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節
很快比賽就正式開始了,五位選手都盡己所能地吃著面。每吃完一碗,都會有服務員幫忙把碗擺在桌上。 時間一分一秒地走過,大胃王們面前的藍花小瓷碗也越來越多。 等到比賽結束后,一數碗數,居然真的那位看似贏弱的小姑娘成了今年的大胃王。 除了獎金禮券以外,董香香還特意發給了那姑娘一個紀念藍花瓷碗,碗底還寫著八珍玉食府第一屆大胃王。 那姑娘顯然很喜歡這個碗,就表示以后可以用它吃飯。 記者也特意給她和董香香合影留念。 第157章 1987后續 016 1987后續 大胃王比賽結束后, 望海樓受到了很大的打擊。 接連幾天,來望海樓吃飯的客人越來越少。就算是過來了,也都拿著打折扣的優惠券,或者是大胃王比賽當天所發的代金券。 對此, 江望海充滿了無力感。 他現在常常坐在酒樓的角落里,靜靜地觀察著食客吃飯,順便聽著他們談話聊天, 然后就陷入沉默中,一語不發。 江望海這才發現他徒弟炒的菜,并沒有他想象中那么好, 徒弟的為人也沒有那么靠得住。 他徒弟本來就年輕,性子也輕浮。 當初, 江望海之所以收他為徒, 也是因為這人嘴巴甜,人也聰明活泛。 只是, 江望海未曾想過,他徒弟居然把這份聰明活泛,也用到他這個當師傅的頭上來了。 江望海一天到晚忙著對付八珍玉食府,自然也就沒有心力再去廚房里盯著看了。 他那好徒弟帶著一幫學徒幫工, 終日里面對灶臺上煩躁的工作, 實在太過辛苦了。 徒弟見他也不來關心, 竟耍起了小滑頭, 學會了不少偷懶的法子。 灶臺上做菜, 本來就是個講究火候的活計。 他們這一投機取巧, 很多該用到的火候和心思也就沒到家,以至于菜品自然也就越來越次。 很多客人甚至對他們這邊的招牌菜,也面露嫌棄之色。 如果不是因為有代金券,這些人恐怕吃過之后,就再也不會回頭光顧了。 江望海這才發現他當初就不應該離開后廚。 只是這時在說這些也已經晚了,江望海一怒之下,去后廚把他徒弟狠狠地揍了一頓。 徒弟軟話說盡,甚至不顧顏面,抱著他大腿哭求認錯。 “師傅,你看在我跟你五六年的份上,再給我一次將功補過的機會吧。我下次不敢了!” 江望海卻還是狠心把他趕出了大門,甚至破口大罵道: “你這么聰明,把我可坑苦了。你哪里是我的徒弟,你就是我的活祖宗。我自問一向對你不薄,也算關愛有加,想傳你衣缽,你卻對我干這些忘恩負義的事。你可真是我的活報應。 你趕緊給我滾,愛去哪里去哪里。以后再也不許報我江望海的名字,我也不是你師傅?!?/br> 最后,那位年輕的徒弟面露怨恨之色,頭也不回地離開了。 江望海又回到了后廚里,開除了幾個出壞主意的學徒,然后帶著剩下的幾個老實人,開始工作。 他到底是有幾分灶臺功夫的,再加上打折促銷,總算是挽留下了一部分回頭客。 可偏偏屋漏偏逢連夜雨,船遲又遇打頭風。江望海所有的好運已經用盡。面對這么個爛攤子,已然無能為力。 幾天后,華成報在生活版塊里刊登了,八珍玉食府舉辦的京城第一屆大胃王比賽的消息。 由于這個民間賽事反映了出改革開放之后,人們的生活的新氣象。所以,華成報也加大了報道的版面。 華成報本來就銷量比較好,此新聞一出,立馬就引起了很大的社會反響。 很多人都記住了八珍玉食府的那碗看似普通平凡,卻美味非常的清湯面。 望海樓那邊用大蝦、仙貝、墨魚裝點的豪華海鮮大面,也就很不幸地成了清湯面的反面陪襯。 他們就算選用了昂貴的食材做出了豪華大面,食客們卻并不買賬。倒不如一碗樸實無華的清湯面引人流連。 筆者毫不留情地批評了在人們生活慢慢變好之后,一些餐館浪費食物的浮夸風氣。同時,卻又贊揚了八珍玉食府這邊樸實無華的美食追求。 這條大版面的生活新聞,也就相當于間接給八珍玉食府打了個廣告。 很多民眾看完報道,特意帶著一家老小來八珍玉食府,吃上一碗清湯面。 而那馮氏清湯面也的確名不虛傳,就如同報紙上說得那樣美味。 親朋好友聚在一起過來吃飯,也不能單單只吃一碗清湯面,自然又點了不少其他的面點。 只是讓人感到震驚的是,八珍玉食府這間不太起眼的茶樓,隨便拿出端出一盤面點,單獨拿出來吃,也都是難得一見的美味珍品。 一時間,馮七師傅這位傳統白案廚師的第七代傳人,也在京城里被傳的神乎其神。 八珍玉食府不僅留住了這些客人,也通過口口相承的方式,在擴大八珍玉食府影響力的同時,也帶動了八珍閣的點心買賣。 然而,望海樓這邊卻與八珍玉食府形成了鮮明對比。 那條新聞就成了壓死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 就算江望海留在后廚里,試圖力挽狂瀾。 