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節
進了城守并時用來辦工的帳子,便看到四皇子端著架子坐在上座,王修晉和李菻善帶著兒子給四皇子行禮,四皇子忙起身,走到王修晉的身前,把人扶起,“我的弟弟喲,怎么幾天不見就受了驚,雅昶,可有嚇到?” 城守聽著四皇子的話,再打量李菻善和王修晉,他受訓的時候,是知道李家同皇室走得近,也聽說四皇子認義弟的事,那會兒有些不太信,現在卻不得不信。 雅昶看向父親和小爹,平時他見到四皇子叫伯伯的,現下有外人要怎么稱呼四皇子?王修晉沖兒子點點頭,雅昶便開了口,“伯伯,雅昶無礙?!?/br> “哪里沒事,肯定驚著了,大半夜的跑進屋里個人,怎么可能沒嚇到,伯伯帶著御醫來了,讓他給你診診?!彼幕首哟笫忠粨],便讓親隨去請御醫,也不管御醫連日來趕路需不需要休息。 雅昶心里苦,他明明就沒事??!不想讓御醫診脈,到時御醫若是為了表現,給他開又苦又難以下咽的藥可怎么辦。 王修晉看著兒子的表情,便猜出他想什么,嘴角微微上揚,“京城里一切可好?” “接到信后,我本要當天就出發,后來想想應該先在京城查探一番,若不然我趕來了,想害你的人卻從京城溜了怎么辦,我和王大人配合著,很快確定了幾個人,說來還要謝謝菻善,若不是他從迎大軍凱旋后,便派人跟著某人,我和王大人也就不會懷疑到那人?!彼幕首影殉鞘刳s出了營帳,讓一家三口坐下,把為何晚來幾日的事講明。 “你派人盯著誰了”王修晉不解的看向李菻善,“若是細作就不用說了?!?/br> “并非細作?!崩钊H善看向四皇子,“可是那日迎大軍的禮官?” “正是?!彼幕首狱c頭。 “禮官?我們跟他無冤無仇的,他為何動了殺心?”王修晉完全想不通了,他雖然不喜歡禮官那種特別能隱忍的人,但也不會覺得對方能干出殺人的事。 “因為你??!”四皇子指了指王修晉,“因為你說了立碑的事,禮部的老頭非常找你,拖著你下水,便派那禮官尋你,那位禮官是不敢甩你的臉色,但對你的掌柜可是擺足了臉,你家掌柜的也是個得罪人的,不直說你不在京中,那禮官便在糧鋪對外面的茶館等著,也不四下找找,這事也不知怎么著被禮總的老頭知道到了。禮部接下立碑的旨意后,便是各種忙亂,禮部老頭心里火正愁沒處發,那位便碰上了,自然就被趕回家了?!?/br> “就為這個?他就想殺了我?他是不是腦子被門夾了?還是腦子里殘缺了?有病得治!”王修晉覺得自己太悲劇了,躺槍躺得也沒理由了,“而且這事跟我有毛關系,是禮部尚書給他的活,他做不好,怪別人身上,有病吧!”王修晉氣得不輕,他都躲回鄉下去了,居然還能中槍,還連累了兒子受到驚嚇?!安粚?,他哪來的這么大的膽子,有人圈攏吧!而且他哪來的那么多的打手?” “確實是有添了把柴,就是他的先生,他的先生在京城有些門路,認識很多官員,也教出不少學生,為官學生品級不高卻也不算低?!彼幕首佑X得禮官的先生有問題,可又查不出問題在哪里。 “緩慢滲透,然后想要架空皇權?”王修晉沒把事往好了想。 四皇子愣愣的看向王修晉,他怎么就沒想到,細想想為官的品級,可不就是中軸的位置?!斑@邊的事要快些處理,然后速速回京,不管用什么理由,也要把那人抓住,審審再說?!?/br> 知府和御醫是一起到的,御醫掃了一眼知府,便讓帳外的四皇子親衛傳個話,被趕出來的城守站得遠遠的看向那兩人,心里猜測著御醫能進入帳內,知府大概得等。 