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節
書迷正在閱讀:幼崽喂養指南、言情線又崩了、鬼靈殿下變彎了[重生]、[綜]卷毛控怎么了!、婚事涼涼、美食心計、無道、致我最愛的你、古穿今功夫影后、美人譜
他不是最重禮教,連她送個披風都要回送《女戒》么? 宜生這樣想著,不小心就問出了口。 沈問秋一愣,隨即笑道:“自然是贊賞的,春兒很聰明,會用腦子,更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這樣的女子如何讓人不贊賞?” 宜生沒接話。 好在沈問秋也不需要她接話,徑自說了下去。 “我有個長輩……”他低聲開口,語氣有些遲疑,頓了下,似乎在考慮要不要說下去。 宜生漂亮的鳳眼靜靜看著他。 他便笑了下,不再遲疑,繼續說了下去:“……我有個長輩,也是被家人逼迫著嫁了人,成親后相公對她很好,但是……她卻從不快樂,一心想離開,后來——”他看向宜生,“后來,她與人私奔了?!?/br> “……可是她運氣不好,私奔途中遇到山賊,和情郎被山賊抓住。這還不是最壞的,最壞的是,她那情郎,一聽山賊要殺了男人留女人,立刻跪地求饒,舉手要將她送給山賊?!?/br> “你說可不可笑?” “費盡心思逃離,卻換得這樣的結果,所以當初為什么不安安分分留在相公身邊?” 沈問秋笑著問宜生,只是,笑著笑著,他眼里忽然有些閃光。 宜生正要仔細看,他卻很快低下了頭,再抬頭,眼中已經恢復正常。 “我以前不理解這位長輩,覺得她貪心,不知足,放著好好的相公不要,好好的日子不過,卻非要出去,最后落得那樣的下場,或許就是報應,是她應受的?!?/br> 他定定地看著宜生:“你說,這是不是她的報應?” 宜生卻有些慌亂。 一位長輩……被家人逼迫著嫁人……遇到山賊…… 這些信息拼湊在一起,一個可怕的猜測便拼命地、壓也壓不住地在她腦子里叫囂起來。 沈問秋的長輩,無外乎沈振英這邊,和他母親柳氏那邊的親戚。沈振英是泥腿子出身,早年離家時家里便只剩一個寡母,后來寡母也去世,沈振英雖回鄉給宗族見了個宗祠,卻也沒大力提攜族人,與族人往來也不多,因此可以說沈振英這邊早沒什么正經長輩。而柳氏娘家那邊,卻因為柳氏厭惡她后母,嫁到伯府后幾乎再沒回去過,因此沈問秋說的長輩,也不大可能是柳家那邊的。 而且,宜生在伯府那么多年,即便不問俗事,若是伯府相干的人家里發生了這樣的丑事,她也不可能一點沒有耳聞。 所以,沈問秋說的這位長輩……宜生不由捂住了嘴。 沈問秋的母親柳老夫人出自一個小官之家,其父官職不過六品,還是沒什么油水的衙門,在京城這個地方這家世完全算不上什么。但柳老夫人顏色生得極好,人也文雅,任誰見了都得稱一聲美人,沈問秋的長相便是隨了她。 因為生得好,柳老夫人閨中時提親者眾多,其中不乏許多門當戶對甚至條件更好的青年才俊。然而,威遠伯沈振英無意中見到她,這一見便驚為天人,念念不忘,不日便登門提親。 柳老夫人貪圖沈振英彩禮權勢,就將繼女許給了沈振英,而據說,柳老夫人當初是不樂意的,不僅不樂意,簡直是十分抗拒,她繼母是生生把她綁起來,又用了藥讓她渾身無力,才使得她順利嫁入伯府。 后來的事世人都知道了。 威遠伯對新娶的美貌小妻子十分疼愛,哪怕原配找上門,也硬是跟皇帝求了恩典,開大梁男子立平妻的先河,使得柳氏與劉氏平起平坐,之后十幾年,更是視原配劉氏如無物,一心專寵柳氏,對柳氏所出的三子沈問秋更是疼愛有加,臨終前分遺產都偏心地沒轍兒。 