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節
非常厭惡。 不想聽,恨不得把耳朵捂著。 “你別說了,出去!” “表哥……” “都是你,若不是你,繼柔不會走!”慶王突然一下子情緒激動起來,嘴里胡亂嚷道:“我不該對你心軟的,我應該早就把你送走。繼柔說得對,我是個懦夫,我就是個懦夫,我總是困在以前走不出來,我應該把你送走的……” 韓側妃如遭雷擊,萬萬沒想到慶王竟然動了這樣的心思。她滿心憋屈悲憤夾雜,渾身克制不住顫抖著。 不過她還是上前要去扶慶王,想得到他的原諒。兩人拉扯之間,從慶王懷里落下一物。她眼光閃了閃,鬼使神差地伸手將東西收入袖中。 這時,傳來一陣腳步聲,卻是總管福喜來了。 他一看就韓側妃就嚷上了,“側妃娘娘,您怎么來了?您看殿下這兩日心里不爽,唉,您就別添亂了?!?/br> 韓側妃想說什么,福喜卻是使了個眼神給她,她當即不再多言出去了。 走到外面還聽見慶王對福喜道:“以后別再讓她進來,我不想見到她……” 福喜道:“小田子去恭房了,都是老奴沒被人看好,以后定然不會發生這種事……” 知道慶王妃在娘家過得不錯,瑤娘就放心多了。 可轉眼間又一項事情擺在眼前,那就是正月十五上元節宮中會擺宴。 慶王妃如今和慶王鬧成這樣,怎還能一同入宮赴宴。幸好晉王回來說,今年上元節的宴與以往不同,乃是與民同樂,是時慶王妃出不出現都可以。 為了掩人耳目,瑤娘還是決定邀了慶王妃出來,真有個什么也能有托辭。慶王妃本是不愿出門的,賴不住瑤娘一再命人去邀,只能答應了。 到了這一日,晉王先入宮去了,瑤娘則在府里陪著慶王妃。 慶王妃是提前就來晉王府,不光是慶王妃,琰哥兒和珠珠也來了。 見到闊別已久的小伙伴,琰哥兒和珠珠總算露出了些笑容,這幾日琰哥兒和珠珠臉上的笑容少多了,慶王妃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免不得愁眉不展。 這幾日家里人的態度她也看在眼中,自然明白無論她做出什么決定,家里人都會支持她,甚至會盡最大努力幫她。 可她怎能罔顧家人的安危,若她真要和離,那對抗的可是皇權。即使成了,會不會招來陛下的厭棄?她會不會連累父兄?還有琰哥兒和珠珠,不可能讓她帶走。普通人家都沒有這種事,更何況是皇家。 只要一想到這一切,慶王妃就有種不能呼吸的窒息感。 可若讓她再回到那座府里,她也是萬萬做不到的,也因此這幾日慶王妃一直糾結焦慮,實在想不出個什么好辦法,只能就如同她爹說的那樣,等年節過了后再說,能拖一日就是一日。 慶王妃本以為瑤娘會問她一些事情,哪知瑤娘從頭到尾都沒有問起這一切,她心里不禁松了口氣。幾個孩子玩在一處,見著孩子們臉上的童真,慶王妃也漸漸忘了煩擾。 榮禧院里掛滿了燈,大的小的,五顏六色。 瑤娘和慶王妃陪著孩子們玩了一會兒,吩咐下人們照顧好幾個孩子,就收拾出門了。 弘景帝今日在午門樓宴請百官,并在端門前設了鰲燈和燈棚。其他眾王公貴族勛貴大臣們,自是每年不拉的在棋盤大街上設起了燈棚,綿延一直到正陽門。 夜幕已經降臨,方出王府,就能感覺到空氣中蘊含著一種屬于狂歡的躁動。 出了王府所在的大街,牌坊那里設了一個龐大高聳的燈塔,這是晉王府命人設的。從馬車里往外看去,各種樣式顏色的燈塔、燈樹鱗次櫛比,排列在一家一家一戶戶每個街口巷口前。四處都是人頭攢動,車馬如龍。 晉王府的馬車先去了棋盤大街,遠遠就見到那條矗立在端門前張牙舞爪騰空欲飛的五爪金龍鰲燈。 瑤娘還沒見到這樣的場面,簡直都看呆了。慶王妃與她講,每年的上元節都是京中最熱鬧的時候,這鰲燈更是每年都會有,只是形狀不同。 一直走到馬車不能再走,瑤娘二人才下了車來,讓護衛們護持著往里面去了。 