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節
“我們廣福樓,要包圓林狀元需要的點心!” “我們高記成衣鋪要包圓林狀元過年的新衣!” “我們王家粉刷匠可是一直承包翰林院粉刷活計的,以后林狀元家的納涼棚子我們也包了!” “林狀元娶媳婦,我們成家嗩吶班一定好好來一場!” “林狀元家生娃娃……” 林狀元嚇得有好幾天都不能回家,從翰林院出門繞路去陸延家借宿。 第179章 安排 轉眼到了年底, 各部要進行工作總結, 尤其是工部戶部, 算盤打得噼里啪啦響,這時候就顯示出了數字運算的優勢。 雖然各部的尚書們沒有硬性規定一定要用數字, 但是他們也沒說不能用, 所以下面的人最初是自己工作用,再后來見別人也用, 然后就大膽的在交接工作的時候也用, 再之后就試探著交給郎中、侍郎、尚書們的數據報表里也開始使用數字。 他們倒是也沒有直接棄用文字表述, 而是從旁標注數字, 結果可想而知,閱讀者自然一眼就去看數字, 簡單明了。 那些大佬們雖然表面沒研究過, 也沒有公開發表過對這種知識的褒貶,但他們哪一個不是學識淵博之輩? 林重陽的書一經面世,他們的家人第一時間就買回去研讀, 他們自然也不會落下,所以他們才是京城第一批掌握新知識的人。 尤其這些數字,京城快報一直都在默默地普及著,就那么十個數字還真沒什么特別的, 簡單得讓人有點不好意思,不會都說不過去。 所以部下們上了數字報表他們也沒發表任何意見,就和以往總結工作一樣,只是好處是顯而易見的——工作進度明顯快了很多, 出錯率也大大降低,互相之間的爭執也少了很多。 而關于句讀符號,大佬們的態度基本也這樣,不支持不反對,就是不發表明確態度,不管有沒有句讀,他們都一如從前那般批示。見部堂大人們這個態度,下面的書吏們難免就會多加試探,到最后除了故意為反對而反對的人,其他人都開始標句讀符號。 加了句讀符號,還有一個好處,廢話也會隨之少了一些,畢竟句讀多了,文書、奏章就會變長,為了控制長度就會精煉語言,刪掉無用語句。 之后就有人開始給皇帝上奏疏、條陳也加句讀,美其名曰免使龍目過于疲累。 皇帝也一直沒有公開表示褒貶,但是行動表明意圖,有句讀符號的他會看得輕松認真,批示語也會很客氣輕松,若是沒有句讀且啰嗦的,那就不客氣。 乾清宮,人高的熏籠燒著紅籮炭,熏著昂貴的龍涎香,香氣甘甜醇厚,讓人神經舒緩。 皇帝坐在御案錢,看著標有句讀符號的奏疏倍感欣慰,有了這個如今批閱的速度快了很多,而沒有句讀的很多他都直接讓司禮監的太監讀給他聽。 只是太監水平有限,難免會停頓錯誤。 “還算這些臣工們不全是頑固不化的老頭子?!被实坌Σ[瞇的,最近心情不錯基本都是愉悅的,一邊說著他將后腦勺擱在椅背上。 旁邊的銅盆里用菊花水泡著松江棉布,韋光將面部擰干,試了試溫度小心地敷在皇帝的眼睛上,手指輕輕地按摩眼周xue道。 “老奴也替萬歲爺高興呢,臣工們肯上進,萬歲爺也能省心?!?/br> 如果能一直這樣,皇帝都可以長壽呢,多活幾年是肯定的,經過仁宗一朝,他知道做皇帝真能累死的。 “林狀元這腦袋瓜里還裝了多少東西?朕有些好奇?!被实劬従彽?。 “陛下要是好奇,就著林修撰來問問?”韋光提議。 皇帝擺手,“不用,估計到時候,他還會給咱們驚喜,與其問不如等驚喜,這日子也更有趣兒?!?/br> 韋光就陪著笑起來。 皇帝放松一下眼睛,覺得舒服很多,就示意韋光再他捏捏腦門,“奇技館的自行車不說十月份出爐的嗎,怎么也沒給咱們送來?” 雖然人家沒說自行車一定會進貢,但皇帝的自信讓他篤定會如此,當初那琉璃燈盞都進貢了,自行車這樣好玩的怎么能不進貢? 原本皇帝一直記著這事,后來宮里朝中事情多,加上林重陽推出句讀符號、拼音啟蒙、算術基礎書籍,在京城引起很大的轟動,中層們吵個不休下層百姓是學得不亦樂乎,皇帝也看了倆月的熱鬧,看得津津有味。 現在這些熱鬧落幕,他又想起自己的自行車來。 韋光笑道:“殿下前兒也一個勁地問呢,不過奇技館用各種借口搪塞。后來老奴十分好奇,尋思陛下也好奇就讓咱們的人悄悄打探一下。陛下,您猜怎么著?” 皇帝乜斜了他一眼,“你長本事了,還讓我猜?!?