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節
這頭一種,以素月的能耐高攀不上,覺羅氏起先看的就是第二類,她傾向于能辦實事的,這種只要打磨打磨,給個機會就能起勢。 典儀官家的三兒子的確不錯,模樣雖然普通,他有目標有想法并且踏實肯干,又不沉迷女色,也不大手大腳花錢。覺羅氏對他十分滿意,那家福晉的意思,能同九門提督府結親當然好,不過呢,兒子是她親生的,她總得親眼看過素月,這樣才放心。 覺羅氏選過不止一個兒媳婦,很明白對方的顧慮。這庶女不像嫡女,嫡女都是精心教養的,庶女嘛……哪怕福晉仁慈,沒苛待她,誰知道她會不會因為自己心里不平衡長歪? 素月是個會裝樣子的,模樣生得也好,倒不怕看。覺羅氏就應了,同那邊約了個日子,讓典儀官家的太太整治兩桌,請些親友過府小聚,她帶素月過去,要是看不上就算了,看得上再合八字。 素月從來就不蠢,她只是和薩伊堪比較像,追求太高。聽說太太要帶自己出門,并且還使人送了衣裳首飾來,她就猜到這是要領她去給別家福晉瞧瞧,當天她打扮得十分仔細,到地方以后也很注意自己的形象,那天的亮相十分成功,本來只要八字合上,親事就能定下了,結果中間出了岔子。 外頭來了幾個人,是來找府上老大的,約他出去說文說賦吃酒談天。 就有奴才領他們進去,是去大少爺的院子,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同女眷這邊撞上了。 素月一扭頭,就看到一身錦衣華服的俊美青年,她和人家來了個深情凝望,回頭就聽說,那是內閣學士家的公子。 內閣學士是從二品官,比九門提督低半階,兩邊稱得上是門當戶對??上?,對方是嫡子,素月是庶女。要結兩姓之好,他倆就不是那么般配。 可素月看中了他,回去之后聽覺羅氏說準備同典儀官家議親,就不樂意,還尋了個由頭說阿瑪是正二品權臣,讓她嫁給四品典儀官,這門戶是不是太低了。 誰沒年輕過呢?覺羅氏一眼就將她看穿了,斂了笑意說:“錯過這家,你再也找不到更好的?!?/br> 素月不以為然,她壓根就沒覺得這家哪里好,她就不同意。 假如說犯傻的是寧楚克,覺羅氏還會耐著性子慢慢說理,都不是她親閨女,非要將好心當做驢肝肺就隨她便。素月死都不干,綁了她送進洞房那才造孽,那不是結親是結仇,覺羅氏轉身就同對面太太說了,說那庶女的親娘眼皮子淺,不同意,這門親事恐怕結不成,對不住了。 都是當家太太,多少能體諒對方的處境,加上典儀官家的兒子也不愁娶,就回說:“行吧,那也是差了點緣分?!?/br> 本來挺尷尬的事情,還算和氣的揭過去了。 辦妥之后,覺羅氏同崇禮提了一嘴,崇禮聽罷,火冒三丈。 婚姻大事,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沒聽說誰還能自個兒挑相公。再者說,福晉從來沒有拿這種事開玩笑的,他前頭兩個庶女都是福晉一手cao辦的親事,沒任何問題,如今日子過得好著。府上這些個閨女里頭,就出了這一個心大的,她看不上還能是為啥?要不是嫌人家長得不夠俊,要不就是嫌官職太低。 “嫌人家之前也不知道照照鏡子,真當自己美若天仙傾國傾城?” “哪怕她真的美若天仙傾國傾城,也只能高攀上好色之徒,萬歲爺給諸位皇子選福晉也是看出身看教養看德行,沒聽說第一看臉的?!?/br> “福晉你也真好說話,要是早告訴本老爺,我才不慣著她!” 覺羅氏搖搖頭。 她讓步也不是慣著素月,就是怕素月心不甘情不愿嫁過去了,跟著禍害人家全家,鬧成那樣誰都沒臉。要知道,前頭兩個庶女嫁出去后,夫家那頭都夸提督府教養好,夸她這個太太仁慈和善。 那之后,覺羅氏冷了素月一段時間,再然后就發現不知道是走了什么門路,素月和內閣學士府那個勾搭上了。 那事被捅穿還是因為素月氣色太好,覺羅氏見她幾回都粉面含春的,后來一查,就查出問題來。