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節
一月時間轉瞬而過,蘇家幾位公子到底進了國子監,但卻被安排到了四門館。這恐怕也是祭酒鐘拱對蘇府表達的不滿。儒學再式微,那也是太祖開國承認的正統,祭天唯一合禮法的贊頌者,你蘇家族學里教的是什么東西咱們國子監管不著,你要參加祭天大典也行,自己找路子去啊,為什么非要摻和在國子監的方陣里,就不怕心學那邊拿你當叛徒看???蘇家幾位公子也不在意,進四門館就四門館,他們又不是真的要在國子監聽這些基礎課,只要能混進來,他們的任務也就完成大半了。 這一個月里趙秉安只在祭典的前幾天抽空回了侯府一趟,淺淺的睡了一覺就又趕回了國子監,不是不想休息,只是時間實在是太緊迫了。 祭天大典儀式隆重,天壇又在皇城之外,原本按禮部發來的勘合,國子監應提前三日到,誦圣賢書,洗滌天地浩然正氣。然而等他們都收拾好之后,司禮監發來一道明旨,敕令國子諸生隨行鑾駕,這是天子施恩,趙秉安他們只能放棄了原來的車馬,準備步行出城。 立夏之日清晨,乾封帝與文武百官于神武門外集合,然后響鞭開道,歌舞隨行,這里是祭歌和禱舞,多頌《詩經》,贊朗朗盛世。街道兩旁的老百姓要擱在平常早就熱鬧起來了,只是祭天是件極其嚴肅的事,等閑平民可不敢在這時候鬧事,再說街道外面布滿了面色冷硬的禁軍衛士,尋常老百姓根本不敢出聲。 上京坐北朝南,天壇又修在東北沃河邊上,距離宮門也就五里地,大批人馬天蒙蒙亮的時候就出發了,趕到祭壇的時候正好能看到旭日東升的景象,開始就是一個好兆頭。此時祭祀天壇下面,早就布滿了禮部部署下的儀仗隊,準確的說是祀禮士,這些人一個個長得眉清目秀、俊朗不俗,身上穿著鮮艷的甲胄,手持長槍,分別佇立在祀天壇的三層高臺上,動作整齊劃一,好似雕塑般,一棟不動,看起來著實威武不凡。 乾封帝瞧著這些少年郎,很是欣慰,原本就微微牽起的嘴角都再上揚了幾分。前面隨行的頂級武勛瞧著,也自豪的把身板往前挺了挺,同時都不約而同的給禮部左侍郎邵大人遞了個“你很上道”的眼神。邵大人可不會在這時候搶自家上司的風頭,低頭理理袖角,往唐尚書背后躲了躲,反正他已經不顯山不漏水的把好給賣出去了,余下的事應該和他沒什么關系了吧。不過,這主意也不知道那小子怎么想出來的,真夠可以得! 乾封帝在祀天壇下停住了腳步,只見他正了正天子冕冠朝天參拜九下,這才邁腳踏上第一階臺階。而此時,鼓樂齊鳴,祀樂高武起,臣民第一拜。 祀天壇真的很高,但其實只有三層,每一層以九遞進,尺寸不一。邁向第一層高臺的時候,隨侍在乾封帝旁邊的低等內侍和駐軍衛士就止步了,向兩邊退散。等到第二層高臺的時候也,朝中絕大多數官員亦停下了腳步,他們面向第三層高臺,垂拱而立,一言不發。 等到了第三層高臺,除了內閣諸老就只剩下乾封帝、東宮及幾位將將立起來的皇子了。 “開始吧?!鄙碇瘕埼遄y衣蟒袍的乾封帝,神色略顫動地來口到。許多人都不理解當今為什么現在就急著祭天,那區區幾件祥瑞根本不能搪塞住悠悠眾口好嗎,先帝當年求仙問道的時候,底下人這種把戲可沒少玩,陛下英明一世,怎得這次就被蒙騙過去了呢。要是再等幾年,等江南的谷倉填滿了,北疆的蠻夷打干凈了,那時候陛下再封禪泰山,那才名正言順啊。 乾封帝執掌乾坤那么多年,怎么會不知道下面的人是怎么想的,可他實在是不想等了。