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節
可事情并未到得面前,弘景帝會如何想誰也不知,卻沒想到這么快就來了。想到下午被自己燒毀的那些信函,徐國公便一陣陣口干舌燥。 事情既已敗露,他只能咬死了不過是想替女兒出口惡氣,別的其他絕不能多說,說不定還能留得一絲機會,日后若是那位爺上了位,怎么也能落個從龍之功??扇羰遣蛔R趣的為了脫罪胡亂攀咬,就是雞打蛋飛的下場。 徐國公縱橫朝堂多年,這些淺白的道理還是明白的。 玉蘭姨娘被嚇得花容失色,讓兩個丫頭攙扶著,一副惶惶不安的模樣,失去了以往的淡定自若。 “公爺……”她想偎過來求得一絲庇護,卻被徐國公一把推搡了開。 “都什么時候了,莊重些!” 玉蘭姨娘摔倒在地,吃疼的痛呼了一聲。 以前徐國公挺吃這套的,如今不過府里出了事,就換了一張面孔。玉蘭姨娘哪里知曉徐國公心中對她也有一絲遷怒,若不是玉蘭姨娘所出的庶長子徐哲和那位爺牽上關系,徐國公怎么也不會舍晉王而攀上那位主兒。 像徐國公這樣的人是不會檢討自身錯誤的,而慣于將事情全部推在他人的頭上。其實若不是他自己心生貪念,覺得那位爺比晉王更可能登上大位,因此而被人說動,又哪至于會鬧得這么一出。 一隊錦衣衛快速從書房里步了出來,為首的人手里捧著一個盒子。 “指揮使,找到了?!?/br> 指揮使點點頭,將盒子接過來揣如懷中,而此時徐國公所有注意力都集中在那盒子上面。若是他沒有記錯,他的書房中并沒有這樣一個盒子。 可這個錦盒又是他們從哪兒搜出來的?徐國公心中有一絲不好的預感。 他強堆著笑,上前一步,問:“還不知這盒中裝的是什么,諸位到底在搜什么?若是老夫沒記錯,老夫的書房里沒有這樣的盒子?!?/br> 這指揮使頗為不給他留臉:“公爺自是記不得,本指揮使見多了公爺這種人,一概不利于自己的,不是記不清,就是不知道。不過這東西被咱搜出來卻是真的,至于這里頭是什么就不告訴公爺了,是時陛下傳您,您自會知曉。某還身有要務,就不多陪了,上面沒發話之前,就委屈公爺在這府里待著,哪兒也不準去?!?/br> 說完,此人拱拱手就離開了,而徐國公府依舊被圍得密不透風,連只蒼蠅都飛不進去。 這一夜注定是個混亂之夜,弘景帝在乾清宮發了怒,連夜命人將四皇子永王帶進宮。 乾清宮里,弘景帝滿目厲色,將手中的東西摔在跪伏在地的永王面前。 “你自己好好看看,你可真是膽大包天!” 永王被帶進宮時,心中就有不好的預感,又見這副情形,早已是肝膽俱裂。他抖著手將地上的數封信函拿起來,一一打開了看,這些信竟是他與徐國公之間的密函。 有幾封不過是家常閑話,上面雖沒有用印,但寫信之人言談之間自稱都是用了他的字。還有一封則是兩人商議如何行事的密函,似乎為了取信對方,也是為了讓對方為自己所用,上面用了他的金印。 而最為讓他吃驚的事,這些信函之上的筆跡,竟然是他的筆跡。 永王的腦子轟的一下就炸開了,“父皇,這不是兒臣做的,這是有人陷害兒臣!” 第181章 紫禁城的夜, 比別處的夜都要黑,都要暗。 乾清宮, 一片燈火通明,卻是靜若無人之地。那一身明黃色衣裳的君王, 逆光而站, 面孔落在永王眼里一片斑駁模糊。 “陷害你?誰陷害你?這東西是常建安親自帶人去徐國公府搜來的, 你是說常建安想誣陷你?”常建安就是錦衣衛指揮使, 也是弘景帝的心腹,除了弘景帝的命令, 誰的也不聽,乃是朝中有了名的孤臣。 永王冷汗直流, 依舊辯解道:“可這真不是兒臣做的, 是有人故意想害兒臣的,還望父皇明鑒。兒臣就算再傻,也不會與人通信用自己的金印, 這不是明擺著給人留把柄?” 