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1節
眾人立刻洗耳恭聽的樣子。 李固看他們對自己比從前更恭敬,心里才舒服一些,想著禮部那些都該集體打包退休的家伙們,哼! 他道:“是四夷館的事情,現在需要有人總領四夷館暫代司館一職?!?/br> 說著他就看了林重陽一眼。 林重陽心下一動,四夷館他知道啊。 四夷館是太宗五年所設專門翻譯邊疆少數民族及鄰國語言文字的機構,最初是隸屬翰林院,初期行情不錯,后來因有一段時間的海禁導致此差事于晉升用處不大,且都要和一些番邦蠻夷打交道,需要承擔一定的生命危險,而翰林院清貴官員們都有著大好前途,并不是那么樂意擔當的。 后來太常寺少卿提督館事,再后來就歸到禮部去,總之地位越來越低,現在幾乎沒有正經的進士樂意去做那些事情。 李固如今忙得打瞌睡的功夫都沒,雖然監管著四夷館,可他也不可能真的自己去做事。 要安排那些舉人或者選貢的監生們去監管,又不合適,不但學問不夠格,身份也不夠貴重,壓不住人。 所以還是需要從翰林院挑選。 林重陽內心激動,表面卻云淡風輕并不主動表態。 一是他現在差事很多,很忙,而是也許其他同僚想要上進一下呢,他搶了豈不是斷別人的路子? 結果李固掃了一圈,并沒有人表示有興趣,除了林重陽接觸到他的目光尚能面帶微笑,其他人甚至都趕緊避開視線,免得與他眼神接觸就被默認接受這個差事。 李固有點郁悶,不過說了不能強派,自然也不好再指派人,雖然林重陽沒有躲開他的視線,可他對林重陽還有些愧疚,更不好再主動把大家不樂意的差事分派給林修撰。 畢竟這個差事現在皇帝并不重視,還不如修史書來的功勞大,每代皇帝都是非常重視史官的。 這樣一來,誰也不說話不表態,氣氛就有些古怪起來。 就在大家覺得氣氛越來越凝滯壓抑,強撐的時候,林重陽起身笑道:“學士大人,如果必須我們翰林院來擔這個差事,那下官便試試接下吧,還請諸位同僚們不吝賜教,以后多多指教?!?/br> 見林修撰攬下這吃力不討好的差事,眾人松了口氣。 楊穎笑道:“林修撰放心,有吩咐我們在所不辭的?!?/br> 李固為笑著捋髯頷首,心道:果然沒看錯人,能者多勞,再多的差事也能游刃有余。 他直接就將四夷館的長官印信交給他保管,“館內事務林修撰全權代勞,若是有拿不定主意的再來跟本官匯報即可?!?/br> 他尋思各國往來文書不在四夷館,如今四夷館也就是掌管一些番邦書信的保存、整理以及翻譯工作,事情并不多,也沒有太難的,林修撰穩重博學,是絕對可以勝任的。 現在四夷館并沒有長官,都是別部門的掌管提領監管的,其印信也沒有官階等級,只有一塊令牌和一方印信。 林重陽接過去,向李固保證一定會盡心盡力管理好四夷館的。 四夷館可是他一直好奇卻礙于謹慎沒有太過問的衙署啊。 第197章 四夷館 目前的四夷館位于東安門外的一個院子內, 連體面的衙署都沒有, 打眼一看還不如一座略講究人家的宅子更體面呢。 但是林重陽不在乎, 他在乎的是功能,而不是外表。 等李固走后, 翰林院眾同僚們都紛紛跟林重陽道賀, 恭喜他又得了這樣的好差事。 林重陽表面笑得十分溫和,心里卻沒少對他們翻白眼, 好差事你們剛才誰也不吭聲。 接了差事他就更自由了, 不需要日日固定在翰林院坐班, 反正四夷館那里上班注籍他說了算。 他如今在翰林院也算是小有實力, 除了趙文藻和陸延,另外還有十幾個愿意聽他調派的, 日常差事大家也時?;ハ嗲写杞涣骰突ブ?。如今他接管四夷館的差事, 自然也要看看找合適的人過去幫忙。 表面看讓翰林院的人去四夷館是大材小用。 畢竟四夷館的譯員譯生們基本都是國子監的監生,以前還是靠考試比較學問高下從國子監選拔的,后來很多富家子弟都可以納捐進四夷館, 這就導致了良莠不齊且每況愈下,有學問有前途的生員們自然不樂意去。 