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節
這河西府,也是有軍隊的。 河西府的官員大多腐敗,這里的軍隊也一樣,甚至可以說,現在大秦的軍隊,就沒有一支是不吃空餉的。 即便是守著邊關的西北軍,為了跟朝廷多要點糧食,他們也是不得不多報點人的,畢竟朝廷從來都不會給足糧餉。 不過相比于西北軍,河西府的軍隊的問題那就嚴重多了,這些人沒什么戰斗力不說,甚至還兼職土匪,在王旗開殺了幾個大臣抄了那些大臣的家之后,就遇到了這些“土匪”來劫道,險些被殺死。 這也是王旗開之前只能任由外面流言四起的原因之一,前段時間,他都不怎么敢出門。 幸好,端王除了安排他來這里以外,還弄了幾個調職令調來幾個端王一系的武將,讓人把這邊的府兵也收拾好。 “府軍已經被孫將軍掌控了,孫將軍說了,等他把人練上十天半個月,大人若是有需要,他們可以出兵幫忙?!蓖跗扉_的師爺道。 王旗開當即面露喜色:“好!你也去跟孫將軍說一聲,就說只要我王旗開還在,肯定不會少了他的軍糧!” “大人,都已經免了秋稅了,這糧食……”師爺又問。 “我已經聯系了江南的許多商人,他們自會把糧食送來,就是買糧食的銀子,最好還是能多備點?!蓖跗扉_又琢磨起來。 端王說了會給他送來糧食,平價賣給他,但他要的糧食太多,這銀子……他還要再四處走走,看看有沒有官員貪贓枉法才行。 秦昱給王旗開送去了很多糧食,但并不是白送的,只是平價賣給王旗開。 他到底只有一個人,端王府就那么一點錢,要是白送……便是把自己全部家當砸進去,在中原怕是也翻不起浪花來。 以大秦如今的情況,他能讓王旗開有糧食買,便已經是對王旗開竭盡全力的支持了。 好在,如今抄了好些官員的家的王旗開,還就不缺銀子,每次都是秦昱送來多少糧食,他便買下多少糧食。 等糧倉里有了糧食,他又大刀闊斧地整頓起河西府來。 王家村,王崇嶺又一次從外面跑了進來。 “山娃子,怎么跑得這么快,這次又有什么事兒?”那位二大爺又叫住了王崇嶺。 “二大爺,欽差大臣讓我與衙役一道來村里,幫著大家伙兒修建溝渠!”王崇嶺道。 “什么?”那二大爺聽了王崇嶺的話,頓時臉色一變。這是……要征徭役? 村子里的人最怕什么?可不就是徭役和兵役?去服徭役的,有時候會被拉到很遠干活,那邊條件又差,不小心生個病可就回不來了。 “二大爺你放心,不是徭役,也不用老遠去干活,咱們村的人,就在咱們村自己挖,上面還管飯!對了,這干活不賣力的人,可是不要的?!蓖醭鐜X道,他和很多學生一起去上過課,學了些東西,這會兒干勁十足。 “在自己村里挖?” “還管飯?” 村里的人面面相覷,都心動了。 今年旱情挺嚴重,地里都沒多少收成,那點子糧食便是家里的女人也能收了,男人們去做這管飯的差事,這不就省下口糧來了? 他們可是也聽說了,這次旱災不是一年,而要持續三年。 雖然一開始大家都很猶豫,但當衙役們來確定了要挖的溝渠的位置,建了些房子送來糧食,村里人便紛紛去報名了。 河西府的各項事宜都漸漸上了正軌。 真要說起來,這時候再去挖溝渠,其實有些晚了,最多也就是讓明年的糧食產量稍稍高一點而已,但王旗開還是這么做了,他這是打算以工代賑,也是希望這河西府的百姓能相信他,順便將他想要告訴村民們的許多事情,通過一個個的工地傳播開去。 王旗開的動作一點都不小,還真有人來京城告狀了。 秦昱是能把這些全都壓下去的,但他并沒有這么做,反倒是主動向永成帝匯報了王旗開在河西府那邊做的事情。 “你說王旗開在那邊殺了好些官員,還抄了官員的家?”永成帝聽秦昱說起,當即皺起眉頭,顯然很是不滿。 “是,父皇?!鼻仃诺?,又讓人給永成帝送過去一個賬本:“父皇,那河西府的龐大人被抄家之時,竟是抄出來了兩百萬兩現銀并無數珍寶,而他做官之前,家中一窮二白?!备莱傻壅f這龐大人做了什么惡事是沒用的,說這些就不一樣了…… “什么?”永成帝一驚,他的私庫都沒這么多錢! “那王旗開還從他家抄出來一些珍寶,已經差人送來京城了?!鼻仃庞值?。 永成帝放下手上的賬本,再不去計較王旗開抄家的事情了。 秦昱瞧見這一幕,卻是有些悲哀。 大秦再這么下去,以后可怎么辦好? 不破不立,破而后立…… 王旗開的做法,滿朝文武贊同的沒幾個。 幸好他只是在河西府動手并沒有影響到京中官員,那邊是個沒油水的地方,當地官員還都是沒什么背景的,再加上有永成帝幫他,最后沒人能拿他怎么辦。 而這個時候,睿王府添了一位小郡主,這小郡主,還來的特別有意思。 作者有話要說: 改錯字~ 第55章 夏日至(三) 蕭貴妃一系的人在外頭敗壞昭陽的名聲, 秦昱便干脆給他們找了點麻煩, 將秦曜在外頭養了人的事情說了出去。 秦曜在外頭養人,其實連養外室都算不上, 也就是他手下的人送了他幾個美人并一棟宅子, 然后他便時不時過去睡上一回罷了。 秦昱將這事宣揚出去之后,便因為實在太過繁忙而并沒有再去管它, 結果到了這會兒,竟是因著這個看了一場好戲。 郭馥身為睿王妃,又有了身孕, 身邊便里三層外三層的圍了不少人,將她護的密不透風的, 在這樣的情況下,秦曜在外頭有人的消息, 她也就一直沒聽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