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節
想到這,顧青云暗暗一笑,剛想轉彎,就聽到隔壁那里傳來聲響。 “啊——” “砰!砰!” …… 顧青云一驚,衣袖一甩,連忙大步走過去,剛轉彎,就看到一個頭發披散的人朝他們這邊飛奔而來,還一邊走一邊解開衣衫,等他跑到他們面前時,就看到對方如剛出生的嬰兒那般狀態。 看到對方狂亂的神態,顧青云暗嘆了一口氣,揮揮手,身后就出來兩名身材彪悍的軍士,三下五除二,直接把搗亂的考生按在地上。 顧青云干咳一聲,其中一名軍士就把不知誰扔下的手帕塞在亂喊亂叫的考生嘴里,此時又出來兩名軍士,把考生直接扛走。 轉瞬間,一場sao亂就平息下來,大家的動作又默契又快速。 顧青云苦笑著搖搖頭,這不止是他們訓練有素,也是這兩天事故頻發的結果。越臨近考試結束的時間,考生們的壓力就越大,加上考場的環境惡劣,有人情緒不穩,如果不會自我紓解的話,很容易發生神經錯亂。 這種例子在考場上不罕見,顧青云當年就見過,比起十幾年前,現在鄉試的流程更是嚴格,科考的難度又上升,如此一來,考生們的壓力就更大了。 看到兩邊有考生不安地望來望去,顧青云喝道:“還有兩個時辰就結束考試,諸位要抓緊時間,不許東張西望?!?/br> 說完后,顧青云就朝旁邊看了一眼,只見那名考生正目瞪口呆地盯著自己,只見他頭發還算整齊地梳起來,人大約三十五六歲,寬額厚唇,面有風霜,整個人看起來很是沉穩憨厚。 顧青云微微皺眉,低咳一聲。 那人立即低下頭來,不敢再看。 顧青云滿意地點點頭,這名考生他之前巡視時注意過,畢竟坐在臭號旁邊,還能安之若素的人心理素質算是好的。尤其他曾經有過類似的經驗,更是對他有種親切感。 而且這人的長相讓他很有好感,大概是因為對方也許是農家出身吧,所以不自覺地,他就稍微多注意了一點。不過怕給對方惹麻煩,顧青云從來沒表現出來。 第171章 震驚 八月十六日早晨, 三年一次的鄉試終于結束,等考生們從貢院門口出去后, 顧青云等人暗暗松了口氣, 但隨之而來的,就是幾乎無窮無盡的卷子。 顧青云只覺得生活幾乎是一成不變的,這段日子每天睜眼就要改卷, 那些考生的答案千奇百怪,有些雖然和他們的答案不大一樣,但人家寫的另一種觀點能自圓其說,分數肯定是要給的。 這樣一來,顧青云花費的時間就越來越長。 期間, 顧青云和陳學士還得分出心神看一下其他同考官的動態,畢竟真出現什么舞弊行為, 即使不是他和陳學士的錯, 他們還是有責任的。 所幸,大概是監管嚴格,加上眾人沒有那個心思,目前沒有發現什么不好的苗頭。 也是, 顧青云回想之前聽說過的鄉試舞弊案,一般只要正副主考官能持身正, 按照規定來辦事, 其他考官想作弊的難度會極大。 大家好不容易做到這個位置,作弊這種風險極大的行為,肯定是小心了再小心, 沒有安全的方法是不會出手的。 自己運氣好,遇到一個好上官,風險不大。 想到這里,顧青云側頭瞄了一眼正擰眉看著試卷的陳學士,嘴角微翹,又重新低下頭去改卷子。 本次鄉試錄取舉人一百人,副榜是二十人,到了最后,大家把排名前兩百的卷子都找出來,考官們再次回頭看一遍。 鄉試卷子考試用分數值來算,但不是說分數越高就能上榜,還得綜合各種因素來看,比如說一首詩,可能不符合第一位改卷考官的口味,但在另外幾位考官眼中,這首詩無疑是極好的,這種情況下,就可以酌情給多點分數。 這次復查就是把考生本人的三場考試卷子都拿出來一一查看,如果考官覺得可以中榜,就會在卷內表明推薦,如果一名考生的卷子有兩個同考官寫下“薦”字的話,就會推薦給副主考官。 