當年他從父皇手里接過來一個爛攤子,兵權被武勛把著,內政被朝臣架空,國庫內駑里敗的干干凈凈不說,外面還欠了一屁股債。他從坐上那把龍椅開始到如今都整整十六年了,這十六年他兢兢業業,不曾懈怠過一天,都快把后宮的褲腰帶給勒斷了,才算是把賬給清了?,F在天下各處承平,已有盛世之象,他提前幾年祭天,想來祖宗們也是不會怪他的。 余光瞥向站在他左邊的太子,乾封帝的眉頭忍不住皺了皺,誰把太子的位置 安排的那么近,太子是臣不是君,豈能和他共享一處! 第57章 祭天(二) 太子站在乾封帝身后,自然感覺到了前方遞過來的高深莫測的眼神, 他下意識的就想往后退, 但想想這場合, 還有身后那些虎視眈眈的兄弟們, 太子咬咬牙,還是站在了原地,垂首而立,對其他的事視而不見。 乾封帝右側三步之后的誠王瞧見前面的情景,忍不住勾起了嘴角,父皇對太子愈發不耐了,只要再鼓動鼓動, 等東宮壓不住了, 弄出兩件錯事來, 到時候不用提,恐怕父皇就會起易儲的心思。 內閣諸位都老神在在的,對前方皇家幾父子之間的波濤云詭視若未見。蘇閣老倒是想見縫插針的在皇帝面前表表心意,不過都被沈首輔云淡風輕的擋了回去, 雖然心里恨不得把沈一鳴這個人大卸八塊, 但蘇閣老還是款款而笑,極風雅的退回原位去了,他憋著氣,在心里想“看你待會還能不能這么從容”。 祭天一旦開始,一切就得按照流程來,乾封帝也不能因為位置這點小事就將祭天擱置, 這理由也不能對外說,畢竟東宮到底是儲君,事關國本,輕率不得。乾封帝接過司禮監呈上來的祭文,朗聲長念,國子監這邊早就做好了準備,帝音將落未落之時,《詩經.周頌》起,“於穆清廟,肅雝顯相。濟濟多士,秉文之德。對越在天,駿奔走在廟。不顯不承,無射於人斯?!睍暚槵?,鏗鏘有力,一下就把氣勢抬了起來,烘托得天壇上乾封帝的身影愈發宏偉起來。 《詩經》能有多長,趙秉安他們連頌十遍也不過就三刻鐘,這已經是額外加長了,接下來,等乾封帝獻完祭rou,鋪上五谷,也就沒他什么事了。只是,誰也沒想到,乾封帝居然讓誠王給他遞長著,簡直把太子的臉面當著全天下人的臉面踩在地上了。 一旁伺立的誠王也沒想到還有這一出,壓抑住狂喜往前踏了兩步,不要小看這兩步,這意味著他現在和太子幾乎平起平坐,雖說事實上早就是,但現在卻是父皇在天下人面前給了他一個名分,以后他就可以在東宮面前堂堂正正的端起他長兄的身份,再不因為嫡庶有別這兩個字被身旁那個廢物壓得死死的。 乾封帝這一舉動讓誠王一脈喜出望外,也讓站在天壇上的太子如墜冰窖,渾身發涼。要不是他咬著舌尖,憑著一股痛意讓自己清醒,他都要忍不住沖上前去問問他的父皇,他到底做錯了什么,為什么這么對他?憑什么這么對他? 沈一鳴在后面瞧見這情景,難得的皺緊了眉頭,陛下也太過了些。 祭壇上發生的事趙秉安這些儒生是不知道的,只是按他們原本排練好的,他們頌第一篇周頌是有時限的,篇制語調時長都有嚴格規定,瞧著當中大日晷上標針,他們早就該停了,但祭酒大人遲遲不揮旗,他們沒辦法只能一遍又一遍的頌下去。 趙秉安和解賓幾個領班對視一眼,可別出什么事才好。他們都是這一屆國子監選進各個學館的新生,論資歷只能排在方陣末端,但誰讓這一屆學生出身好呢,禮部也得顧忌朝堂上諸位大人的意思不是,總不能祭天那么大事,人家孩子也都練了那么多天,連一面都不能露吧,那也太得罪人。