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節
門房很用心地想了一刻:“唉,還是沒什么印象, 那小姨娘沒了快十年了,骨頭都爛完了,也不是什么很有來頭的人物,還在的時候,家里也太太平平的,沒聽說為她生過什么事——你問怎么死的?好像是病死吧,得的急病,搬到這里沒多久,挺突然就沒了?!?/br> “哦,對了!”門房想起了一點什么,“這小姨娘活著的時候是個省事人,她死了以后,大約三四年前,倒反而為她鬧過一場。他家那小公子漸漸長大了,不知在家里聽什么人嚼了舌根,想起來追究自己的生母了,疑心梅夫人自己沒兒子,為著想養他,害死了他生母,悄悄地還打聽到我們家里來了。我們主母聽了很生氣,覺得梅小公子有點沒良心,梅夫人是正房,養他是抬舉他,還需要害死他娘才能把他抱來?就去告訴給了梅夫人?!?/br> “梅夫人沒怎么反應,梅老大人知道了,卻是把梅小公子一頓狠打,哎呦,那真是往死里打,后來要不是梅夫人畢竟心疼,去攔了一攔,我看真能打死。梅小公子是個倔性子,我聽人議論,過后他還是私下里在問人,不過這回不疑心是梅夫人害死他娘了,就是打聽他娘的一些事——嘿,就跟你這么問我差不多,哈哈!” “你問打聽了些什么?這我哪里知道,哦——好像是有一件,就是你先問我的,那小姨娘的來歷,我想起來了,她是梅老大人的同鄉,也是江南那邊的人,家里出了什么事吧,才被逼到了京城來的,運氣好,靠上了梅老大人,又生了兒子,一下翻身當了主子。不過我看啊,這兒子,還是從自己肚子里出來的才靠得住,養別人的,終究也是替別人養。梅夫人對梅小公子,可真是當嫡親的兒子一樣,可到頭來,人心里還是記掛著親娘,打成那樣也要去打聽。唉,不過話說回來,這也怨不得梅小公子,他親娘死的時候,他五六歲了,已經有記性了,怎么能不念著呢?!?/br> …… 門房的這些嘮叨,很快呈到了朱謹深面前。 “這個妾室,本身不是暹羅血脈?!?/br> 沐元瑜坐在一旁,點頭表示贊同:“那邊的女子長相異于中原,這個門房見過一回,如果是暹羅人,他不會留不下明確的印象,只說得出美貌這個形容?!?/br> 這也可以解釋為什么錦衣衛查了兩年多沒查到梅祭酒頭上,從外表看,他家沒有什么可疑。 “但這個妾室也不會真是江南人氏,一個弱女子,不會平白跟千萬里外的異邦扯上關系,下人們再以訛傳訛,傳不到這份上?!?/br> 沐元瑜思考著,一定是有什么,才讓梅小公子認定了這件事,他孺慕生母,才會想法去悄悄學了幾句暹羅語。 朱謹深道:“不是暹羅血脈才對了。你長于云南,當知道前朝時余孽分為兩支,其中一支逃入南疆的事罷?” 當年那個樂工的后續,他有關注,這事本是他拉著沐元瑜報上去的,皇帝沒有必要隱瞞親兒子,把樂工熬刑不過吐露出來的一點線索告訴了他,他記性好,被關了兩年還記著,所以他此時有此一問。 沐元瑜回神點頭:“當然?!?/br> 第一代滇寧王鎮守南疆,其中相當重要的一項任務就是追剿這些余孽,逃入南疆的這支雖是前朝末帝的分支,勢力遠比不上逃入北漠那邊的,但南疆地形特殊,一旦進入深山老林后,很難抓捕,加上當地勢力也雜,余孽在其間攪風攪雨,剛立國那一段時日,王師損兵折將,打得非常辛苦,直到她父親這一代,才漸漸太平了下來。自她出生以后,南疆沒有再發生過戰事,所以也很少有人再提起那些事。 沐元瑜想著,簡單把自己所知的情況跟他介紹了一些。 “百足之蟲,死而不僵?!敝熘斏畋〈捷p啟,下了定語,“亡了國,舊都呆不住,他們逃入南疆,南疆再呆不住,他們逃去哪里呢?” “——暹羅?!?/br> 這兩個字幾乎是不假思索便說了出來,沐元瑜打小受的是王世子的教育,她熟悉南疆及外邊政區及各藩屬國互相之間的地形及政治關系。 云南是彩云之南,暹羅則在彩云之南更往南去。云南距離暹羅的距離,比京城都近。 余孽若真把殘余的勢力搬了過去,以暹羅為據點養精蓄銳以圖卷土重來,從地理位置上是說得通的,也不是很難辦到。 