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節
他神色沉靜,抬眸與父親對視,不避分毫:“父王如今若凌鑠六國,異日即便收服天下,恐也難免為六國百姓所怨懟。厝火積薪,安無遺患?而若種禍于今,日后又何以固江山、安社稷,致萬世之太平?” 十一歲的孩子直陳利弊,字字針砭,眸光冷靜而犀利。 一旁的秦王面色似乎悄然緩了些,只傾耳聽著。 頓了頓,他續問:“那,依你之見,又該當如何?” “扶蘇以為,宜徐徐而圖之……” “啪!”極其突兀地,只單單聽得這一句,秦王的臉色便驀然一變,轉眼間,那卷簡冊便被他奮袖一擲,狠狠砸到了少年腳邊。 十一歲的孩子詫異地抬眸看向父親,神情錯愕。 秦王重重閉了閉眼,也不看他。 過了好一會兒,他似乎有些費力地啟了聲,沉聲道:“去外邊跪著?!?/br> 扶蘇雖不明就里,但卻未有一字置辯。恭謹地攬衣而起,先后向父母施了一禮,這才退步走向了正門的方向,在堂外檐宇下跪了下來。 一直到扶蘇步出了屋子,秦王才重新睜開了眼。 “你,隨寡人來?!彼戳搜郯⑤?,不帶多少表情地道。 阿荼斂衽起身,隨著他一路進了東側的內室。 待兩人在室中站定,阿荼心下還有幾分疑惑時,卻聽得眼前的秦王沉聲開口,雖有些突兀卻是字字清晰—— “寡人此生,不會立后?!?/br> 作者有話要說: ☆、秦始皇與鄭女(十三) 阿荼聞言,有些愕然地抬眸看向他—— 雖然咸陽宮后位虛懸多年,朝野上下、宮闈內外皆有過許多揣測,但,真正聽到他這一句話,她心下仍是不免一陣驚詫。 天下諸侯國君,多是即位之時便立了王后。但王上踐祚時,年只十三歲,又逢呂相掌權……這事兒便一直被拖了下來。而自八年前那一場魚龍變化之后,他真正執掌乾綱,卻也從未提過立后之事。 這人,究竟是多早的時候,便動了這個念頭? 阿荼略略垂了眸,緩緩平復著心頭的驚意——婚姻嫁娶,于旁人而言,自是終身大事。但在當今秦王眼里……恐怕未必有多少意義罷。 七雄鼎立多年,諸侯國間尚行聯姻。早些年,秦國的王后們,多是出身他國王族的公主或貴族公卿家的女公子——但現今,縱觀天下,還有哪一國的公主堪匹配如今的秦王? 何況,妻者,齊也。睥睨天下、眼高四海的秦王,又哪里容得這世上任何一個女子與他比肩? 這,從來就是一個唯我獨尊的人吶…… 再者,秦王也并不需要一個女子常伴左右,寬慰解語——他幼年坎坷,命途多舛,是以疑心極重,終此一生怕都不會傾心信賴任何人,又哪里會向身邊的婦人傾吐心事? 所以,他說——此生不會立后。 可,這般事關社稷的隱密之事,他又緣何同她開誠布公? 阿荼心里微有些疑惑,是以,便又細細回想了下方才廳堂中他們父子二人情形,轉瞬間心念一轉,明白了他言下未臻之意—— 古來嗣裔傳承,皆是立嫡立長。若他不立后,此生便不會有嫡子。而諸公子中——扶蘇居長。 她詫異地再次愣愣看向眼前的秦王——雖知他一向愛重扶蘇,但,竟已下了決定么? 不理會她的震驚錯愕,秦王只停頓了片時,繼而續聲道:“最多十五年,寡人便能一掃六合,平定宇內?!?/br> 正值鼎盛之年的秦王,語出驚人,神色卻未稍改。 這十五年之期,是依李斯尉繚的籌劃——以奇兵突襲滅韓,用離間之計亡趙,趁地利之勢伐燕,借內政之亂謀楚,引鴻溝之水淹魏,最后,揮師南進,取齊! 如今,大秦文有李斯、尉繚、姚賈、頓弱、王綰、馮去疾,武有王翦、王賁、楊端和、內史騰、蒙恬、李信,更有一支縱橫沙場,幾乎無往而不利的貔貅之師! 