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節
李拾光打了個冷顫,想想就覺得很危險。 因為不確定孔嫣和哥哥究竟能走多遠,李拾光并沒有和李爸爸李mama說李博光有對象的事,怕他們空歡喜一場,只叫他們別擔心。 經過兩年的建設和規劃,華縣新的商業區已經全部建好,但是房子并不好賣,人們都已經習慣在老街買東西,新街過去是個墳場被推掉的,本地人總嫌晦氣,大白天那邊都沒有什么人過去。 李爸爸見房價實在便宜,家里現在也有了積蓄,又買了兩套門面房,還讓小叔叔和小舅舅去買了一套。 除了第一年虧損的,洪水褪去之后,小叔叔和小舅舅便開始了魚蟹一體式養殖。 深水區養魚,淺水區養蟹。 他們是除了李爸爸之外第一批在這里買房的人家,買房的時候給了很大的優惠,這兩年也賺了不少,小縣城現在的房價不值錢,再向李爸爸借一點,兩人就在離李爸爸的不遠處,各買了一套房。 房子是臨街的門面房,一樓可以做門面,深深的一間門面通到里面,中間是樓梯和洗手間,再里面是餐廳和廚房,樓上是一南一北兩個大房間,朝南的房間小舅舅夫妻倆住,朝北的大房間給兒子住,樓上還有個不小的閣樓,既可以放雜物,也可以收拾出來當房間用。 這里的房子大多數是這樣的格局,小叔叔家也一樣。 小嬸嬸和小舅媽都樂的合不攏嘴,現在她們不說什么債務都讓大伯、姑爺背的話了。 有時候人就是這么現實。 小嬸嬸原本是讓兒子李煒光去大伯,也就是李爸爸家住的,但現在李爸爸一家搬到小莊山去了,離縣城十幾分鐘車程,還沒有公交車,只能騎自行車或者坐馬自達,那里太偏,人煙稀少,小嬸嬸不放心才上初中的大兒子去那里住,正好縣城里買了房子,就讓李爺爺李奶奶住在縣城里,幫著照顧兩個兒子,她和小叔叔繼續在下面的鎮子里看場子。 李爸爸家現在這個老房子正在拆了重建,李拾光早就嫌棄這個老房子里面的茅坑了,上廁所可臭可臭了,還有隨時可能掉茅坑的危險,想換個抽水帶馬桶和浴室的衛生間。 買房造房子在當地都是大事,進房上梁都要吃進屋酒,兄弟姐妹都要請來暖房,各家各戶的親戚都要包紅包,這事自然不能瞞著,也沒什么好瞞著的。 于是舅舅村子里的人都知道了,老王家那個原本分家時分的最少的病秧子的小兒子,跟著他們家姑爺干了兩年后,已經在縣城里買了大房子了。 九四年已經進入幾十年代中期,農村已經有不少人開始建兩層樓的樓房,但依然還有很大一部分人家建不起樓房,磚瓦房在農村還是主流。 但即使再沒出息,他們也不會覺得他們比老王家的小兒子王惠根更差,畢竟王惠根那肩不能挑手不能提的樣子,作為一個大男人,能養活他老婆兒子就不錯了,沒想到他居然買房了,還是樓房,還是縣城里的樓房! 第108章 這樣的大事當然在外的兄弟姐妹通通要回來參加。 大多數人還是對小舅舅王惠根買房的事打心眼里表示高興和恭喜的, 比如大舅舅一家。 大舅舅作為家中長子,對于這個最小兄弟怎么過日子一直很發愁。這個小弟和年齡相差非常大, 和他大兒子年齡差不多, 小弟的兒子和他孫子年齡差不了幾歲。 他自己現在已經老了,孩子們又俱已成家, 實在沒有精力再管小弟家的事, 二弟性子從小就精明狡獪,想讓他幫扶兄弟更是不可能, 幾個兄弟自己過好自己的日子不給他人帶來麻煩,就已經是最好的。 現在知道小弟過得好,他這個作為老大的,也就放心了。 要說有什么不服的, 就是二舅舅一家了。 