沒一會兒御醫被叫了進去,等御醫再出來,身后跟著王修晉和雅昶,王修晉一邊走一邊向御醫詢問什么,雅昶慢悠悠的跟在后面。 城守正在猜測王修晉問的是什么,李菻善怎么沒跟著一起出來,便聽到四皇子的親衛喚他進帳,城守立刻挺了挺腰桿,沖著知府得意的笑了笑,氣得知府直磨牙,抬手指了指城守,心里暗罵,平時他對城守不算有多好,也沒找過麻煩,這人去算計自己,太氣人了,等送走四皇子的! 兩位互相瞪對方,然后一同走進帳內,沒一會兒兩人一起灰溜溜的出來,互相看了一眼,一同搖了搖頭,然后辦事去了。李菻善向四皇子拱了拱手道謝,四皇子則拍了拍李菻善的肩膀,他可是記得李菻善替他挨過一箭,還把大功拱手相讓的事,于公于私,他都欠李菻善的。 王修晉回到帳內,因是軍營,他們搬過來。并沒有讓仆人一起,王修晉開始收拾東西,從今天起怕是不能再住在軍營里。王修晉的猜測很準,沒一會兒一位親衛過來向王修晉解釋,四皇子在城里找了處院子,讓王修晉一起搬過去,等到城中事處理完,便一同返回京城。 因辦事不利被四皇子大罵一頓的知府再一次提審黑衣人,在心里暗暗發誓一定要問出指使者,黑衣人受了幾次的的刑,仍是沒有開口,咬著牙挺著,知府氣得沒邊,只能跳腳嚷著狠狠打。 另一邊的城守帶著人去了野外,因為那晚有黑衣人來襲,他便認定那幫子賊人進了城,便沒有派人去野外查看,即便是李菻善提出,他也打著哈哈過去,現在被四皇子罵,城守才覺得自己腦子也壞掉了,也不想想李菻善雖不是上管他的官員,可是出身擺在那里,若想為難他,寫封信進京就能要了他的身家性命,看來他是派到這里守城后,日子過得太安逸了。 王修晉一家三口搬出軍營,住進了四皇子弄的小院里,雅昶住進來之后,便看到四皇子的長子,兩人很快玩到一起去,王修晉看著那小孩子,不由得感慨了一句,沒想到四皇子這么多年一直沒有忘記過,只是孩子已經這么大了,一直帶在身邊真的好嗎?是不是應該學會放手?當然也只是在心里想想,絕對不會說出口。 “之前隨大軍出征,把他養在父皇那兒,等我回來后,發現他跟我都不親了,好不容易又親近,哪里舍得跟他分開,便帶來了?!彼幕首犹貏e喜歡長子,“雖不是特別聰明,但像我?!?/br> 王修晉張了張嘴,最后什么也沒說,他不曾經歷過四皇子的事,也就無法想像如果發生在自己身上,他會如何護著雅昶,想想之前雅昶受到襲擊的事,他到現在也不敢讓雅昶離開視線太久。 第313章 搬出軍營, 行動便自由了很多,關于外界的消息接觸的自然也就多了。王掌柜回京之后, 便聽說了王修晉遇到埋伏的事,立刻趕了過來, 哪想到過來之后, 見不到人, 便只能在城中等著, 終于見東家從軍營出來,看著東家三口人沒什么事,才吐了口氣。 王修晉見到王掌柜,還以為京城商鋪出了什么事, 一問才知道王掌柜是不放心他,立刻向王掌柜道謝, 又讓他先回京城, 以免京城的一些人,因為他困在此處,而動了什么心思,他不擔心他名下的鋪子和工坊, 擔心的是一些看他賺錢眼紅的人。 王掌柜立刻應下, 也不顧現在是什么時辰,收拾了行囊便出城返京。李菻善擔心有些人不死心, 便派了一隊護著王掌柜返京。 四皇子在此坐鎮,城守的速度那叫一個快,只是跑出去一趟后, 什么也沒查到,回稟四皇子時,臉被羞得那叫一個紅。倒是衙門這邊,知府派人每家每戶的搜,不管是有房子的,還是打此路過的,每個宅子都沒落下,而被抓住的那個活口,被知府審了又審,可人要死了,仍是沒有問出有用的消息。 