而山東諸國,已連年積弱,這是大秦幾百年來最好的時機,亦是他最好的時機! 扶蘇說,宜須徐徐圖之,否則將遺禍于后。身為大秦權勢之巔的上位者,他心中明了,這沒有錯——這個孩子,冷靜穎悟得甚至超出了他的期許,李斯同尉繚教得很好。 只是——他如今已而立之年。父王體魄不弱,也只活了三十四歲……早在當初與群臣定計之時,他便曾自忖過,自己此生的壽數,會是多少? 他沒有時間緩緩籌謀,如此良機不能錯失,哪怕一月、一天也等不得! 大秦七百年的基業交到了他手中,并且已如日中天……他會建一番亙古爍今的功業,名繼三霸,功蓋五王,成為比先祖秦非子、秦穆公、秦孝公、秦昭襄王,比秦國歷代所有國君都要功績卓著、彪炳青史的君王! 二十年隱忍,十多載謀劃,若不能將這宇內河山一統于他手中,不能見昔日仇讎盡跪伏于他腳邊,如何甘心? 秦王目光深邃,神情果毅——他不能等,哪怕心中十二分清楚扶蘇所言非虛。 扶蘇,這個孩子自出生起,便是作為儲君來精心教養的。 大約是自己幼年坎坷,初為人父,便下意識地想將所有曾經渴盼過的東西,都補償到這個孩子身上——而扶蘇也的確如自己所樂見的那般,尊貴的秦王長子身份,溫靜柔和而敏慧的母親,名動諸侯、才識卓犖的二位師傅,還有蒙恬這般出身將門、意氣磊落的良友摯交。 十一年來,他一天天看著從那個小小的襁褓嬰孩長到懵懂稚童,漸漸成了如今初露崢嶸的英挺少年,秉性舉止、心智謀略、射御勇力,幾乎樣樣遠超同儕、拔萃于群倫! 這是他的長子,他一手教養起來的繼承人,亦是他畢生的驕傲! 而那廂,阿荼聽了秦王的話,默然了片時,然后平靜地抬眸,與他對視:“王上言下之意,是想妾勸一勸扶蘇?” “嗯,”他聞言回了神,略頷首,極滿意她這份兒剔透“六國之事,寡人心意已決,讓他不必再奏?!?/br> 扶蘇這個孩子,樣樣無可挑剔——唯心性仁善了些,待再長上幾歲,當放到軍中去歷練一番。 異日,待他收服天下,終要交予扶蘇手中……贏氏的社稷江山,會代代傳承,萬世不息。 阿荼默了一瞬,神色依舊平和:“王上以為,妾勸得了?” 聞言,贏政略皺了兩道劍眉:“扶蘇一向與你最是親近?!?/br> 阿荼似乎憶起了什么似的,看著眼前的秦王,眸光微微有些恍然:“只是,他性子卻并不似我?!?/br> 聞言,秦王似乎也一時怔住——是呵,這是他十年間一直帶在身邊,一天天看著長大的孩子。扶蘇只是表面溫文,骨子里卻同他一般,固執倔性,犟得很。 ※※※※※※※※※※※※ 翌日,咸陽宮宮城之上,十一歲的少年勁拔如竹,一襲雪青曲裾深衣,居高而立。 他所立之處,是整個咸陽宮位置最高的宮隅之處,站在這兒,可以俯瞰整座咸陽城。 咸陽在九峻山南、渭水之北,山南水北曰陽,故名咸陽。 秦孝公十二年,于此建城,后徙都之。至今已整整一百二十三年。 各諸侯國的宮城皆是仿周王宮而建,只是在規格上依制稍減。咸陽宮也不例外,宮垣高五雉、宮隅高七雉,宮門門阿高五雉。 宮城南北中軸線即咸陽城主軸線。這條軸線從咸陽城正南門起,經外朝、宮城、市到正北門止,門、朝、寢、市都依次坐落在線上。宮城前面為外朝,后面為市,各占地百畝。 王城之中,中央方位最尊,所以咸陽宮居于中心,宗廟社稷擺在宮前正南、近中央的宮殿,以示一體。祖社以南離宮城稍遠處設官署,宮城的正東、西、南,重要性又次之,故于此建宗室卿大夫府第。宮北端最不重要,設市。王城的四隅離咸陽宮最遠,為居民閭里之地。 