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六章 風谷再祭
河北此時的戰事,打的也奮外精彩,曹cao、李靖及袁尚兵分三路向公孫瓚進軍。 大將常遇春領兵在白馬應戰曹cao,兩下對陣,曠日持久,一時間無法分出勝負。 但分兵應戰李靖的公孫瓚,卻是在平原一帶連連遭遇敗仗。 此戰,李靖發揮出了他非凡的指揮能力,已兩萬戰四萬將公孫瓚殺得大敗。 在手下楊大眼、呼延灼、李典、樂進的幫助下,彰武一戰,更是全殲公孫瓚主力,使公孫瓚不得不狼狽逃竄至鄴城。 李靖領兵兵圍鄴城后,公孫瓚據守不戰,已做困獸之斗。 最終,李靖命人掘漳河水,水淹鄴城,公孫瓚見已無回天之力,只得在城內自刎而亡。 從李靖出兵以來,短短三個月的時間內,便將實力雄厚的公孫瓚打敗,并且逼其自刎,其卓越的戰績,更是令天下群雄不敢小視。 公孫瓚死后,常遇春自知敵不過曹cao,便主動請降,至此曹cao又收服一員大將。 雖然公孫瓚已死,但其子尚在,仍坐有二州之地,與曹cao分庭抗禮。 曹cao本想繼續領兵北上,將河北全權掌握在手中,但卻被李靖出言勸阻。 “公孫瓚已亡,其子公孫續尚在幽州,其弟公孫越尚在并州,叔侄二人一向面和心不合,將軍不如罷兵休戰,久后二人必定兵戎相見,到那時將軍即坐收漁利,可輕而易舉的統一北方,豈不妙哉?!崩罹刚f。 聞言,曹cao思考了一陣,便又說道“此計甚善,聽聞劉軒在長安起兵,現已屯兵潼關,不日便將揮師東向,不如我等發兵攻打虎牢關,先入洛陽如何?” 李靖搖了搖頭說“將軍統仁義之師,戰必勝,攻必取,倘若現在出兵洛陽,只恐讓天下人以為,將軍有搶奪皇帝之意,何況虎牢關城高險峻,易守難攻,攻則損耗極大,我軍不如坐等下來,厲兵秣馬,一統北方才是上策?!?/br> 說罷,李靖又進言道“勃海尚有袁尚、袁譚兩兄弟,二人皆非人下之臣,久后必成我軍之癬疾,不如將軍上表洛陽,封袁尚為勃海太守,袁譚為勃海丞,兩兄弟看似擰成一股繩,實則皆有吞并對方之心,待二人交兵之時,將軍可發兵與二人言和,到那時可趁機結果了二子性命,收服其手下的兵員戰將,豈不美哉?!?/br> “哈哈哈!”曹cao朗笑一聲說道“誰說李藥師只會統兵打戰,這謀戰之能,恐是那韓信,也不如藥師將軍也?!?/br> “丞相謬贊了,末將怎敢與兵仙齊名?!崩罹感χ卮?。 “嗯,將軍此次戰功卓著,但公孫瓚的舊部必定懷恨在心,為保你周全,我意將我的侍衛許褚,送于藥師,護其左右如何?”曹cao問。 聽對方這么說,李靖突然一愣,但立刻露出欣喜的表情,跪拜道“謝將軍!” ………… 潼關。 劉軒看著手中的一連幾份戰報,不時面露笑意,又不時表情凝重,一旁的郭嘉見狀,便疑惑的問道“軒王因何,喜怒無常?” 劉軒令身邊的宮女太監退下后,見四下無人,便開口說道“二哥你來看?!?/br> 由于此時屋中只剩下兩個人,郭嘉也就不再拘禮,當即坐到劉軒身邊,拿起戰報看了看,隨后說道“這個李靖倒是用兵的奇才??!” 劉軒也跟著附和道“是啊,曹cao本就是世之梟雄,如今又得李藥師輔佐,真乃如虎添翼,日后必將成為我軍大患??!” 