知府過來的時候,并沒有帶來什么有用的消息,倒是講出了個猜測,想要對王皇商下狠手的人,會不會在派出的人被抓后就跑了?城守立刻反駁,絕對不可能,城守的士兵對來往的人查得很嚴,不可能會放走看似可疑的人。 “如果指使的人一直就沒進城?住的是附近的村子?”李菻善看向城守和知府。 四皇子圓目瞪大,看向兩人,雖然什么也沒說,但讓兩人差點沒跪下。兩人哪里敢耽擱,再一次的跑出去搜,李菻善和王修晉覺得指使者怕是早就跑了,不可能一直在此守著尋機會,至于人跑到哪去,在信息不便的時代,想找個人,猶如大海撈針。便是尋人畫了相,四處張貼,恐是無用功,那人若是毀了容貌,誰能認出? 此事便成了懸案?聽著李菻善說難抓到原兇,四皇子心里郁著氣,李菻善夫夫幫他那么多,現在他們遇到事,卻抓不到真兇,讓他內心十分愧疚,特別不是滋味。但想到這前王修晉提出的說法,四皇子又有些坐不住,內心很是掙扎彷徨。 “此人相當的能忍,怕是尋個地方躲起來,還是早些啟程回京才是?!蓖跣迺x想到那位頭上的標簽,內心是想要把人翻找出來,以免后患,可現實是不允許的,若那位先生當真如他猜想的那樣,意圖架空皇權,便不能再留,連帶著他的學生也得清理,朝廷恐將進行一次大換血。 四皇子沉默良久,長嘆口氣,起身穩了穩后,拱手向兩人微彎身軀,嚇得李菻善和王修晉連忙側身。四皇子開口,“為兄對不住你們!待此事過后,便是如大海撈針,為兄也要將那人翻找出?!彼幕首诱f完之后,便讓人準備明日起程回京。 王修晉和李菻善回到房里,并沒有談論白日的事,兩人心里明白什么叫以大局為重,如果朝廷亂了,他們地位再高,有再多的錢也無用。 返回京城速度不慢,和前一天返京的王掌柜前后腳抵達京城,四皇子的長子和雅昶道別時那叫一個依依不舍,拉著雅昶的手不愿意松開,分別時,眼淚汪汪,若不是四皇子念在李菻善和王修晉現下就這么一個孩子,又因沒抓到兇手心生有愧,怕是會開口讓雅昶進宮陪兒子了。 返回府內,王修晉松了口氣,好在四皇子沒開口,不然他怕是會冒死也要拒絕讓兒子進宮的提意??粗〉臉幼?,雅昶也一本正經的學著,惹得王修晉哭笑不得,想要抬手戳兒子的小腦袋瓜,但看著兒子樣子,又下不去手,只能笑了笑。 雅昶覺得以后得離那位小皇孫遠一些,他可不想進宮做陪讀什么的,那就失了自由,希望小皇孫的記憶不要太好,過幾天就把他忘記了。 四皇子匆匆回宮,把王修晉猜測的事講了一遍,皇帝的臉都黑了,宣王大人進宮,查,對那些中軸的官員一定要嚴查,如有發現一點兒異常,直接把人拿下,他寧可被后世人罵暴君,也絕對不能讓皇權被人搶了去。 王大人匆匆趕來,還不等下跪行禮,便被皇上賜了坐,然后不等開口,就聽著皇帝開口如珠似的一段接著一段的往外倒,聽了一會兒王大人才算是明白,兒子剛回京,還沒給他行禮問安,就惹了個麻煩事出來,不過王大人覺得兒子的猜測有點兒假?!皢⒎A皇上,犬子只是胡亂猜測,當不得真。便說這些官員當真是為架空皇權,那么事成之后,那位出謀劃策的先生也入不得朝,不能為官,對他有何好處?” “淌若一人登基上位,那人不就是太傅?!?/br> “稟皇上,此言差矣,那些官員都為文官,論治國還行,論建國,他們卻做不來的,沒有軍權,他們便是蹦得再高又如何?”王大人再一次躬身,“犬子不懂朝政,又加上被惡人嚇到,方胡思亂想,把事情放大,他的話有些危言聳聽了?!?