二舅舅一家在臨縣的縣城做小吃生意, 這年頭, 不論做什么生意都好賺,這兩口子這幾年腰包里鼓鼓囊囊沒少賺, 但是這兩口子都摳的很,也知道財不露白的道理, 是以這幾年賺了不少, 卻想要過幾年再造房子,生怕讓人知道兩口子有錢向他們借錢。 尤其是兩年前竹子湖發大水的事, 讓兩口子更是警惕李mama這個二姐。 二姐要是向他們開了口,外婆怎么著也會讓他們去借錢的,哪怕就是借一千, 那也是他們兩口子辛辛苦苦掙回來的! 沒想到李爸爸李mama硬氣,硬是沒借錢,把這個難關渡了過去。 現在跟著他一起做的王惠根和李建黨都在城里買房了,那李建國得賺多少?他還有個摩托車店呢,現在買摩托車的人越來越多了,有一輛摩托車別說在農村就是在現成也是一件很有面子的事。 這讓他們后悔不已。 二舅媽酸道:“賺那么多錢有什么用?兒子還不是娶不到老婆?” 二舅舅道;“你也別說這酸話了,我大侄子長的不差,我這姐夫又能掙錢,想要什么樣的姑娘找不到?!?/br> “找到怎么還一把年紀打光棍?你看外面這有幾個二十五了還不結婚打光棍的?你看蘇家那利琴,兒子都生了!”總算有了一件痛快事,二舅媽幸災樂禍道:“我看那蘇家丫頭挺福氣的,進門頭一年就生了兒子,我上次聽說她現在又懷上了,正躲在娘家準備生二胎呢?!?/br> 她平時最得意的事就是生了兩兒一女,兒子女兒個個隨她,長的俊俏無比,十里八鄉就找不著比她兒子閨女長的還好看的。 她得意洋洋道:“買了房子有什么用?生不出個好兒子以后看誰給他們養老,你看看你兄弟家的小偉,都十幾歲了還跟個大姑娘一樣,出門連話都不敢說,連我家家偉一半都不如?!?/br> 說完很開心地嗤笑一聲,越想越樂。 她前面的話二舅舅不愛聽,但對于她最后一句,他心里還是頗為認同的:“家偉這次考試又是前十名,這孩子就是玩心重,他們老師也說了,要是他肯努力,前三名不成問題的?!?/br> 遺憾的同時,心里還有淡淡的驕傲和自豪。 他一直希望家里兩個兒子能向二姐家的李拾光一樣,能考個省狀元回來。 他嘆道:“他就是玩心太重,不然像他這么聰明,飛飛都能考個省狀元,這小子不是更輕松?他就是不努力?!?/br> 對于這件事,二舅媽也很不甘心,發狠道:“這次他回來,非要他考前三名不可,他要考前三名,我獎勵他五十塊!”她越想越生氣:“你姐夫那兩口子也是個肚子里藏jian的,當初要是把這店賣給我們,現在在城里開店的就是我們了,給她出四千塊錢都不賣,還想要多少錢???” 二舅媽越說越不忿,罵二舅道:“你也是個沒用的,你姐夫承包那么大一個竹子湖,你兄弟一分錢不用掏,給他三成股,你也是他二舅子,給你什么了?當初我們還愿意掏一千塊錢給他,讓他給三成股他都不干!” 李mama畢竟是二舅舅的親姐,二舅舅沒好氣地說:“要是你你干?人家都是傻子,就你聰明?!?/br> 二舅舅這話說對了,二舅媽還真覺得別人都是傻子,就她聰明。 二舅舅裝了個紅包,在里面塞了五塊錢,被眼尖的二舅媽看到,她冷笑一聲:“吃個酒還包五塊錢,五塊錢我都能買五斤rou回來了,你吃什么能吃五斤rou?就是把我們一家子人全部叫過去吃,也吃不到五塊錢,包兩塊錢還不夠了?” 二舅舅道:“他家現在跟過去一樣嗎?他們現在承包了竹子湖,只要不發洪水,這個錢就一直賺?!?/br> 二舅媽隨口嘟囔了一句:“那怎么不發洪水淹死他!” 二舅舅怒道:“你這嘴巴是不是在糞坑里抹過?怎么就沒句好話?那再怎么說也是我兄弟,發財了對我們只有好處沒有壞處!”他將五塊錢塞在紅紙包里:“我現在給他包五塊錢,以后我們造房子,他還能跑了?” 