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節
“大嫂!”崔三郎與崔四郎難得開了金口,兩張憨實的臉上俱是期盼的神情。 “我沒說要離開家呀!”盧秀珍掃視了周圍的人一圈,心里頭熱乎乎的:“我不是說過了嗎,大家要一起好好干,咱們要將日子越過越好!” “大嫂,你不走?太好了太好了!”崔五郎興奮得一雙手擦了擦:“我還要同大嫂學嫁接哩!” “只不過,我先得到京城里去一趟?!北R秀珍長長的舒了一口氣,無論如何自己也得要去說清楚,先下手為強,跟那位聽起來挺和善的皇后娘娘說清楚,自己可不想成為皇子府里那些小妾姨娘里的一個——她們肯定不會想要自己做正妻的,指不定會賜自己進皇子府做個什么小妾,可能還會覺得是給自己恩賜了。 可惜,自己并不稀罕。 第311章 斬亂麻(二) 大周的政局在短短幾日里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在文武大臣還沒有弄明白到底怎么一回事之前,朝堂的龍椅之側便多了一把椅子,上頭坐著裝扮隆重的胡太后。 “太子殿下, 請朝這邊走?!?/br> 一個內侍引著崔大郎朝金鑾殿這邊走了過來, 崔大郎身后跟了一大群人,前呼后擁讓他有些不習慣。走到金鑾殿的偏門面前, 那內侍停住了腳,低聲道:“太子殿下請稍候, 過一陣子自然會有人喊您進殿?!?/br> 崔大郎站在那扇偏門之側, 不免有幾分緊張,他閉目凝神,努力的抑制住那顆砰砰亂跳的心。好半日沒聽到金鑾殿里傳來的聲響, 他伸出手去想推那偏門, 這時已經有小內侍跑著過去,半彎著腰,殷勤的將那扇門輕輕推開了一條縫。 朝堂里嗡嗡嗡的聲音從那條縫隙里鉆了進來, 崔大郎努力的聽著, 勉強聽清了幾句。 眾人都震驚于皇上忽然立太子的事情,總覺得這事兒有幾分蹊蹺, 平?;噬峡偸峭现豢狭⑻? 怎么這陣子忽然就立了?而且還要太子監國——眾所周知,兩位皇子年紀尚幼,如何監國?未必還要太后娘娘和皇后娘娘來輔佐不成? “有請太子殿下!” 站在龍椅之側的司禮內侍抬高聲音喊了一句,跟在崔大郎身后的一個內侍低聲提醒:“太子殿下, 該上朝去了?!?/br> 崔大郎點了點頭,暗暗的深吸了一口氣,朝大殿里踏出了一步。 這是掀開新篇章的一步,從這一步開始,他不再是青山坳里那個農家后生,也不是江州城蘭府那戴著面具的公子哥兒,他是大周的太子,以后要承繼皇位的那個人。 朝堂里站著的文武百官看著從偏門里走出來的崔大郎,俱是一愣。 原以為會見著一個身量頗矮,一團孩子氣的太子殿下,可萬萬沒想到,出現在眾人面前的太子卻已經是個及冠的年輕人。 眾人都盯住了坐在龍椅之側的胡太后。 今兒早朝,龍椅旁邊放上了一張座椅,文武百官見著都在揣測,也不知道是不是皇上病重,只能請了太后娘娘出來代為處理朝政。 猜得不錯,胡太后果然走了出來。 剛剛落座,胡太后便讓宣旨內侍將皇上的圣旨捧起來向眾人宣讀,大致的意思是現在朕病體沉疴,沒法子處理政事,只能選立太子,讓太子代為監國,至于冊立儲君的大典,等著一切都準備好了,擇良辰吉日來辦。 看起來皇上這身子真的不行了,否則如何會這般匆忙選立太子?只不過不知道皇上選的是誰?眾人饒有興趣的盯著那扇偏門,都想知道門后站著的那位新晉太子殿下究竟為何人。 