弘景帝只是瞅著他冷笑,并沒有說話。 永王的心,卻一直往下墜,怎么也不見底。 按常理說,與對方通信,尤其是這種密函,在信上留印,是極為愚蠢之事??尚靽莾沙铣?,還是晉王的岳丈, 若想收買了他,不下點本錢可不行。那是只老狐貍,不見兔子不撒鷹,所以捏了有對金印的密函,并不是不能取信于人。 而弘景帝的冷笑,也恰恰應在這上頭,說明弘景帝是信的。 這些念頭在永王腦海里跌來撞去的回旋著,他有一種如墜冰窖感,徹骨的寒冷。也知曉如今說什么,父皇都不會相信了。 到底是誰害他,到底是誰害他? 安王?代王?魯王?還是晉王? 他到有辦法替自己辯解清楚,可若是那事一說出來,恐會更加招了父皇的厭棄,且對方會不會與他作證還是未知。 永王沒了章程,只能痛哭流涕地磕著頭:“父皇,真不是兒臣做的,兒臣怎么可能做出這種事,還望父皇明察?!?/br> 嘭嘭嘭的磕頭聲,在夜晚聽起來極為可怖。 可這么些年,弘景帝已經不知聽了多少了,甚至比著還要凄楚可憐的畫面都見過,他已經不信這些表面功夫了,他更相信自己親眼看到的。 “你做不出這種事?那太子上次的事,還有王家的事,你以為朕不說,朕就是不知?淑妃買通了康嬪身邊的人,使著在御膳房對小寶下手,卻故布迷障栽贓給了錢賢妃,你也不知?淑妃當年為何舍了諸多貴女,卻偏偏為你求了落敗的安慶侯府嫡女與你為妃,你那王妃和老五的王妃是怎么回事,你真當朕什么都不知道?! “你母子二人真是心思惡毒,只因早年淑妃和德妃有些齟齬,就怨恨多年,人死了都還不放過,甚至貽害下一代人。你和你母妃真是好,好得很??!” 永王徹底驚得說不出話來了。 弘景帝眼中充滿了厭惡:“將他帶下去!” 這一夜乾清宮到底發生了什么,誰也不知,不過次日永王便被弘景帝下旨圈禁在自己府里,罪名是結黨營私。 張淑妃因替兒子求情,觸怒了弘景帝,被褫奪淑妃的封號,禁足在自己宮中。 不光這母子二人,還有徐國公,不過徐國公卻抵死不承認與永王結黨??扇俗C物證俱在,豈容他可辯駁,徐國公被下了詔獄。 這一連串的變故實在讓人目不暇接,弘景帝再一次向大家展現自己冷酷的手腕。大家本想著徐國公也是兩朝老臣,圣上息怒了總要放出來,就算沒了國公的帽子,總能留下一條性命,卻未曾想到徐國公竟不堪受辱在牢房中將自己吊死了。 弘景帝親自去了趟北鎮撫司大牢,事情沒有下文。 京中一時間風聲鶴唳,人人自危,在弘景三十三年里,一直藏在水面下的漩渦終于露出它血腥的爪牙。 徐國公被收尸回府,連喪事都沒敢大辦,擺過頭七就拉去下葬了。 往常門庭若市的國公府,如今清冷無比,吊唁之人寥寥無幾。國公府上下惶惶不安,不知道什么時候這國公府就要被收回去,一家子百十口人就要落得居無定所。 可上面一直沒有動靜,似乎渾然忘了之前的事,再加上經過多方打探,似乎因為徐國公的死,弘景帝并不打算追究后事了,便不免有人動心思了。 于是徐國公三七還未過,又一場亂子發生在徐國公府,卻是徐國公一直未立世子,他的幾個庶子為了國公的帽子打起來了。 府里烏煙瘴氣的,主子、下人們各立派系,甚至經常有大打出手的事發生。 這其中以庶長子徐哲手段最為狠辣,最后壓服了一眾人脫穎而出??删驮谒詾槟芊€打穩拿下國公帽子之時,上面突然下了圣旨,說徐國公夫人還在,當得另立嗣子,以傳承徐國公香火。 一直沒出現在人前的徐國公夫人回了府,從徐家旁枝抱了個還不足歲的小孩,養在自己的膝下。 與其一同回來的還有徐燕茹,她如今已經不是晉王妃了,表面上她是受了親爹的連累,才沒了這王妃之位,實際上如何該知道的都知道。 徐燕茹本想求個清凈,誰曾想兜兜轉轉還是脫不開這國公府。不過沒了徐國公,母女二人的日子似乎要更快意一些,養著那孩子,把曾經在玉蘭姨娘受到的郁氣全部找回去,似乎這樣的日子也還不錯。 