顧青云看了覺得合適,就會寫下一個“取”字,再把卷子給陳學士。到了這最后一步,倘若陳學士覺得不行,這名考生還是不會上榜,覺得可以上榜,就會寫個“中”字。 總之,使用各種手段就是為了最大限度地選拔出合適的人才,最大限度地保證公平。雖說人力有限,精力有限,想要絕對的公平在幾百年后依然保證不了,但顧青云認為,朝廷的這種制度還是挺不錯的。 尤其是現在還有規定,考生可以在榜單公布后,出不超過一百文錢的費用來查看自己的卷子,看看自己到底有哪些不足。 據說這個措施出臺后,保管鄉試試卷的部門真是喜出望外。 顧青云如今參與到這個流程后,覺得正主考官的權力真的很大,不愧有“去取權衡,專在主考”的說法,這讓他深深感激以前錄用他的主考官。難怪前朝考中的舉人和進士會把主考官當成自己的座師呢,這一個“中”字真的是有千鈞之重,足以決定一個人的命運。 可惜在夏朝,朝廷不喜歡考生和座師拉幫結派,也不高興考生把考官當成座師。不過傳統的力量還是很強大的,像顧青云,見到會試的主考官白燁,還是得叫他一聲“座師”。 這一忙,就忙了兩天,時間到了八月份的最后一天,大家的精力已經不足,個個熬得雙眼布滿血絲,眼底青黑。 優中選優,兩百份試卷又選中了一百四十份,陳學士沒有做最后的選擇,他們還有最后一個步驟要做。這次,他們不看謄抄的卷子,直接讓謄錄官把原卷尋來,再一一查看原卷。 這時候,如果謄抄的人有錯誤,那就得背責任。當然,這種情況下,出錯的幾率還是比較少的??脊賯兊闹饕头旁跁ㄉ?。此時的原卷名字還處于糊名狀態,不過如果有考官熟悉考生筆跡的話,還是有很大可能錄取他。 顧青云就看到有幾個同考官的眼神有波動,他仔細觀察,特意在那幾份卷子上掃視一遍,不動聲色。 越是在這種時候,這些同考官們即使真有認出的卷子也不會貿然出聲,因為中與不中,是正主考官的權力,旁人不能剝奪與質疑。即使同考官中有官職品級比陳學士高的,也會斟酌開口,還得是陳學士主動開口詢問的情況下。 顧青云看向陳學士,一百四十份試卷只取中一百份,還有二十份會上鄉試副榜,后面這個終究不是正經舉人。 陳學士一一察看過,直接把十三份書法不好、卷面不潔的卷子拿開,這下就還剩下一百二十七份。 “慎之,你說這里還有哪份有不足之處?”陳學士朝顧青云招招手示意。 顧青云愣了愣,他沒想到陳學士會問他,不經意間,他就注意到其他人炯炯有神的眼光,他看向試卷的眼神更是凝重,仿佛看到了這份卷子身后的主人,寒窗苦讀十幾年,甚至幾十年,可現在輕飄飄的一個舉動就會讓主人的努力付之流水。 想到這里,顧青云深吸一口氣,搖頭道:“大人,這些秀才都是一時俊才,下官覺得難以取舍,您就不用為難下官了,還是由您來決定?!彼记跋牒?,他還是按捺住這種可以決定別人命運的舉動,正主考官最大,中不中是他的事,自己何必多言? 而且說實話,這一百多份考卷分數相差無幾,書法即使達不到最佳,但起碼字也是寫得端端正正,清清楚楚的,沒有看出有敷衍的意思,他實在是難以抉擇。 那些同考官倒是躍躍欲試,可惜陳學士沒叫他們發言,也不敢再說。免得別人說自己徇私,萬一被政敵捅出去還亂謅一通就不好了。 陳學士注視了顧青云一會兒,見他仍然堅定地看著自己,沒有其他舉動,就不再為難他,直接選出一百份卷子放在一邊,又選出二十份卷子在另一邊。 這下子他們可以拆開彌封,查看考生的籍貫、祖宗三代等信息。 此時可以開始排名,等陳學士詢問大家排名意見時,所有同考官一一發出自己的意見,甚至有神情激動的,為了排名大聲爭吵。 他們都在湘省做官,即使不是本地人,可數年甚至十幾年住下來,肯定認識一些人,這時如果正主考官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的話,就能把他們認識的人排在前面。