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節
第189章 超大的心臟 李彥錦其實心里清楚, 他若想講究講究的話, 京城里大把的閑官會給他想出最講究的登基儀式。 可他不愿意那么搞, 反正不管搞得多么隆重, 一兩百年后還不是都要完蛋? 既然這樣,不如就試試新招吧。不是都說亂拳打倒老師傅嗎? 他沒辦法直接跨過封建王朝進入資本主義社會或者是社會主義社會, 那就只好盡可能地改革封建制度。多走兩步總是好的吧? 要說改革,還有比開國之時更好的機會嗎? 所以, 就先從皇家大事開始改起吧。待大家都習慣了他這個亂勁,今后不管再聽見什么新建議, 應該都能做到心平氣和、榮辱不驚……吧? 御書房內, 氣氛熱烈,大家正商議著該如何宣告這改朝換代的消息。雖然李彥錦自己把儀式砍得渣都不剩,但到底還是得向天下人宣布, 中原已經換了新主啊~~~ 李彥錦早就想好了,他說道:“咱們肚子里的墨水不多, 也不要搞什么豬鼻子插大蔥的事情了。就寫份老百姓都能懂的告示, 讓各地軍隊在城里走一趟。京城這邊, 就由白波負責。記得再派人給其他地方送個信。嗯,我這兒有你們的任職令,先過來拿一下,回頭就都做事去吧?!?/br> 李彥錦從書架上取下個盒子, 里面裝了幾十份任職令。 “哦, 這是……的任命,她以后就是天下兵馬大總督, 咳,就是五軍都督府正一品總督啦。哦,暫時還要兼任個兵部尚書?!?/br> “來,阿意先去戶部跟著我五爺爺學一陣,你先從侍郎干起,回頭自己挑幾個郎中主事報上來?!?/br> “楚煜就去吏部,也是侍郎。那里我先管著,回頭再充實人員?!?/br> “禮部先不管,兵部這邊,二娘兼任著,再去唐琦那里,把霄雷掉過來,我看他上次調配得就不錯?!?/br> “刑部就讓姚勁去好了,有老爺子給他坐鎮應該沒問題。今兒他還沒來,回頭讓人給他送家去?!?/br> “工部……誒,我看藍十六的大伯干得還行,就先讓他來吧?!?/br> “大理寺就交給安采薇了,這丫頭精得很,一般人都騙不倒。來來,安丫頭,拿著你的任命書,臉紅什么?哈哈哈~~” “誒,幺哥過來,你這次在后方坐鎮很穩吶,可以的。到通政司進修一下吧~” “阿意,給你爺爺把五城兵馬司的指揮任命帶過去,讓他老人家再辛苦幾年啊~~” “來,白波啊,咱京城以后就交給你了。順天府尹了解一下?” “孟無憫,你能者多勞,在吏部和大理寺兼職一下啊?!?/br> “顧泉蓮,來來來,你去兵部給謝大人幫忙。福娃和穎果都進通政司,你們和幺哥一起多學點東西,以后也讓我輕松一點?!?/br> “那個太醫院就先讓黃奶奶管一下,小然給奶奶打個下手。哦,對了,還有搞外科的侯家叔侄,回頭把他倆的任命一并送鎮北軍去?!?/br> …… 次日,京城中上百兵士出動,張貼皇榜告示。告知京中百姓,這寧國啊,要改為仲夏國了,而年號呢,也要改成大華了。 有膽子大的百姓,好奇地詢問:“陛下何時登基???”士兵一邊貼榜,一邊答道:“昨兒上午啊?!?/br> 百姓:……咋一點動靜都沒??? 士兵:咱陛下節儉得很,舍不得弄那么些假把式。 百姓:咳…… 于此同時,數百騎兵也帶著皇榜朝不同州縣奔去。其中更有一隊三十人的士兵,出了京城,向著北疆而去。 七月中旬,鎮北軍主營所在的大同府天氣也熱了起來。 軍營中的將士們正cao練得黑汗水流之際,忽然有傳令兵來報,說是大營外,來了一隊京城使者。據說還是帶著圣旨來的…… 唐琦暗暗估算了下日子,心中有了數,對一旁如臨大敵的眾小將笑道:“莫急,怕是李家兒郎成事了?!?/br> 項古青吸了口氣,與身邊的張孝邦對視一眼。 唐琦也不多言,起身說道:“既如此,咱們也不好閑坐,去迎一迎吧?!?/br> 說罷,先讓項古青和張孝邦去把人迎進來,自己則帶著人去了主廳。 不一會,就見項古青和張孝邦與幾個人說笑著,走了過來。 眾人一看,嘿,還真是熟人。 