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節
    于大江以北的,那些去年大晉朝占得的城池而言,就是災難的開始。去年,這里打了仗,過了兵災,今年,又是來了一回。    這一回,對于百姓而言,自然又是一場的災難啟始。    可百姓的意愿?    對于朝堂上的貴人們重要嗎?    不重要。    不論是大晉朝,還是大魏朝,他們統治的根基都不是百姓。百姓,亦如草芥。    大晉朝的士族是不巴不得這一回大勝。特別是征北的恒將軍,這一位攝政公的胞弟。那是恨不能再大勝了,將恒氏的威風打出來。    至于謝國丈?    謝國丈嘛,又是另外的心思。    對于大魏朝的部族軍南下,謝國丈自然要衡量了別的東西。    而在這時候,大晉朝的天子司馬元曜同樣有他的打算。這個風雨欲來的時候,大晉朝的內部那也是貌和神離啊。    第211章    宣文十五年,夏末。    東屠國的大選結束了。這一場選秀結束后,留了牌子,且又在王宮中小住月余學好規距的秀女。有四人入了宮,另有二十二人被君王劉長石指婚,嫁給了東屠國的軍功爵爺。    東屠國的后宮一時間,自然是風云變幻。    新入宮了四位秀女,劉長石同樣是封為嬪。至于原來的五嬪,惠嬪、德嬪、淑嬪三人,由君王下了圣旨,升為妃。    如此,東屠國的君王后宮且是三妃六嬪的局面。    三妃,便是惠妃、德妃、淑妃。六嬪,便是賢嬪、麗嬪、宜嬪、端嬪、莊嬪、和嬪。    對于后宮的熱鬧,若說誰最在意了?    自然許多人都在意了。畢竟,這關乎了后宮的洗牌。    這一年,宣文十五年的秋。    三妃六嬪局面,東屠國的王宮里已經是定局。對于今年七月的萬壽節,已經過了九歲生辰的長壽小公主劉愛宗而言,她當然更懂得,后宮添了這些嬪妃對于她和弟弟宗賜的影響。    王室的公主哪有傻子?    劉愛宗更明白了,她母后不在了,這后宮里能為她們姐弟說話的就是曾祖母,祖父、祖母了。旁的嬪妃自然更想爭奪了父王的寵愛。    “jiejie?!?/br>    七歲的太子劉宗賜在下學后,來了jiejie劉愛宗的寢殿時。那秋時的暖意里,在小花園子中就是瞧著有些眉目輕蹙的jiejie。    七歲的少年,早已經進學兩年了。    不管習文習武,太子劉宗賜的身邊自然有東屠國最好的師資力量。他這位缺了母后的太子,哪怕再得長輩的寵愛,那也是長大了。    便是jiejie長壽公主劉愛宗多翻的維護,太子劉宗賜亦然在讀書里學到了許多的東西。王宮這個小社會,還是非常鍛煉了孩子的。    特別是這種撫養在祖父、祖母膝下,父王再是寵愛,亦是更關心了國家大事。    小孩子是敏感的,哪怕是祖父、祖母再多的寵愛,哪怕是身邊的宮人近侍再多的小心侍奉??珊髮m有嬪妃存在,還有庶弟劉宗恩的存在。    這且讓得寵的太子劉宗賜都明白了一些道理的。    “太子弟弟,你來了?!?/br>    劉愛宗一見到了,那是滿面春花笑容燦爛。這會兒,臉上哪有半分之前的愁緒?    “jiejie,你有心事?!碧觿⒆趧傆靡环N肯定的語氣,是說了此話道。劉愛宗掩飾了一二,好笑了,回道:“沒什么,只是想到了馬上就是二弟的生辰。我且得備了生辰的禮物?!?/br>    “又怕若是備上的禮物不討了二弟的喜愛,那樣的話,惠妃娘娘且得心中不舒坦了?!眲圩谌绱酥v了話。    劉宗賜聽著心頭蠻不是滋味的。    劉宗恩是庶子,在父王面前自然沒他們姐弟得寵。    可到底是親弟弟,若說沒感情那是怪事兒??扇粽f感情甚深?那又是假話。    為何?    太子劉宗賜要忙于學業,而今個秋九月六日,方是滿了兩周歲的生辰的劉宗恩。自然不可能跟已經進的哥哥玩兒了一塊的。    劉宗賜這一位儲君,自然是以學業為重。    至于惠妃?    惠妃如今是后宮之首。哪怕如嫡出的公主劉愛宗,也得給這個庶母薄面。身邊的宮人們會用實際的態度表明了一些態度的。    劉愛宗又不是真傻?    哪會去得罪了后宮女眷中的第一人。    “惠妃娘娘待二弟自然是好的?!