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節
顧大河還一臉興奮地拍拍他的肩膀,直呼他長大了。 “我之前還一直擔心著,沒想到轉眼你就長大了,看來是可以娶妻了?!?/br> 顧青云一聽,很是窘迫。在這個小院子,真的沒什么消息能隱瞞得住的。 接下來的日子,顧青云和往常一樣,開始每天步行到方家村,接受方仁霄每天一個時辰的指導。 這一天,在看過顧青云的詩文后,方仁霄嘆了口氣:“知道老夫為何要緊盯著你的詩文嗎?” 顧青云搖搖頭,不解地問:“老師,學生覺得詩文對以后做官治國都沒什么好處,為何大家一直以來都會如此重視呢?就是詩文不好,學生萬一可以考中進士,以后和您一樣,到工部之類的部門干活,應該也用不到詩文吧?” 他是真的很納悶,詩文雖然能看出一個人的文采,但做官又不是靠文采來做的,實際能力不是更重要嗎? 方仁霄虛點他的額頭,搖頭笑道:“你啊你,知道什么叫文人士大夫嗎?光讀書沒做過官的叫做‘士人’,做過官沒做讀過書的那些武官、醫官不是,只有那些既讀書又做過官又有一定名聲與政績的才叫‘士大夫’,這些人天然就是一個圈子的,其他人想融進去很難,但只要你融進去了,你就會發現,當官做事好像變得容易了。而文人之間最常用的結交方式是什么?是相互贈詩!” 見顧青云恍然大悟的樣子,他就繼續說道,“這是屬于應情應景必須會的事,等你以后到了京城你就知道了,參加很多聚會都要作詩。老夫聽說你在縣學專注于讀書,不怎么出去參加文會,這是對的,在縣學可以不必理會??墒且院笾灰阕隽斯?,必要的交際肯定是要的,有時候上官請你,難道你還能不出去?有時候上官詩文做得不好,或一下子想不出來,難道你不能替他捉刀一次?” 他這么一說,顧青云想想,的確如此。人在官場身不由己,就像他前世只是一名小科員,上級領導來了,領導叫你過去端茶倒酒,難道你還能不做?那不是等著穿小鞋嗎?要知道,在機關單位,領導雖然很難開除你,但要為難你一個下屬有的是法子!還能讓你有苦說不出來。 “你知道京城有多少人嗎?”方仁霄又問。 顧青云搖搖頭,據說北宋時期,當時的首都開封府就有一百萬人。 “有幾十萬人!京城什么都不多,就是人多官多,這樣一來,每年過節需要送禮的地方就多,而且京城大居不易,想維持和別人的關系,就需要你付出。如果你的詩文出色,就可以直接送詩文,這就省了好大一筆花費,否則就只能用錢了。不過一般人的詩文都是大概過得去就行了,不必每首都是精品。如果是非常出色的詩文,那就會價值千金,那等人才,很少有的?!?/br> 方仁霄似乎想起了在京城的日子,搖搖頭道,“剛開始老夫的詩文也不是很出色,只能不斷花錢,后來錢越來越少,覺得這樣下去不行了。這才努力鉆研詩文,在詩文有了一定的造詣后,之后的花費就少了,否則你今天看到老夫的家中一定不是現在這個樣子?!?/br> 說完他又仔細說了其他情況,這些潛規則都是唐宋之后一直延續下來的。顧青云覺得可能是沒有經過元代異族的摧殘,所以文人士大夫們還保留著這種傳統。 他很是受教地點點頭,心里頗有點惴惴不安。聽老師的意思,似乎詩文就相當于自己的一個標簽,可以決定別人對自己的態度。如果他詩文不好,以后即使工作再出色,別人也會輕視自己,認為自己只是一個“能吏”而已,想想官與吏的區別,顧青云就知道這個差別有多大了。 而且文人之間相交,相互贈詩文是很常見的事。他估計,這就相當于現代的兩個銷售經理見面時,第一件事就是交換名片。 這樣一想,顧青云就對詩文重視起來。 “只要你想在官場上有一番作為,不是考上進士就萬事大吉了,還有很多方面要注意,以后老夫會一一跟你說明,現在你鄉試還沒考,說這個太早了?!?/br> 顧青云一聽,覺得也對,自己舉人都還沒考上呢,擔憂這個太早了,還是等自己考中進士再說吧。 “來,下面老夫給你講講策論,像這篇宋人的策論就寫得很好,好在哪里呢?你看這一段,‘嗚呼,盡之矣??梢再p,可以無賞,賞之過乎仁;可以罰,可以無罰,罰之過乎義。過乎仁,不失為君子;過乎義,則流而入于忍人。故仁可過也,義不可過也?!@短短幾句話就表明了觀點,把寬容與界限說得很清楚,整篇策論短短六百字……” 安靜的書房里,只有方仁霄低沉的聲音響起,他講的內容深入淺出,通俗易懂,顧青云猶如一棵小樹饑渴地吸收著養分,想讓自己成長得更高、更強壯。 這樣的日子過了兩個月,方子茗才覺得不對,就跑過來試探。 “我怎么覺得大伯最近對你好得過分?還有,你的詩文水平怎么好像提升了一些?” 顧青云暗自翻翻白眼,有進士親自教授,背了很多書,傳授了一些技巧和經驗,能不提升一點嗎?雖然比起他的策論,進步的程度小多了。 不過他沒有說出他和方仁霄的約定,畢竟現在人家還沒決定,不好壞了姑娘的名聲,就道:“你才知道呀,老師一向對我很好的?!?/br> 方子茗不相信地搖搖頭,想了想,就道:“既然你都有進步了,我就有緊張感了,看來我明天也要開始去向大伯請教問題了?!毕惹八袉栴}都是直接問他爹的。 “好啊好啊,一起去,明年就要考鄉試了,得抓緊時間,只望老天保佑,不要讓保守派的主考官來考我們,否則詩文和經義的比重會增多,我就倒霉了?!鳖櫱嘣七€指望著算學、策論和律法來拉分呢。 平靜讀書的日子悠悠而過,除了認真讀書,他每天都會抽出一個時辰來寫話本,繼續保持修仙記的連載,其他能掙錢的活都不接了。 期間,顧青云還在縣城買了一套一進的宅子,因為帶有水井,還有一棵高大的桂花樹,就花了六十兩銀子,和當初趙玉堂買的宅子價格差不多,這還是優惠價呢。 有了自己的宅子,顧青云趕緊從縣學里搬出來,宅子雖然面積不大,只有兩百多平方,天井小小的,有四間臥室一間廚房和雜物間,但它周圍住的都是秀才、小吏、鄉紳等中產階級,挨近府衙,經常有捕快巡邏,治安極好。 旁邊沒有商鋪,所以宅子很安靜,很適合讀書,他非常喜歡。不知為何,在接到這一張寫著自己名字的房契時,顧青云覺得自己的心很踏實,不像無根的浮萍一樣,沒有安全感。 有了房子他很高興,可八月份,趙玉堂和顧青明還是院試落榜了。顧青明把試卷能記得的答案都默出來給他看過,顧青云覺得答得不錯,可中可不中,沒想到最終還是沒中。 大概是被打擊慣了,顧青明沒有最開始的消沉,仍然信心滿滿。 特別是他準備當父親了,把落榜的煩惱丟掉后,就把全副心思放在未出生的小孩身上。 顧青云看到這里,也不用勸說了。 只是明年,顧青亮也要開始下場了,他今年已經十六歲,大爺爺說他學得一般,小聰明是有的,可是不夠刻苦努力,但不管如何,明年都要下場試試,萬一能過了縣試,這樣也好說親。 看到這種情況,顧青云原本以為只要學個上十年,在古代考個秀才還是比較容易的,結果現實告訴他,不是每個人都是這樣的,總有人就缺了那么一點運氣,老是考不上??纯船F在外面街道上擺攤替人寫信的老童生就知道了。 自己還需更努力才行。 想到這些,顧青云繼續投入到學習中去。雖然學習很枯燥,有些知識還不知道能不能用到,甚至很難理解,但他已經比一般的人幸運太多,之前科考一直都很順利,不用經歷煎熬之苦,現在又有一名進士為師,這就是很大的金手指了。 而且他現在經濟壓力大減,家中店鋪的租金逐漸增多,咸雞蛋繼續增收,田地又免稅,這段時間,家里說等他考完鄉試后,就開始攢錢買田,這樣出產會多一點。 不知不覺中,又是一年過去了,時間到了金秋八月,顧青云已經十六歲。 八月初一這天,他在家吃了一頓豐盛的早餐后,就開始背著書箱和行李,準備搭乘家里的牛車,到桃江碼頭坐船到郡城,參加八月初九的鄉試。 第54章 兇險 這次考試他本來打算自己去的, 因為他已經這么大了,不好再讓他爹跟著一起跑, 又不是前幾年, 那時他還小,大家擔心他的安全。