/br> 韋光笑得很是靦腆還帶著小得意,“林修撰要求太高,精益求精,反復試驗,做了好幾次都不合要求,結果花銷超支沒銀子呢。后來又四處挪借,那作坊又太小有些施展不開,少不得把原本燒玻璃的窯爐并過去?!?/br> 皇帝立刻道:“這可沒辦法,年底了,朕也沒有余糧,不過朕可以支援他一些鐵礦嘛?!?/br> 內帑的一點存銀是他好不容易攢下來的,還得補貼太子成親所花用免得戶部哭窮把太子婚禮弄寒酸了。想著來年三月正是青黃不接的時候,要不將太子的婚禮挪到來年秋天? 這樣多收兩季的租子,戶部和內庫總也能富裕一些。 哎,錢不夠用??! 皇帝又覺得頭大。 韋光看皇帝原本還笑瞇瞇的,怎么突然又犯愁了,立刻就明白怎么回事,笑道:“萬歲爺,老奴瞧著林修撰很有辦法,要不讓他想辦法幫陛下充盈一下錢袋子?” 皇帝扯下棉布坐起來,“他一個孩子有什么辦法?” 韋光就笑。 皇帝意識到自己有些以貌取人,誰說林修撰是個孩子誰就是自己打臉,你看他把滿京城那些老頑固們氣得,請病假的、威脅致仕的,他這個皇帝隔岸觀火,假裝什么都不知道根本不接那茬。 而人家林修撰還一副不明就里的架勢,好像自己沒做什么出格的,就跟吃飯喝水一樣隨意,沒當回事! 所以和他認真只能自己氣得吐血,他根本不明白你為什么那么生氣,不就是一個句讀符號一個拼音啟蒙,至于威脅致仕嗎?他又沒有跟皇帝推廣過。 “他現在畢竟還小,能擔任何職?” 什么職務可以讓他發揮聰明才智,又不至于升級太快導致功高震主。 這是以后要留給新帝用的人,若現在就破格提拔,擢升得快了萬一新帝鎮不住可是個大麻煩?;实奂炔幌胱约簝鹤渔偛蛔?,又不想自己兒子把這么個人才給殺了,所以權衡再三覺得還是要徐徐圖之。 按照皇帝的預想,林修撰考滿后可以提升為侍講,然后侍講學士,或者也可以去詹事府、國子監轉轉,這樣差不多也要小二十年的。 饒是如此,到時候他也是最年輕的侍郎。 韋光卻沒想那么復雜,他很認真地想林修撰能干嘛可以幫皇帝充實錢袋子,“陛下,泉州的市舶司近來進項一年不如一年?!?/br> 原本也是皇帝的一個錢袋子,現在每況愈下,著實讓皇帝不喜,韋光就是皇帝肚子里的蛔蟲,自然知道得清清楚楚的。 其實只要皇帝不昏,但凡有點腦子又能和臣工們保持溝通暢通,基本就能知道怎么回事。 天底下還真沒有什么消息能瞞得住一個勤政的皇帝,之所以能夠蒙蔽上聽,那是因為上不聽,寵信jian佞,自然會被蒙蔽。 若能廣開言路,保持和大部分臣工的正常溝通,就不至于如此。 泉州的市舶司之所以會進項每況愈下,自然跟市舶司的相關人員有關,日久、欲生、愈貪婪,盈利百萬,能給皇帝的有十萬八萬就不錯。 且他們和內侍、地方官、地方豪族勾結,盤根錯節的,著實復雜。 皇帝搖頭,“不行,如今的市舶司經營日久,他一個孩子貿然前去不但不能破局,只怕將自己都交代在那里,還是等些年吧?!?/br> 哎,想想真不爽,自己明明是大明之主,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一個市舶司居然會他束手束腳。 韋光繼續提議,“或者戶部、工部的主事?” 去戶部可以提前觀政,了解全國的稅收、人口數等,去工部也能于冶煉、水利、筑城有方面做出貢獻。 “若那樣還不如去地方,直接做個同知或者知府?!被实鄄[縫著眼睛,望著上方的羊角宮燈,“或者去廣州試試?” 現在拿不下市舶司,可以先去廣州了解一下。 這時候韋光就不出聲了,因為皇帝漸漸地主意明確起來。 片刻,皇帝笑道:“還小,放在眼目前更好?!?/br> 能看著,能護著。 韋光跪地,“林狀元不知道陛下的苦心,老奴卻要替他謝恩,陛下為人君父,為了臣子們能夠才盡其用殫精竭慮,也只有老奴知道?!?/br> 皇帝笑道:“行啦你個老貨,別拍馬屁,這也是林修撰該得的?!?/br> 又批閱了一摞奏章,皇帝想起一事兒來,“老先生前陣子上請安疏表示想在京城辦個書院,讓他這把老骨頭繼續為朕發光發熱,朕當時準了著他覲見,后來偏他又偶感風寒。這些日子可有起色?” “陛下不必擔心,沈老先生沒有大礙,老奴讓太醫院醫正去幫忙看的,就是普通風寒,好好將養沒大礙的。