孰料一張陌生面孔出現在大家面前,而且這個人明顯年紀有些大,全然不是大皇子與二皇子的年紀。 “此乃皇長子,二十年前中宮所出?!焙蟮难凵窭飱A雜著一絲不容否認的威嚴:“二十年前,因著有天煞星轉世的說話,皇后決定將皇長子送出宮去,讓他自小便在宮外靜心修行,為大周祈福。正因著是皇長子孝心感動天地,上天眷顧,這天煞星二十年里都沒有怎么發難過?,F兒皇上身體有恙不能理政,故此哀家出面去將皇長子接了回來。昨日皇上宣了幾位重臣進宮,讓他們執筆寫了詔書,將皇長子立為太子,代為監國?!?/br> 這真是正兒八經的睜著眼睛說瞎話,二十年前張皇后確實是生了一個兒子,可那陣子不是說甫才出世便已夭折?聽人議論皆說可能皇長子就是天煞星轉世,因著第二日,京城里關著的孕婦們都全部放了回去,不再羈押在一處。 皇上是極其避諱天煞星的,若不是那煞星已了,如何會將那些有身孕的婦人給放了?不消說定然是皇上將皇長子當成天煞星給處死了,其余的孩子才會逃過一劫??苫书L子既然已經在二十年前死了,現在怎么又出了個在外邊為大周祈福二十年的皇長子?胡太后葫蘆里賣的是什么藥? 胡太后瞥了一眼站在最前邊一排的梁首輔,是時候該由他出場來說話了。 梁首輔捧著朝笏站了出來,輕輕咳嗽一句,眾人都安靜了下來。 “各位,昨日我與平章政事、大司馬等六位大人一道去了清華宮,皇上自己親自確認了皇長子身份,千真萬確,各位大人不用懷疑?,F在我提議咱們一道恭賀太后娘娘,恭賀太子殿下,畢竟皇長子殿下回宮乃是大喜之事,這是咱們大周有福?!?/br> 梁首輔發話,議論的眾人都住了嘴,捧著朝笏向站在那里的崔大郎行了一禮,又向胡太后朝賀:“真乃天佑大周,福運綿延?!?/br> 雖然有人心中還在懷疑——畢竟這節骨眼上冒出了個太子殿下來,任憑是誰都會懷疑,可大家想到剛剛下了詔獄的陸思堯,一個個又閉了嘴。 就連貴妃娘娘的父親都被送去詔獄了,看來太后娘娘已經將這全局cao縱在手心。她鐵了心要扶持皇后娘娘,自己作為外人,還有什么資格開口?而且就連梁首輔大司馬平章政事幾位重臣都支持這位太子殿下,哪里還輪得上他們開口? 上朝第一日,崔大郎最開始還有些緊張,后來發現朝臣們也只不過是上奏事情,并沒有什么刁難他的意思,這心情便慢慢的放松了下來。 “太子殿下,今年賦稅收繳得差不多了,戶部這邊有總量合計,大部分州郡都有增產,唯有南方靠近長江的幾個州郡因著今年春汛有些影響,農戶收成不比往年,故此收繳有些困難,戶部已經責成那幾個州郡盡快收繳,不能拖延,否則一來影響了全面統計,再說備戰或者是宮里消耗的銀錢也會有短缺?!?/br> 崔大郎吃了一驚,農戶收成不好還要責成他們交租子?這不是雪上加霜嗎?他微微皺眉望了戶部尚書一眼:“那幾個州郡是確實遭了水災?不是地方官員故意瞞報?” 戶部尚書一愣,這位太子殿下雖然是第一日監國,可說話實在是老練,感覺不像是從廟里持齋了二十年與世隔絕之人。 “太子殿下,瞞報定然不可能,畢竟這個遭災不是能謊報出來的?!睉舨可袝踔藦澚藦澭骸俺荚倥蓪傧氯ソ夏沁呎{查清楚?!?/br> “不必了,直接到京城的糧肆里找幾個老板過來問問便知?!贝薮罄蓴[了擺手:“若是官員有心造假,你派屬下去詢問,他們自然會將造好的假象端出來,一切都已經做得滴水不漏,若不是親自接觸百姓只怕是難得問出,還不如問問糧肆那些老板,看看有沒有從江南那幾個州郡調米運來京城的,他們自然知道得清清楚楚,也可以節約時間?!?