這一切多虧了晉王,晉王在去找晉王妃之前就許諾了,這才是晉王妃為何愿意自曝其短幫晉王的原因所在。 其實她也不光是幫晉王,也是為了自救。 起先徐燕茹并不相信晉王的話,可事情的發展竟都照著晉王的預料而演,當晉王的人來帶她進宮面圣,她看到一旁有乾清宮的太監,她就知道她必須全然服從去把這件事做好,說不定還能求個喘息之地。 事實證明,晉王是向來說話算數的。 乾清宮,弘景帝沒好氣地道:“你倒是真沉得住氣!” 晉王微哂了一下,“兒臣必然要沉得住氣?!?/br> “你可以來與朕說,朕不是不明是非的昏君,會替你做主!” 可問題是晉王說了可有用,沒有切切實實的把柄,誰會相信片面之詞。別看這會兒弘景帝說得好,若是晉王真跑來找他告狀訴苦,且不提弘景帝會如何看待這個兒子,怕是心中也會疑他故意如此。 再說了這兩件事對晉王來說,一直是不堪示人的經歷,晉王可從沒有戳自己傷口給人看的癖好,若不是這次機會湊巧,而他又想趁機辦成一件事。 解釋不了弘景帝這話,晉王就只能說自己的:“兒臣如今很好,有兩個兒子,以后還會有更多?!?/br> 弘景帝看著下面這張臉,許久在囈語了一句:“你跟你娘一樣……” 聲音很小,卻鉆入晉王耳中,他眸光動了動,旋即歸于沉寂。 “讓朕想想,你先回去吧?!?/br> 晉王點點頭,便退下了。 寶座上的帝王久久回不過來神,李德全等一眾御前侍候的太監宮女也不敢打攪。殿中很安靜,似乎過了一會兒,又似乎過了許久,弘景帝才長長出了口氣。 “悶得慌,出去散散?!?/br> 李德全忙上前弓腰侍奉,弘景帝扶著他手臂邁出乾清宮。 長長的甬道,高聳的紅墻,構造成了整片的紫禁城。 弘景帝一路漫無境地的走著,像似沒有目標。 李德全在旁邊建議道:“陛下,若不奴才讓人擔了龍輦來?” 弘景帝揮了揮手:“說是散散,就走走吧?!?/br> 李德全只得應了聲是。 進了東六宮,李德全想著陛下莫不是想去哪位娘娘那兒坐坐,卻在看清不遠處那座宮宇,心里略微有些不自在。 那是景仁宮。 自打那位沒了,這座宮院一直就空著,東西六宮一共十二主位,早兩年有個得寵的嬪妃因為不愿屈就人之下,向弘景帝求了幾次都沒求來。寧愿就讓它空著,一直空著。 弘景帝也停駐了腳步,遠遠的看著那座紅墻碧瓦的宮殿,那院中種著數棵白玉蘭,一到花開之時,芬芳四溢,處處飄香。 “罷罷罷,難得他開了次口?!?/br> 第182章 晉王從宮里回來的時候, 瑤娘正盤膝坐在大炕上看賬冊。 見晉王走進來,她眼皮子都沒撩他一下。 紅綢幾個走進來服侍晉王洗漱換了衣裳,之后晉王在瑤娘對面坐下,紅翡奉了茶上來,幾個丫頭便下去了。 從始至終, 瑤娘連話都沒說一句。 她這是氣上了,打從那日從宮里回來就氣上了, 倒也沒做出什么過激之事, 就是不理晉王, 連同兩個兒子一起孤立他。丫頭們她就沒有聯合了, 再說那些丫頭們也不敢。 瑤娘氣晉王明明提前知道消息, 竟然不跟她打聲招呼。雖說當日能從坤寧宮安安穩穩回來,讓她很高興, 可回來后靜下一想, 他這是明知道會發生什么, 依舊打定主意要黃雀在后了。 雖說理智上告訴她, 晉王這么做沒錯,可感情還是接受不了。晉王倒也跟她解釋過, 知道幕后之人會動,但什么時候動著實不知。他有把握無論發生什么事,都可以保證她安安穩穩的, 且當時那種情形其實已經算是挺好的,確實有所損失,但損失可以忽略不計。 道理說了千萬個, 可這次瑤娘沒以前那么善解人意了。 晉王喝著茶,瑤娘目不斜視地看著賬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