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節
在詩賦上一直表現平平的方長庚也終于找到了其中的樂趣。 拋去曾經根深蒂固的排斥感,作詩的核心其實在于“用典”和“言志”。 至于平仄的規律很好掌握,古漢語中的平音可以轉化為現代四聲調中的第一聲和第二聲,仄音則類似于今音的第三聲和第四聲,不同的格律詩有不同的要求,例如五律詩的其中一種是“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記住即可。 至于對仗和押韻,就更好理解了。 但若想作出來的詩有格調,則要熟知典故。若想詩有靈魂,則要言之有物,把自己所見所聞以及內心感想寄于文字。 然而方長庚不算一個感情豐富的人,只希望自己的試貼詩做得好一些。 科舉考的試貼詩有嚴格的格律規定,一般來說是擷取前人詩里的其中一句,或某個典故,一個成語,如果能一眼看出內容出處,就算完成一半,接下來就靠平時的練習和積累了。 府試考的題型和縣試一樣,這為他們減輕了許多壓力,在方萬明的鼓勵下大家也都顯得很有信心。 因為府城就坐落在隔壁的陵陽縣,這回還是四人結伴,王老爺說坐他家的馬車去,用不著另外雇車。 只是府試同樣要求五人互結,所以還找了一位其他私塾的學生一起。不同的是這回要求三名廩生甘結,還要一名官府派遣的廩生派保,這里又花費了六兩銀子,實在是把方長庚心疼壞了。 這得方大山和小李氏種多少地、織多少布才能換回來??? 回家的時候方長庚都張不開口,第一回如此深刻地意識到了貧窮的悲哀。 小李氏見方長庚這幅樣子也樂了,戳了戳方長庚微微鼓起的臉頰,語氣溫柔極了:“爹和娘啥都不圖,就圖你能好好讀書,能讀到哪里是哪里,千萬不要為了銀子的事就放棄了。娘偷偷存了不少私房,不用看別人臉色,以后實在不行了,娘就去借,總會把你供出來,知道不?” 方長庚悶悶地“嗯”了一聲,忽然抬起頭:“娘,你放心,等我明年考了秀才,一定會讓家里過上好日子的?!?/br> 小李氏只當方長庚是玩笑,但怕他過于敏感,就裝出一副信了的樣子:“娘知道你有出息,但娘不要你多早能賺錢補貼家里,娘和你爹希望你能過體面日子,當個人人尊敬的老爺,一輩子揚眉吐氣的,娘就開心了?!?/br> 方長庚是個話不多的人,之前作出這樣懸在空中的承諾已經是極限,這時也只是鄭重地“嗯”了一聲,沒有再做別的表示。 吃晚飯的時候,方大山提議讓他架牛車送他們去府城,被老李氏白了一眼。 “你不看看和咱長庚一塊兒上學的都是什么人,人家哪會坐你那破破爛爛的牛車?再說了,你把牛帶走了,這幾天誰來犁田?讓你弟???” 方大山不住苦笑:“我那不也是擔心長庚一個人在外頭嗎?” 方長庚咽下嘴里的飯:“爹你放心,我一個人可以的,還有沅君他們呢?!?/br> 方大山點點頭,又想起那頭上了年紀的水牛來:“那頭牛也沒幾年活能干了,犁一戶人家的田都吃力,看著怪可憐的。不如我們干脆把它從老劉他們那里買回來,讓它也好好過個晚年?!?/br> 老李氏也挺心疼那牛,應聲道:“買吧買吧,這牛和咱也有感情了。前天下地的時候我看它出了一背的汗,看來是真的不行咯,和人一樣,干不動咯?!?/br> 方長庚知道老李氏也在說自己呢,幸好農村人體格強健些,老李氏和方萬英的精神頭都還不錯,不然方長庚都不能想象等那一天到來,家會變成什么樣子。 吃完晚飯回屋,方小寶獻寶似的掏出一個小荷包,上面繡著一抹云紋,在她白嫩嫩卻生了繭子的手掌上顯得格外可愛。 “哥!這是我繡的,送給你啦!大哥可沒有哦,你別告訴他!” 方長庚勾起手指刮了刮她小鼻子:“回來給你買府城的糖吃?!?/br> 方小寶扭扭捏捏地:“還是算啦,娘說我換牙齒,不能吃糖的?!彼陕牭侥锖投缯f的話了,哪里好意思要糖吃啊。 換做以前,方長庚早就打趣她了,可這回卻沒說什么。 “你乖乖在家,聽娘的話,知道不?” “知道!” 方長庚沉悶的心情飛到了九霄云外,只剩下無盡的酸軟。 第二天一大早,一家人又大陣仗地送他,方大山還想送他去鎮上,被方長庚拒絕了。 這么遠的路,來回兩趟也不好受,更擔心方大山路上會遇到什么意外。 年紀越大,對父母就像是一種角色互換,反而是自己更加擔心他們的出行安危,很奇怪。 聽小李氏又叮囑了一通,大丫背著竹簍跟上來,笑著說:“我正好去鎮上交布去,我送長庚?!?/br> 方長庚點點頭。 “路上小心啊——” “兩個人都要小心——” 身后是老李氏和小李氏此起彼伏的呼喚,方長庚苦笑著和大丫對視了一眼,步履輕快地朝鎮上而去。 路上有伴也不覺得路途無聊,方長庚發現大丫比以前開朗了不少,心里也很高興。 “大姐,現在怎么是你去鎮上賣布了?” 大丫柔柔地笑笑:“家里最近忙呢,再說我年紀也大了,爺奶他們放心我去鎮上,還說讓我見見世面呢?!?/br> “那你賣完布去哥那里歇會兒,讓他帶你轉轉?!?/br> “已經去過了,也不好意思總麻煩他?!?/br> “怎么會呢……” …… 聊了一路,到分岔口,兩人就分開各走各的。 穿過兩條街到了王家,門口停了一輛馬車,王復站在馬車旁沖他招手。 “長庚,這里!” 方長庚加快腳步過去,上了馬車,四人會心一笑,開始了府試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