再往里就是老百姓的禁區了,說是與民同樂,弘景帝也不可能真就毫無顧忌地融入在其中,若是出個刺客什么的,江山動搖,社稷不穩。 晉王府的燈棚設在比較靠前的位置,臨著弘景帝列坐的燈棚,瑤娘一路走來眼都看花了。越是往里,這燈棚外面所懸掛的燈越是好看,瑤娘長這么大還是第一次知道原來花燈也能玩出這么多花樣。 午門那處的宴剛散,瑤娘到時晉王已經在那里等著了。弘景帝和魏皇后還未到,慶王府的燈棚就在旁邊,緊鄰著晉王府的。 看得出慶王府的燈棚并未用心認真準備,花燈式樣平常,在一眾皇子中怕是落了下層。 慶王面色蒼白,看模樣有些憔悴,欲言又止朝這里喊了一聲:“繼柔……” 慶王妃往那邊看了一眼,慶王似是受到鼓勵,就想抬步走過來,卻看見在流彩的光芒照射下,慶王妃眼神突然冷了下來,嘴角也勾起一抹冷笑,轉過頭不再看這邊。他扭頭就看見韓側妃被幾個護衛丫鬟擁簇著來了。 他心中著急,下意識道:“你怎么來了?!” 韓側妃委屈萬分:“殿下,難道妾身不能來么?這家家戶戶都有女眷到,若是慶王府沒有……” 一聽這話,慶王就心中一疼,斥道:“誰讓你來的?誰讓你來的?你以前不是說不喜歡這種場合,你跑出來做什么!” 韓側妃哭了出來,一下又一下抹著淚也不說話。 慶王當即想讓人把韓側妃送走,卻想到今日場合不同,恐會招來矚目。他又看了慶王妃背影一眼,滿心喪氣,也沒再去看韓側妃,在旁邊的椅子上坐了下來。 韓側妃盈盈楚楚地站在那里,袖下的手卻是忍不住摸上袖兜里一個硬塊兒。 那邊,瑤娘猶豫地看了慶王妃一眼。 慶王妃對她笑了笑,小聲道:“我沒事,你不用擔心我?!?/br> 第162章 弘景帝悄無聲息的就出現了, 直到看見最前方的那個燈棚里出現了一個明黃色身影的人,瑤娘才發覺。 有內侍過來叫走了晉王, 慶王也離開了。 不多時晉王回來,慶王隨后。不過慶王的臉色有些白,大抵是發生了什么事。 晉王說帶瑤娘去逛逛燈市, 瑤娘問不用在這里陪著么。這種情況下, 若是弘景帝不離開,當兒子的是怎么也不能離開的。 之后瑤娘才知道,弘景帝的龍體有些不適,提前回宮了。 慶王妃同瑤娘一起出來的, 自然要一同走。慶王本是失魂落魄地站在自家府上燈棚里,見這邊晉王帶著人走了,想叫沒叫出口。 “他怎么了?挨訓了?”瑤娘小聲問。 晉王道:“父皇知道了,將七弟訓斥了一頓?!?/br> 其實晉王說得比較含蓄, 實則弘景帝大發雷霆,也不知是誰把這事捅給了出來。弘景帝罵慶王治家不嚴,寵妾滅妻。 這言語看似簡單,實則是頗為嚴重的了,這種事對尋常官員來說都是大忌,更何況是封了王的皇子。 讓晉王來看,弘景帝肯定是有什么煩心事, 才會發這么大的火,慶王是受了池魚之殃??蛇@事乃是事實,慶王連辯駁的機會都沒有, 除了跪下磕頭認錯,也不能再做其他。 當時所有皇子都在旁邊看著,慶王十分狼狽。 晉王知道父皇待老七這是過了,父皇雖稱不上是什么慈父,但一向在人前給兒子們留面子。從小到大,諸皇子中也就待老七不加以顏色,說是兒子,很多時候連個奴才都不如。 所以晉王能明白慶王為何會在他那個高麗人的表妹身上摔跟頭,這大抵就是一種類似于物傷其類的感同身受。這種事旁人勸不了也勸不得,只能看著他繼續往下走去,看他哪日自己能明白。 換成以前,晉王多少都是要為慶王說幾句話的。這次卻是沒有開口,一直保持緘默。 聽完晉王的敘述,瑤娘除了咂舌也沒敢說什么,因為慶王妃還在身后跟著。她和晉王說了兩句話,便去了慶王妃身邊與她同行。 “殿下說要帶我去燈市逛逛,咱們同行吧?!?/br> 慶王妃搖搖頭:“我就不去了?!?/br> 瑤娘急道:“難得一年一次佳節,我還沒見過京城的燈市,聽殿下說是時還會放煙花。咱們平時大門不出二門不邁,趁著機會散散心。