而且他爹這幾天估計是太激動了,他回來住的這幾天, 他爹老是半夜起來看他睡得好不好,結果把自己弄得受了點風寒,只是咳嗽了幾下,就被大家嚴禁他靠近自己,生怕傳染了, 為此他只能乖乖喝藥。 不過顧青云的這個決定遭到了全家人的強烈反對,萬一他生病了怎么辦?沒有個人跟著, 大家都不放心。這次考試可是要在考場內待九天, 顧大河懷疑到時他兒子還有沒有力氣走出來? 顧青云想想,覺得也對,于是就默許帶一人去照顧他。 顧二河本來是自告奮勇的,可沒想到顧青亮站出來, 強烈要求自己跟著去。 大家仔細一想,也就同意了。畢竟這兩次, 顧青明去科考都是他跟著去照顧的, 郡城他也去過兩次,顧二河沒有出過遠門,比不得他有經驗。 顧青云是無所謂, 看著顧青亮高興的樣子,也就同意了。這幾年,顧伯山要教書和處理村務,顧青明要安心讀書,大伯顧申河不善言辭,沉默寡言,不知從何時起,顧青云就發現大爺爺家的店鋪都是他一手安排的。 顧青亮今年十七歲,是一個見人三分笑的人,和顧青明一樣,可以輕易和人打成一片,交際能力強,別看他老是笑瞇瞇的,但辦事很靠譜,據他哥說,每次都能把他照顧得很好。 “青云,你只需好好在客棧讀書復習,其他雜事讓他去做就行了?!鳖櫱嗝髋呐乃募绨?,很是自豪。 顧青亮嘿嘿一笑,忍不住拿起荷包,倒出一顆糖放進嘴里。 眾人不忍直視,都這么大了,還吃糖,從小吃到大,他那口牙齒還能好好的,算他注意保護牙齒了。 這次顧青云去郡城參加鄉試,離開的時候,基本上全村的人都來送他,要不是他家不肯收錢,那村里人肯定會捐錢給他的。 坐上牛車要走的時候,顧青云和家人告別,看著他們那一張張期盼的臉,突然覺得壓力很大,尤其是顧家這一族的人,臉上更是滿懷熱切、充滿希望地望著他。 “青云,不必多想,只需盡力考即可?!鳖櫱嗔磷⒁獾剿那榫w,安慰地拍拍他的手背。 顧青云看了他一眼,沒有說話。 他爺爺背對著他們,也說了幾句寬慰的話。 顧青云不想讓他們擔心,就露出笑容。 八月初二,顧青云和何謙竹、趙文軒、方子茗等人一起到達了郡城。這次他不缺錢,但不打算住客棧,因為考試時間就要九天,再加上他們提前來,還要等放榜,需要一個月不止。時間太長了,四人商量過后,就在貢院附近合伙租了個小小的四合院,布局和他在縣城的宅子差不多,只是天井比他那里大一些,還種了幾叢青竹和一棵桂樹。 這是專門出租給考生的,里面的家具一應俱全,拎包就能入住。因為方子茗帶來的人多,就占據三間,其他三人每兩人一間就夠了。 算了算,廚師由方子茗家的小廝充任,伙食和房錢之類的由四人平分,價格比住在客棧還要便宜些,且這里的環境更加安靜。要不是方子茗事先派人來提前租好,他們肯定租不到這么合適的地方。 顧青云和顧青亮住在同一間房,他睡在大床上,顧青亮睡在小一點的床榻上。 “青云,你這段時間感覺和以前有點不一樣,是不是因為要考鄉試???”顧青云正在仔細整理自己的書籍呢,就聽到顧青亮的問話。 “沒有,有什么不一樣的?”顧青云轉頭看著他,莫名其妙。 “反正就是不一樣了?!鳖櫱嗔磷屑毚蛄克环?,自顧自地點頭,“好像更自信了,精氣神更好了?!?/br> “你愛怎么說怎么說?!鳖櫱嘣瓢琢怂谎?,他覺得自己每天都這樣啊,不過更自信可能是真的,畢竟他覺得自己現在比一年前學到的東西更多,對鄉試有一定的信心。 經過方仁霄的教導,他對經義的理解大幅度上升,感覺作詩沒有以前那么難了,輕松多了。還有策論,也知道該怎么寫,就是用的詞句還不夠華麗,引經據典做得不夠,現在暫時只能走質樸風格。 即使有老師教導,不過要跟上老師的思路,自己也付出了很多。方仁霄博聞強記,他有時候講解一道題就會突然轉到另外的內容上,內容會不斷地加深拓寬,沒有一定的知識量都不知道他在講什么。 所以顧青云這一年來,除了每天晚上完成老師布置的功課外,還要不斷地閱讀新的書籍,充實自己,增加自己的知識儲備量。 