沈問秋十七歲那年,柳氏出城上香遇到驚馬,車翻人亡。 伯府對外是這樣說的,但宜生卻聽過一個傳聞,說其實柳氏是遇到了山賊,恐怕生前受了□□,伯府不過為了顏面才說成驚馬。 而后來沈問秋那被刺激過度的反應,更是讓知道這個傳聞的人深信不疑。 宜生想過這傳聞或許是真的,卻沒想到,這傳聞竟還不是全部的真相。 沈問秋似乎沒看到宜生驚訝的樣子,他依舊看著她,等著她的答案,像個執拗認死理的孩子,不得到答案不罷休。 報應么? 柳氏落得那樣一個結果,是她貪心不足、不守婦道、不知感恩的報應么? 宜生嫁給沈承宣時,柳氏便已經出事了,所以她沒有親自見過這位柳老夫人。但是,因為老威遠伯對柳氏那過分的寵愛,她沒少從伯府各色人等中聽過柳氏的傳聞,尤其是沈承宣的那些姨娘通房,不少都以柳氏為榜樣,雖然她們與柳氏根本沒太多相似的地方。 從那些傳聞中,宜生輕易就能勾勒出那個女子的形象。 美貌有才情,占盡了夫君寵愛,但難得不邀功不媚寵,反而與夫君的其他妻妾相處極和睦,簡直是賢妻典范,而她那傷春悲秋,見風流淚的性子,則是被當成了才女有別于庸脂俗粉的標志。 宜生以前很不明白柳氏這個人,如今聽了這樁秘聞,卻忽然有些明白了。 所有的大度,不過是因為不在意。 沈問秋還在等著她的答案。宜生看著他,之前的種種猜測畏懼和記恨,在這一刻卻忽然都消失的無影無蹤。 她看著沈問秋,心里居然只覺得他可憐。 “不,不是報應?!币松従徴f道。 “只是——實在蠢了些?!?/br> 作者有話要說: 二更~ 嗷!反超了!上榜了!開心地把所有小天使親親抱抱舉高高! ☆、第121章 8.08 宜生不信什么報應, 哪怕她死后有過那樣離奇的經歷。相比起報應,她更相信人為, 無論好的還是壞的,不然為何惡貫滿盈者能得善終?為何無辜善良者常遭磨難? 所以, 有時候真的并非報應, 而只是蠢了些而已。 宜生是這么想的,也是這么說的。 若是之前,在猜到沈問秋說的“那位長輩”就是他的母親后,她是萬萬不可能說出這樣的話的,一來覺得可能會得罪人, 二來覺得沒必要與沈問秋說那么深, 雖然她信任沈問秋, 但這信任里多少帶著一些敬畏和距離感,這些敬畏和距離感讓她在沈問秋面前無法放開, 始終保持著一定程度的戒備。 但她如今說了, 甚至絲毫沒有猶豫就脫口而出,說出口后還沒有半點后悔。 宜生想, 這或許是因為此時的沈問秋完全沒有一絲攻擊性,讓她升不起任何防備。 沈問秋聽了她的話, 半晌卻沒有回應, 只是眼神變得空茫茫一片,似乎在看著遠方,又似乎什么都沒看。 宜生沒有打擾他。 感覺像是過了很久,沈問秋忽然笑了。 “對, 你說的對?!?/br> “的確是太蠢了?!?/br> “所以我欣賞春兒,起碼春兒沒那么蠢,得其所愿,也沒把命賠進去,這才是聰明人的做法吧?!?/br> 沈問秋臉上帶笑,手指一下下敲著桌面,指尖與檀木敲打出清脆的聲音,仿佛代表了他此時輕快的心情。 宜生卻又搖了搖頭: “……蠢與不蠢,也不過是旁人如我這般隨口一說。叔齊伯夷兄弟為求仁義而讓國,又因仁義恥食周粟,餓死首陽山,這聽起來難道不蠢透么?但圣人都說:求仁得仁,亦復何怨?” 叔齊伯夷是商末孤竹君的兩個兒子,孤竹君要將國君之位傳給次子叔齊,叔齊認為國君之位應該由哥哥伯夷繼承,遂拒而不受,然伯夷卻同樣不愿繼承,兩人彼此相讓,因聽聞周文王仁義,兩人先后逃往周國。 然彼時文王已經逝世,武王即位,起兵伐商,叔齊伯夷認為武王此舉不仁不孝,因此拒受周國官職,隱居首陽山。