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3節
估計皇帝略親和些,有的臣子就會燦爛。 幾人感謝之后,紛紛上馬。 葉斌遺憾道:“林老弟,你要好好練練酒量,以后哥哥我還要找你痛飲呢?!?/br> 林重陽笑道:“侯爺,下官不是不肯喝,也是為侯爺著想,若是您將翰林修撰變成一個酒鬼,只怕滿朝言官都能用唾沫星子淹死你?!碑斎磺疤崾亲约阂呀洷谎怨賯儾人懒?。 葉斌哈哈大笑。 雖然皇帝并沒有當場給賞賜,可他本來要的就是皇帝高興,高興就會記住他的好處,而不需要當時就有什么恩賜。 陛下向來是賞罰分明的人,都記著呢,不急。 出了皇城到了東安門外,恰好碰到沈君瀾巡視。 沈君瀾跟葉斌見了禮,“葉指揮使,還是下官送林修撰等人回去吧?!?/br> 葉斌原本是想親自送的,可既然不能喝酒,那他還是去找人喝個痛快吧,要不這興奮勁發泄不出去,容易惹事。 “如此,多謝沈僉事?!比~斌又跟林重陽幾個拱手告別。 待葉斌走后,林重陽等人就和沈君瀾沿著皇城外的夾道往南走。 一路上誰也不說話,只偶爾沈君瀾提醒他們拐彎,小心上橋等等。 沿著河邊一直往南,到了東郊米巷再一直往西,西交米巷盡頭就是大時雍坊。 林重陽摘下自己馬鞍上掛著的馬燈,伸手掛在沈君瀾的馬鞍上,“世兄去巡視吧,咱們回去了,多謝相送?!?/br> 走到這里他們有夜行牌就沒什么問題了,唯一的麻煩就是要開坊的柵門。 沈君瀾道:“你們就去雙馬椿胡同湊合一宿吧?!弊咤\衣衛后街過去,都有錦衣衛的人巡邏,會直接給他們開柵門,不需要麻煩別人。 林重陽等人就向他致謝,然后告辭離去。 果然一路暢通到了雙馬椿胡同,柵門都沒關,直接到門口。 陸延低聲道:“錦……” “子順,咱們先進去吧?!壁w文藻提醒他。 陸延便不說話了。 林重陽叫了門,就有老仆出來應門,見是林重陽自然高興得很,請他們家去,還讓老婆子起來給他們燒水。 林重陽按著肚子,“翁叔,麻煩給我們來碗面?!别I死了! 之前因為緊張不覺得餓,出來以后才覺得肚子空得很,幸虧之前路上吃了大餅否則就要君前失態。 他這么說陸延和趙文藻也覺得餓,紛紛說要吃一碗。 很快雞湯海米面就上來,鮮香撲鼻。 暢快地吃了熱湯面,三人相視一笑,摸摸肚子,“吃撐了?!?/br> 這時候已經三更了,陸延道:“院子里走兩圈?” 林重陽卻道:“要不我們下棋?” 趙文藻:“下棋不管消化,還是走兩圈吧?!?/br> 走兩圈就走兩圈,林重陽也知道他們不愛跟自己下棋,因為他一開始心里說著隨意隨意,讓讓別人,可不知不覺就入迷,最后毫不留情,被人說太犀利,傷面子傷心,再也不和他下棋了。 屋里有燈,院子里卻黑乎乎的,大半夜的三人在廊下繞彎,一圈又一圈。 陸延沒憋住,低聲道:“重陽,沒賞賜啊?!?/br> 林重陽搖頭,“沒?!?/br> 趙文藻笑道:“咱們奇技館是為了發揚技藝,也不是為了賞賜去的,否則倒是成了御史彈劾的靠著獻寶媚上的那些好鉆營的了?!?/br> 陸延道:“就算咱們不是為這個,那些言官也不會少說酸話的,估計很快就有彈劾來了,重陽你不怕???” “怕什么???”林重陽笑道:“咱們是菜鳥,一般誰閑著沒事來罵咱們啊,真要是有人罵了,那說明咱們不是菜鳥不一般啦。既然有被罵的資格,也意味著差不多可以授實缺了,這是好事,哈哈,不怕的?!?/br> 第185章 升與不升 關于“大婚”一詞, 前年九月曾經發生過一段皇帝和一干官員們的口水戰。 按制只有皇帝成親才能說大婚, 皇太子、親王們成親都不應該說大婚, 可本朝因為尚未辦過最高規格的大婚典禮,如今皇太子成親反而是建朝以來的最高規格婚禮, 所以皇帝自己一直都以大婚稱之。 在皇帝第一次公開對外用皇太子大婚這一說辭的時候, 立刻就引來言官上書,認為呼太子大婚乃違制, 應予以糾正。 今上雖然還算寬容也能采納臣下諫言, 卻也并非唐太宗那樣有名的善于納諫之君主, 依然是一位好面子、抗拒認錯(內心深處認為自己沒錯, 錯也是大臣強詞奪理雞蛋里挑骨頭,知道錯也死活不認)的皇帝。 