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節
因為小院子只有他一個人住,吃飯什么的都不怎么方便,他偶爾會去二叔二嬸那里吃,但城內離碼頭還是有段距離的,吃一頓飯走那么遠,他覺得浪費時間,自己煮的話,更花時間。 他現在正是長身體的時候,餓得非???,每天四頓飯都不夠他吃,不像以前,還可以去方家蹭飯。 他去飯館點餐,讓人按時送到他的住所,可才吃了幾天,就覺得不好吃,不合胃口。 沒辦法,他只好向自己爹娘求助了。 沒想到顧大河和小陳氏一聽就非常激動,二話不說,小陳氏就搬到縣城來照顧他了,整天為他洗衣做飯,打掃院子,看起來還樂在其中。 老陳氏本來也想來的,可她都這個年齡了,顧青云怎么可能讓她勞動呢?只好一再婉拒,說了好多甜言蜜語才哄好她。 小陳氏在縣城適應得不錯,偶爾有空了,還會到簡家去串串門,主要是方氏懷孕,沒人陪著說話,知道小陳氏來了,過一段時間就會邀請她上門。尤其還聽說顧青云是早產兒,再看看他現在健康的樣子,方氏非常動心,認為小陳氏育兒很有經驗,就向她請教。 對此,顧青云很是驚訝,沒想到她們倆還有共同語言。 正當他安靜讀書的時候,顧伯山給他送來了一個小孩。 “大爺爺,你說讓我收留他?”顧青云驚訝地看著眼前的小孩,低著頭,穿著一件破破爛爛的麻布衣,面黃肌瘦的,別說是十二歲,就說十歲都有人信。 顧伯山嘆了口氣,輕聲道:“三元,抬起頭來?!?/br> 小孩這才慢慢抬起頭,一雙眼睛充滿了哀求、希冀和絕望,他的聲音顫抖:“我能干很多活的,吃得不多,阿叔,讓我留下來吧,我會好好聽話的?!?/br> 顧青云心里一驚,問道:“大爺爺,這是怎么回事?這不是三元嗎?我記得他小時候身子很圓潤,很活潑的,怎么變成現在這個樣子?” 他四歲就開始讀書,之后就很少和村里的小孩一起玩,最多是見面打聲招呼,而且可能是因為他性格的緣故,其他小孩一見到他就跑開,很少有人和他說話聊天,不像他四歲前,還有小孩敢叫他“病秧子”。 特別是他十歲考中童生后,村里的小孩基本就不敢靠近他,慢慢的,他也不大認得他們。所以他現在咋一看,還真的認不出顧三元,如果他不是自己的族人,沒聽到他的名字,顧青云不一定能記得他。 “你久不在村里不知道,三元的娘六年前生病去世,三元他爹就娶了一個女人回來,那女人不賢惠……”顧伯山后來的話沒有再說。 顧青云已經了然。 “雖說是同族的,但我們畢竟是外人,不了解他家的情況,每年祭祖的時候,我也沒仔細瞧他,只看了幾眼,見他都是好好的,還穿著新衣服,誰知道那女人暗地里欺負他呢。這次要不是三元跑來找我,我還不知道他受的罪?!?/br> “我照看弟弟,弟弟的時候,弟弟摔倒在地,我娘,她就說要賣了我,我害怕,就找族長了?!鳖櫲Y結巴巴地把話說完。 “還不算太蠢,知道找對人?!鳖櫱嘣瓶戳怂谎?,心里已經愿意了。 這就是同族之間的牽扯了,能幫一把是一把。 “三元性子老實,先跟在你身邊做個跑腿的,不用給他錢,給他吃飽飯就行,等他十六歲,也該能養活自己了?!鳖櫜娇刹粫乙粋€惹事精過來,要知道栓子可是他們全族的希望,只是他想到別的秀才都有個書童在身邊伺候,自家的沒有怎么行? 主要是三元的這個名字起得太好了,讓他一下子就想到栓子這里。 顧青云點頭同意,按照輩分,他比三元大一輩,使喚他跑腿是可以的。別的不說,跟在他身邊,肯定是能吃飽飯的。等三元長大一點,就按照他的意愿,給他一筆錢,或者介紹他到哪里做活,這一點他還是可以做到的。 小陳氏回來知道這事后,也沒有反對:“這娃兒性子不錯,我和他娘還有點交情哩,就讓他先留在咱們家吧?!敝安还?,是當事人沒有提出來,又是別人的家事,不好管,現在既然提出了,當然可以幫忙。 三元家里肯定是沒有意見的。 才幾百人的村子,其實很多事情都瞞不了這些家庭主婦。 就這樣,顧青云身邊多出了一名族中的侄子顧三元,基本上就是幫忙跑個腿什么的,不過他非常勤快,洗衣做飯都會。 小陳氏不知道想到什么,就認認真真教他怎么把湯煲好,怎么把菜做好,要適合顧青云的口味。 