/br> 站在朝堂上的大臣都吃了一驚,這位太子殿下分析事情頭頭是道,而且說的這個法子也是極好的,頗有頭腦。坐在旁邊的胡太后看了一眼崔大郎,臉上露出了一絲笑容。 “若真是遭了水災,那這幾個州郡的賦稅可以視災情嚴重程度減免?!贝薮罄上氲接幸荒瓯狈皆鉃?,官府依舊威逼家里繳納賦稅,最后他們有時候還得到棲鳳山里去找野菜野果來充饑,那段日子過得可真是苦,若不是外祖家里省下糧食來接濟自家,只怕會有好幾天吃不到一粒米。 “減免賦稅?”戶部尚書抬起頭來:“可是……” “大人方才不是說這些賦稅里有一部分是要用于備戰與宮內的消耗?備戰不可少,邊關將士的月俸,戰馬的糧草不能少,宮中的消耗是可以減少的,比如說這次冊立太子大典,沒必要用那么多金銀器具,衣裳冠冕能節儉便節儉,孤覺得自己身上這件衣裳已經實在不錯,沒有必要另外再添置新衣裳?!?/br> “懐瑾!”胡太后坐在一旁低聲喊了一句:“需知太子須有太子的威儀,大典時用的吉服如何能少?” “皇祖母,”崔大郎有幾分無奈:“吉服不能少,但那些金銀器具可以少,大典的程序完全可以精簡,若是父皇身子還未大安,可有皇祖母與母后帶孫兒去祭天便可,這樣既能節省出不少銀子,另外宮中也可以將開支節省一二,比如說平日里的膳食,每次就用三個菜便已足夠,擺上十多個菜委實是太浪費,其實根本沒有用這么多,全都浪費了,而且內務府出宮采買,往往買的東西都是高價,宮中需要的少了,采買的銀子也會少了?!?/br> 朝堂眾人聽了崔大郎這般一說,個個眼睛盯住了胡太后。 這位新晉的太子殿下可真真與眾不同,將自己的東西給克扣了去貼補百姓,跟皇上的做法完全是大相徑庭。 “懐瑾,現在你是太子,你代為監國,皇祖母今日只不過是將你引薦給各位大臣,只要你覺得合適,那就這般辦吧?!?/br> 胡太后站了起來,朝文武百官看了一眼:“還請各位盡力輔佐太子?!?/br> 第312章 斬亂麻(三) “母后, 懐瑾真是這般說?” 張皇后一雙柳葉眉彎彎, 眼中俱是欣喜之色:“懐瑾能愛惜子民,定然會是千古明君?!?/br> “唔, 先賢曾有云為貴君為輕,治國之道當以百姓為重,看起來懐瑾已經深知此道?!焙缶従忺c頭:“既然懐瑾有心要做明君,我們自然要幫助他?!?/br> “母后說的沒錯?!睆埢屎笏查g便來了興致:“今日開始我月華宮里膳食減半, 不必每季度再添置衣裳首飾,在宮里二十多年了,每年都添置,櫥柜都已經放不下?!?/br> 再說了, 打扮得再精致又如何?她一點也不想去取悅皇上, 從進宮的那日開始,她就沒打算要與別的妃嬪去爭寵,她的位置是皇后娘娘,她有自己的矜持,她不必要與那些靠著容貌去求得升遷的女子去爭風吃醋斗個死去活來。 這么多年過去了,昔日受寵的嬪妃很多都年長色衰,即便就是這些年寵冠后宮的陸貴妃, 此刻也是灰頭土臉的窩在自己宮里不敢出來,而她,依舊是大周的皇后娘娘,她的兒子是太子,以后會是皇上。 現在懐瑾勵精圖治, 自己這個做母親的肯定要支持他,就從自己宮中開始精簡開支用度,將那些節余出來的銀兩花在百姓身上。張皇后的手無意識摸到了自己的手腕上,圓滾滾的碧璽珠子不住的轉動著,散發著彩色的光芒,碎碎的光亮投影在水磨地磚上,浮動著的亮色讓她的心情驀然好了起來。 