所以,趙秉安他們才會被安排在第二方陣露頭的地方,天壇的大人們既能看得見,總體位置也不會太顯眼。只是這對其他人甚好的位子到趙秉安這里全白瞎了,為什么呢,還是那個原因,他矮??! 前面方陣的人踮踮腳就能看見祭壇,可趙秉安就算踮斷腿他也看不清前面到底發生了什么,視線都被前方的師兄們擋得死死的。等到前方的令旗揮下來的時候,他才知道天子祭已經過去了。不知怎得,他心里突然覺得有些發慌,好似有什么大事要發生一樣。 太子面色冷硬,僵著手腳從欽天監手上接過了他要念的祭文,現在他已經不打算出什么風頭了,只想趕快把這場荒唐的祭天熬過去。攤開前卷,太子語調淡漠的讀出了聲,“ 皇皇上天,照臨下土。集地之靈,降甘風雨。各得其所,庶物群生。各得其所,靡今靡古。維予一人某敬拜皇天之祜,薄薄之土。承天之神,興甘風雨。庶卉百物,莫不茂者。 ……” “既安且寧,敬拜下土之靈。呃,既安且寧,敬拜,敬拜……”太子握著卷軸開始慢慢顫抖,他好似不相信自己看到的,兩眼睜得奇大,隨后極不禮儀的把剩下的長卷全部攤開,內閣諸位不知道東宮看到了什么,只是這祭祀停在半截上是極不吉利的一件事,東宮不會不知道這個道理啊。 太子當然知道不能停,可關鍵是,剩下的一半祭文它不見了!卷軸上只承載了祭文的前半部分,后面的都是最后一句的重復而已,這讓他怎么念下去。太子急得面色發白、滿頭大汗,他抬頭望望內閣的師傅們,期盼著有人能出來拉他一把。 “怎么回事,為何東宮太子殿下還不念誦祀天祭文?” 當祀天壇上出現變故的時候,壇下那些佇立著的臣民們也逐漸察覺到了什么不對勁。國子監這邊不知為什么,消息傳的飛快,許多人都開始在底下小聲嘀咕起來。 畢竟任誰看到那位東宮太子爺攤著那份祭文傻傻地站著,久久不見他繼續念誦祭文,總會發覺些什么。 禮樂那些人仿佛故意來插一腳,從開始都沒停過的鼓樂猛的熄了聲,只把整個天壇襯得更加寂靜,同時也更顯出東宮的慌亂無助來。 古人信鬼神,更崇天地!當年太祖起家爭天下連黑龍入夢,遇水不沉這等旗號都能打得出來,雖然為當時不少世家恥笑,但效果卻是杠杠的,最起碼那些貧民老百姓就愛信這套,不少人在投奔太祖之前都是奔著真龍天子這個名號來的。 所以,這次祭天,不管朝上文武百官怎么想,既然已經辦了,那就不能出差錯,不然,就要出大亂子了?,F在的朝廷,天災未盡,內里空虛,能撐這么多年,靠的也就是大朔前幾位英主打下來的底子,能讓百姓們還不至于餓的要造反。不夸張的說,先帝要是再活十年,大朔還在不在都是個問題。這次祭天,固然有乾封帝想炫耀功績的意思,但里面未嘗沒有安定民心的打算,陛下要做中興之主,要是在這節骨眼被東宮扯了后腿,呵呵,那廢儲就指日可待了。 東宮停頓的時間太久了,不僅皇帝的臉色沉墨似鐵,祭壇底下的人也由開始的竊竊私語變成了堂而皇之的聲討,“太子要完了!”趙秉安心里咯噔一聲,道出了在場絕大多數人的心聲。 一個忤逆上天的儲君何堪為君,東宮如果現在不能翻盤那就徹底沒戲了。原本這和趙秉安沒什么干系,可偏偏永安侯府趙家早就被綁到了東宮這條大船上,他的叔伯兄弟又都擔任要職,要是東宮現在就倒了,那趙家先不提能不能保全,最起碼手上的政治資源一定會被旁邊那些虎視眈眈的人剝得一干二凈,如果是誠王即位的話,恐怕趙家三代以內都不要想進中樞了。換句話說,趙秉安的前程,沒了! 