他覺得若是自己真做什么不合規矩的事情, 大臣們上書糾正也就罷了, 他也不是不能改正??捎械某甲诱儾⒉煌怀?,也沒有多少能力,卻整天盯著他這個皇帝, 一雙眼睛跟狼一樣,時刻準備著挑錯上書規諫博取美名,實在是讓人不勝其煩! 反正在大部分皇帝的眼里,整天上書管皇帝娶妻納妾生孩子, 就是吃飽了撐的,雖然他們拿著國本、祖宗之法說話,皇帝內心也是抗拒的。 年輕的皇帝可能還會犯怵,被大臣們上書規諫, 會覺得內心羞恥,雖然不認錯卻也能默默改掉。 可皇帝一旦步入中年,隨著當皇帝日久,威望日盛,就發現大臣也沒什么好怕的,一個個就是人rou樁子,自己心情好了聽他們叨叨,心情不好就讓他們一邊涼快去,他們也不能怎么樣。 急了還可以打屁股! 雖然很少用,卻也不是沒用過,只是用過以后他發現其實也就那么回事,因為有些大臣他有病——并不怕打,甚至越打越“興奮”,大有一副你有種打死我,打死我我就賺了,可以留名千古,成為勸諫紹慶帝而被打死的直臣、諍臣,劃算! 意識到這一點(加上位高權重年老體邁有威望大臣們的勸解),紹慶帝再也沒有動用過廷杖,因為不想成全那些夢想挨打而名垂史冊的官員。 當然,只要一個皇帝不昏不混,高高在上日久,威儀一日高過一日,慢慢地也會找到對付大臣們的密訣。 “愛卿,朕可荒廢國事?”——“陛下日理萬機,勤于朝政,不曾怠政?!?/br> “那,朕可寵信jian佞,以致忠臣蒙冤jian臣當道?”——“陛下任人唯賢,當朝從無邪佞之輩當道?!?/br> “愛卿啊,既然大道正途不曾有虧,些許家事小事,就不要斤斤計較?!?/br> 立太子關乎國本,自己隨口說個皇太子大婚,當然他也算略得意了一些,畢竟自己也算cao辦第一場盛大婚禮——這是超過太祖、太宗與先帝的,皇太子婚禮這也是第一次,隨口就叫出來了。 他當時也意識到不大好,可他也不想改口。 不過一個稱呼,自己九五至尊、金口玉言,又何必如此苛刻斤斤計較。 所以他沒如以往那般以寬仁君主的姿態接納,而是堅持自己的口誤。 有幾個言官年輕氣盛,又覺得自己有勸諫皇帝的義務和使命,尤其如果皇帝不肯采納反而駁回的時候,他們就有一種狼見了血的沖動——為了匡扶皇帝大業,在所不惜,文死諫武死戰,古來皆如此。 原本就差點演變成年輕言官們打雞血懟皇帝的行為,好在被蔡政和楊琦兩位閣老及時制止了,將都察院都御史請了去,擺事實講道理讓他承認皇帝不易,也要維護皇帝內心的尊嚴,約束言官們,不要動輒就要死要活的擺架勢。 這時候用不到。 估摸著是紹慶帝還算聽勸,言官們沒機會發揮血諫的偉大而悲壯的作用,所以內心深處藏著暴動因子。 都御史傳達了閣老們的意思,把皇帝那一套昏不昏,混不混?既然還不差,干嘛為這點事情揪著不放? 都御史還語重心長道:“也不算大口誤,陛下說著痛快便說去,行文記載則按制即可?!?/br> 這個意思就是要安撫言官們,皇帝過嘴癮就過吧,你們把書面語把好關就成,到最后依然是只有皇帝用大婚,皇太子用不上,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 畢竟史書、文書等都是朝臣們書寫,皇帝也不會自己留下什么的。 這樣才算解決了一場不大不小的口水戰,并沒有引發什么大事故。 否則就要以一次口誤引起的口水戰導致一場無法收場的言官災難而被載入史冊。 此事發生在林重陽中進士的前一年,后來聽沈之儀說這事的時候,他覺得皇帝也真是不好當,強硬了被人說剛愎自用不聽勸諫,要是略微溫和一些就有官員們蹬鼻子上臉想要靠著拔拔老虎牙來給自己貼貼金。 不過這也能說明皇帝們和言官相愛相殺的關系,既需要言官們督促監督朝臣,又不喜歡言官們將眼睛整天盯在自己身上,管宮里的閑事兒。 眼下皇太子成婚,其實也有言官們一直上書不斷,指責太過奢靡,不但金銀珠寶、綾羅綢緞靡費無度,且還有那奇技yin巧的玩意兒——鐵輪車和玻璃燈。 甚至也有人連帶著將林狀元捎帶上,抨擊翰林院官員們不專心治學編書,卻要去弄那些歪路子,實在是有違祖宗之道。 