自己還可以拿出些金銀珠寶出來給懐瑾,就算自己給他的一點貼補,花了金銀給自家兒子買好名聲,讓百姓都支持他,何樂而不為?珠寶只是身外之物,生不帶來死不帶去,可名聲對于懐瑾來說,卻是實打實的有用。 “若嫿,聽說昨日那個青山坳的兩口子求見了你?”胡太后忽然想起一樁事情來:“他們難道還想問你要什么賞賜不成?” 看著是老實巴交的鄉下人,可卻沒想到竟然也如此貪婪,不是賜了個郡公的爵位,還有年俸三千兩,賞了一千畝良田,怎么還會這般不知足? “母后,若嫿正想與您商量這事呢?!睆埢屎笸蝗幌肫鹆舜薮竽镎f起的那件事來:“他們不是來討賞賜的,這兒有件為難事,他們不知道如何處置,故此尋來我這里求若嫿做決定?!?/br> 張皇后將崔大郎已經定下親事,他那媳婦已經在青山坳守了快一年的望門寡這事情與胡太后說了一遍:“母后,我覺得實在不知道如何辦才好,那個姑娘是個有志氣的,竟然肯過來給懐瑾守望門寡,可她這身份實在配不上懐瑾,我覺得若是召她進宮給懐瑾做太子妃,肯定會被人詬病,只說我這個做母親的如何就給兒子找了個村姑?!?/br> “若嫿,這門親事是崔家定下的,跟咱們沒關系,那個姑娘是和崔大郎定了親,又不是與咱們懐瑾定的親事,大可以不承認?!焙笙肓讼?,又搖了搖頭:“只不過這樣總有些不妥當,有些人可能會拿了這個來說咱們皇家冷漠無情,不如這樣,咱們召了那姑娘進宮與她說清楚,等懐瑾娶了太子妃以后納她為太子側妃,也不算虧待了她。天下之人知道也只會說咱們做得仁至義盡,不會有人說咱們不顧情義?!?/br> “母后這主意不錯?!睆埢屎笮α似饋恚骸安诲e,給個側妃的分位自然便足夠了?!?/br> 當下兩人商議妥當,等著崔大郎將朝堂這些日里堆積的事情處理完畢,再派人去青山坳將他那守望門寡的媳婦召進宮來,將兩人這事情處理一下。 可是胡太后與張皇后萬萬沒想到,第二日的上午那姑娘便自己來了。 盧秀珍來的時候,胡太后與張皇后正在帶著宮里妃嬪們看戲。 崔大郎上朝第一日,處理政事井井有條,并未出什么差錯,有些不知道的,虛心請教了梁首輔等重臣,也妥善處置了,下朝以后梁首輔等人相約進宮向胡太后與張皇后說了下今日上朝的情況,梁首輔鄭重其事的行了一個大禮:“太后娘娘,皇后娘娘,大周中興指日可待也?!?/br> 胡太后與張皇后兩人心里頭都很是高興,覺得該要找點事情做做來表示她們的喜悅之情才是。胡太后素日喜歡看戲,只是最近周世宗身子不大好,她便一直沒有宣梨園的御用戲班子進宮來。 現兒得了梁首輔的話,胡太后心情大好,打發了掌事姑姑去了梨園那邊去傳話,著那御用戲班子今日過來水榭那邊給太后娘娘唱戲。戲臺子是昨日下午便布置好了,搭在水榭正對面,水榭這邊用簾子將幾面擋得嚴嚴實實,只留一面剛剛好對著戲臺子。水榭旁邊搭了些棚子,是給宮里的妃嬪們看戲用的。 深秋雖然已經漸漸寒涼,可陽光卻依舊和暖,坐在避風之處,身上穿著厚厚的云錦夾棉斗篷,寒風不入,倒也不覺得寒冷。 今日辰時,戲班子就踩著點兒開始唱戲,眾人陪著胡太后坐在水榭之側,就聽著管樂聲聲不絕于耳,絲竹陣陣裊裊散入云端,那戲班子唱的是昆曲,小旦聲音格外柔美,一波三折的直往人心里頭鉆,聽得人心醉神迷,就連水榭旁邊柳枝上的鳥兒都聽得呆住,一直站在枝頭不肯離去。 