永安候老爺子現在都悔死了,他當初就不該跟東宮接觸,一個太子太保的銜能說明什么呢,當今又沒直接點明他們趙家非要給太子出力,他就裝傻充楞東宮又能拿他怎么樣,就算給他甩臉子也總比現在全家的前程都毀了的好。老爺子的腦子里現在在竭力回想自家的關系網,看看能不能找到幾個人和誠王那邊搭上線,他們永安侯府再怎么說也算是實力強勁的勛貴,老五又是首輔的乘龍快婿,要是搶先改投誠王,應該能保住自家的地位吧。唉,老三家的五丫頭許出去的太早了,要不然送進誠王府,那就穩妥了。 事態慢慢變得不可控制,國子監生里面很多人開始把矛頭直指祭壇上的太子,揚言“儲君不肖,天棄東宮”,旁邊禁軍的刀早就拔出了刀鞘,但無奈,眼前這幫監生都是名門之后,父兄皆是朝中有頭有臉的人物,他們今天要真敢給這幫儒生見血,那就是跟朝上的諸位大人結了仇了。所以,禁軍在旁邊,抓人不是,不抓人也不是,都煩躁的很。 趙秉安捏著袍角,腦子里飛快的翻涌著這件事的始末。東宮的祭文是禮部草擬,內閣預覽,最后交由欽天監封存,在祭天當天,禮部再次開封閱覽,確認無誤才會交由欽天監正呈上去的。欽天監正副使都是東宮的人,要不然也輪不到他們負責太子祭文的保管,而內閣是不會摻和這件事的,那唯一剩下的就是禮部了,當然最有可能的就是禮部的人和欽天監兩相勾結,一起給東宮挖了個這么大的坑。 趙秉安這么一想,腦子里的弦崩得更緊了,禮部,那是邵家的大本營??!這件事要真栽在禮部頭上,邵家得先脫一層皮,他老師和岳丈倒是沒什么,兩個讀書人,背后又挺著湖湘書院,怎么得也不會動到他們頭上??缮鄹钠渌丝删臀幢亓?,不說別的,參與這次大典的禮部左侍郎邵文熙恐怕就難辭其究,原本他再熬幾年,等唐尚書走了馬上就能坐上禮部的一把手了,而且他身上還兼著文華閣大學士,這可是入閣前必擔官職,現如今只怕都懸了。 情勢馬上就要控制不住了,趙秉安攥緊拳頭,回頭問了身后太學館諸生一句,“諸兄可愿與明誠一道,正乾坤,匡社稷!” 第58章 祭天(三) “夫仁民則昌,德盛則興?;突臀易? 萬世垂功;開先立極, 澤被寰瀛。播谷藝桑, 肇啟畜牧農耕;制禮作樂, 創立制度文明。足歷海岱,親政以建偉業;心勞崆峒,愛民而效圣能。舟車指南,八荒交通;州土市朝,宇內綏寧。撫度四方,萬國和融。奠基華夏,百族盛興。唯力是奉, 唯德是行?!币坏狼宕喽鴪远ǖ穆曇粼趪颖O方陣響起, 隨著文賦漸進, 少年人獨有的沙啞之聲愈發尖利,顯出一股一往無前的氣勢來! 這是太宗親自給太祖起草的悼文,大氣磅礴,當今現在還不見得用得起這篇文章, 但情勢所逼, 現在要脫身,就只能指著這篇賦了。 趙秉安用盡平生所學將這篇悼文改成了頌歌,掐頭去尾,完全就是為了迎合今天的主題。一開始,太學館里的學生都不愿意陪趙秉安冒險,他們里面雖然有不少也是東宮一脈, 但他們都習慣了一旦出事父兄頂在前面,再說他們還是未出監的學生,能做什么呢??汕浦矍暗男煹?,縱使吼得聲嘶力竭,依舊氣勢如虹,小小的身影似乎藏著用不完的力氣,從他身上透出來的堅毅讓他們這些自稱師兄的人都自慚形愧! “夫仁民則昌……懿德仁勛,世代相頌。汩水盈盈,粟山蒼蒼;古柏凝翠,春花吐芳。告慰天地,敬獻心香?!薄案嫖刻斓?,敬獻心香?!痹絹碓蕉嗟奶珜W館生被帶動起來,開始隨著節奏大聲頌念,一股浩然的氣勢直沖云霄,一掃先前的頹氣。 