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節
第二日,皇帝更加殷勤地伺候皇后用膳。 侍立在旁的宮人,心中都驚訝疑惑不已。為何娘娘對陛下的臉色越冷,陛下卻越是殷勤周到?這到底是什么路數?怎么讓人看不懂? 她們只敢在心中困惑,誰也不敢在面上表露出來。 今日朝臣們也發現,陛下的心情顯而易見比前兩日更好了些。 他們如今隱約摸到了一些規律,陛下心情的轉換,大概都與皇后娘娘有關。 現在,可沒有還愚蠢的認為娘娘短期內會失寵,再將自己往槍口上撞了。 皇帝走后,薛靜姝帶了宮人去太皇太后宮里。 太皇太后前幾日還以為皇帝對皇后的感情淡了。后來才知,原來竟是皇后不許皇帝踏入她的寢宮。 她心里不由感慨,自己老了,跟不上如今年輕人的想法,不能再把她從前的那一套經驗,照搬照用在皇帝皇后身上。 反正皇帝與皇后關系和睦,正是她樂于見到的。 大約過了十幾日,京中陸續有消息傳來,某某大臣的女兒與哪一位青年才俊結了婚約。 想是那些人知道自己的女兒已經耗不起了,紛紛為她們說親相看。 一時間,媒人竟成了京城里生意最好的行當。 但還有一些人,仍在觀望之中。 這一日,京城薛府忽然給薛靜姝送來一封書信。 薛靜姝看完之后,皺眉不語。 原來,安分了幾日的大房,又有了新的動作。 薛靜媛不知心中怎么想,在永寧郡主府的賞花宴上,使了手段,與安慶王扯上瓜葛,又被數人捉在當場。 安親王倒是爽快的同意納薛靜媛為姨娘,或者抬進府做側妃也行。 然而大房的人似乎不太滿意這個結果,一直鬧著想要來夏宮請太皇太后做主,現在被周老太君禁了足。 而永寧郡主府上,也不愿善罷甘休。 誰都知道郡主的女兒肖安茗有意于安親王,但薛靜媛卻在她的府上勾上了安親王,這不是狠狠的將她的臉面踩在腳底下嗎? 這兩日,京城里傳得十分難聽,甚至連薛靜媛從前就借著談詩論畫的由頭,與別的青年才俊勾勾搭搭的話,都有人說出。 照這形勢發展下去,她別說是肖想做安親王妃了,甚至連側妃或姨娘,都有可能撈不到。 因此,周老太君寫了信,情薛靜姝拿個主意。 薛靜姝心里也想不太明白,為何薛靜媛會自甘墮落到這個地步,她難道還看不明白,以如今大房的地位和名聲,根本當不起安親王正妃的位置? 況且,她又是用了那樣絕非正途的手段,難道還指望端太妃會同意這么一個不知潔身自好的兒媳婦么? 更不要說,還有安親王那一句不知是真是假的第一美人的話放在前頭。 第七十五章 懿旨 薛靜媛與安親王之事牽連甚多, 其中不但有薛府, 還有端太妃以及永寧郡主,薛靜姝不好擅自做決定,于是又帶著人去了太皇太后宮中。 太皇太后剛剛午睡醒來, 正端著一碗蓮子羹慢慢品嘗, 見薛靜姝來了, 笑著招呼她, “來得正好,這是今年收上來的第一撥蓮子熬成的蓮子羹,我正要讓人給你送一份?!?/br> 薛靜姝笑道:“謝謝皇祖母惦記著我?!?/br> 她將薛靜媛之事暫時放在一邊,陪著太皇太后高高興興地用完蓮子羹, 又說了會兒話。 太皇太后問她:“你來找我, 可是有別的事?” 薛靜姝輕輕點頭,這才將京城之中的一場鬧劇緩緩道來。 太皇太后越聽,眉頭皺的越緊,到最后已經是面沉似水。 她問薛靜姝:“依皇后看, 此事該怎么辦?” 薛靜姝道:“若如了四meimei的意,讓她做安王妃, 那端太妃娘娘和永寧郡主那兒, 必定不會同意。若如安親王所說, 納四meimei為側妃,我看她又不甘心?!?/br> 太皇太后淡淡道:“事到如今, 難道還由得她甘心不甘心?女人這輩子, 最犯不得的就是傻, 最不能做的是主動將自己的把柄送到別人手中。 “她有意勾引安王在先,又有那么多流言跟著傳出去,現在名聲已經是壞了,除了安王府,還有哪一家敢娶她? “既然她已經別無選擇,那主動權就不在她手上,而是在安王和端妃手上。安王若要她做個姨娘或者是側妃,她高興也好,不高興也好,都得進府去。不然若鬧起來,或者要死要活,最終也不過是讓別人看了一場笑話?!?/br> “依皇祖母的意思?” 太皇太后道:“你方才說讓安王將她迎進府為側妃,我看。這還是最樂觀的情況。端妃那人的性子,你大約不清楚,最是目下無塵,眼里揉不得沙子。你說,她會同意讓安王納這么一個名聲不佳的女子為側妃么?” “那是要四meimei做姨娘?可是……” 太皇太后臉色也跟著沉了沉,說:“可是我們薛家的女兒,斷斷沒有給人做姨娘的道理。就算她們那一房如今沒有了襲爵的權利,卻也還是嫡子嫡女,讓堂堂嫡女,做別人的姨娘,就算是王爺的姨娘,也是打了你我二人的臉。 “這件事,少不得我和端妃要各退一步。這些年,端妃要安王取永寧郡主家的二姑娘,安王卻鬧著不愿大婚。每次他一鬧,都是我替他說話。如今出了這種事情,我也替他說不了話了。 “一會兒,我派人將端妃請來,先探探她的口風,若她果真不愿意。那我退一步,同意下旨讓安王娶肖家姑娘為正妃,端妃也退一步,把老四以側妃之禮迎進府里去。 “你先回去吧,你有了身孕,這些事不必再管,交給我就好?!?/br> 薛靜姝起身謝禮,緩緩退下。 不過兩日,太皇太后接連下了兩道懿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