/br> 皇上聽完王大人的話,覺得有理,然后大笑道,“朕也是被皇兒著急的語氣嚇到了,連這些都忽略了,多虧王大人細心,不過那些人仍要查查,朕的江山社稷容不得他人指手劃腳?!?/br> 說到底還是怕江山被人惦記,王大人恭順的應下,心里卻對皇上的多疑而感嘆。出宮后,王大人便派小廝把兒子叫回府里,他得好好念念此事,他上下嘴皮胡亂的猜測,就是數條人命。 王修晉此時便在王家,得知母親并不知他遇險的事,臉上扯出笑容,和母親打過招呼,講了些回王村發生的事,誰家添了子孫,誰家娶了媳婦,或是哪戶的老人故去,王夫人一邊聽著一邊念著那家如何如何,雖說在王村時,她少有出門,卻是記住了王村里親戚的排輩,聽說當年鬧得最兇的那家老人故去,王夫人不由是嘆了口氣,“人沒了,也不好念其惡,可有去燒幾張紙?” “我去老祠堂給他燒得紙,沒讓李菻善和雅昶過去?!蓖跣迺x覺得兩家關系不怎么樣,雖說人死為大,但也不至于拖家帶口的給故去的人撐面子。 王夫人點了點頭,沒說什么。之后,王修晉又講了一些有趣的事,王夫人聽到有意思的地方,也會跟著笑出聲,王修晉陪著母親扯著話,沒一會兒便聽仆人進來報老爺回來了。王夫人有些詫異,“今兒怎么回來這么早,莫不是知道你過來?” 王大人邁步進來,瞧著小兒子正坐在夫人的身邊,再看夫人一臉笑盈盈的樣子,壓下心里的火氣。 “這是怎么了,誰惹你生氣了?!蓖醴蛉艘騼鹤舆^來,心情不錯,見到夫君臉色不算太好的樣子,但開口打趣的問著。 “有些人說話不經腦子,氣著了?!蓖醮笕俗?,端起手杯,連眼神都沒多給兒子一個。 王修晉眨了眨眼,他怎么覺得父親的話是指他?王夫人看著夫君,她怎么覺得老爺說話里有話。 “娘,我陪父親說說話?”因為父親的話,屋里的氣氛有些不對,王修晉既然覺得父親話是沖著他來的,肯定是有話要同他講,便開了口。 王夫人看了看兒子,再看了看臉色不太對夫君,也沒多想,只當夫君因衙門的事,惱火?!俺?,你勸勸你爹,我讓廚房給你燉個雞湯,喝完再回去?!蓖醴蛉艘贿呎f著一邊起身,還不忘記拍了拍兒子的手,然后才往外走。 待王夫人出了門后,王大人方把手中的茶杯重重的放到桌上,開口便是“跪下!” 王修晉雖不知自己犯了什么錯,但依言跪下。接著便聽父親講他入宮后所聽到的事,還有他如何應對,接著王父親的話鋒一轉,把矛頭指向了他。王修晉聽到父親是如何應對皇上的話后,便不由得一愣,心里苦笑,在這個時代呆了二十多年,仍沒有適應社會制度,在說話的時候忘記了文武分得特別細,且不對盤的事?!皟鹤又e?!?/br> “為父一直覺得你是最穩重的,卻不想犯了這么低級錯誤,所幸此事知道的人不多,若不然,恐有人會上折子,說你妖言惑眾,為一己之私,牽扯他人陪葬?!蓖醮笕苏f完之后嘆了口氣?!盀楦赣帜茏o你幾時?” 王修晉能從父親的嘆息中,聽出很多的情緒?!皟鹤又e?!痹僖淮蔚牡狼?,比起上一次道歉,這一次多了很多的情緒。 “行了,以后遇事切莫莽撞?!蓖醮笕艘妰鹤拥臉幼?,便壓下了到嘴邊的話,抬手把小兒子扶起,小兒子在他的心里一直很放心,可想想,他為小兒子出面的次數,多于長子,最放心的,反而是cao心最多的。 第314章 向兒子說教了一番, 王大人還是要查查那些中軸的官員,不管是為了兒子, 還是為了朝廷。在放兒子離開前,王大人追問起埋伏的事, 聽到那邊城里知府和城守的不做為, 王大人臉色特別黑, 連個人都抓不到, 玩忽職守,做官還如回去種地。 第二天王大人便遞了一道折子,把那知府和城守給參了,同時參本的還有李老將軍。