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節
五百鄉勇和衙門公人也按一人兩斤的量發了些鮮魚下去。 剩下還有八千多斤魚,衛川縣城里賣了一千多斤,附近縣鎮里又消掉一千來斤。還剩下六千斤魚,則被李彥錦請那兩百位雇農又忙了三天,全都制成了咸魚、臘魚。 最后,被收起來的咸魚約有兩千四百來斤。這些干硬的咸魚只要不受潮,足可保存半年多時間,在謝沛兩口子看來,也算是一種比較不錯的存糧了。 待所有公田都收獲完畢后,李彥錦估算了一遍,發現養了魚的稻田比普通稻田增加了一成左右的糧食。 這一年,夏收加上秋收,公田里收上來的稻米一共約四十萬斤。刨去要給那幾十個無償種田的犯人支些口糧外,其他的都被李財主和他的財主婆給存了起來。 秋收過后,縣內其他田地的出產也都陸續運到了城里出售,這讓衛川縣的米價也稍微下降了一些。 領了足額俸祿和工錢的衙門公人與雇農們,趁便宜,多買了不少新米。 而李彥錦和謝沛不但沒有把他們的米糧賣掉,還跟著也收了些價格合適的新米。 直到他們新修建的十個糧倉都全部裝滿后,兩人才停了下來。 年底,在外面跑了半年的李長奎回來了。與他一同到來的,還有兩位喬家女眷。 “嗯,這是幺哥的三姑和堂姐,你給安排一下?!崩铋L奎趕緊把人交給謝沛,一溜煙就又跑不見了。 謝沛看了下,發現這兩位女娘精神還算好,只是有些沉默寡言。 她想了下,直接就把人送到了謝家。 此時,家里只有謝潤一人,智通和謝棟都在外面忙著。 這兩位喬家娘子被安頓在了小然的房間里。 謝潤聽說他們是喬家兄妹失散多年的親人后,對二人格外熱情。 謝沛尋了個機會,單獨對謝潤提了提喬家的事情,請她多多看顧些二人,但也不要太過緊張。若是她們愿意的話,干脆就帶著一起給謝老爹打打下手,做些事情。 謝潤自己就是在苦水里熬大的,多少也能理解喬家兩位娘子的心情。她接下這事后,每日只隨意與二人說些閑話,特別是講講幺哥和小然的事情。緩了幾天后,喬家兩位娘子也不再拘束,跟著謝潤一起,每日里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而李長奎去古德寺看了慧安方丈后,就回到縣衙,與謝沛夫妻倆說了說這半年的經歷。 “誒?你們還記得當年我們從蜀中回來時,遇到的那個流民頭子呂興業不?”李長奎忽然說道。 “記得啊,那家伙還差點和咱們打起來吶?!敝x沛答道。 李彥錦插了一嘴,道:“莫不是被抓住了吧?” 李長奎搖搖頭,道:“那倒不是,他之前不是呆在荊湖府岳陽縣嗎?結果上個月,荊湖府的知府突然被調回京城了?!?/br> “嗯?是那知府隱瞞民亂被發現了?”謝沛問道。 李長奎哼笑一聲,道:“你們都想不到啊……那個狗官逼出民亂后,又打不過呂興業。他害怕后面暴露出來,丟了烏紗帽,竟然不知從哪兒搞到塊龍形的奇石,獻給了皇帝老兒,得了昏君的歡心。結果這昏君一高興,直接就給荊湖府的狗官升了官,還調回了京城。那狗官走之前,為了不露陷,竟然偷偷給呂興業送了一批糧食……簡直是,可笑至極!” 李彥錦和謝沛聽了,也是有些無語。過了一會,謝沛皺眉道:“這條升官的路子一開,怕是過不多久,就會冒出無數塊奇石了……” 李彥錦想到上輩子看過的《水滸傳》里智取生辰綱的情節,心說,這封建王朝腐朽起來,還真是有些相似啊…… 他們三人談完這事沒多久,邸報中就出現了一條消息。 明年,也就是升和十九年?;实垡獮樘匣实牧髩?,來個舉國歡慶。 這消息一出,全國各地的官員就聞風而動,四處搜羅珍奇異寶,就盼著自己能趁此良機,一飛沖天。 又三日,戴如斌也給李彥錦下了公文。要求他在衛川境內,搜羅祥瑞奇石,以賀太上皇六十大壽。 “祥瑞?祥他奶奶個腿!”李彥錦捏著公文,呸了一聲。 謝沛看了公文,也是一臉不快。 “明兒咱去搜一搜戴如斌的老窩吧?”謝二娘覺得這個行為就很祥瑞。 李彥錦聽了直笑,然后摸了摸娘子的腦袋,道:“別生氣,就糊弄戴蛤/蟆這點事,那都不算個啥,看你相公我的!” 謝沛一搖腦袋,把李某人的狗爪晃掉后,問道:“你有什么餿主意,說來讓我高興高興?!?/br> 李彥錦湊到謝沛耳邊嘀嘀咕咕,謝沛有些吃驚地看了他一眼,問道:“真能成?” 李彥錦點頭道:“穩得很,放心!” 謝沛見他如此肯定,也就不再為這事cao心。 他們還不知道,戴如斌給李彥錦發了公文后,又派人到衛川暗中找了幾個人密談。隨后,就有人開始有意無意地盯著李彥錦的行蹤。 只是這幾個盯梢的直等了一個月,也沒見到李彥錦做出什么欺壓百姓,搶奪寶物的行為。倒讓戴如斌想抓個小辮子的主意,再一次成了泡影。 轉眼到了春節,衛川縣今年風調雨順,就連往日里時常作亂的山匪路霸也被鄉勇們嚇唬地匿了蹤跡。 平頭百姓求的,也不過是一點太平日子,不餓著,不凍著,有個安穩的睡覺之地,就讓他們都覺得是很好的日子了。 衛川縣的春節過得安寧又熱鬧,可江南的某些地方,卻沒有這份幸運。 自從得知太上皇的壽辰要大辦特辦后,各地官員都如蒼蠅般四處亂轉。 這些有品有級的官員,再如何貪婪,還要維持點臉面,也因擔心惹出民亂,而略有些底線。 可他們手下的胥吏卻沒這些顧忌,對這些人來說,欺壓百姓都無需借口,如今有了太上皇這塊金字招牌,那根本就是朝死里整治。 搶奪財物,侵占家宅,強征稅錢凡此種種,數不勝數。 又因江南盛產奇石,無數良田都被人打著挖掘奇石的名頭給圈了去。 而被奪了家財的老百姓,連個說理的地方都沒有。因為官府隨便就能扣一頂大帽子下來。敢給太上皇壽辰添亂抹黑?你的性命不想要了?! 荊湖府的新知府到任后,還沒摸清現狀,就一頭扎進了尋寶賀壽的活動中。結果,他運氣不太好,剛尋了半個多月,就踢了到呂興業這塊鐵板。 呂家軍借著民怨沸騰的機會,全力一撲,又吞下了一個縣的地盤。 而新知府則被打得心慌意亂、神不守舍。他肚子里,把前知府的祖宗十八代噴了個狗血淋漓,可面上卻還是選擇了與前知府一樣的態度——隱瞞! 這也是沒轍啊,眼看太上皇要過大壽了,他這新任知府到任才不滿一個月,就激起了民亂。這要是被爆了出去……感覺刑部大牢正在向他招手??! 新知府很快就和呂興業達成了新一輪的和平協議。那兩個縣,歸你了。我不來打你,但是你也別四處蹦達。萬一走漏了風聲,我就只能和你來個魚死網破了! 呂興業剛吃下一個縣,暫時還沒空再向外擴展。他現在正為一個問題發愁——缺糧! 作者有話要說: 奇奇問我生姜抹頭發以后,有什么變化嗎?有的,我兩次夢到自己變成了一條清蒸魚…… 再看到老媽燒魚時,鋪的那層姜片,我才恍然大悟,原來如此…… 第128章 眼饞 呂興業所占的兩個縣,都處在荊湖府的邊緣地帶。其中剛占下來的汨羅縣, 本就是被官府禍害得民不聊生, 才被呂興業趁亂占了下來。 如今汨羅縣到手之后, 呂興業就必須要為這個爛攤子發起愁來。 好在之前抄了幾個貪官和鄉紳的家,呂興業手頭還有些銀錢,于是他就派人外出購糧。 這幾年, 寧國各地的米價都在不斷上漲。而像荊湖府、湖白府等地, 原本都是產糧大戶, 卻又因連年的天災人/禍,根本就沒得到充足的休養。 去年一年雖還算太平, 但像衛川縣這樣能迅速恢復過來的地方實在太少, 因此秋收過后, 許多地方的米價并沒下降, 而緊鄰著呂興業地盤的幾個縣鎮,米價竟然還又漲了幾成。 沒奈何,自己也還窮著的呂興業, 只得讓手下去到更遠點的地方購糧。 而其中, 就有人跨府來到了衛川縣。 