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節
九原雖然收了她做徒弟,可師徒兩個見面的次數一個巴掌都能數的出來。長孫凌妍的大部分基礎課,其實還都是余華和徐成教導的,兩人對待這個小師弟倒很是用心,竟然時不時的過問她的功課。 雖然是處于放羊狀態,可是九原老道還是給長孫凌妍布置了一些作業。他也不講解煉器的原理和技巧,只是隨隨便便就扔了一個竹簡過來,讓這個小徒弟自己學習。 “先做個能用得到的體會一下吧?!?/br> 九原老道的傳音符是這樣說的。據說他此時此刻正在劍室之中閉關研究,能想起徒弟來就算不錯了。 做個能用得到的? 哪有這樣隨意的標準??? 長孫凌妍想來想去也摸不準師傅的脈,便也只好按照字面上的意思理解了。 現在對她來說,最能用到的東西,不外乎就是劍了。 她現在在修習劍法,雖然剛剛才學出了一些眉目,可是沒有劍的配合,許多劍招下手的分寸都不好掌握。 劍修是一定要能了解和掌握自己的佩劍的,沒有劍的劍修,簡直就是一個笑話。 一想到能親自打造一把屬于自己的劍,長孫凌妍忽然就有些躍躍欲試了。 親手為自己鑄造一把劍,想想就很帶感。 想到這里,她便開始動手畫設計圖。 千秋頂的人都知道,九原真人的小徒弟是個有些怪癖的人——他煉鑄之前喜歡先把東西畫出來。 放眼三界,會多此一舉的人也只有這一個。 煉師在開爐之前,雖然也會對即將要制作的法器有個設定和預估,可那大都是在腦子中進行的,從來都不會留于紙面。雖然火候的掌握和時間的控制不是別人能看的出來的,可是要是都向長孫凌妍這樣大喇喇的畫在之上,明眼人都能看出個大概。 煉器需要技術,更需要思路。合理的設計對器師尤為重要。完成一個成熟的想法,誰不是都死死的捂在手里,恨不得別人都不知道。 于是長孫凌妍這樣完全不設防的分享精神,受到了千秋頂上下的一致歡迎。雖然她還不能掌握太高深的技巧,可是她卻有著獨特的思維和想象力。幾乎每個人在和她交流問題的過程中,或多或少都會受到一些啟發,自身的思路也開闊了不少。 這是長孫凌妍入門以來,即將展示的第一個作品。 這次她要煉制的,是一把輕質劍。 她仔細的分析了一下自己的身體狀態和劍法風格,發現《升空圖》中記載的臨淵劍法以清靈迅捷為主,她的力量在這一個月的練習中并沒有明顯的提升,倒是步法輕快了不少,使用重劍顯然是不合適的。 劍身輕薄,那就勢必要犧牲厚度,劍的硬度就要受到影響。 這樣造出的劍,便是長孫凌妍的技巧如何的高超,劍的屬性也只能算得上是平庸。 硬度韌度鋒利度都不出彩,和普通器宗弟子造出來的也沒什么差別。 除非她決定制作軟劍,否則這次的成果注定要沒什么看頭。 畢竟原材料就決定了基礎,想要超越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以長孫凌妍現在能夠得到的材質來說,絕大部分的軟質都局限在黃階,想要再好的價位就不是長孫凌妍能夠承受的起了。 軟劍就不一樣了。 說起來,三界之中,劍修大都走剛猛霸道的路子,對于佩劍的韌度和硬度往往有著很高的要求。 比如像長孫凌妍之前見到過的那把冰玄鐵劍,就是重劍之中的典范。 若是反其道而行之,做出一把可以彎曲的軟劍,提升劍身的韌度,必定是很吸引眼球的。 只是這樣的劍在云蒼山并不適用,便是以靈巧迅捷見長的長孫凌妍自己,恐怕也不會用的很順手。 她倒是不在乎自己能不能一鳴驚人。 許多煉器大能的處女作也都很平淡,甚至有幾個因為做的太失敗而被人嘲笑輕視,不怎么待見。 煉器界偶爾也會有流星閃過,耀眼奪目令人驚嘆不已,可是大都就是剎那間的芳華,之后便歸于沉寂,有些甚至也沒了后文。 煉器是一條寂寞且枯燥的道路,很多時候真正能走下去的人,并不全是因為靈感和熱情,而是堅韌的毅力和責任心。 不在乎一時的得失,也不在意暫時的平寂。只要踏踏實實的走下去,終究會有收獲。不管你平時是個怎么的人,爐火一開就要和外界脫離開來,什么都不要在意。 一旦你失了平常心,你煉器的路也就算是走到頭了。 這是長孫凌妍離開試煉閣之前,施坦叮囑她的話。 他當時說的意味深長,語調中帶著無盡的感慨和喟嘆,眼神中確實滿滿的警告。 想必這之中是有些故事在里面的。 長孫凌妍沒興趣知道施坦過去的那些愛恨情仇,可是施坦的這些話她卻牢牢的記在了心中,一刻也不曾忘記。 是要做個能用的上的吧。 只要最適合現在的自己,那便是對的了。 想來想去,她終究決定鍛造一把輕質中劍。 雙面刃,劍身附有血槽,同時合并聚靈陣、疾風陣和幻陣三種。如果可能的話,通過低溫鍛造附加少部分的紅松鐵進去,改變劍身的密度,使劍變得更加輕薄而不影響硬度,也算是一個小小的改進。 她邊想邊改,邊改邊實驗,很快就拿出了試驗品。 加入了紅松鐵的劍比她想象中耐受度都要好很多。如果通過幾日的試煉,能夠確保劍身品質穩定的話,長孫凌妍覺得她還可以在劍上再添加一個靈陣。 這一夜,她轉換成了太陰體質,帶著新出爐的試驗品,到了聆訓堂后山試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