背后應該有她親娘高氏的手筆,發現的時候已經到了私相授受的地步。又一問,才知道兩人看對眼還是在典儀官府上,難怪她當時鬧著死活不愿意嫁。 事情都被撞破了,素月索性破罐子破摔,說她非君不嫁。 覺羅氏氣得胸悶,使人將崇禮找來,直說她管不了,讓崇禮來拿主意。 就像當初氣暈薩伊堪那樣,崇禮也噴了素月一臉。 “你以為老子是正二品官,他家是從二品,這親事就能成?你也不撒泡尿照照看自己是什么出身!想讓我福晉為你開口,替你說親,這種丟人現眼的事,想都別想!” 素月都要瘋了。 為什么? 憑什么? 薩伊堪能高攀八貝勒,寧楚克能高攀九貝勒,到她就必須選個窩囊廢? 就因為是庶出? 不!素月絕不認命! 她再也沒辦法保持冷靜,就說要嫁別人她一頭撞死在禮堂上……崇禮準備省點事,直接打死這白眼狼,還是覺羅氏攔了她一手。嫁過去沒可能,要高攀內閣學士府,并且對方還是嫡子,那就只能做妾。 素月還說側福晉也可,換來崇禮一陣譏諷。 側福晉? 你當誰都能娶側福晉? 他誰???他有這資格? …… 覺羅氏以為,素月作為妾生女,應該很明白做妾的難處。哪怕是在提督府,她這個當家太太和老爺都沒有磋磨妾室的惡習,王氏陳氏高氏袁氏的日子也沒多自在,有太多規矩約束她們,生了兒女都不能管她叫娘,只能叫姨娘。 然而素月就是迷之自信,覺得哪怕不能風光大嫁,她進門一定能霸寵。 她是九門提督之女,哪怕是庶女,人家也不敢輕賤她。 簡言之,未來可期。 想得很美,最終崇禮和覺羅氏也讓步了,由著她作死。本來,假如說的是典儀官家的三兒子,她嫁過去做正房太太,覺羅氏還會同寧楚克吱一聲,寧楚克堂堂皇子福晉,送副頭面甚至送只鐲子都能給她漲臉。 她非要作死,覺羅氏對外一句沒提,也就是因此,素月一抬小轎進了內閣學士府的門,寧楚克也不知情。 素月出閣以后,崇禮還同覺羅氏說,甭管是福是禍都是她自己求來的,以后誰也不許管她,只當沒這么個人。覺羅氏應了,提督府終于又安生下來。 倒是崇禮,之后某日從衙門出來,半道上撞見內閣學士府的小子,對方一見他就拱手迎上前來,還叫了聲岳父。 人家覺得這是在給崇禮做臉,他忘了崇禮是個不要臉的,崇禮還想直接繞過去,對方騎虎難下趕緊又叫了一聲,崇禮這才瞥他一眼:“叫誰呢?誰是你岳父?” 沒等對方接茬,他又撇撇嘴說:“就不說我稀不稀罕做你岳父,你這么喊你未來福晉娘家同意不?你考慮過人家正經嫁閨女的心情沒有?” 那人:…… 崇禮想接著往前走,剛邁出步子,又停下來:“哦對了,既然在這兒遇上了我就和你說清楚。管好你家倒霉小妾,她既然一抬小轎進了你家門,那就是你家的人,有事沒事都別往我提督府跑,氣壞了我福晉別怪老子提著砍刀殺上門!” 這回徹底說完了,崇禮繞開就走,對方簡直不敢相信自己遭遇了什么。 不是說提督府的太太最和善不過?從來善待庶女? 不是說前頭嫁出去那兩個同娘家關系都挺好的? 他這是見鬼了?……是出門的方式不對?還是遇上了假的崇禮? 邊上還有其他人呢,看完一全套差點笑死,看他疑惑成那樣,就有大概猜到崇禮想法的好心人給解了惑:“早先就聽說提督府的太太對庶女好,到歲數之后都會找個四角俱全的人家,再體體面面將人嫁過去。前頭她把庶女送你家去做妾我還在想,這是轉性了?這么看來,是你倆私下看對眼,你要娶,她要嫁,人家攔了攔不住吧?那還指望崇禮給你好臉色?兄弟你也太天真了,沒聽過他的兇名?” 又有人點點頭:“閨女送去給你做妾那就等于白送,這能算結兩姓之好?既然不算,他也沒說錯?!?/br> “聽我說,你要是見色起意,這筆買賣不虧;你要是打著許個妾室的位置攀這門親,雖然沒成功吧,也不虧。不就是個妾,有興趣睡上一睡,興致過了管她去死,千萬記得吸取教訓,往后再別鬧這種笑話了!” “崇禮怕是巴不得把家里無可救藥的蠢貨打包送你,還想把麻煩拋回給他,你太天真了!” …… 才進內閣學士府沒幾天,正泡在蜜里的素月篤定想不到外頭發生了什么。 