剛到衛川縣,呂興業的人就察覺到, 此地有些不同。不但道路上非常太平, 少見偷偷摸摸之人,且這才剛出了正月,田地里就有不少農戶忙碌了起來。 “大爺,這才剛出正月, 您在地里種什么呢?”穿著青衣短褂的年輕人心中有疑,就尋了個面相憨厚的老農詢問。 老農看了他一眼,手腳不停,繼續在田里掘著土,嘴里嘿嘿笑道:“少年人一看就不是咱衛川本地的,這啊,可是咱縣太爺的高招?!?/br> 年輕人眼睛一亮,上前兩步問道:“大爺您好眼力,我正是外地來的?!?/br> 老農背對著他,憨厚的面容上露出點笑意,嘴里胡亂應了他一聲。 年輕人眼珠轉了了兩圈,蹲下/身想要從這憨厚老農口中打探些消息。誰知,他好話說了一籮筐,老爺子仍是哼哼唧唧沒個準話。后面干脆裝聾作啞地埋頭挖起了土…… 年輕人沒想到,一個土了吧唧的老農戶竟然如此難搞。他嘴角抽搐幾下,干笑著,起身走開了。 待他走遠后,老農抬頭看了一眼,小聲嘟囔道:“這種能換錢的好事,想憑幾句好話就騙了去?哼,老子又不傻……” 年輕人應要買糧,就朝縣城而去。他這一路上發現,不但田里有人在挖些莫名其妙的溝溝洞洞,沿路還有不少半大小子在荷塘小溪里撈著什么。 待他趕到縣城附近時,就被那一片公田給震住了。 此刻這千畝公田早就按照李彥錦去年說的那樣,挖好了井字形的魚溝和魚涵。田地里還有些雇農正在修補加高田埂。 這場景讓年輕人頓時就明白過來,之前那憨厚老農和沿路農戶都在忙著什么。 一時搞不明白,好好的稻田挖出如此多溝渠和深坑是為了什么,年輕人還是決定先進城看看再說。 縣城里如今開了兩家米鋪,年輕人上前一問價,發現比其他地方都要便宜些許。 “客官,可是要買糧?”米鋪伙計上前搭話。 年輕人笑道:“是啊,只是怎地你們這里的米價要比別處都便宜些???” 伙計笑得有些得意,借機就給自家米鋪吹了起來:“您這可問對了,我們家米鋪幾十年的老字號。就講究個物廉價美,童叟無欺。隨便出門打聽打聽,就知道我們家米鋪名聲極好?!?/br> 年輕人點頭道:“我看你店里的米糧顆粒飽滿,光潔干凈,如此好米,價錢卻又低廉,別是做了虧本生意吧?” 伙計聽他前面的話,險些以為這位是掌柜請來的托兒,可聽到后面,就有些不樂意了。 做生意的人,雖然喜歡標榜自家賣東西實惠,卻不愿意被人當成做虧本生意的傻子。又不是專門布施行善的,做虧本生意的商戶只會引來旁人笑話。 “嗨,你這外地人不明白我們衛川的事情。要說我們店鋪的米價便宜,那自然是有原因的。一來,咱衛川去年風調雨順,縣內田地都收獲不錯。二來,李縣令又取消了諸多雜稅,這才讓米價降了下來?!被镉嫿忉屃艘环?,這才想起正事來,問道:“客官,你想買多少米???” 年輕人心說,我買的可多著吶! 因自家采購的數量巨大,年輕人為了保險,先在兩個米鋪中,各買了幾斤。 隨后,他就連夜趕路,將衛川米價報了回去。 待呂興業聽說了之后,倒是對衛川縣的種田新花樣起了興趣。 于是,二月中旬,這位呂恩主就親自帶著人,奔衛川而來。 他們來時,恰值衛川縣插秧的時間。 看到原本可以種更多水稻的田里,被挖出了深坑寬溝,同行的人中就忍不住搖頭嘆道:“真是糟蹋好田啊,如此怕是要少二、三成的稻谷啊……” 他說這話時,并沒遮掩,恰被一個送水的婦人聽到。 這農婦是個爽快潑辣性子,一聽就不太高興,直接說道:“什么糟蹋不糟蹋的,這可是我們縣令大人請教了土地爺爺才弄來的種田仙方。去年縣太爺親自帶著人種了兩趟,都比旁的田要多出一成糧食來,哼!你們這幾個外地人沒見識,可不要瞎說??!” 農婦說完,也不等他們回話,自挑著擔子離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