再說了,琰哥兒和珠珠還在王府,到時候你同我們一起回去接了她?!?/br> 慶王妃正想著怎么拒絕,突然看到幾個往這里走來的人,眼睛一亮道:“我不是不去逛,我是不同你和五哥一起,你看我兄嫂他們來了,我同他們一處,就不打攪你和五哥了,等到時候我去王府接琰哥兒和珠珠?!?/br> 瑤娘也看到肖家的人。 肖乾和肖坤對晉王拱手行禮,“多謝殿下照顧舍妹?!?/br> 晉王眼神有些復雜,不過什么也沒說,只是點了點頭。 之后慶王妃和肖家人走了,瑤娘則是和晉王一路往前逛去。 這燈市分內外兩市,內市就是方才瑤娘和晉王走過的那一片,而外市在東安門以外,另琉璃廠和米市口兩處也有燈市。 這一入燈市,就猶如陷入一片流光璀璨的世界。 到處都是各色的燈,一排排一列列,讓人目不暇接?;舻念愋鸵埠芏?,有龍燈、宮燈、紗燈、花藍燈、龍鳳燈、棱角燈、樹地燈、禮花燈、蘑菇燈、走馬燈等等,形狀有圓形、正方形、圓柱形、多角形的,各式各樣。有大的有小的,品種繁多,最大的有幾層樓那么高,做燈山的主體,最小的僅不過巴掌大。 更有無數賣小吃的攤販、耍雜耍的、唱大戲的,還有賣各種器物玩意兒的攤子,四處一片人聲鼎沸,人頭攢動。 晉王一手環上瑤娘的腰,做護持的狀態。除了福成和玉蟬跟在兩人身邊,暗十和暗十一及數名護衛則喬裝成普通人的模樣,隱沒在四周。 一路上,瑤娘吃了一碗元宵,看了一會兒舞龍燈,還買了盞最普通的玉兔燈提在手里,興奮的小臉通紅。 晉王看著,心中憐愛不已,他還是帶她出來玩少了。不過當瑤娘把吃不完的元宵往他嘴里塞,他還是選擇了拒絕。 “挺好吃的,你為什么不吃啊?!?/br> 晉王都不想理她,他又不是第一天不吃甜食的。 路過一個用竹圈套小玩意的攤子,瑤娘花了半兩銀子買了三十個竹圈。其實讓晉王來看,那地上擺的一排排小物件,看起來好看,都十分粗糙,可瑤娘非要玩,就只能任她玩。 可惜手藝不行,三十個竹圈一個都沒套著。 晉王就聽她‘哎呀、哎呀’的感嘆著,等手里的竹圈丟完,一個東西都沒套著,那滿身失望勁兒簡直別提了。旁邊福成和玉蟬都忍著笑,晉王無奈地看著她盯著地上那些小玩意,似乎在猶豫要不要再買些竹圈兒來套。 “玉蟬,再給我來半兩銀子的?!?/br> 玉蟬忙掏了銀子上前換竹圈。 這一次瑤娘比方才謹慎多了,可還是一個都沒套著,套得最好的那一個只搭了個邊,不算數。 為什么就是套不著呢? 瑤娘目光灼灼地盯著那些小東西看,擺攤的小販似乎良心有些過不去了,忙從地上拿了個小貓崽造型的瓷件兒,遞了過來:“這位太太,送你一個吧?!?/br> 瑤娘覺得這個貓崽特別像花花,在上面浪費了好多圈兒都沒套中,一見老板要送她,當即就露出個笑容想接過來。 小販一陣目眩神迷,恨不得把攤子上的玩意都送給這位美麗的太太。而瑤娘手還沒伸出去,就被人擋下了。 正是晉王。 晉王看了福成一眼,福成就一擠走上前去,把小販手里的瓷件兒拿過來,擱在原地上。并伸手管小販要竹圈,小販也不顧福成沒給銀子,就心慌意亂地把一把竹圈兒都遞了過去。 福成拿著,畢恭畢敬地來到晉王身邊。 晉王接了過來,也沒見他怎么擺姿勢,那些竹圈就以rou眼不可見的速度飛了出去,等瑤娘俯首去看,所有玩意兒上都端端正正地套了一個竹圈兒。連那個離這里最遠,也是最吸引人的走馬燈的一角處也套了一個。 其實很多人被這個攤子吸引過來,就是看中了那盞走馬燈。 那走馬燈上貼著畫兒,上面畫著溪水魚兒,因為色彩鮮艷,再加上無風之動,轉起來猶如一群鯉魚正在水中搶食,十分博人眼球。 可這樣一盞走馬燈若是花銀子去買,需要十兩銀子,而這里幾文錢就能買個竹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