不過這些皇帝看也沒看,讓司禮監直接扔給內閣。 當然皇帝也不是那么大度的人,都讓韋光記著呢,這一次京察結果還沒出呢,到時候這些礙眼的都統統打發了他們。 讓他們外調地方官去,遠遠的眼不見心不煩,別整天唧唧歪歪的沒事找事。 皇太子婚禮,從紹慶十七年九月開始正式提及,十二月開始準備,到十九年三月大婚,中間各項儀式、繁文縟節自不必贅述,直到今日成親,六禮才算齊備。 而不管多么繁雜隆重的儀式,從半夜開始準備,到第二日夜間,也總能舉行完畢。 只是其奢華隆重程度,卻也讓滿京城的官員、百姓們大呼驚異,平生第一次見。 老百姓們津津樂道的是,除了按制該有的那些皇太子儀駕,還有一些他們從來沒有見過的新奇事物,比如說那一溜溜的琉璃燈,五顏六色,流光溢彩,甚至還有各種形狀,星星、月亮、蓮花、從長安大街一個個排開去,就如同是一條星河般光輝燦爛。 還有一輛描龍繡鳳的翠幄華車,與曾經見過的皇家輅車皆有不同,從前的馬車都是木制,木輪木車廂,皇家的無非就是寬大華麗,裝潢美輪美奐如同一座移動的宮殿。 可皇太子大婚這輛,卻超出了百姓們的想象力,這輛車居然有四個鋼鐵輪子,前面小后面大,不但車輪亮晶晶發光,而且它能自由轉向,而不必像其他馬車那樣轉向的時候車轅和車體必須要一起。 這輛超級豪華的皇家馬車的車廂上,鑲嵌著各種寶石、云母、貝殼、珍珠等,鏨刻著龍鳳金紋,而且它的窗戶沒有掛珠簾,而是用清澈透明微微發藍的琉璃。 可外面的人隔著一段距離若是想看馬車里面,卻只能看到自己以及街面的倒影根本看不到里面的情形,據說里面的人卻能看得清外面,實在是神奇。 馬車的四角分別掛著一只琉璃燈盞,燈罩透明如水沒有顏色,里面的光芒格外明亮,夜幕時分可以照出很遠。 這樣一場奢華的婚禮,被老百姓們口口先傳,越傳越夸張,從四輪馬車就變成了黃金琉璃馬車,甚至有老百姓編故事,居然變成一場英雄救美、忠臣jian臣、邪不勝正的民間狗血故事,而林重陽也沒想到自己居然也被編進故事里,說他是天上派下來的文曲星,是來輔佐帝王開創盛世的…… 一些頗有文名卻沒有多少官運的人紛紛將這一盛大的狀況記在自己的筆記里,跟京城的街頭授課、拼音啟蒙等一起,被廣泛流傳下去。 民間還涌現出很多低級讀書人,編造各種故事互相流傳,給京華快報等報紙投稿,還有文人編寫戲曲表演傳唱……所謂低級讀書人,是那些以拼音啟蒙為手段開始識字讀書的人,以能夠自學識文斷字看書為樂趣和驕傲,而不為走科舉仕途,他們自稱拼音派。 他們是林重陽的崇拜者死忠粉。 因為他們學了拼音啟蒙、算術知識,憑借這個找到新的差事,比如去做賬房或者代寫書信,大大地改善自己的生活和社會地位,漸漸受到周圍圈子的尊重。 這也讓他們找到自己的存在感,從而自豪起來,并且都奉林狀元為他們的先生! 林重陽如今走在路上,都會有一些街頭嬉鬧的小兒恭恭敬敬地朝著他行禮,口稱見過林先生。不過林重陽也沒有時間來體會這些,每日上衙忙各種差事,下衙以后就會家編書、和好友一起策劃沈老爺子書院的事情,現在則忙著皇太子的婚禮。 他在吏部幫忙以后,又被禮部借調去,可以說忙得比暈頭轉向還要厲害一些. 整個皇太子婚儀并不是只有一天,從去年春天定下太子妃人選,然后確定相關人員以及婚禮用品,持續將近整整一年。 紹慶十九年三月 丙寅日,行皇太子納徵告期冊封禮,皇帝派遣梁國公為正使,少師兼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學士蔡政為副使,持節行禮如儀。冊曰:“帝王之統天下,必致重于國本?;橐鲆运谩薮巫踊侍佑喻?,天賦純資、年長已冠,宜諧室家。爾顧氏……之女,夙蘊閨闈之秀,克遵姆傅之箴,時及于歸,天作之合。茲特授金冊立爾為皇太子妃?!修美m,慶衍邦家,億萬斯年,允光內助。爾惟敬哉!” 辛未日,皇太子行親迎禮。上御奉天殿,醮戒如儀。 壬申日,皇太子婚禮成。上御奉天殿,文武群臣行慶賀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