見劉軒如此憂心,郭嘉反而微微一笑,露出了長輩溺愛的目光說道“軒兒放心,曹cao生性多疑,我們只要稍微做一些事,二人日后定會反目成仇?!?/br> 聞言,劉軒點了點頭表示認同郭嘉的話,畢竟從曹cao的一些做法就可以看出,他對李靖也是留有后手的,否則也不會讓許褚去當李靖的衛隊長。 許褚是什么人啊,相當于劉邦的樊噲啊,就是曹cao讓許褚將自己的親爹給宰了,估計許褚也會眼眉不眨一下的照辦,親爹都如此,何況李靖乎? 想罷,劉軒將手中竹簡放下,問郭嘉道“此時軍士訓練如何了?” 郭嘉答“大哥日夜cao練,士兵的戰力已經提升了很多,但是比預想的效果,還差上一些?!?/br> “這個不急,董卓不是引兵回來了么?我們的目的就是消滅董卓的主力,否則即使拿下洛陽,也無濟于事?!?/br> 說罷,劉軒又問道“孔明走之前曾說,令薛仁貴在颶風嶺埋葬死難將士并建造墓陵,不知工期進展的如何了?” “薛將軍日夜督促工匠建造,已有多日,相信再有半月即可竣工?!惫握f。 “很好?!?/br> 劉軒很滿意的說道“讓大軍繼續訓練,半月后我要親自前往颶風嶺,祭拜那些死難的將士?!?/br> 時光飛逝,眨眼間半月已過。 劉軒領臨眾將來到此地,一路上,望向左右的山脈,不時又會令她回想起一年前,這里的人間慘狀。 來到颶風嶺的谷口,見那些曾困住自己的大石,仍矗立在此地,工匠們也只是在大石的腳下,鑿出一個可供行人通過的洞口。 眾人穿過洞口,劉軒回頭仰望,見亂石的墻壁上仍有不少殘留的血跡,但此時血跡早已風干,給人一種凄涼的滄桑感。 劉軒走到亂石墻前,抬頭望去,粗糙的石墻上,仿佛又爬滿了無數的士兵,大家正拼命的伸出自己的手,等待自己的軒王繼續攀爬。 劉軒眼含熱淚,朝著石墻重重的磕了幾個頭,算是感謝那些為了自己犧牲的勇士們。 隨后,又轉身向里面走,行不多遠,便見到前方建起了一座諾大的墓陵。 墓陵是由十個排列整齊的巨大墳包組成,最中間是一座石制祭壇,祭壇上一面巨大的墓碑,左右兩邊擺放著巨大的石鼎,可供焚香之用。 整個陵墓頗為莊重,特別是祭壇上一面迎風招展的殘破大旗,更是格外醒目。 “是那面旗么?” 劉軒聲音梗咽,指著這面殘破的大旗,問身邊的薛仁貴。 后者一臉悲傷的答道“沒錯,正是那面旗,那面不倒的王旗,老徐,小李就是在此地喪生的,他們到死也沒能讓王旗倒下,一直守護著這面大旗?!?/br> 劉軒回頭看向那面王旗,又輕聲道“王旗永不倒?!?/br> 隨后,祭祀正式開始,劉軒親自朗讀了祭文。 在一番聲情并茂,激揚慷慨的朗讀下,身后全軍將士人人為之感動,面帶悲壯之情。 眾人跟隨劉軒一同跪拜,向死難的將士們默哀,同時,早已準備好的號角,一同響起其悠揚的號聲,長鳴之音,伴隨著谷內不時吹來的大風飄向遠方,隨風向上,似乎已達天國,送給那些可敬的將士。 祭祀完畢之后,劉軒帶領將士們原路返回,可是,當眾人剛剛出谷時,只聽右側山頂突然傳出一陣悠揚的笛聲,接近著,便響起了一陣陣激烈的鼓聲。 其聲音悅耳,令人浮想聯翩,猶如萬馬奔騰,使人身臨其境一般。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