這不是坑了蠻族上萬良駒的那幾個嗎,嗯,卷毛的頭發哪怕抹了油,還是卷得好像麻花。彭佑這家伙好像越發強壯了啊,瞧這胳膊,都快把衣服撐爆了…… 卷毛一見唐琦,趕緊收了笑容,神色恭敬地行了個軍禮,然后說道:“唐大將,我們陛下在六月初一登基了,初二我們就離了京城,給鎮北軍送好消息來了!” 唐琦點頭一笑,道:“那還請稍等,我們去焚香擺桌?!?/br> 彭佑笑著擺手道:“陛下自己登基就辦得極簡單,他還說了,今后這些繁文縟節能改就都改掉。連磕頭的儀式都被他取消了,說君臣之間應互相尊敬,以后咱仲夏國的男兒只拜天拜地拜父母,再不用動不動就五體投地的叩拜何人了?!?/br> 唐琦等人聽得發愣,卷毛嘿嘿一笑,他絲毫沒有因為李彥錦刪減那些禮節而對陛下生出一絲不敬。反倒因陛下如此尊敬臣子,而為之感到了驕傲???,咱選的人,就是這么自信,根本不在乎什么面子上的功夫。 唐琦和一干小將心中也各有感觸,他們整了整衣衫后,行了軍禮,靜聽圣旨。 彭佑是衛川鄉勇出身,這些年來,早就學會了讀書識字,如今念一念圣旨毫無問題,且就陛下寫的那些任職令來看,估計買菜的老婦人也能聽懂其意。 果然,他一開口,就讓軍營中所有人都是一呆。 “本公文限相關軍政人員聽閱,無關百姓,尤其是外國人士不得查問。 仲夏國大華皇帝親詔。 大華元年六月初一甲字三號文。 加急公文:關于鎮北軍將士任命的通知 多年來,鎮北軍上下在北地最前沿,為保衛國土,守護百姓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鑒于此,朕于開國之日,親詔:唐琦大將忠心守邊,驅逐外敵,戰功赫赫。特授予勛爵:鎮北左柱國超品國公。任職:北三路都指揮使,統管北疆軍務。獎黃金五百兩、白銀五千兩、貢緞百匹、珍奇若干。且自本國開國起,允許守邊大將攜帶家人上任。(唐國公可與傳旨僉事詳談此事) 又有,鎮北軍中,項古青、張孝邦、劉玉開、桑倪……霄雷十一位校尉忠心為國,屢立戰功,特升為鎮北軍車騎將軍,授勛:正三品上輕車都尉。各獎黃金一百兩,白銀一千兩、貢緞二十匹。 其余諸人,由唐國公上奏各自功績,再行升獎。 為保證鎮北軍日后所需,今后北地七府每年上稅前,先按朝廷頒布之數將稅收轉為鎮北軍的軍糧軍餉,直接交付北三路都指揮使,剩余部分再往京中運送。 諸將士在前線流血犧牲,拼死戰斗,我等君民牢記于心,絕不會讓英雄們流血又流淚,榮耀與鎮北軍同在!” 彭佑念完,卻沒聽到什么動靜。一抬頭,就看到對面的十幾位硬漢都紅著眼眶瞪大了眼睛。 還是項古青頭一個蹦了起來,他喊出的第一句話,讓人聽了心酸——咱們以后再也不會餓著肚子上陣殺敵啦?。?! 其實,鎮北軍內部這段時間都有些焦慮。唐大將已經明確表示不會造反了,那他們之前占下的江北七府,定然是保不住的。 這才吃了幾個月飽飯的將士們,都很擔心,一旦朝堂穩定,就算不追究他們之前的作為,但鎮北軍肯定又要回到以前那種錢糧不濟的苦日子里。哪怕軍中都是好漢,可誰都怕肚子餓得慌啊~~~ 然而,誰能料到,京中換了新皇后,鎮北軍的待遇竟然好到不敢想!每年都能直接從北地七府劃撥糧餉,這就完全保證了鎮北軍再不會陷入以前的悲慘境地了。而且,這么一來,若是唐國公生出了異心,怕是造反都容易很多!這大華帝得多大的心,才能下這樣的決定???! 而且,聽卷毛他們說,謝總督已經調撥了一批全新的軍服和軍餉物資,不日就要送到北疆來。 鎮北軍這幾十年來,當夠了爹不親娘不愛的倒霉孩子,此時終于感受到了被人重視的滋味。 不論是一旁的小兵,還是須發皆白的國公,都笑成了一朵朵嘴比臉大的喇叭花。 京城中,這一個多月來也是格外熱鬧。 大華帝登基后,發的第二條皇榜就是,重定稅法。要求各地取消所有的自設稅目,除鹽鐵專稅外,僅設農稅、商稅、財產稅,三種國稅。當然了,這只是針對本國人而言,外國友人嘛,就要麻煩多點。 農稅中,不再按人頭計算,而是按實際擁有土地面積計算。