正聽得高興,就見那邊跑來一個穿著深藍色常服的小內侍,腳步匆匆的上了水榭,走到里邊跪下行禮道:“太后娘娘,皇后娘娘,后宮門口來了個村姑,說是要求見兩位娘娘?!?/br> “什么?村姑?”胡太后與張皇后相互看了一眼,頗覺意外,竟然還有村姑跑到后宮門口來求見她們兩人?這膽子可真是大,還當皇宮是她家,她跟皇室沾親帶故? “是是是,是一個村姑,她說她是江州城北青山坳人氏……” 那小內侍的話還沒有說完,胡太后與張皇后忽然不約而同想起一個人來。 “她是不是已經成過親了?公婆就是前不久才回去的江州郡公和郡公夫人?”張皇后的臉微微紅了紅,有一絲尷尬,是不是崔老實和崔大娘回家說了撿回來的大兒子沒有死,變成了大周的太子殿下,這年輕姑娘沉不住氣就想找過來享福了? “回娘娘話,正是?!毙仁绦闹邪档?,難怪那姑娘這般氣定神閑,原來娘娘真是識得她?!?/br> 張皇后看了胡太后一眼,胡太后端起茶盞來喝了一口,慢慢悠悠點了點頭:“傳她進來?!?/br> 婆媳兩人相視一笑,心里都有了底,這姑娘沉不住氣自己找上門來了。嗯,這事情也不難處理,給她一點好處便是。 沒過一會兒,就有一個女子由內侍領著朝這邊走了過來,穿著很樸素,頭發隨意的織成兩根大辮子,烏黑發亮的頭發里別了一朵淡藍色的珠花,穿著一件淡藍色夾棉對襟棉衣,下邊是一條同色的褲子,闊大的褲腳快要拖到地上,露出了一雙棕褐色的布鞋。 胡太后與張皇后一直盯著這女子看,見她頭昂得高高,一副氣定神閑的模樣,雙眉舒展雙目有神,全然不似那些初次進宮之人畏畏縮縮模樣,不由得也有幾分好奇,這村姑怎么有如此神情氣度,堪比那些京城的高門貴女。 ——即便是高門貴女,很多進宮來時都是低著頭,謹小慎微的樣兒,哪里有她這種磊落之態,仿佛皇宮就是她家,她是閑著無聊出來逛逛園子一般。 盧秀珍跟著那小內侍走到了水榭里,規規矩矩的朝胡太后與張皇后行了個大禮,然后站了起來,嘴角含笑的望著兩人,一雙眼睛水汪汪的似乎能說話。胡太后與張皇后兩人見著都略略一愣,完全沒有想到這村姑竟然會是這般靈秀水嫩。 在她們的想象里,鄉下人每日都是臉朝黃土背朝天,外邊風吹日曬的,肯定都是肌膚粗糲臉色黑紅,沒想到這個村姑看上去就像一把水蔥兒一樣,嫩秧秧的站在那里,看上去實在令人覺得舒服。 “太后娘娘,皇后娘娘,民女叫盧秀珍,江州城北青山坳人氏?!北R秀珍見胡太后與張皇后都沒有說話,心中暗自揣測,這兩位貴人大概是不知道該怎么稱呼自己,索性來個自我介紹罷。 “盧秀珍?”胡太后皺了皺眉頭,好像有人提到過這個名字,可她卻記不太清楚了。 “是是是,太后娘娘您可以直接喊我名字就行?!北R秀珍笑得甜甜:“太后娘娘與皇后娘娘正在看戲,我也不想打斷了兩位娘娘的好興致,長話短說罷,今日我過來就是想請太后娘娘與皇后娘娘做主,準了我與大郎和離?!?/br> “啥?” 胡太后吃了一驚,張皇后也吃了一驚。 這是什么意思?這個叫盧秀珍的姑娘難道不想進宮做太子的身邊人?即便是做太子側妃或者是太子陪人,也比在鄉下種地好吧? 再說了,哪有她這個村姑來提出和離的?要提也是皇家先開口來提,堂堂一個太子,竟然被個村姑給甩了,這要是說出去,豈不是會笑掉旁人大牙? 第313章 斬亂麻(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