國子監的動靜越來越大,把全場的目光都吸引了過去,太子埋下的頭猛然抬起,有救了! 趙秉安把握時機,在賦結之時用盡全力吼出了一首詩,“朔皇掃六合,虎視何雄哉!揮劍絕浮云,萬國!盡!東!來!”最后一句出口已是真正的聲嘶力竭了,要不是身后的師兄扶得及時,趙秉安恐怕已跪立當場! 國子監的儒生真的是被這首詩的氣勢給震住了,回過神來以后,一個個的都氣血沸騰,“朔皇掃六合,虎視何雄哉!揮劍絕浮云,萬國!盡!東!來!”一遍又一遍,整個國子監生不厭其煩的頌著這首詩,隨后漫天臣民都被氣勢所感,加入到這個行列當中,萬人高歌,撼動天地! 乾封帝和壇上的諸人都沒有想到事情發展到這地步居然還能峰回路轉,太子更是激動的渾身顫抖,天堂地獄真的只是一念之別??!只不過現在不是他感慨的時候,萬民稱頌,他現在受不起。太子恭敬施禮,而后以極低的姿態把主位讓給了乾封帝,這件事到底會是什么樣的結局,還的看他父皇的態度,他可以只是一時失儀,也可以是包藏禍心,就看父皇的決定了! 乾封帝即位這么多年,頭一次享受這么大規模的朝拜,萬民稱頌啊,都能跟他皇祖相提并論了,也就這個時候,乾封帝才真真切切的覺得他是天地間第一人,萬物都在他腳下匍伏,轉頭看看旁邊氣焰全消的太子,乾封帝想著到底是自己的兒子,要是能一直安分守己,那這把龍椅傳給他也不是不可以,畢竟嫡子傳位,還能占著禮法,等他身后,其余諸子亦能得以保全。只是,瞥了一眼旁邊的誠王,他當初給太子養的這塊磨刀石長得太快太猛了,要是任由他發展下去,恐怕不等太子開竅,就要被磨崩了。 誠王頂著乾封帝意味深長的眼神,嚇得出了一身冷汗。他被人設計了!從太子出事開始,他就開始打哆嗦,身后的人都以為他是喜不自禁,放屁,他純粹是被嚇得!太子出事,他又在祭壇上,不用說,父皇也會把這件事算到他頭上,畢竟有動機有能力做成這件事的能有幾個人,偏偏他就在當場,能不招嫌嗎。誠王又不傻,他太知道這次祭天對乾封帝的重要性了,對付東宮以后有的是時機,傻子才會挑這么個敏感的時候,可關鍵是現在有人把屎盆子扣他頭上了,皇帝和太子等大典過后都絕不會放過他,如果他到時候拿不出證據把自己摘干凈,呵呵,廢一個太子或許會讓朝野震蕩,但圈禁一個郡王可就沒那么多顧忌了。 誠王擰著攝人的眼神掃了身后一眾弟弟們,原本以為他們還小,要起來還的幾年,沒成想居然有如此高才,一舉把他和東宮都繞了進去,呵,他倒是要查清楚,看看里面究竟是哪家的手筆。 一場祭天大典幾經周折,最后終于算是圓滿落幕了。至于隨后誠王和東宮一脈的交鋒,趙秉安現在已顧不得了,事實上,趙秉安的舉動出乎太多人的意料,就連永安侯府的幾位老爺也沒想到自家孩子能有這份膽量。永安侯老爺子和世子一開始根本沒聽出來領頌的是自家小十,直到后來那一首《古風》,獨他一人聲,侯府這邊才如夢初醒,三爺五爺當時都把心提到嗓子眼了,就怕這孩子開口搞出什么事來,他們兩人保不住??!結果沒成想,趙秉安能應急做出這么一首振聾發聵的絕作來,一舉把當今的功績拔的無限高,完美的拯救了祭壇上尷尬危急的局面。 老侯爺提在半空的心也終于有了著落,天佑趙家??!有了小十這番表現,最起碼當今是不會對趙家下手了。至于和誠王接觸的事也可以再緩緩,現在的情勢實在微妙的很,他還的再看看。 