望海樓還是成了大眾心中,使用昂貴食材,卻做菜很難吃的酒樓。 一時間,江望海這位老板兼大師傅也就成了京城人們口中的笑柄。 有人說,江望海就是最差勁的三流廚子,就算給他上等食材,他也能硬生生地給糟蹋了。 也有人說,江望海就是個冤大頭,腦子還有病。他一個粵菜廚師,好好的本職工作不去做,非要跟八珍玉食府那間做專門做面點的茶樓叫板。 這不是硬生生往人家槍口上撞么?不被干掉才算怪呢! 這時候,江望海在大胃王比賽當天得罪的人,和他開除的那些人出于報復,也放出了不少的留言來。 這些人說得有鼻子有眼,很多還都是內部消息。 望海樓的聲望一時間跌入了谷底。 自此之后,就算江望海再怎么想方設法打折優惠,餐館的生意卻還是從此一蹶不振了。 就連那些回頭客也迫于江望海的名聲,不愿意再來光顧了。就算江望海做得菜很好吃也如是。 這樣拖了不到一個月,港島那邊的老板實在不滿意江望海的作為,也就提前收回了投資。 江望海酒樓開不下去,只得灰頭土臉地離開了京城。 后來,也就沒有人再見過他了。 倒是有人說起過,江望海那位好徒弟,燒了江望海在老家的房子。 江望海氣不過,就去當地派出所報了案。那位徒弟年紀輕輕就被抓去坐牢了。 不管他們怎么樣,八珍玉食府和八珍齋是越來越有名了。 到了1988年初,京城的人很熱衷于去八珍玉食府吃一碗清湯面。 八珍玉食府的口號就是好吃又不貴,打造平民的美味。 那碗湯面也通過這樣口口相承的方式,被傳得神乎其神。 馮七不得不帶著一幫徒弟加班加點地做面條。只是質量又不能變差。 沒辦法,董香香又招了一批面點學徒工過來幫忙。這才能勉強應付下來。 董香香倒也曾動過,借機在北城在開一家八珍玉食府的心思。即便不是大店,開個專門做面的小館子也好。 只是,這時,她已經有心無力了。想要找一位真正能拿得住的大師傅,又談何容易? 到了后來忙的時候,董香香甚至不得不來八珍玉食府,帶著學徒工們一起干活。 這時候,他們雖然勞心勞力的,每天都忙得不可開交,心里卻有一種說不出的驕傲和滿足。他們正在做京城里最有名的面條。 一碗小小的清湯面,正在逐漸變成京城里獨一份的美食傳奇。很多外地來京的客人也開始自發尋找八珍玉食府,只為了吃一碗清湯面。 當初董香香的那個設想,也正在慢慢地變成現實。 與此同時,在和董香香所在的京城,遠隔千山萬水的南方海島城市。一個身穿高檔西服的女人正坐在老板椅上,皺著眉頭,用手指戳著桌上的資料,滿臉不悅地說道: “江望海簡直就是一個廢物,花了這么多錢開了家鋪子,堅持兩月不到,就被搞趴下了不說,竟連那邊的深淺都沒有試出來。 單單只打聽到謝家背后有個重量級靠山又有什么屁用?到現在,都沒摸清楚那靠山到底是何方神圣?!?/br> 帶著金邊眼鏡,長相斯文英俊的男助理一見老板是真生氣了,只得硬著頭皮說道: “老板,這次董香香那邊并沒有使出什么大手段來,倒破有一些四兩撥千斤的意思。 也就利用她這么些年在京城里攢下來的人脈,又出人意料地想出大胃王這么個點子來。這才輕輕松松就把江望海弄倒了。她那邊根本就沒有動用背后的勢力,咱們自然也看不出什么名堂來。 不過,根據咱們收集過來的情報,那董香香結婚之后,就沒有什么大作為。唯一值得稱道得就是她性情溫柔隨和,很容易就能跟周圍的人處到一塊去。而且,這人性子有點天真,幾乎是任人唯親,只要是她認可的人,就會放開手去用。 雖然,她也在京城開了10家糕點鋪子,這大部分都是她身邊那些人的功勞。 董香香嫁的丈夫雖然目前從事古董行業,還開了一家名不見經傳的小鋪子。 可是,在董香香讀書期間,八珍齋都是謝三在打理。謝三無論是人脈還是實力都不可小覷。此人心思深沉,又善于謀略,而且看人很準。他曾經投資的那些人,無一不是取得很好的成就。 這次江望海之所以栽得這么慘,依我們分析,可能都是董香香的丈夫在背后幫她出謀劃策。 至于董香香,她嫁人后就一直在上學,畢業后也在顧家,她甚至堅持接孩子放學。 不然就是留在廚房里幫忙。據說她廚藝也不算差,可是她到了廚房里,就完全聽大師傅安排。 我們安排的人探查出,董香香在經營上面似乎并不是很有才能。倒是她對男人很有辦法。 謝三那性格孤傲,目下無塵,旁人很難親近,卻被董香香一直捏拿得死死的。經常被董香香指使辦事,他卻甘之如飴。 至于她仰仗的兩位白案大師,一個是董香香的師傅,另一個是她兒子做了干孫子。董香香在人際交往上,的確很有自己那一套?!?/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