碧觿⒆谫n回了這么一句后,又道:“不過,我等的友愛弟弟之心,且不是一份禮物能表達。禮輕仁義重?!?/br>    “送禮看得心意,而非貴重。jiejie,你且想多了?!碧觿⒆谫n寬慰了嫡親的jiejie。    劉愛宗聽得弟弟此話,笑了,說道:“是,jiejie聽你的?!?/br>    哪怕心中不如此想,可在太子弟弟劉宗賜面前,劉愛宗還是蠻沒有原則的。她就是想寵愛了自家的弟弟。    因為,弟弟是她在世間最親近人之一。他們是一母同胞嫡親的親人。    宣文十五年,秋。    秋是一個好季節。    在這等收獲的時節里。漢京城的王宮中。    君王劉長石看著龍衛司奏上來的秘報,看過后就是沉思了起來。    整個書房里,一片的安靜。    君王想了許久,合上了那秘奏。這時候,劉長石已經想通了一些東西。當然,他在這時候也是下定了決心,要讓東屠國更進一步了。    秘奏上的東西,于東屠國而言是非常的重要。這等重要的消息,于天下大勢而言更是重要的。    這一年,從春開始。大魏朝、大晉朝的戰爭,東屠國就是派出了得力的人手,龍衛司牽頭,軍衛司幫忙,一起探查了這戰役的結果。    并且,得隨時匯報到了漢京城的君王手上。    為何?    因為大魏朝、大晉朝的戰斗,關乎了九州的的未來大勢。    大勢之下,順之則昌,逆之易亡。    君王劉長石對于東屠國的國力有清醒的認識。他當然知道,他這些年積贊的家業底子不錯。比起風雨飄搖的大魏朝,那是如初日東升。    可再如何?    爛船還有三千釘。    大魏朝在北中原待了太久的時間,那底子在那兒。特別是這個朝廷有些怪異的,就是對天下社稷的方式。    只要大魏朝的部族軍沒受了重創,便是一些權葉丟了??芍髁Ρ4?,那么,就是薪火尚在,東屠國真硬拼了。    大魏朝打不贏,以他們的部族軍是騎軍的優勢,想逃,那還是妥妥的有把握。    可真是讓大魏朝的主力部族軍逃了?那么,必然是后患啊。    在這等情況下,劉長石自然不想跟大魏朝來一場贏了,也是要傷元氣的大戰。所以,這一年,他才會袖手旁觀了。    如此。    南面的戰爭,結果已經出來了。    結果與東屠國之前的軍機閣推演的結果一樣。大晉朝哪怕去年占了小便宜,今年那是大敗了。而且,還是敗得挺慘的。    “大江之北,沒一雨之土?!?/br>    想著秘奏中的奏章,劉長石的眼神有些凝重的。東屠國有騎兵,可介于馬匹,特別是戰馬的稀罕。所以,騎兵的數量是配額不足的。    也是因為如此,這也是為什么?    東屠國攻下了關隘后,還守著戰略優勢,繼續的守著。    “可惜了?!?/br>    劉長石在可惜的,是大晉朝的社稷。這一回,又是傷了根骨。這大晉朝的冬天,日子不會好過的。    畢竟,大魏朝可不是什么吃閑飯的。也不是什么心軟的主兒。    這一回,被大晉朝占過的城池,那里面的百姓和普通的富戶得遭殃。這算是殃及池魚。至于那些豪門貴族?    這些真正的士族,要逃肯定能逃掉的。    逃不掉了兵災的,只是那些底層的百姓。以及有些小錢,可偏偏又不夠格先逃的小鄉紳。    彼時。    南邊,幾千里之外。    大晉朝,建業城,皇宮。    天子司馬元曜有他的小勢力,對于征北將軍的北伐。在去年的大勝后,大晉朝堂上下自然是信心滿滿的。    就是司馬元曜也是有些期盼的。畢竟,他付出了太多。    一個賭徒已經付出了籌碼,肯定是想贏。成為大贏家,是每一個賭徒的期望。    事實卻像一個大耳光,狠狠的煽在了天子司馬曜的臉上。    “輸了,輸了……”司馬元曜看到了心腹遞回了秘報,他滿面的不敢相信。那時候,他真心的嚇了一跳。    這一仗,若是一個輸字。    那么,大晉朝就真是慘了。    為何?    因為這一回北伐,不光是攝政公恒氏出了大力,便是司馬元曜這一位天子也是出了大力的。那里面可有天子司馬元曜的心腹。    將軍從來不會真正的在溫室里誕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