二舅媽年輕時候也是十里八鄉有名的辣美人,和二舅舅好上之后,二舅舅是將她捧在手心里,要星星不給月亮,現在年齡大了,當初的熱度雖然淡了下來,但兩人在相處過程中,二舅舅已經習慣性的讓著二舅媽,二舅媽也是仗著的潑辣自私慣了。 不得不說,這兩口子簡直臭味相投,天生一對。 在農村,兄弟之間辦喜酒,妯娌是都要去幫忙辦酒席的。 二舅媽燒的一手好菜,小舅媽自然就會過來請她幫忙廚房的事宜。 二舅媽回絕之后還和二舅舅吐槽:“都給她包五塊錢了,還要我過去給她免費干活?我一年忙到頭累死累活一天都休息不了,我才不干呢?!?/br> 二舅舅早已習慣了二舅媽的懶,道:“不去就不去吧?!?/br> 于是別人的兄弟做喜事都在各種幫忙的時候,這兩口子帶著三個孩子在前面各種閑看。 后廚忙不過來,大舅媽就把自己的大女兒和三個媳婦兒,外加李mama等幾個女人在廚房里忙活,男的在外面招待客人,給紅包記賬,以后哪家對哪家的帳,等他們辦喜事的時候都要還回去,小孩子們負責上菜。 小叔叔和小舅舅家沒有一起辦,小舅舅家辦進屋酒的時候,小叔叔一家就在竹子湖看場子,等到小叔叔家辦酒的時候,小舅舅一家就要留下來看場子。 除此之外還有李博光的好兄弟郝文學。 郝文學名字取得響亮,一看就是個讀書種子,可惜本人最不喜歡的就是讀書,從小也是慣會打架的,在華縣一帶也比較有名。 自從去年娶了老婆生了娃,就沒再出去打工,去李爸爸承包的竹子湖看場子,每個月兩百多塊錢。 他這人有心機有城府,無奈少了點機遇,總不能真的進入黑社會,當打手過活,現在在竹子湖,每天和倆兄弟開著汽艇滿湖的巡邏轉悠,倒也快活。 小舅舅和小叔叔兩家在辦酒的時候,整條新商業街最好的地段,四岔路口那里的幾家店面全部在裝修。 李拾光讓李爸爸將門窗全部裝成玻璃的,再拉個卷閘門,白天將卷閘門拉上去,只開玻璃門,晚上就拉下來,外面再裝一層防盜門。 這幾間門面全都是李爸爸的,他當初買的時候就知道四岔路口這里的位置一定是最好的,正好手里有錢,也不貴,他就全部給買了下來。 現在華縣還沒有劃給省城,只是一個小縣城,九十年代初的小縣城的房子能貴到哪里去? 李爸爸是不知道華縣以后會成為省城的一個區的,只知道這個位置好,將所有門面全部打通,一樓二樓全部裝修一新,他原本是打算在這里開兩個店,一個專門賣摩托車行,一個專門賣家用電器的電器行,原本老街的那家店就專門賣自行車。 他雖然對未來市場有前瞻性眼光,但畢竟是在小地方待久了,有時候目光還是有局限性。 考慮到兒子女兒都在大城市待著,就問他們的建議。 李爸爸其實還帶著一些自得的,他也沒真的想從女兒這里聽到什么有建設性的意見。 李拾光想了想,不由道:“那你還不如將這三個店合在一起,做成一個華縣最大的電器大賣場,讓來到華縣買電器的人,想到買電器,第一個想到的就是電器大賣場,再時不時的做點優惠活動,比如逢年過節大促銷,買空調送電飯煲,買電視機送收音機什么的,或者印一些優惠券、抵用券什么的,可以用作下次消費時抵現金使用?!?/br> 李拾光只是提供了一個思路,卻瞬間打開了李爸爸新世界的大門,他立刻get到這么做的好處,恨不得立刻將電器大賣場給做起來。 李拾光回憶了一下各種大賣場的情況,道:“大賣場一定要熱鬧,最好是有人氣,所以別舍不得電,里面音響啊空調啊,可以全天開放,放一些現在流行的歌,周末還可以搞一些抽獎的活動?!?/br> 說到這里,李拾光突然想起來:“對了,你還可以在樓下設個修理處,凡是在外面大賣場內購買的電器,只要是在華縣區域內,都可以免費上門維修。