顧青云有空就教他認字,因為要帶出去的,所以還要教他一些禮儀。 他不得不承認,有人幫忙跑腿真是太方便了。像以前,他想找何謙竹定下個時間一起去酒樓吃飯,都得親自跑一趟,或者他有時候送東西給簡家,自己跑一趟也不像話,有些麻煩,老是要進門去請安,小題大做。 現在好了,有了顧三元,他讀書的時間就多了一點,很多瑣事都不用自己做。 特別是他寫話本的時候,還有人幫忙磨墨,節省了他不少力氣和時間。 如今他的《李林修仙記》已經接近尾聲,寫完這五萬字,顧青云就打算暫時不寫,等過了鄉試再說。 為此何林雖然很遺憾,但也能理解。他只是可惜,這么賺錢的一本書竟然就這么快完結了。 顧青云覺得是該完結的時候了,他都已經寫了兩年,現在市面上已經有他的跟風之作。 據何林說,他“一枕黃粱”的筆名已經有一批簇擁了,現在只要他開新話本,肯定有一大幫人掏錢買。 這讓顧青云很高興,看來寫話本還是要繼續做下去的。 時間過得很快,顧青云每隔兩天寫一篇策論、一首詩去給簡志遠修改,他給自己講解后,再出題給自己做,反反復復的,不知不覺,等簡家小兒滿三個月的時候,時間就到了八月,該啟程去郡城了。 八月份,顧青云認識的人很多都要參加科考,何謙竹、趙文軒和他去參加鄉試,顧青明、趙玉堂、何智去參加院試。 顧青亮這次縣試通過,府試沒通過,他只能跟著顧青明去臨近的府城照顧他了。 至于顧青云,這次就由他爹和顧三元一起跟著去,主要是家里人不放心顧三元,他還太小了,到時還不知道誰照顧誰呢。 這次到了郡城,他們先去找趙文軒,他從京城國子監回來就在郡城住了,已經租好房子,還事先寫信告訴過他們地址,這就免去了他們住客棧的不便。 時隔一年,再次見到趙文軒,顧青云都快不敢認了。 大家相互行禮后,其他人進屋去收拾東西,就只剩下他們三人在天井里面面相覷,過了一會才反應過來。 “文軒師兄,一年不見,你變了好多!”顧青云使勁地拍拍他的肩膀。 “那是變好還是變壞?”趙文軒微笑道,細長的眼睛微微瞇起來。 顧青云仔細打量他,如果之前的趙文軒是文弱中帶著陰沉,那現在的他是文弱中帶著深沉,總感覺一下子成熟幾歲。 何謙竹似乎也有同樣的感覺。 “當然是變好了?!眱扇水惪谕?。 趙文軒扯扯嘴角。 三人在堂屋坐下,開始聊國子監的事。 說到國子監,趙文軒微微皺了皺眉,說:“里面的關系錯綜復雜,我現在還不能理清,我的層次太低了,只能當跑腿的。在那里,要想安下心來讀書比較難,剛開始的時候花錢如流水,現在才好一點。算了,不說這個了,說說你們吧?!?/br> 顧青云和何謙竹對視了一眼,知道他不想說,也不想逼他,反正背井離鄉的,肯定有困難,過得不容易,但見他現在精神狀態還好,顧青云兩人就稍微放下心來。 一年沒見,顧青云二人都和趙文軒有好多話題要聊,各自說了自己的情況。 顧青云已經定親。 趙文軒現在還沒有孩子。 何謙竹念叨他的大胖兒子。 敘舊過后,時間緊急,大家又進入了復習狀態。 八月初九,他們再一次進入貢院。 這次顧青云在看到自己的號房的時候,終于松了一口氣。在一排號房的中間,離水缸這邊比較近,不是臭號。 說實在的,去年的那次鄉試實在是讓他印象深刻,弄得他現在都有點潔癖了,手總是洗了又洗,洗澡的時候恨不得能搓下一層皮來。 這次照樣要在里面呆九天,顧青云裝備齊全,又不是在臭號這里,心態極好。 第一場開始,試卷一下發,顧青云快速掃了一遍題目,心總算是回到肚子了。 第61章 名次 第一場竟然沒有詩賦!沒有詩賦!顧青云嚇了一跳, 看著這些經義題和算學題,兩者分數比重七三開, 這讓他很是驚喜。 看第一道, 是四書里的經義題。 “蕩蕩乎,民無能名焉;巍巍乎,其有成功也, 煥乎其有文章?!边@道題出得中規中矩,看似非常普通,來自《論語·泰伯》中孔子稱贊堯的片段。 顧青云想了想,這是孔子稱贊堯的話語,是對堯功績的贊美。結合現在的恩科, 他微微一笑,知道該如何答題了。 答題時先務必要頌揚古圣先賢的化育之功, 指出堯為百姓干了哪些事, 用了哪些賢人,然后表揚本朝陛下的英明神武,順便表表忠心,說自己今后一定要勵志輔佐當今陛下為人民做番大事業等等。 