雖說排在最后一名的也是正經的舉人,但最后幾名和前面幾名的待遇能一樣嗎?大家肯定會爭這個。 看著那些或面紅耳赤,或淡淡說著幾句綿里藏針話語的同考官,顧青云暗自嘆了口氣。自己當初第一次被錄取為鄉試副榜第一,第二次被錄取為解元時,肯定也是經過這樣一番爭吵吧。 除非他當時以無可辯駁的高分被放在榜首,比如本次考試分數最高的杜君杰,就不可能落榜,沒有意外的話還會是解元。不過如果主考官看他不順眼,可能也會移動一下名次。 想到這里,他深深地感激當時錄取他的主考官。 可惜對方早已致仕,而且當初和自己的關系不怎么好。 這里的考生顧青云一個也不認識,他沒啥好吵的。 顧青云繼續履行自己的職責,也就是“搜落卷”,最開始就是在這落選的七份試卷中慢慢查看,如果認為有更出色的話,他們還可能回到榜上。畢竟那一百二十份卷子不是最終的決定,萬一有些考生的名聲不佳,可能還會被黜落。 這七份卷子中,顧青云看中了一份,覺得他寫的策論樸實有內涵,看得出這名秀才是有過實踐的,沒有死讀書,寫出來的策論很有可行性,很符合他的審美,就是書法差了點,只能說字體寫得中規中矩,一板一眼的,難怪陳學士會把他黜落,他最是喜歡寫字好看的。 事實上,到了最后這一步,看的就是誰的卷子比較合陳學士的眼緣。 顧青云心里覺得遺憾,就把視線轉到他的名字上。 陳橋,字木喬,湘省益央府人。顧青云只是隨意一看,整個人卻突然定住了! 他死死地盯著陳橋的祖上三代,曾祖父陳大樹,祖父陳一文,父親陳銅。 顧青云只覺得自己的腦袋完全混亂了!陳一文不是他外公的名字嗎?他聽他娘說過,他外公當初家里還是有上百畝地的,這是靠他的勤勞和節儉攢下的,人如其名,外公連一文錢都會看得很重。還有舅舅,名字就是陳銅,至于陳大樹,在他娘嫁到顧家沒幾年就去世了,倒是沒說起他。 自從顧青云懂事后,偶爾他為了裝小孩,總會問起為何三meimei可以去外婆家,而他不能的問題。每次他一問起,小陳氏總會說起娘家的事,還說起這個陳銅舅舅對她是最好的。尤其是在他考中舉人,家里日子好過后,小陳氏提到娘家的機會就更多了。 更別提老陳氏了,她和小陳氏同是陳家人,還沒出三代,她人越老就越會想起失散的親人,無論是陳家人還是她的親生女兒,只可惜顧青云在考中進士后多方托人尋找都無果。久而久之,大家就絕望了。 顧青云本來是不抱有希望的,畢竟在這個時代想找一家人無異于大海撈針,他認識的人中能接觸到戶籍的本來就不多,更別提能恰好找到他們了。 沒想到在他們完全放棄希望的情況下,顧青云竟然找到了! 是的,哪會有那么巧合的事?他幾乎能確定這個陳橋就是自己大舅舅的兒子,當初失散時他還沒出生呢,所以小陳氏不可能知道陳橋的名字。 顧青云嘆了口氣,陳橋是秀才,他還曾經托過龐喜林在他所任職的鄂省尋找過呢,沒想到踏破鐵鞋無覓處,陳橋竟然還是龐喜林的同鄉! 那邊傳來的爭論聲讓他意識到自己拿這份卷子的時間太長了,顧青云回過神來,看著陳橋的名字,又看看陳學士,心里有一些掙扎。 所以現在,自己到底要不要據理力爭,把陳橋的卷子放在取中的這邊?畢竟他就不信那一百二十份試卷找不出有毛病的地方。 可是想想考官的回避制度,顧青云又蔫下去了。 第172章 掙扎 科舉考官的回避制度, 顧青云嘴里暗暗地念叨著這個詞,他現在作為考官, 同族的人不能在他所在的省參加科考, 除此之外,近年來朝廷的回避制度牽涉到的人群越來越廣,以前是甥舅、岳婿關系不行, 現在則加上母族那邊的關系,比如說舅舅的兒子、姑姑的兒子、妻子的弟弟等等。 