不過他相信四夷館一定會發展起來的。 如今玻璃燈、玻璃器皿和絲綢、茶葉、瓷器一樣都是海外客商們青睞的天朝上品,出口量極大,間接地刺激了商業發展, 來朝的海外商人也越來越多,以后四夷館的任務自然也會加重的。 現在不明顯,可從李固的態度里卻也可見端倪。 所以他想培養幾個堪用的譯員出來。 他決定先去四夷館看看情況,摸摸底然后再決定后面的舉措。 第二日來翰林院簽到以后, 他讓趙文藻代管他們小組的一些事務,監督和帶領翰林院組員辦差,他則和陸延一起四夷館看看。 兩人騎著自行車順著皇城前外的夾道一路往北去,路上還遇到了巡邏的府軍左衛,等到了東安門的時候他看沈君瀾和魏十三一前一后進了門內。 “子順兄,喊魏十三?!绷种仃柼嵝殃懷?。 陸延聽見他的話立刻就喊道:“魏百戶!” 很快魏十三的身影從門內又出來,到了兩人跟前,笑道:“林修撰、陸編修,可有什么事情?” 林重陽笑了笑,“不知道十三兄下衙后有沒有事情,晚上請你喝酒?!?/br> 一聽林修撰請喝酒,魏十三眼珠子都圓了,連連點頭,“好嘞,咱挑地方還是林修撰你挑?” 林重陽還不知道那日的細節,只懷疑魏十三知道,要找他打聽,所以才要請他喝酒,“十三兄挑吧?!?/br> 魏十三就一臉憧憬道:“去清華學院怎么樣?” 林重陽有些納悶,“那里也沒有酒樓名廚,去了可沒好吃的?!?/br> 魏十三笑道:“無妨無妨,好兄弟見面喝喝酒聊聊天就足夠了?!?/br> 這便說好了,林重陽就和他告辭,說去四夷館。 魏十三一聽他要去四夷館,哎呀一聲,低聲道:“林修撰這是被打入冷宮了?”隨即又覺得自己說得太糙,撓了撓頭,“怎么去那么個破爛衙門?!?/br> 也不怪他瞧不上四夷館,實在是今上對四夷館持著一副可有可無的態度,這就導致一些朝臣,尤其是不了解四夷館重要性的官員們以為無非就是元旦朝賀的時候,那些番邦們成群結隊來祝賀而已,且他們的本意是來要銀子的,上表也千篇一律,都沒有必要翻譯,著實讓人不待見。 林重陽笑了笑,“晚上跟你細聊,這就先去了?!?/br> 告辭以后,他和陸延來到東安門外的四夷館。 此地位于南熏坊,四夷館坐落于東安門街的南邊,很普通的一座衙門,都說官不修衙,可滿京城這么破的衙門也少見的。門頭上那塊四夷館的匾額已經斑駁得不像話,黑漆大門暗淡無光,墻頭上長著搖曳多姿的小草。 這么看這樣寒磣的衙署都襯不起這要緊的地段。 尤其過一條街就是位于金魚胡同南邊的十王府,那華麗氣派的府邸,屋宇連綿,在這里就能看得見,更將四夷館襯托得矮小破敗。 大門虛掩著,也沒有門房當值,兩人推門而入,發現院子里除了長走的甬路,其他地方居然長滿雜草,可見平時鮮少有人進來,估計辦事也是將四夷館的譯員們叫出去。 林重陽和陸延對視一眼,都從對方眼中看到了驚訝和無奈。 陸延頗有些氣氣憤,“這也是皇城跟下的衙署,居然任由破敗成這樣,實在是不像話?!?/br> 林重陽笑道:“咱們先看看情況吧?!?/br> 兩人將自行車停在前院一棵梧桐樹下,然后進了二門,依然沒有人,又進入了后院,發現圍著中庭有一圈屋子,正房五間,門窗圍欄一樣的油漆斑駁、破落寒磣,實在是慘不忍睹。 陸延揚聲道:“人呢,都哪里去了?!?/br> 這時候正堂立刻傳來回應聲,有人搖著蒲扇從屋里出來,很快周圍的屋子里也都有人搖著蒲扇出來,稀稀拉拉的也有六七個人,一個個表情驚詫,有穿官服的,有穿便服的,還有人居然打著赤膊。 見院中來人居然是從六品和正七品翰林大人,其中還有人認出是去年的林狀元,“嗷”一聲叫起來,“是林狀元,林修撰,林大人!” “參見林大人!” 其中那位打赤膊的一聽是林狀元,唬得風一樣沖回屋內,趕緊把衣衫穿好。 