她以為長得人模狗樣就是謙謙君子?可惜了,這個是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繡花枕頭。 這人同她勾搭到一起目的本就不單純,今兒個讓崇禮下了臉面,什么算計都成空,往后素月還能有好日子? 不過她就算再慘,崇禮都不會皺一下眉頭。 老子好說歹說你不聽,非要作死,還威脅人呢! 活該你遭報應! 可惜的是事情發生的時候胤禟被老四壓榨著,沒能親眼一觀,他聽說之后真的特別遺憾,沒親眼見著岳父懟人的情形。胤禟可以自信的說,對比別人家翁婿,他對崇禮可以說相當了解,畢竟他曾經同寧楚克交換了很長時間。 正因為太了解,他完全明白那種尷尬。 笑瞇瞇湊上去然后挨了一巴掌,正常人都受不了,別提那廝還很在意臉面。 胤禟聽別人說完一遍,感覺意猶未盡,又讓人重復了一遍,回來就給寧楚克比劃起來。而另一頭,素月她親娘高氏也聽說了老爺的壯舉,她一聽說就昏死過去,掐了好幾下人中才把人弄醒,她一醒來就崩潰大哭。 “老爺是要逼死我女兒!他要逼死素月!” …… 阿哥所里,寧楚克聽完真的哭笑不得。 她覺得自己可能是缺點善心,沒法同情這個庶姐。 非但如此,她還滿能理解崇禮鬧著一出。 “我猜想阿瑪打的就是送瘟神的主意,放著好日子不過非要作死,還說不聽,這種傻子有人接手挺好的?!北緛?,他應該是想等素月過上苦日子回娘家求助的時候再讓她嘗到苦果。你主意大,主意大不說還敢威脅你爹我,你猜我會不會幫你? 然而沒等到那一天,就送上門來這么個機會,他就趁機把丑話全說了。 人我送你,以后就是你家小妾,跟我屁相干。 什么岳父什么親家,你喊錯人了! 寧楚克先是一陣好笑,笑完覺得素月鬧起來的時候額娘應該挺頭疼,從來沒有誰希望她倒霉,偏她總覺得自己被針對了,總覺得誰都見不得她好。 “可惜沒早讓我知道,否則她出閣當日我就送她一份大禮,讓她知道提督府誰也不欠她什么,在我娘面前放尊重點?!?/br> 胤禟要說也是庶出,眾皇子之中,唯獨太子是嫡,不過胤禟想得通透。 兄弟之中沒有不羨慕太子的,羨慕他不可恥,嫉妒并且把對方當成假想敵就沒必要了。一如寧楚克從來不在乎素月在折騰什么,太子也沒把他們視為威脅。 會投胎又不是他的錯,他額娘仁孝皇后死得老早也沒對不起后來這些皇子,至于偏心這回事,要理論也該找皇阿瑪才對。 如此想來,只要你別惦記皇位,你和太子能有什么沖突? 人家繼續熬日子等哪天皇阿瑪蹬腿兒就繼承大統。 至于你……瞄著親王的位置努力去。 第74章 沖喜 太子的確沒將兄弟們視為威脅, 對他而言,最大的威脅是龍椅上的康熙。 前次外頭傳言胤禟廢了, 議論的不止一家兩家, 赫舍里家倒霉做了出頭鳥,讓崇禮綁到御前不說, 還被康熙立了典型, 太子想救,沒救起來, 還將自己拖下水去,挨了康熙訓斥。從那時起, 他們父子之間就有點僵, 哪怕胤礽很快就低了頭, 幾番努力將事情揭過,裂痕已經存在,不是幾句話就能彌補起來。 事實上, 自打太子成年,他同母族越走越近, 又得到妻族的鼎力支持,他羽翼一日賽過一日的豐滿,已經引來康熙猜忌。這回不過是將暗處的矛盾挪到明處, 太子的勢力越來越大,皇上卻一天天老了,他心里為兒子驕傲的同時,也忌憚他。 怕他儲君坐得太久, 等不及想掌天下權。 怕他受底下奴才蠱惑,干出大逆不道的事。 所以說,哪怕表面上又回到父慈子孝其樂融融,雙方暗地里動作頻頻,皇帝將幾個關鍵位置牢牢把控在自己手中,而太子一黨,竭盡所能拉攏那些尚未站隊的朝臣,盡可能多的尋求支持,積蓄兵力人力財力……做這些事情的同時,他們還謀劃著將不配合甚至同自己唱反調的刺頭除去。 要說這種人,頭一個就是九門提督崇禮。 崇禮自進入官場,行事作風從來都一言難盡,他比禮部尚書哈爾哈還過分,滿朝上下沒一個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