幾乎不怎么上朝的李老將軍出現在朝堂, 便讓很多人心思不寧,老將軍先是請皇上問罪, 自述自己如何治軍不嚴, 訓出玩忽職守之輩,話鋒一轉,又說起知府連犯人都審不出,老將軍為了家里的孩子安?;沓鋈チ死夏?。 王大人自然跟在一邊配合, 兩人一唱一和的, 就算是說他假公濟私又如何,如若不犯錯, 怎么會讓他抓到把柄,王大人可不覺得自己是誣告了人。 那知府和城守在四皇子帶著李家嫡長孫和皇商離開之后,便有了不祥的預感, 城守更是每天都心驚膽戰的數著日子,雖說現在軍權歸了朝廷,可仍是分了一部分權利給以前的將領,城守心里后悔的腸子都快青了,也不想想李家在軍營的勢力。 知府倒是比城過坦然,他頂多是被扣個辦事不嚴,玩忽職守的帽子,對仕途或許會有些影響,但不會有性命之憂,不像城守,李家那位嫡長孫,在軍中是沒啥大權,也就是訓練新兵,但也不看看他的兵出來后都是做什么,像城守便有不少,可沒有幾個如同他城中這位,忘恩負義。說來城中這位也算是李家出來的,結果呢怕是攀上了其他人,等李家遇了事,看著像是很熱心的樣子,也就是表面的一套,實際上就是拖,拖,拖,等人走了才想起李家的強大。知府冷笑了一聲,且不說李家如何,單是皇商如今的勢利,便不是他們這些官員可以惹的,皇上可是幾次公開要認皇商為義子,因被大臣阻攔,才沒成行。四皇子卻是代皇上認了皇商為義弟,間接的仍是算是被皇上認為義子。 王修晉哪里知朝廷里發生的事,他忙著接手父親調查出來那個暗地里坑他的禮官的后續之事。那禮官家里可以說是小有勢力,以前是土匪出身,大梁初期便轉做了正經的行當,只不過私下里仍是養了不少匪類,明白上說是通商時帶著的護衛,私下里這些匪類可沒少做惡,強搶民女都不算是個事,搶財搶地搶寶如同家常便飯,當年王修晉那些發家的行當若不是和皇室搭了橋,少不得被這人家搶了去。 王修晉看著父親收回來的信息,摸了摸脖子,感嘆自己此生的好運氣,這人家在他和四皇子初次合作時就已經混到了梧縣,如果不是四皇子帶去的人讓那幫人不敢輕舉妄動,估計他的小命早沒了。初到京城時,整出來醬鹵的鋪子,出了很多的假貨,便有這家人參與,可惜沒把他們擠黃返把自己折了進去,損失不是一點兒半點兒。在王修晉看來,這家人有幾分聰明,只是聰明勁沒用對地方,如果放在做正當的生意,搞不好早就富甲一方了。 散朝后,王修晉便聽說了李老將軍和父親參本的事,對此,王修晉還真不同情知府和城守,如果他們用心些,就不會讓人跑了,跑的絕對不會是一人,王修晉拿著父親給的資料和李菻善商量了一番,并沒有把那禮官的家人抓起來,而是派人周密看管,不論是那禮官,還是他帶走的人,在外面混不下去后,絕對會尋機會冒險進京看看,若是發現家中無異,或許會回來的。 沒多久,知府被發配去了處偏僻之地做縣令,而那城守,回新兵營重訓,城守接到令后,差點沒暈過去,新兵營是什么地方,那是李菻善的地盤,他再想出新兵營,除非是退伍歸鄉。若是以城守之稱退伍回鄉,還會受當地官員一些禮遇,一位新兵營出來的退伍回鄉,那就不要想了,連村里的親戚都不會高看他一眼。城守想要尋求新靠山的幫忙,那位卻是將他拒之門外。 京城之中的王大人正忙著那些中軸官員的事,不查不知道,一查起來,還真是嚇一跳,王大人甚至有種兒子說的話并非是危言聳聽的想法。調查這些人,都察院用了整整半年的時間,他們發現大梁整個中軸位上的官員涵蓋了七八成,這可比他之前想得還要多,中軸之下的官員,還占了不小的數目,完全可以用觸目驚心來形容。