為表氣節,兩人不食周粟,只以山上的野菜為食,卻又被人提醒,野菜難道不是周國的么? 叔齊伯夷因此便連野菜也不吃了,生生餓死在首陽山上。 后來,子貢問夫子,叔齊伯夷有怨乎?夫子答: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孔圣人這一句話,便使得世人將叔齊伯夷當做了抱節守志的典范大加贊揚。 因此,沈問秋一聽宜生拿叔齊伯夷做比,便忍不住搖頭:“這如何能比?叔齊伯夷是為仁義,而我……那位長輩呢?為了那危難當頭將她雙手送人的情郎么?”說這話時,他語氣里帶著一絲毫不掩飾的譏諷和自嘲。 宜生溫聲道:“我不是那位長輩,不清楚她是作何想的,或許是為自由,也或許是為情郎,但,自由也好,情郎也好,為何不能與仁義相比呢?都是心之所求,那么無論所求是什么,又有什么區別?” “雖然她所求的自由只得到一瞬,雖然她所求的情郎是個白眼狼,但這是結果,在她做決定時,是并不知道結果的,成果可以定成敗,卻不能定是非?!?/br> “若我今日出門落了水,那我出門便是件蠢事了么?” 她娓娓說完,話聲并不激烈,徐徐如清風入耳,仿佛只是在述說一件再明白不過的事,而不是要逼迫你認同她。然而卻正是這樣的態度,才讓人更加她所言有理。 沈問秋認真聽完,忽地笑道:“我竟不知,你居然還如此善辯?” 宜生卻看著他,搖頭:“不是我善辯,這是很簡單的道理,只是三爺你身在局中,才會看不清楚?!?/br> 身在……局中? 這話幾乎就差明白告訴他,她已經猜到那位長輩是誰了。 于是沈問秋臉上的笑便收斂了。 “所以,你覺得我那位……”他沒有說出后面的詞,“那位,沒做錯么?” “三爺,對錯也是人定的?!币松换亓诉@一句。 沈問秋卻點點頭。 “對,對錯也是人定的?!?/br> 說罷這話,他又低頭攤開那話本,翻到最后一頁。 這一頁寫著故事的結局。 當年的少女變成滿頭白發的老嫗,身旁打鐵的老伴兒已經揮不動鐵錘,門前有大戶人家納妾的轎子經過,吹吹打打,嗩吶震天,cao辦地竟比普通人家娶妻還排場。 小孫女羨慕地看著那漂亮花轎,天真的童聲脆脆地問奶奶:那花轎里的姑娘一定很開心吧,能坐那么漂亮的轎子。 奶奶摸摸小孫女的頭,笑地慈愛,卻沒說話。 遂有詩云: 莫只看他光鮮,誰知腹里心酸。 對錯誰能評斷,各人自知苦甘。 這最后一頁,沈問秋看得十分仔細,尤其那首明白如話、意思再清楚不過的篇尾詩,更是在口中一遍遍低聲念誦,仿佛什么寓意深遠的名家佳句一般。 方才長篇大論滔滔不絕沒覺得尷尬,這會兒被沈問秋這般看著、念著自己寫的詩,宜生卻覺得尷尬了。 她有些摸不準沈問秋是不是知道了些什么,畢竟晉江先生這名字,與晉江書坊一看便是有關系的,而晉江書坊,又是她一手開起來的鋪子。所以,便是沈問秋因此斷定這個“晉江先生”是她,也沒什么好奇怪的。 當然她也可以抵賴,用無數個理由抵賴。 但是這會兒,她卻覺得有些說不出謊話來騙他。 所以,這般尷尬之下,她輕咳一聲,便要告辭。 “宜生?!?/br> 沈問秋卻忽然喚住了她,叫的是她的名字。 因為周遭極靜,又只有他們兩人,所以宜生聽得很清楚。 女子的閨名,理應只有父母親人及丈夫才能直呼。但離開京城之后,宜生便不再恪守這種規矩,剛逃出京城時,她不僅摒棄了威遠伯府少夫人這個身份,甚至連渠姓都不敢用,便只讓人或者直接喚她宜生,或者喚她所取的假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