但在朝廷來說,能控制住南疆本土已經不容易,是往那邊移了幾次民才勉強扎下了根,再外面的藩屬國就實在鞭長莫及了,從人力物力上都辦不到,跟它們的藩屬關系,更多只是名義上,干涉不到別人的內政。 “南疆這些年太平了,暹羅,恐怕就未必了?!?/br> 朱謹深意味深長地說了這么一句就住口了,畢竟純是坐在家中的猜測,且猜得太遠,沒有證據支撐的情況下,暫時沒必要發散。 這證據,就要著落在眼下這樁事上。 朱謹深把話題收了回去,道:“妾室的死,有疑?!?/br> 梅祭酒對妾室下手時一定非常小心,但他畢竟是個官員,不是專門從事滅口行當的殺手一流,再小心,瞞得過外人,自己家里的人還是覺出了一點奇怪之處,梅小公子長大了想打聽一下自己生母的時候,就聽說了。 不過他沒有那么大的腦洞懷疑自己的父親,而是依常理或者是下人們的胡亂猜測懷疑上了梅夫人。 畢竟作為一個男人,不喜歡納的小妾了冷落了就是,實在犯不著動手殺她。相比之下,梅夫人就更有動機一點。 沐元瑜仍舊點頭:“是?!?/br> 這一點疑點不算大,也不算確定,但是與前后串聯起來,夠了。 朱謹深帶著沐元瑜去見皇帝。 皇帝今天沒有上朝,兒子大婚,他給自己放了一天假,不處理公務,等著兒子攜新婦來拜。 新婦走了一會,皇帝正打算撿著難得的空閑歇一歇,老大年紀還不成婚的另一個光棍兒子來了。 皇帝心里叫自己不要著急,要緩緩圖之,但才見了一雙璧人,再見這個光棍戳自己面前——哦,不是一個,還是一雙。 心底到底有那么點不是滋味。 不過再瞄一眼沐元瑜,感覺又好了點,他的兒子不過是再等幾年,沐顯道家的這個,可是真慘。 人最怕是比較,但有時候,比較也不全是壞事。 皇帝就咳了一聲,坐正了一點:“來朕這里干什么呢?” 他清楚這個兒子,是不會懂得沒事承歡一下老子的,凡來見,必定是有正事要說。 他想的沒錯。 隨著朱謹深的敘述,他的臉色一點點凝重起來。 “朕知道了?!?/br> 皇帝的下一句就是,“叫郝連英來?!?/br> ** 錦衣衛出動,不需要鐵證,有時甚至連證據也不需要,這種東西,是把人抓回來拷打一番以后才有的。 若拷打錯了,大不了放人。 在郝連英的指揮下,錦衣衛出動了兩路人馬,一路去抓梅小公子,他極好抓,在泰升客棧里癡癡守候著情人的回信,錦衣衛進去,喊一聲“擒抓盜匪,閑人閃避”,按倒他就帶回來了。 另一路去追梅祭酒。 從情理上說,作為一個地道的文官,梅祭酒應該也不難抓。 雖然他走得有點快,但那么一家子人,老弱婦孺舉家返鄉,鍋碗瓢盆都收拾上了,一副一去不復返的偌大架勢,目標十分明顯,錦衣衛很容易就打聽到了他沿路的去向。 但卻沒有能把他帶回來。 因為梅祭酒出了通州后,走的水路,單獨包了一艘船,一家人都在船上,梅小公子所以被放松了看管,正是因為船進了運河,梅祭酒認為他再也沒有辦法鬧出事來了,才不再管他。 梅家人發現獨苗小公子不見之后,返回來尋他,就在返程的途中,船傾覆在了運河里。 除了梅小公子之外,梅家滿門,滅門。 尸骨無存。 ☆、第130章 “這不是意外。世上沒有這樣的巧合?!?/br> “兩個可能。其一, 有人一直在暗中監視梅家, 發現梅少誠被抓之后, 立刻對梅家下手;其二, 如同朝中的梅祭酒一般,錦衣衛里, 也摻進了對方的沙子,泄露了信息?!?/br> 梅少誠就是梅家的小公子。 跪在金磚上的郝連英手掌握起, 抬起頭來想要說話:“皇爺——” 皇帝表情漠然地打斷了他:“聽二郎說完?!?/br> 郝連英牙關微緊,重新低下了頭。 皇帝這是很不高興了,他知道。 龍顏發怒是當然的,朗朗青天下,有去職官員被滅去滿門, 幾無幸免,還是在這么關鍵敏感的時候, 皇帝怎么能不生氣。 郝連英心下焦躁。 無論如何, 這是在他指揮之下的失利。找千百個理由, 他就是沒有把梅祭酒帶到皇帝跟前來,他這件差事就是辦砸了。 而更糟的是,錦衣衛查朝中與那樂工有勾連的高級官員查了兩年多, 一無所獲,最終線索是由外人直接呈報給了皇帝, 留給錦衣衛的事只有抓人,而就這一件,錦衣衛還沒有做好。 這讓他就算想找理由都很難找。 “梅祭酒與前朝余孽的牽涉究竟有多深, 世上恐怕很難有人能回答了。