祭典結束后,按理趙秉安應該隨著國子監的方隊一起回去,三爺他們遠在祭壇上,也沒空和趙秉安打招呼,只是派來兩位下人通知他早些回府??上?,下人趕到國子監方陣的時候,就得到消息,自家十少爺早就被人領走了,下人慌了神,一再追問是何人,旁邊太學館的學生皆都吞吞吐吐,說不出個所以然來。 這種事哪敢耽擱,下人兵分兩路,分別趕去工部和御史臺的方陣報信。三爺接到消息的時候,腳一崴,差點沒站穩,被下人扶了好長時間才緩過勁來,剛抬頭就看見迎面而來的五弟。 “五弟,安兒他……” “我收到消息了,這件事十有八九是內侍監那幫閹庶搞的鬼,畢竟今天安兒那孩子做的事,太出格了……” 聽到內侍監這三個字,三爺好不容易站直的腿又有要軟下去的趨勢,那里豈是人去的地方,多少朝堂大員進去之后還能完整無缺出來的,安兒要是在里面有什么不測,他和夫人以后該怎么辦??? “三哥你先安安心,這次安兒那孩子是立了功,又不是犯什么錯,內侍監頂多就是困住他問幾句話,其他的量他們也不敢做什么?!蔽鍫斪焐线@么說,心里卻也沒底,內侍監雖然跋扈卻也不會無緣無故抓人,這次把安兒帶走會不會有其他的意思,還是說這是圣上的旨意。哎,安兒這孩子也是,你就不能安分些,難道他們這些長輩都是死的嗎,輪得著你出手,現在好了,到底把自己搭進去了。 三爺五爺是身擔要職不假,可以他們的身份,想去內侍監要人,那就是異想天開了。兩人簡單商量了一下,這事還得老爺子出面才夠分量,沈家邵家那邊也得通知一聲,說不定到時候還得請人家幫忙。時間緊迫,兩兄弟定好策略就趕緊去求人了,這件事得趕緊辦,不然孩子在內侍監里待得越久變數越多,說不定最后有功都變成罪名了,這種事內侍監以往辦得可不少。 第59章 上刑 “小公子不必惶恐,咱家請你來也不過就是閑敘兩句, 只要您把事情如實交代了, 咱家馬上派人送您回侯府, 想來趙侍郎和令堂也早已久等了?!?/br> 這句話也就聽聽罷了, 趙秉安可不會天真的以為面前的這些公公會顧忌永安侯府的權勢,他師傅還是名滿天下的大儒呢,不也被這幫人看得死死的。 “公公只管問,明誠定然知無不言,言無不盡?!?/br> 內侍監幾位掌事太監對視一眼,這趙家十公子可以啊。他們特意把問話的地點挑在這冷清幽閉的棚院里,一方面是到底露在光天化日里, 日后好搪塞他人口舌, 另一方面, 主要就是為了搶先嚇住人,接下來想套話就容易多了。沒想到這趙家小公子年紀雖小,氣度倒是上佳,從被“請”進來到現在竟然還能穩得住。不過, 也可能是他年幼, 還不曉得他們內侍監的厲害,常見,初生牛犢不怕虎嘛,讓他見識兩鞭子也就知道輕重了。 要是朝堂上的大員,別管位尊幾品,進了內侍監, 就沒有這幾位不敢用的刑,反正在廟堂上混的,沒有幾個屁股底下是干凈的,他們內侍監要是想查,八輩子前的老賬也能給你翻出來,絕對讓人喊不出一聲冤枉!但眼前這位,幾位掌事接連打量著趙秉安,有些難辦吶。 他們最煩的就是這種身家滑溜白的人了,沒一點把柄攥在手里讓人實在不安心,當然也不能怪這小子,誰讓他還小呢,等他到了朝上,要是還能做到今天這樣,那他們絕對二話不說繞著走,這種人對別人狠對自己更狠,沒得去撩他虎須。只是,內侍監可以以監察的名義請這位小公子來協助問話,卻不好對這位施展他們以往的手段,畢竟不管怎么說,這位也算是力挽狂瀾,說不定圣上等祭典過后就要召見,功過還未定,到時候要是帶一身傷,呵,那他們內侍監就解釋不清楚了。 “據咱家所知,國子監祭天有固定流程,三段祭文分時吟誦,小公子卻為何擅作主張,祭天半途突改行程,你可知這是對上蒼大不敬!還是說小公子蓄意破壞祭天大典,嗯?” 姜還是老的辣,幾位掌事太監不過幾息之間就把局面反轉,先給趙秉安扣了個大帽子。 祭天大典上太子被設計是眾所周知的事,但這件事不能拿到朝野明面上說,可當天參加祭天大典的百姓不少,要堵住悠悠眾口就得推出來一個替罪羊,永安侯府,恰好夠分量。所以雖然內侍監眾人都知道趙秉安與這件事無關,甚至有可能是挽救這次大典的有功之臣,但是他們留了個心眼,先給趙秉安挖個坑,說不定到時就用上了呢。 趙秉安早就料到內侍監里不是什么好東西,但他實在沒想到這群人居然能如此顛倒黑白,生生都被氣笑了,“公公玩笑了,明誠身受皇恩,忝居功名,每時每刻所想無不是發奮讀書,報效朝廷,這次能有幸參加祭天大典,更是上賴天恩,崇天之幸,豈敢有半分不敬!” “牙尖嘴利,小公子看來是不想說真話了……” “明誠所言皆發自肺腑,無一字虛構,還請諸公明察!”趙秉安這會兒沒有別的退路,他要是松了口,永安侯府上上下下數百口人就全完了。趙秉安當初只想到要保住太子,已經特別謹慎了,他想著法不責眾,拉上國子監那么多人,風險肯定均攤啊??伤闳f算,算漏了內侍監這幫瘋狗!趙秉安現在只能祈求,祈求他父親和五叔能盡快發現他消失的事情,他們越快注意到這件事,他平安走出內侍監的機率就越大。要是事情真的發展到不可控的地步,趙秉安也做好了準備,他就咬死不松口,至少也可以保全他家里人。 “桀桀,桀桀……”內侍監幾時被人這樣頂過,中座一位面色晦沉的公公轉動著右手的佛釧,發出一連串怪異的笑聲,使清冷的堂院變得更加幽森,“小公子是飽讀之士,打小又是跟著大儒學大的,論起耍嘴皮子,咱們幾個是自愧不如,不過今兒在這,可沒有人聽您談那些高論。咱家最后問你一遍,是誰指使你肆意攪亂祭天大典?小公子想好再說,不然你以后,或許就沒有開口的機會了?!?/br> “諸位公公不必嚇唬小子,明誠既沒觸犯國法,又未妨礙公務,縱使祭天大典之時情緒激蕩了些,那也是被吾皇煌煌功績所感,情不自禁而已。諸公要定小子言行有失可以,但要說故意攪亂祭天大典,那是萬萬不敢認得!” 堂上幾位紅袍公公瞧著下面挺身直立的少年,眼里意味不明。他們要真想把罪名定在永安侯府頭上,那現在就是最適的時機,不管用什么手段,拿到這孩子的口供,留一口氣兒,死在外面就是了,這種事他們內侍監干得多了,誰還能拿他們怎么樣嗎。 關鍵是這孩子身后牽涉著好幾個利益集團,邵雍就不用說了,派過去的探子從幾年前就傳回來關于趙家這位小公子的信兒,邵雍對其是愛逾骨血,要真是毀在他們手上,估計那個老頭子能豁出命到內侍監來鬧一場,到時候他那群學生著實是個大麻煩。再有一個就是沈首輔,那可是當過帝師的人物。沈首輔就一個獨女,聽說眼前這小子就是由那位夫人一手撫育大的,他們內侍監和沈大人的關系不錯,為了這點事撕破臉交惡一位萬人之上的首輔,是不是有點不明智,畢竟他們也只是想找一個預備替罪羊來應付圣上的責問,又沒有人規定這個替罪羊一定要是趙家。 幾位公公打算先晾著堂下的小子,派人把趙秉安帶去了幽牢,心想這小子待會要是自己撐不住吐出些東西,那就不怪他們了。