渭水貫都以象天漢,橫橋南渡以法牽牛。 扶蘇居高俯看,整座城池盡收眼底,不禁思緒萬千——若秦國的初代國君贏非子,看到如今這座矗立于渭水之濱,恢宏壯麗的王城,不知會做何感想? 秦人的先祖,相傳是帝顓頊的后裔,喚作女修。玄鳥隕卵,女修吞之,誕下一子,名為大業。大業之子大費因佐禹治水有功,舜賜姓嬴氏。 在七百多年前,大業的后裔——贏氏非子因為周孝王牧馬有功,得為附庸,封邑于秦,地廣數十里。 那個時候,庶子出身,因善牧馬而得了西垂邊僻之地一塊彈丸大小封邑的贏非子,大約是受寵若驚的罷。 恐怕,他無法設想,有朝一日自己的后世子孫會在渭水之濱建起這樣一座城池,異日,甚至會成為整個天下俯首膜拜的王城,坐控中樞,威赫寰宇。 贏氏非子的名字,會同秦國歷代許許多多的國君一起,被榮耀無匹地刻入史冊,彪炳春秋,萬世流傳。 而這一切的榮光,半數要歸于當今秦王——贏政。 居高而立的扶蘇,目光自遠方收了回來,手撫上了石青色的厚重城磚——他,是秦王贏政的長子。 自出生起,便承襲了贏姓,秦王是他的阿父,咸陽宮是他的家,咸陽城是他長大的地方,而大秦,是他將傾畢生之力守護戍衛的故土。 他明白父王的籌劃,身為贏氏子弟,秦王長子,他同樣期冀著大秦平靖宇內,一統天下,使贏氏一族光前裕后! 何況,這天下禍亂之源,不過諸侯之間相互侵伐,混戰不休。若將來有一日,九州一統,四海歸心,自然會止戈息烽。 以戰止戰,算不得最好的方法——但卻是最有效的方法。 可,他心中仍然疑惑—— 七歲上開始隨先生學習兵法,兵家云: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以大秦如今之勢,若徐徐圖之,以智計謀取六國,不戰而屈人之兵,既可全了黎民性命,于大秦而言也少了許多折損,長遠而計,收益不盡。 父王,昨日究竟為何動怒? 他希望大秦一統天下,也希望盡量保全這天下黎庶,而這兩者分明可以兼得,只是多需些時間而已。究竟……錯在了何處? 十一歲的扶蘇,靜靜孤峙于宮城之上,自平旦日出,到暮時日落,一遍遍洗心自問…… 莫論如何,他會做自己當做之事。贏氏扶蘇,此生,但求俯仰無愧。 作者有話要說: ☆、秦始皇與鄭女(十四) 秦王政十八年,令王翦、楊端和率軍攻趙,次年,盡取趙地,得趙王,滅其國。 秦王之邯鄲,諸嘗與王生趙時母家有仇怨,皆坑之?!妒酚洝で厥蓟时炯o》 這一年,贏政三十二歲,距他幼年時離開邯鄲,已經整整二十三年。 二十三年之后,昔時那個曾在這座異國王城中飽受欺凌的稚嫩孩童,以勝利者的姿態,率著他征伐天下的鐵騎,重新踏入了這座在他生命中烙進了太多屈辱和黑暗的地方,滅其國,破其都,將昔日仇讎趕盡殺絕,挫骨揚灰! 同年,太后趙姬薨。 秦王政二十年,燕太子丹使荊軻刺秦王。秦王覺之,體解軻以徇。 太子丹,乃燕王喜之子,幼年時曾與秦王政同為質子,羈留于趙國邯鄲,少小相識。若干年之后,昔日的趙政承位做了秦王,而太子丹則在歸燕之后,又被父親送到了秦國為質。 太子丹幾度求歸,而秦王政不允。就在入秦的當年,太子丹逃回了燕國,且自此怨恨于秦王。 七年之后,荊軻刺秦。秦王使王翦、辛勝攻燕。破燕太子軍,取燕薊城,得太子丹之首。 秦王政二十二年,王賁攻魏,引河溝灌大梁,大梁城壞,其王請降,盡取其地,魏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