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第10節 柳三變汴京郊游遇李師師
是夜,汴京城,繁華依舊,燈火如白晝。 悅來客棧一間靠街道一側的房間內,柳三變正躺在那軟軟的床上,睡著了。 窗子的窗是開著的,窗外下著雨,淅淅瀝瀝的,風吹動了布簾子,風中帶著外面的花香氣進來。 翌日,清晨。 柳三變伸了一個懶腰,扭動著脖子,然后開了門,走了出去。 由于昨晚夜里下了雨,山間的云霧,繚繞,檀香的味道連著云霧,讓大相國寺看上去更加的仙氣凌然。 柳三變騎著一頭小毛驢,慢悠悠的走著,腰間的劍鞘跟腰間的錢袋不斷的碰撞,發出滴滴答答的聲響,跟騎著的小毛驢的腳步聲,一曲同步。 淺粉色桃花和深色的杏花,開的很是茂盛,層林盡然,銀白的荷塘,很是安靜,水面泛起漣漪,像魚鱗和坐著的竹席那樣逐漸展開來,山間云霧繚繞,遠山青翠,山陵像龜的背似的,又像孔雀開屏。 遠處傳來鼓樂齊鳴聲音,那聲音越來越近,大得就像是,雷聲那么大,震耳欲聾,遍游千山萬水,如此這般仙游,莫不是到了蓬萊仙島了。 桃花樹下,有一車隊停了下來,下車的人是一個面如雪白,身穿一身黃色的男子,頭上帶著紅色的寶石發簪,男子下了車,男子伸手,車上的女子,看了那男子一眼,女子一襲月白的衣裳,頭上帶著一支玉簪,再無其他配飾。 柳三變停下了下來,下了毛驢,站在一旁看著。 孫何走到那個男子跟前:“靖王殿下,好雅興,也出來踏青,身邊的這位小娘子是”? 女子向孫何行了禮。 “小女子是天仙樓的李師師,今日靖王殿下邀我一同來賞花的”。 這個靖王殿下乃是當今官家的弟弟,太宗皇帝的第四子,太宗當年也很是喜愛。 柳三變心想著些什么,他走了幾步,一邊用劍在樹上寫著,一邊隨口念叨著:“漸覺芳郊明媚,夜來膏雨,一灑塵埃。滿目淺桃深杏,露染風裁。銀塘靜、魚鱗簟展,煙岫翠、龜甲屏開。殷晴雷,云中鼓吹,游遍蓬萊。 徘徊。集旟前后,三千珠履,十二金釵。雅俗熙熙,下車成宴盡春臺。好雍容、東山妓女,堪笑傲、北海尊罍。且追陪,鳳池歸去,那更重來”。 靖王殿下那些個家仆從車子上忙碌著搬下一些物品和吃食,李師師抱著琴,正在尋找一個可以撫琴的地方,她一抬頭,見到的是,漫天飛舞的桃花和杏花的花瓣,柳三變正在一棵桃花樹下舞劍。 她抱著琴走過去,仔細看了看那樹木的刻著的詞句,她坐在落滿桃花花瓣的草地上,一邊撫琴,一邊彈唱著剛剛柳三變填寫的《玉蝴蝶漸覺芳郊明媚》:“漸覺芳郊明媚,夜來膏雨,一灑塵埃。滿目淺桃深杏,露染風裁。銀塘靜、魚鱗簟展,煙岫翠、龜甲屏開。殷晴雷,云中鼓吹,游遍蓬萊。徘徊。集旟前后,三千珠履,十二金釵。雅俗熙熙,下車成宴盡春臺。好雍容、東山妓女,堪笑傲、北海尊罍。且追陪,鳳池歸去,那更重來”。 靖王殿下原本是在跟孫何的談論著,他一轉頭,只見李師師在桃花樹下撫琴唱歌,而他注意到了在一旁舞劍的男子。 “他是誰” 孫何定睛一看竟然是柳三變在哪里舞劍。 “回殿下那是柳三變”。 “哦,原來他就是柳宜員外郎的三兒子,這柳家的公子好像都很才華,改日招他來見本王,我聽說,當年他的那首傳遍大江南北的《望海潮東南形勝》可是為了拜見你才作的,可有此事” “殿下說笑了,臣根本不認識他,何來是為了求見本官所作呢”。 靖王殿下淺笑,孫何也跟著笑了笑,兩個人便繼續聽歌。 一曲歌畢,李師師起身,向柳三變行禮。 “不知道這位官人所作的詞可否有字呢” “這個叫《玉蝴蝶漸覺芳郊明媚》”。 “還未請教小娘子芳名” “小女子是天仙樓的李師師”。 “在下崇安柳三變”。 “那若有機會還請官人到天仙樓,再請教官人詩詞,小女子要去找靖王殿下了,失陪了”。 柳三變看著李師師漸行漸遠的背影,就這么的站著,也不說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