不過老先生覺得自己沒好利索不適合見駕,免得將病氣過給陛下,所以就沒再上疏?!?/br> 韋光在得知沈老爺子病了以后立刻打發宮里小太監去慰問,同時安排最好的御醫,知道雖然病得厲害但是沒性命之憂,自然是報喜不報憂的。 皇帝點點頭便專心批閱奏疏。 突然看到一本沒標點的,他下意識地就閉上眼睛不想看,深吸兩口氣,放松一下眼睛耐著性子看下去,結果看過一大半發現全是廢話,來頭先請安然后再表忠、歌功頌德拍馬屁,他又開始煩躁,尋思還是林修撰的那些折子好看,條理清楚、沒有廢話! 等看完以后,在最后一段找到句有用的話,真是讓人火大! 雖然以前也有不少官員這樣,可那時候皇帝忍耐力還是夠的,現在眼睛被養刁了就有些接受不能。 他提起朱筆直接在下面寫幾個字“廢話連篇”,然后直接用朱筆在奏疏上圈幾下,“三句即可”,批完就扔在一邊,對韋光道:“明兒讓戶科好好抄錄下去送達六部,不禁戶部看,其他各部也要瞧瞧,既然要為君分憂,就先從拯救君父的眼珠子開始吧?!?/br> 說著又哼道:“說什么節省紙張,我瞧著少說廢話比什么都節省,以后也得限制上書言事的字數才行,免得他們越寫越長?!?/br> 正在一旁負責整理分類奏疏的韋光聽著,連連點頭,笑道:“陛下圣明,早當如此,免得他們整天跟陛下掉書袋?!?/br> 本朝皇帝至此都算勤政,雖然有內閣和司禮監,但是只要皇帝勤政這兩部門權力還沒機會專權,重要的奏疏依然皇帝自行批閱。通政司將所有的奏疏收集起來送到司禮監,由韋光派人先進行第一次分類,把那些請安的、祝賀的等無關緊要的奏章拿出去,再把六部的分出來,而科道言官的要單獨放。六部的一般情況下先送去內閣票擬,然后再交還司禮監上呈皇帝批閱。而科道言官也就是御史們的奏章則是直接給皇帝看的,并不需要經過內閣,因為科道言官們本就有風聞奏事的權力,很大時候都是上書言事、陳情、彈劾等。 皇帝看過言官們的折子,沒大礙的就直接批示發下去,有干系的就會謹慎處理,或者交給內閣或者留中不發。 皇帝批閱奏章的時候,每次都是韋光陪同左右,負責分類,然后交給秉筆太監們分發。 雙馬椿胡同沈宅,前陣子老爺子得風寒一病不起,把林重陽幾人嚇壞了,好說歹說才將老爺子帶回雙馬椿胡同來,畢竟奇技館人多鬧騰,不易靜養。原本他是先帶老爺子回家的,可老爺子說林家有小孩子,他一個病人去不好,會驚擾小孩兒,死活不肯去。 沈小姐之前送信給沈老爺子,她要帶人離開一些日子可能年后回來,這段時間不在京城,所以林重陽就自己照顧老爺子。 這些日子他請了不少大夫,自己也研讀醫書,還請過太醫院的御醫,好不容將老爺子的老命給保住。只是也傷了元氣,還需要好好靜養,想干什么起碼等來年開春以后再說吧。 這些日子林重陽讀了很多飲食、養生的書,吩咐自己菜莊將暖洞子里出產的小青菜、小青瓜等堪比吃銀子的蔬菜拿來給老爺子熬菜粥。 眼見著老爺子一天天精神好起來,林重陽這才松了口氣,尋思帶他家去住段日子,有爹娘幫忙照顧對老爺子也好。 原本沈老爺子病的時候沈君瀾想接他去國公府的,不過沈老爺子拒絕了,也不許沈君瀾來雙馬椿胡同照顧他,弄得沈君瀾很郁悶,甚至還跟林重陽說酸話,覺得他才是沈老爺子的親孫子,自己反而是個外人。 林重陽也表示沒辦法,老爺子年紀大了現在就是一個老小孩,只能順著他來,誰讓他們爺倆兒投緣呢。 監督沈老爺子吃了一碗菜粥,林重陽道:“老爺子,明兒搬去我家住,你和我住跨院,白天還有暖哥兒陪你玩兒?!?/br> 沈老爺子病好了,身體還有點虛,“我一個糟老頭子去給您們添亂,拖累你們,不好?!?/br> 林重陽笑道:“你現在說添亂拖累我們啦,這些日子好像不是拖累我?” 沈老爺子理直氣壯道:“那不一樣?!?/br> 好吧,您老您有理。 “反正我要回去也不能不管你,你現在沒人照顧可不行?!鄙蚶蠣斪赢斎挥腥苏疹?,但都是下人,沒有親人林重陽不放心。 “那也行,你們不嫌我累贅,我就去叨擾些日子,過了年丫頭從外頭回來,我再搬回來?!鄙蚶蠣斪铀煽?,又掏出一串鑰匙給林重陽,“書房里有幾個小箱子,里面有我開書院用的書,你照著單子整理一下咱們帶走?!?/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