太遠的可以送過來維修,只要是保修期內,維修一律免費,爸,反正你就是干機械維修起家的,又修了這么多年的自行車和摩托車,老本行啊,做這個誰會比你還有優勢?” “你從服務、質量、價格、售后等各方面都比別人家的好,以后誰還會去別人家買電器?” 第109章 李拾光的話給李爸爸開了一條新思路。 原本他想的就是開個電器行的小店, 他管摩托車店,電器行給兒子, 以后兒子成了家也有了自己的事業。 現在聽女兒這么一說, 那以后華縣電器行業誰還能比的過他?李爸爸想想那樣的場面就不禁熱血沸騰。 李爸爸李mama家幾個店面都沒有大辦了,只在店面裝修好后, 放了三天的爆竹, 于是整個縣城的人都知道,新街的四岔路口處開了一家摩托車、家用電器、自行車一體的大賣場。 此時已經年尾了, 李爸爸便選在了元旦的時候開業,開業前半個月大酬賓,半個華縣的人都聚集在這里,又是年尾, 來城里的人非常多, 不論是家里造新房的, 還是娶媳婦的,都會進來看看, 挑選一兩件電器,十分熱鬧。 這幾年正是家用電器最火爆的時候, 尤其是電視機和洗衣機。 九十年代初電視機在農村尚且少見, 到了九十年代中,電視機便開始向千家萬戶普及。 這時候最火爆的電視劇便是《西游記》、《射雕英雄傳》、九三年制作的長篇電視劇《包青天》等熱播劇, 大賣場內彩色電視機全天播放,李爸爸還特意空出一塊地,擺放了一些小板凳, 華縣沒有電視機或者想省電的老人和孩子,每天都會帶著小板凳準時到大賣場內守著電視機等著看電視,到了周末忙碌的時候,李爸爸便將電視機挪到外面供人觀看。 他買的店面位置原本就處于商業街最中心的四岔路口的地方,場地大,位置好,離主城區并不遠。 現在李爸爸新開的電器大賣場成為華縣繼溜冰場和迪斯科外,最熱鬧人氣最高的地方。 電器大賣場的開業,帶動了新的商業街的人氣和流量,使得越來越多的人來到新商業街買房。 不光是華縣人,就是臨縣人買電器也會來華縣來看看,因為華縣大賣場內電視機明碼標價,童叟無欺,有些來自農村的老實人在旁的小店里問過價格之后,不會還價或者還不好價的,都情愿來大賣場內買,而且哪怕價格一樣,一般的小店也不會給你保修,在大賣場內,你機器壞了,隨時可以拿過來免費修理,在華縣本地的,還可以免費上門修理,一樣的價格,人們自然更愿意選擇有保障的。 蘇利琴抱著孩子跟在一個三十歲左右的男人身后,兩人是過來買電視機的。 她丈夫雖然是個吃喝嫖賭樣樣齊全的,但她卻有個能干的公公,現在的家業全是公公掙得,前年家里造了兩層的樓房,她公公就生了一個兒子一個女兒,以后這房子也會是他們的。 她嫁到衛家的第一年就生了個大胖小子,加上前頭生的那個,家里孫子輩已經兩個,今年她去鄉下娘家躲了一年,又超生了一個兒子,就是她現在懷里抱著的這個,在衛家徹底站穩了腳跟。 小一輩三個大孫子,老頭子喜的合不攏嘴,今天特地拿錢給他們來城里買個彩色電視機,回去好過年。 老頭子是個能耐人,早就打聽好華縣有個電器大賣場,明碼標價童叟無欺,雖然他們鎮子上就有賣電器的店,但他還是愿意到縣里來買,買的放心。 這家大賣場非常大,在附近幾個縣都非常有名,哪怕就是附近臨縣的人,都不愿在他們當地買,而是稍微走遠一點,來華縣買。 說是遠一點,其實幾個縣與縣之間、鎮子與縣城之間的距離并沒有差太多,做中巴車一個小時就能到。 若是以后有個什么問題,帶上門來修理也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