這就需要各地立即開展清查田地的工作,以前那些隱田大戶將不得不割掉一大塊rou。 這也就是李彥錦他們如今兵強馬壯,尤其是南方各地都被他們的軍隊管控著。就算有些大族世家不滿,可他們也沒辦法與正經的軍隊對抗。 得罪人肯定是免不了的,李彥錦自登基之日起,就被無數人暗中嘲諷是泥腿子皇帝。尤其是他頒發的公文,毫無文采可言,更是激起了那些文人sao客的譏諷連連。 不過,這些東西,李彥錦和謝沛,乃至他們這一系人都不太在意。說說罷了,他們也只敢如此而已。 只要能把國家治理好,只會寫大白話圣旨的皇帝也是好皇帝! 第190章 奇葩帝后 那些原本還等著李彥錦請到門上來的有才之士, 看到李彥錦一系竟然毫不在意他們最看重的臉面, 真的就這么胡亂折騰了起來, 頓時都氣得吐血。 于是, 為了體現他們的價值,更是為了在新朝堂上給自己這些人爭到一份利益, 市面上漸漸開始冒出些不怕死的文人,哭嚎著什么圣人禮儀殆盡, 千載之道毀絕…… 那些被重新啟用的五、六品官員聽到風聲越來越大后,都覺得有些不安。這物議沸騰, 陛下多少還是要考慮一下吧…… 李彥錦聽了這些官員的回稟, 忍不住腹誹起來,不就是覺得老子沒文化嗎?不好意思,老子, 咳,朕肚子里的文化, 你們懂不起! 大學里的馬哲、毛概、鄧論、政經、思修, 隨便講一句出來, 你們誰能懂? 回頭等朕抽出空了,看不把你們這群老書蟲考到吐血! 李彥錦琢磨了一會,就對楚煜說道:“放點風聲出去,就說我心疼南疆、北疆等地百姓難獲教化, 準備在京城找些空閑的文人送去開館教課。不拘童生、秀才、舉人、進士, 只要能給幼童開蒙,就都有資格, 哼哼~~” 楚煜眼珠一轉,笑瞇瞇地冒著壞水就出去了。 李彥錦管著政務,把軍務都交到了謝沛手里。謝總督如今可忙咧,不但要管著江南江北各路兵馬,皇宮的事還暫時沒法丟開手。要不是有姥姥、親爹和謝潤表姐幫著照顧閨女,怕她還真是要忙得分身乏術了。 軍務這些,謝沛之前都有布置,如今正在逐步落實。而皇宮里的新規定卻是引起了所有人的注意。 先是皇帝下旨把太監這個職業給徹底取消了,并頒發明令,今后禁止任何人以任何借口閹割自己或是他人。一旦發現,嚴懲不貸。 于是,宮中現有的這些太監,就成為了仲夏國歷史上有名的最后一批閹人。也是頗有些讓人同情…… 謝沛已經打算好了,今后,太監的工作都將由普通人來承擔。甚至可以雇一些境況艱難的老兵或孤寡,來宮里做些輕省活計。 因為兩口子早就商量過了,不管兩人身份如何變化,家里不會再添其他女人。 沒了龐大的后宮嬪妃,自然就用不到大量的的宮女伺候?;蕦m里的女人少了,再定下合理的規矩,也就不用擔心有那么多機會讓別人穢亂宮廷了。 沒瞧見,皇宮以外,那些高門大戶家里,老婆丫鬟不少,也沒說非要太監才能保住后院清白啊~~ 大幅度削減宮女是必然的,畢竟讓十來歲的少女,早早就離開親人,關在這天牢一般的宮里度過青春,甚至是度過終身,實在不是什么仁慈的好事。 只是,眼下這批遺留下來的近千宮女,卻讓謝沛有些發愁。 她已經征詢過大家的意見了,只要是通過了審查的宮女,若是想要回家的,可以立刻去領了戶籍和公文,走官道住驛站,由各地官府接應回家。 然而,她沒想到,愿意回家的,多半都是才入宮不久的那些年幼宮女,也只有不到二十個人。其他絕大多數宮女卻都寧愿留在這里縫制軍服,也不想離開皇宮。 謝沛對這個結果,感到有些悲哀。然而,聽福娃她們解釋了一番后,又覺得能夠理解。 因前朝的升和帝高亶越老越好色,只要是官員家愿意把女兒送進宮,他都會很大方的收下來。所以說,后宮內并沒有競爭激烈到,需要讓女兒去當宮女,才能找到接近皇帝的機會。 也因此,宮女中幾乎就沒有一個是好出身的。她們都是被內務府花錢買來的,不是貧苦家賣掉的女兒,就是人牙子手里的囤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