都察院的幾位主要官員看著名錄后,手指全都發抖,這些中軸的官員,以后會慢慢的升到高位,再之后,便是權朝野,把持著朝中重權,大梁就算不改名換姓,怕也會出位倭皇帝。 此事,王大人自然不能一人擔力,將六部三院還有幾位閣老全數請來,將抄下的名錄一一的傳閱,這些人看完之后,臉色全都發黑,他們眾是有各自的小心思,劃地盤,但在外力想要搶他們的利益的時候,絕對會抱成團,他們現在是各個大權在握,但他們得為晚輩考慮。 聚在一起的幾人,商討如何安排這些人,大家商量來商量去,最后決定把這些人先抽調一部分出來,安排到翰林編書著作。至于其他的,犯了一點兒錯的,便壓下去,沒犯錯的,也尋個借口打壓下去。殺,絕對是不行的,人數太多了。 幾人商議之后,轉呈到御案之上,皇帝看完之后震怒,沒有說處理的方法好與不好,反而是點了點王大人,“讓朕說你什么好,當初皇商說這些人有問題,你跟朕怎么說的?”王大人臉色不是很好,誰會想到問題那么嚴重。其余的幾位大人可不知之前的事,這會兒聽著皇上點王大人,各個都抱著看熱鬧的心態。 皇上在那么多大臣的面前,還是給王大人留了些面子,聽了大家商量好的處理意見,皇上雖然臉色仍不好,但還是同意了,這讓幾位一同過來的大臣松了口氣,他們在進宮前,最擔心的就是皇上一個不順爽便大開了殺戒,到時不明所以百姓只會以為皇上殘暴。 晚間,王修晉和李菻善被請去王家,王大人把調查出來的結果和兒子說了說,王修晉聽完之后,眨了眨眼睛,他是不是應該去做預言家了,當時他的猜測也是心急之下胡亂想出來的,沒想到還真是應了他的話。李菻善的臉色可不怎么好,便開口問到,能不能在那些下派的官員在赴任的途中做些什么,就算不全部讓他們出事,也可以讓幾人消失。王大人聽完之后,沉默了許久,沒有應下也沒有拒絕,算是默認了。山川崎嶇,出什么意外也是有可能發生的。 王修晉沒有插言,他說不出這些罪不至死的話,當這些發達起來后,當真做到了權傾朝野時,他們會對之前握有大權的人手下留情嗎?答案是什么,他無法做出肯定的回答。 此事的后續,王修晉不有過多的關注,只聽說年前京城調動頻繁,有很多人趕在年前進京赴任。京城內的房價有了微小的浮動。王修晉最近最關心的事,便是那位跑路的禮官有了新的動態,他身邊的人回京城了。聽到這個消息時,王修晉激動的差一點兒跳起來,等了這么長時間,終于有動靜了。王修晉恨不得把那人立刻抓起來,問個明白,卻被李菻善壓了下來。 “有了第一個,肯定會有第二個,現在不要急,萬不能打草驚蛇?!崩钊H善拍了拍王修晉的肩膀?!安粫屗麄兣芰说??!?/br> 有了李菻善的保證,王修晉放下心,但仍舊每天都要詢問一二,連置辦年貨等事都是由米掌柜過來叫他,他才記起。今年算不上是好年景,朝中有不少地方遭遇天災,好在國庫豐盈,各地糧倉也是滿滿的,拿出來分給受災地區,居然并沒有少多少。有受災的地方,自然就有豐收之地,兩相一平衡,和往年沒差多少。官府發糧前,不用朝廷開口,便主動的請了都察院的人過來監督,就怕事后怕查。 以前官府發糧,若遇到黑心的官員發的糧里參雜糠子都算是好的,往里參沙子的也不是沒有。有了監督,官員自動自覺的發了好糧,不想因此舉得了圣心,一些小地方的縣令,被提拔做了知府,縣令們可不知京城里的一些大佬考慮著什么,他們得了提拔后,反而覺得皇上如今要的是一心為民的好官,心里有了盤算,皇上是知道一舉一的,只要為民著想,行事有度,不貪官財,想要升官不是難事。 