顧青云靈感如泉涌, 洋洋灑灑間就寫了幾百字,只是檢查的時候, 忽然覺得自己寫得是不是太諂媚了?要不要改得含蓄點? 他眼睛看了下對面, 發現大家都在認真答題。 微微一皺眉,他想起了方仁霄和自己說過的話,當時他們剛剛聽到先皇駕崩的消息。 “老師, 陛下是個什么樣的人?他現在幾歲了?”說來郁悶,他連當今最高國家領導人的具體年齡都不知道。不過等現在的新皇帝過一次萬壽節后,以后全天下的官員都會記住他的歲數和生辰的。 “陛下是一個精明強干的人?!狈饺氏鲱D了頓,繼續說,“作為原配長子,能在這個太后的手下活得長久,當了足足二十二年的太子,還能順利繼位,你說他能是一個簡單的人嗎?” 顧青云默然,現在這個景太后可是先皇得天下后娶的世家女,在前朝家世就不凡,他們家族眼光精準,把寶壓在先皇身上,還押對了,為此獲得了巨大的政治回報。當時先皇的原配剛剛登上后位不久就因病去世,景太后就順理成章地成為繼后。 景太后還生下一子,就是現在的晉王,剛剛滿二十歲,而新皇已四十歲。 “新皇能在諸王的夾攻下保住太子的位置,還能順利登基?!狈饺氏稣f到這里就拍拍顧青云的肩膀,“他從小到大是在戰場上長大的,為人有勇有謀,能隱忍,以后咱們做官,就老老實實做,不要想著搞小動作?!?/br> 顧青云一聽,對這個皇帝佩服得很,須知多少太子都在成功登基前被人干掉,一個二十幾年的活靶子竟然能成為最后的贏家! 實在是令人佩服和恐懼! 嗯,這次自己能多一次機會,還是托新皇的福。顧青云想了想,還是沒有改,就當是拍拍新皇的龍屁吧,反正自己又沒有什么驚天動地的才干,做不了那種恃才傲物的天才,咱還是老老實實做普通人吧。 想到這里,顧青云就放下第一道題,開始看第二道。 這次的題目出得很符合他的胃口,不知道是他的學識大漲,還是出的題目真的容易,反正顧青云在第二天下午就把全部的題目都做完,速度比去年快多了。 接下來就是睡覺、做飯,養精蓄銳。 第二場考試是策論和詩賦,詩賦只有一首,顧青云覺得不是很難,能寫得出來。 策論就需要費點心思了。 第一道策論題的大致意思是問現在縣學、州(州比府小比縣大,相當于現在的縣級市,分布在全國各地,有些地方是沒有的)學、府學的秀才管理是不是太寬松了,要不要加強對秀才的管理? 顧青云一看到這道題,關系到他們自身的利益,精神就更加集中。他的觀點當然是現在的管理方式非常好,非常妙,符合實際。 想想把他們這幫秀才當做前世高三生一樣管理,顧青云就覺得不靠譜,都寬松了那么久才想著嚴格起來,這怎么可能?他們又不是兵丁,而且秀才的年齡參差不齊,人家家里都有老婆孩子,還想讓人家住宿不成?那國家的繁衍大計誰來完成? 如果剛開國的時候就嚴格管理,那當然可以實行,但現在都開國那么久了,縣學等地方又沒出現過什么亂子,而且縣學的老師都不夠多,把大家拘在一起有什么用?還不如讓大家回家各找各媽。 也不知道主考官怎么想的,竟然出這道題目,難不成還真有朝廷的大員提出這個問題不成?這次自己一定要考上舉人,否則萬一朝廷腦抽了,像他前世看過的明朝那樣,管得那么嚴格,自己就抓瞎了。 寫完后,顧青云頗為滿意,想了想,趕緊再填上一些典故和經典話語,好好潤色一番,這才把它謄抄到試卷上。 做完這幾道策論后,顧青云發現,這些考題內容多涉及到如今的政治、經濟、軍事、教育等內容,都是十分具體而現實的問題,而且還要他們這些考生給出明確的解決方案。 非常務實。 對此顧青云心里頗為高興,貌似這對自己是有利的,尤其是涉及到基層方面,更是他的優勢之處。 像這道要不要繼續和北方邊境的游牧民族開放互市的策論題,顧青云的觀點當然是肯定的。他還列舉了互市開放后,他們林山縣牛馬羊的增加情況,價格從一開始的有價無市到現在每頭牛和驢的具體價格,而且有了牛等耕田工具后,他們每畝水稻投入的人力減少多少,這些解放出來的人力又可以去打零活,增加家庭總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