”師延煜問。 “這……屬下也不知道。當時情況太過混亂,遼兵是忽然之間沖出來。實在是不知道究竟是遼兵騙了咱們和沈將軍,還是沈將軍與遼兵串通?!?/br> “父王當時可有話說?” 傷勢最重的那個人之前都沒有說話,此時才說:“王爺當時說……誰若能逃出去就去投靠沈不覆?!?/br> 師延煜皺了下眉。 “當時那種情況,想來王爺也并不能分辨沈不覆到底有沒有與遼兵勾結。所以就算王爺那么說,屬下們還是決定來找您!” 另外一個人有些猶豫地說:“王爺之所以那么說應該是相信沈將軍的吧?” 三個人都沒再說話,像是沒了主意地看向師延煜。 師延煜略一思索就明白了他父王的用意。想來定王的確不清楚遼兵的突襲到底和沈不覆有沒有關系。但是他還是讓自己的屬下去投靠沈不覆,雖然他沒有多說,可是他的屬下會認為他是相信沈不覆的。 于國,定王一死,抵御外敵只能靠沈不覆。他讓自己的屬下投靠沈不覆,是在自己死后,把自己的兵和權全部送給了沈不覆,以來擴大沈不覆的兵力,更易御遼敵。 于私,在定王身邊有很多忠心耿耿的屬下,這些人若是得知是沈不覆害死了定王,定要為定王報仇。然而報仇之事何其危險?讓他們投靠沈不覆,不僅為免其兇險,又許大好前程。 師延煜相信以他父王的性格,恐怕臨終前是懷疑沈不覆的,然而他還是選擇了這樣的處理方式。 師延煜看著面前的三個人,不由苦笑。 “小王爺,沈不覆并沒有去姚光谷,而是朝著裳萊山去了!” 師延煜點點頭,道:“你們先下去休養?!?/br> “多謝小王爺?!?/br> 師延煜又吩咐屬下好好照看這三人。他獨自走出去,站在城樓上眺望遠處。他不能離開這里,這里是臺昌州,是盛國的正門。 他一邊吩咐屬下加緊巡邏警惕守衛,另一方面讓城中百姓迅速向后方撤出臺昌州。 三日后,百姓尚未完結撤離,遼兵追至城外,圍而不攻,抓住城中百姓和巡邏小兵,每隔一個時辰殺一人,逼問沈不覆下落。更揚言,若再不將從定王身邊逃走的那幾個人送來,屠城。 “小王爺,要不然咱們就把沈不覆的下落說出去吧!反正沈不覆也不是自己人!”城中幾員副將苦口婆心地勸。 師延煜合著眼,整個人窩在藤椅里,雙腿交疊搭在身前的長案上,一言不發。 他怎么能毀了他父親的心血和遺愿。 師延煜睜開眼,他身子前傾,端起桌子上的茶壺給自己倒了一杯涼茶,一飲而盡,厲聲道:“死守臺昌州?!?/br> 從他決定回城時,已做了必死的準備。 冰涼的茶水入喉,頓時一股冷意灌入。 師延煜想起很多年以前,她母妃最后一次跟定王一起出征的時候。那個時候他尚且五歲,舍不得母妃離開,抱著定王妃身上的鎧甲不肯松手。 “延煜聽話,母妃要不了多久就回來了?!?/br> “真的?” “真的,延煜自己留在明定城要聽話,聽你姑姑的話,聽你皇帝舅舅的話,知道了嗎?” “延煜自然是聽話的,可是母妃一定要走嗎?為什么別人的娘親都可以留在家里,而母妃卻要穿上不好看的硬衣服去打仗?” “因為……”定王妃寵溺地看著自己的兒子,“因為總要有人上陣殺敵將敵人趕走,才能有更多的母親留在家里陪伴兒女?!?/br> 師延煜還是不懂,為什么這個人一定要是自己的母妃? 行兵打仗之時,定王妃身為女子卻從不畏懼。每一次出征,都做好了回不來的準備。以前沒有兒子時,倒也無惦念,如今有了師延煜才覺舍不得。她輕輕抱了一下師延煜,溫聲細語地說:“母妃很快就會回來的。在母妃不在的時候,延煜答應母妃三件事情好嗎?” 師延煜使勁兒點頭:“只要是母妃說的事情,別說是三件,就算是一百件一千件都答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