第二天一大早,照樣辦好鄉試手續后,顧青云等人就走回暫住的院子。 想起剛才的場面,大家都心有戚戚焉。單是和他們同一天去辦手續的秀才就有上百人,讓他們從早上等到中午才辦好,這還是他們去得早,去遲一點,估計都要排到晚上了。 “好多人……”何謙竹感嘆。 “能不多嗎?像我們府就有秀才兩百多人,除去一些不來考的,都有將近兩百人。整個郡有十個府,有些府比我們還大,人更多,這樣算來,就有兩千余人來考?;旧?,只要有點上進心的,能走動的都會來?!鳖櫱嘣聘袊@。 其他人一聽,心里暗暗算了下,贊同地頷首。 “反正鄉試很麻煩的,要在里面住九天,上次我在里面時,到了后面兩天,感覺已經神志不清了,做題都是順著感覺走。還有,到了最后一天,我帶去的饅頭不知怎么的,都已經發霉,最后只能自己煮粥喝,煮的粥味道怪怪的,出考棚后,我已經倒在趙三身上了?!壁w文軒吐槽,想起三年前的事,一臉苦澀,臉都發白了,看起來心有余悸的樣子。 顧青云等人一聽,頓覺頭皮發麻。 上次院試的三天已經夠難熬了,這次要九天,想想就可怕。 “文軒師兄,你們上次錄入的名額有多少?”顧青云問道,他以前關注過,可現在還想再確認一遍。 按規定,每個?。ぃ┑目忌浫∶~都是有定數的,大致按各省文風的優劣,人口的多寡和丁賦的輕重制定的。一般大省有一百幾十名、次省百余名,再次的有七八十名,最小的省只會錄取四五十名。 他們越陽郡往年的錄取名額是五十到八十之間,視情況而定。 “上次正榜錄取名額有七十人,副榜有十四人?!壁w文軒記得很清楚。 何謙竹嘆了口氣,說道:“雖說有八十四人,但副榜我們基本上是上不了的,而且也不想上?!?/br> 眾人默然。所謂的正榜就是正統的舉人出身,副榜按道理是錄取那些排在七十名之后的考生,但他們還不是舉人,沒有舉人的待遇,但上副榜有個好處,可以知道你排在第幾,估摸一下自己的實際水平,也許三年后就是你上正榜了呢。 這相當于現代“種子選手”的性質。 副榜還有一個好處,就是可以去京城國子監入學,那里大儒多,教學水平高。如果你之后還是考不上舉人,還是上了副榜的話,那連續兩次上副榜的你,可以直接有資格參加會試,只要考上了,照樣是進士出身,和別的正統舉人沒有什么區別。 話是這么說,但大家都知道,副榜是朝廷給那些有權有勢的官宦子弟的福利,一般而言,貧寒學子是很少出現在副榜上的,除非你的確考得很比其他副榜的人都出色,人家不得不給你,可是科舉閱卷的彈性太大了,很難說清。 像這種福利,張修遠、方子茗等人都享受不到,更別提顧青云他們了。 所以他們能爭的想爭的就是那七十個名額,也許今年會多點,最怕的是名額比上次還要少了。 兩三千人中錄取幾十號人,每三年還會多出兩批秀才,所以越到最后,科舉考試就越慘烈。難怪有人考到老都考不上呢。 鄉試的正副主考官是由朝廷直接下派的欽差大臣充任,他們都是翰林、進士出身的部院官,除了這兩個主考官外,還有四個同考官,一般由本郡巡撫、總督等官員充任,還有其它官員若干。等改卷子的時候,官府還會把整個郡的大儒或退休的高級官員(三品以上)請來一起閱卷,減少作弊的可能,所以副榜偶爾會錄取一兩個的確學問優秀的秀才,以示公平。 回到住所吃了方子茗家中下人燒的午飯后,顧青云正在天井這里散步消食呢,就看到方子茗來找自己了。 “他們兩個呢?”顧青云瞧瞧后面,沒見到何謙竹和趙文軒。 “他們睡下了,今天忙了半天?!狈阶榆卮?。 兩人開始繞著幾叢青竹散步,聞著桂花樹的淡淡清香,顧青云估計,過上半個月,桂花就可全部開花了,那時的香味更濃郁。因為這里挨近貢院,大多數都是出租給秀才們,所以整條巷子的住所幾乎都種有桂樹,深受考生們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