因是災年,皇上行賞并不大,年宴再一次取消了,皇上更是表示從初一到初三要行素三天,為百姓祈福,為皇家辦事的大臣們,哪還能吃rou,也只能跟著一同吃素。 第315章 大過年吃素, 讓王修晉一頭黑線,吃三天的素就能讓老天保佑風調雨順了?這算是古人不懂科技的愚昧作法?也不盡然, 不是有句話叫“心誠則靈”,或許皇帝的誠心會感動天地, 讓今年少些災難, 百姓少些磨難。至于像他這種不是特別誠心的人, 只盼老天爺直接將他們忽略。 吃了三天素, 見到rou腥時,王修晉忍不住感嘆一番,然后就想,和尚是怎么天天吃素的, 他只忍了三天,就差一點破了葷, 還好皇上沒整個十天半個月, 不然,他就得偷吃了。按說他不應該這樣,常年好吃的不斷,皇上還會時不時的賞些珍饈, 不至于三天不吃葷就跟少了什么似的, 連嘴里都沒味,饞的喲!連自己都覺得沒法看了。 開年之后, 皇上先是祭祖,望祖先保佑大梁江山萬萬代。接著是去祈福,望老天保佑今年風調雨順, 出征將士凱旋而歸。祭祖,沒有王修晉什么事,但是李菻善卻被點去負責儀仗過程的安全,由此也昭示皇帝對李家的看重。之后的祈福,皇上特意點名讓王修晉參加,還笑言,王修晉是財神爺轉世。一頂高帽子扣得王修晉誠惶誠恐,連連道賺錢的能人太多,他不過是機緣好些,就差沒直接說抱了個超強大腿。 一再向皇上表忠心,逗得皇帝哈哈大笑,王修晉才在心里拭頭一頭的大汗,暗自猜測皇帝是什么意思,沒錢了想要從他這里再弄些錢?還是對他有了猜忌?可兩個都不應該,如果是有所猜忌,就不會邀請他來參加什么祈福,他雖然是個官品挺高的皇商,但還不夠格參加這樣的祈福儀式。若說是沒錢,也不太可能,國庫有多少錢他不清楚,但絕對不會到缺錢的程度。猜不出皇帝的意思,王修晉有些不安。 儀式之后,王修晉便隨著父親離開,沒有直接回李家,而是去王家,他想向父親請教一番,對皇上的話,他有種捧殺的感覺,是自己風頭太盛惹得皇帝不高興?還是皇帝有其他的算計? 王大人看著一臉虛心請教的小兒子,很是無語,應該擔憂的時候,小兒子卻大膽的敢言不該道之言,不應該擔憂的時候,卻胡思亂想,皇上能有什么意思,如今國庫雖是豐盈,但沒有一人會嫌錢少,皇上名下的鋪子,不是沒有,也賺著錢,可那來錢的速度,有小兒子的快嗎?還每年除去給皇家的紅利,每隔上幾年便會捐些錢給國庫,說兒子賺錢,還不如說是給皇家做掌柜的,皇帝只要不昏聵,就不會把兒子怎么著。 王大人只回了一句想太多,便把小兒子打發了,他覺得小兒子最近怕是太閑了,才會想那么多,應給他尋個事做,不然還不得想什么亂七八糟的事。 王修晉哪里知道父親打著主意,回家之后還和李菻善念叨了,李菻善也覺得王修晉想太多,儀式上,皇帝很有可能就是句玩笑話,并沒有那么多的道道,可看著王修晉仍是臉擔憂的樣子,又覺得應該勸慰幾句,王修晉聽著李菻善和父親說的話差不多,心放下幾分,可仍是有擔憂,不過很快就放下了,就算是皇帝在盤算什么,也得是畫出道道后,現在他想再多也沒有用。 擺正了想法,王修晉又投入了新一年的商海之中。祈福之后沒多久,在外在征戰的軍隊便傳回了好消息,軍隊已經打到了來犯之敵的國境?;实勐犕挲堫伌髳?,忙在朝中文臣中,拔拉出兩個參加過上一次劃地談判的大臣,只有一句囑托,那就是要錢要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