又有人互相嘀咕著,趕緊派人去把翹班的同僚們找回來,免得上頭來點名他們不在,到時候不是被打板子就是趕出去,最寬容的也是要扣俸祿的。 哎喲喂,八百年沒人光顧的衙門,荒草都能將他們埋了的地方,居然有人來了,還是清貴的翰林院大人們。 雖然有些夸張,可見他們被冷落的怨念,一年里真是沒有幾次機會能見人。 陸延立刻將李固給的腰牌和印信一舉,大聲道:“林修撰林大人奉禮部左侍郎翰林院學士李大人之命,特來監管四夷館,以后四夷館的事情都要經林大人安排監督?!?/br> 那七八個人立刻都上前行禮,然后當中一個年紀最大應該是最有資歷的出列行禮,“還請兩位大人堂上落座?!?/br> 林重陽先引薦了陸延,然后兩人進了正堂,見里面也破破爛爛的,墻角居然黑乎乎的,也不知道是些什么東西。正堂官的座次倒是沒人去坐,但是落滿了灰塵,看著就讓人感覺不好。 林重陽自然不會去坐正堂官,哪怕李固讓他來主事,他也不可能托大,正堂官的位子自然還是空出來。 他才不承認是因為臟才不去坐呢。 年紀最大那個見狀立刻親自搬了一張椅子放在當中,另有人又搬了一張放在略下手,請林大人和陸大人兩人落座。 林重陽也不客氣,落座后讓陸延也請坐,其他人因為并沒有官品卻是不敢落座的,皆畢恭畢敬地站在地下,一個個畏畏縮縮的,全然沒有作為翻譯官的氣派。 林重陽溫聲道:“本官暫代司館一職,還望諸位同僚前輩同心協力,將咱們四夷館經營好,免得日漸沒落下去,著實讓人心酸?!?/br> 聽他這么一說,那些人一個個的眼圈都紅了,那些花錢納捐來都還罷了,有些費盡年月好不容易熬上來的,本以為也算當官以后能光耀門楣,誰知道卻進入了一個無底洞,永遠都看不到希望似的。 林重陽將他們的狀況看在眼里,道:“在這里的就先自我介紹一下吧?!?/br> 為首的那個立刻拱手道:“微末不才,姓張,是蒙古館的通譯官?!?/br> 其他人也按照他們日常的習慣性排班報上姓名。 最后那張譯官去找了一本落滿灰塵的花名冊,仔細地擦了又擦,都不敢呈給林司館,免得玷污了那潔凈如高嶺之雪的林狀元。 他們只覺得林狀元往那里一坐,都讓這斑駁破落的廳堂變得明亮起來,簡直是活體的蓬蓽生輝啊。 有了林狀元,以后四夷館似乎要揚眉吐氣了,真真地改換門庭啊。 張譯官不好意思地笑笑,“司館大人,小的抄一份新的呈給大人吧?!?/br> 林重陽伸了纖長的手去,“不必勞煩,拿來瞧瞧吧?!?/br> 接過花名冊,他隨意翻了一下,眼前這八個報上姓名的他都已經記住,現在要看一下四夷館總共有多少人,在職多少,沒來的多少,做到心中有數。 他翻書的時候,堂上諸人大氣都不敢喘,雖然平日里他們自己人還為了雞毛蒜皮的事兒斗上那么一斗,那都是因為大家沒有官身,現在翰林官在此,誰還敢造次呢。 他們偷偷瞅著林狀元,見他坐得端正筆挺,垂著眼專注地看花名冊,他們看著他光潔白皙的額頭,高挺的鼻梁,就好似看到了美好的仕途一般。 只恨不得自己未來的仕途能和眼前的林修撰一樣好看! 林重陽看了一遍,大體了解了四夷館的狀況。 其實四夷館不是只有四個館,實際是有八個的,蒙古﹑女直(女真)﹑西番(西藏)﹑西天(印度)﹑回回﹑百夷(傣族)﹑高昌(維吾爾)﹑緬甸八館。每館設通譯官一名,通譯不定額,這些就算是有冠帶的譯字官,再下面就是譯字生,這些算是四夷館的學員。 學員們原本都來自國子監的監生,后來有人見有利可圖,就花錢賄賂進來可以食糧,再后來朝廷也開了納捐之途,其結果就越來越差,導致四夷館地位也越來越低幾乎沒有存在感。 現在一共有六名通譯官,通譯十三人,譯字生二十幾人,也算是人丁凋零。 且大家商量好輪流當值,每日也不過是七八人上衙,那些譯字生們更是多半不來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