毫無疑問,如果陳橋真是舅舅的兒子,按道理來說,他連參加科舉考試的機會都沒有。 當然, 顧青云也明白,如果他事先知道陳橋在湘省, 他就不會申請來這里當副主考官了。 顧青云掩飾般拿起另一個人的卷子來看, 腦子里依然在快速地轉動。 自己到底要不要冒風險出手?顧青云知道,如果自己小心一點,把陳橋運作到副榜上是有非常大可能性的。而且他可以事后不去認親,等過個幾年風聲小了再去相認, 這樣就可以把風險降到最低,看起來這樣的風險不算大。 也許這是陳橋最接近中舉的一次了!以后他的發揮不一定能有這次好。不過也許他這次不中, 下一次萬一可以靠自己的努力中呢。 顧青云舒出一口氣, 說實在的,他現在對從未蒙面的外家是沒有多少感情的,畢竟沒有相處過, 只有那一點血緣上的牽絆。按照慣例,在這個世道大家應該抱成團,有好處要給自己人,至于暗箱cao作會擠下另一個人,對另一個人不公平?這個世界本身就是這樣,對面的考官們不就在爭論名次嗎?有幾個在副榜的,還有同考官們為他們說話,這涉及到利益分配。 顧青云不標榜自己是那種大公無私的人,在一定可行的范圍內,他很樂意向著自家人,可前提是不要損害到大多數人的利益,不要造成惡劣的影響,不要對自己有害處。 這是他的自私之處,他很明確地認識到這一點。 毫無疑問,陳橋這件事肯定會對他造成影響,做過的事總會留有痕跡,不怕一萬就怕萬一,有時候官場的事情很難說清楚,倒霉的時候即使你是無辜的,也會因為各種原因讓你蒙冤入獄,受到牽連。 顧青云想到家人,想到他爺爺奶奶、爹娘、簡薇和他那三個幼嫩的孩子,他輕輕地吐出一口氣,一番心理掙扎之后,還是下定決心。為了保險起見,顧青云還是打算不出手。 說到底,他小心謹慎了三十一年,不想因為這件事冒風險。 “抱歉?!鳖櫱嘣圃谛睦锇蛋嫡f了一句,視線從那份卷子上輕輕掃過,下定決心后,反而覺得心里一松。 沒有人知道剛才顧青云在短短不到一炷香的時間里,他到底經過了怎樣的掙扎,大家只看到顧青云依然認真地挑看著試卷,還在一堆落榜的試卷中抽出一部分查看,確定沒有遺落優秀的卷子。 最后,經過全體考官的討論,加上陳學士的獨斷,九月初二晚上,今年湘省的鄉試中舉名單終于出來了。 蓋上帶有自己官職和名字的印章,顧青云看著這張榜單,除卻上面沒有陳橋的名字,有一點遺憾外,他只覺得大功告成,心里充滿了喜悅。 這次試差到了這里就差不多可以結束了,接下來參加鹿鳴宴后,只要沒有考生鬧事,沒有人舉報有舞弊行為,基本上算是圓滿完成任務。 在把榜單粘貼出去前,顧青云等人陸陸續續地離開貢院,里面住得一點也不舒服,總聞到有一股霉味,加上老鼠、蛇、螞蟻和蟑螂特別多,所以一可以離開,大家就不顧天色已暗,個個趕緊收拾行禮直奔回住所。 顧青云跟著陳學士回到行館里,他顧不得疲憊,趕緊對顧三元吩咐道:“三元,你明天一早去外面查一下這次來參加鄉試的秀才陳橋,看他家到底是個什么情況?!闭f完還把寫有陳橋家庭狀況的紙張遞給他,“打聽不了什么消息,咱們再想別的辦法?!泵總€地方都會有消息靈通的地方,像陳橋這種秀才,想打聽得到還是很容易的,實在不行,他還認識這邊的官員,可以請他們幫忙,只是要消耗自己的人情而已。 顧三元接過來仔細看了看,一驚,話就脫口而出:“叔,您這是找到舅爺他們了?” 顧青云點點頭,捶捶肩膀,打了個哈欠,道:“沒什么意外的話,是的?!?/br> 顧三元聞言很是高興,他跟隨顧青云多年,知道顧家的遺憾,現在能找到,老家人肯定高興壞了,阿叔也算是了卻一樁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