趙秉安剛被架出棚院的暗堂,內侍監在永安侯府的探子就回來報信了,老永安侯遞牌子進宮了,趙家三爺五爺分頭去了邵家沈家,現在幾座府上有分量的大人們都開始半路往宮里返了。 這邊探子還沒報完,內侍監藏在各街巷的信鴿就發來消息,京城巡防營朝他們內侍監所在的平坊周邊調了好幾隊人馬,還有兵馬司,也在往這邊觀望。內侍監今天當家的幾位都在祭天的天壇上護駕,家里留下的不過幾位掌刑罰的管事,原本內侍監把趙秉安抓回來的那位只是吩咐要看住了這個小子,別讓人趁亂出了亂子,到時候這件事就查不清楚了。但底下人都想表現自己,所以就提前把人給審了,內侍監的慣性思維,抓進來的就沒幾個清白的,要真什么都查不出來那也得捏造點什么,不然顯得他們內侍監無能不是??伤麄儧]想到,不過抓一個國子監生,怎么就牽涉上巡防營和兵馬司了,他們三家以前可是井水不犯河水。 “巡防營是武勛的地盤,老永安侯還在,自然還有兩份薄面?!薄澳潜R司隸屬兵部管轄,永安侯世子可正兼著兵部侍郎呢,這點關系還要咱家一個個說給你們聽嗎?蠢貨!”中堂上的那位瞧著身邊這些笨蛋聽見點風聲就膽怯的慫樣,不屑的哼出聲,一個個的都是廢物。 “那以總管大人看,咱們該如何應對?” “應對什么,把中門大開,咱家倒要看看哪個敢沖進來一步,反了他們還?!?/br> “那要不要給剛才那小子上上刑,先讓他把口供吐出來,到時候咱們不就有脫身的借口了嘛?!?/br> 中堂總管真是被手底下這幫蠢貨給氣死了,一個巴掌直接呼過去了,“上什么刑,你告訴我上什么刑,這個時候才上刑你是唯恐其他人不知道咱們內侍監屈打成招是不是?!?/br> 手下捂著被扇腫的臉,小心翼翼的在旁邊問,“那咱們接下里做什么?” 總管太監把佛釧一甩,冷聲說話,“把剛才那小子調到水牢,放在老號旁邊,他才多大,要是被嚇住了,說不定就交代了。另外,把咱們外面的人手都調動起來,嚴查國子監和神樂司的每一個人,不要顧忌身份,發現有嫌疑的就抓回來,記住,讓底下人機靈點,動手的動靜給咱家控制住了,要是鬧出事來,不用監正大人吩咐,自己個兒料理了吧?!?/br> 手下人簡直要哭出聲來,您要抓人又不準出動靜,這怎么可能嘛。 “還不去,等咱家跪下請你呢?” “小的這就去,這就去……”幾個小宦官首領對視一眼,沒辦法,只能帶人奔出去了。 外面什么情形,趙秉安現在已經疼得沒力氣去喊了,他剛才是被碗口粗的杖棍架住胳膊離地拖進地牢的,兩臂別的肯定都紅了,原本他都已經被塞進牢房里了,結果還沒等他緩過勁來,幾個身高體健的宦官又把他重新捆了起來,推進了下層暗牢,一進來就是一股惡臭熏得他差點當場吐出來,這里太暗了,就幾盞微弱的油燈,壓根看不見什么。幾個宦官也不和他說話,直接揭開地上的一個大木蓋,露出渾黑的臭水,隨后就把趙秉安吊了進去,只漏了一個腦袋在外面,旁邊不遠處吊著什么趙秉安一開始沒看清楚,直到旁邊站立的宦官一鞭子揮過去,發出的痛呼聲才讓趙秉安確認那是個人! “小公子,何必再強撐著呢,只要你肯順著都領的話說,咱們幾個馬上就把你拉上來,何必受這份罪不是?”旁邊宦官用鞭子頂著趙秉安的腦袋,算是勸誡了一番,在他看來,這樣嬌生慣養的小少爺哪能撐得住這個,早說晚說都是要說,何必非要犟著呢,找罪受不是。 趙秉安不開口,就低著頭聽著旁邊一道道風聲擦耳而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