妾室多年前已故,樂工兩年前自殺,而他自己,如今舉家溺亡,這一條線幾乎斷了個干干凈凈,留下的一個小兒子,天真無知,從他嘴里能問出來的話——” 朱謹深清冷的聲音在大殿里響著,忽然一頓,他躬身道,“皇爺,請立即封存梅祭酒為官以來所歷衙門留下的所有文書?!?/br> 皇帝一愣,揉了揉眉心,道:“你說的不錯,朕氣急了,一時竟忘了?!?/br> 對方卡在這個關口滅了梅祭酒,就算成功,也在相當一部分程度上暴露了自己的存在,而即使如此,也不惜一定要伸出這只黑手,可見梅祭酒一定是捏著了余孽的什么秘密,這秘密很可能還關乎命門,所以余孽才做出這個選擇。 翻船這一招太毒,連梅祭酒所攜的全部行李都一并沉入了浩蕩的運河里,就算梅祭酒還算警醒,有給自己留下一點線索作為退路,但這多半是密信字紙一類,往河水里一浸,哪怕不惜人力撈針般撈了上來,也只是一團廢紙了。 梅祭酒與這個世上最后的聯系,只有他做官時留下的各類文書,這類公文存檔在各衙門的稿房里,余孽的手一時還伸不進去。 但動作也必須得快,如果余孽喪心病狂,一把火去燒了,那后續的斷案真的只能靠猜了。 皇帝就看汪懷忠:“去內閣,讓沈卿立即安排?!?/br> 汪懷忠答應一聲,連忙去了。 “朕年紀大了,”皇帝嘆了口氣,按著額角,“一生起氣來,這腦子里就有些糊涂。二郎,你還想到什么,都說說。不必怕說錯?!?/br> 朱謹深沒什么表情地道:“皇爺無需動怒,梅祭酒能殺妾室,能在國子監里庸碌十年,可見他其實沒有背叛朝廷。他應當是被余孽誘騙,為余孽做了一件或者一些事,留下把柄,導致不敢揭穿余孽。但他也不甘心從此屈服,所以壓下自己的前程,與余孽拉鋸抗爭?!?/br> 其實梅祭酒到底是出于什么心態這么做,現在已然不可考了,可能是不敢被余孽越拉越深,有朝一日暴露時禍及滿門;可能是舍不得自己唯一的子嗣,所以殺了妾室,卻留下了小兒子;也可能是他本人性情不夠果敢,種種緣由交錯,最終讓他選擇了這種非暴力不合作的態度。 他不揭發余孽,但也壓制自己的前程不讓余孽有更大的機會利用脅迫他。 皇帝眉頭動了動。 梅祭酒只是為余孽所蒙騙或脅迫,跟他投靠了余孽或者本身就是余孽的一員打入朝廷,對皇帝的打擊當然是不一樣的。 后者要難以接受得多。對朝廷所做的破壞,也可能要大得多。 二兒子這是在安慰他。 皇帝有點奇異地想,他此刻確實氣得有些腦袋發疼,但還不至于真氣昏了頭。 朱謹深從這個角度切入進來敘說,他一張臉再似塊木板,也掩不住這層似乎是很隱晦的意思。 他頭疼得忽然就好些了,手指在桌上點點:“還有什么,繼續說?!?/br> “兒臣原來以為,梅祭酒的把柄可能是樂工案,但現在看,他跟樂工即便有關系,這關系也不甚大,否則樂工失手被抓,余孽有勢力能做到滅口,當時就該滅他,當時沒滅,現在也沒有必要為舊事出手?!?/br> “梅祭酒為余孽做的事,一定是發生在他納妾跟殺妾之間的這段時日里,他在做的當時不一定意識到自己做了什么,是其后才發現了不對。而他選擇殺妾,應當是認為殺掉妾室就消除了自己的把柄。但隨后,余孽找上了他,他才發現里面的水比他以為的深得多?!?/br> 朱謹深在殿里走了兩步,他要從當事人已經死光、留下的這些有限的信息里反復分析測算,找出一條可行的后續查探方案來,所要耗費的腦力也很驚人,一直站著有點腿酸。 “但梅祭酒不是無能之輩,他庸碌十年不配合,余孽不敢動他,直到梅少誠暴露,余孽才被迫臨時冒險去滅了他的口。這漫長的十年間,雙方應該是處于一個互相要挾的平衡點上?!?/br> “所以,查探梅祭酒留下公文的重點,應該放在他任職國子監祭酒期間及之前的那個衙門?!?/br> 這一句其實是情理之中,朱謹深的最終結論,是下一句。 “所有梅祭酒主辦過的公務,都該留有記錄,包括他為余孽做的事——余孽盯上他,只可能是看上他官員的身份。如果能找出來,很有可能,也就找到了他捏著余孽的那個秘密?!?/br> 他停下說話后,大殿里鴉雀無聲了片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