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節
甄應嘉本就是個在官場廝混慣了的老油條,之所以這些年不愿搭理甄李氏不過是因為心中堵著一口氣,和自認為憑著他自身的努力也能官運亨通、步步高升。 自視甚高的甄應嘉或許明白他之所以入了康熙老爺子眼,不過是因為他那奶大了康熙爺的老娘,但他下意識的忽略了這點,在甄應嘉的認知里,他之所以有今天全靠的是他自己的努力,他那偏心眼、只認大哥那房的親娘,呵呵噠,他情愿沒有。 不過鑒于自家那尊貴無比的人兒特意寫信來陳述要害,甄應嘉不是笨蛋,即使心中不怎么情愿,依然選擇寫下這么情真意切的書信。 這么想、也這么做了的甄應嘉完全忘了,他和甄李氏母子倆的關系之所以鬧得這么僵,完全是他自己做的那些糟心事。甄李氏雖說因為一天沒帶過甄士隱,反而拋下尚未滿月的甄士隱入宮當康熙老爺子的奶嬤嬤而對甄士隱心有虧欠、但甄李氏自認自己還是一碗水端平了的。老大志不在官場她沒有強求,出宮后與丈夫生下的小兒子一心向往官場,她也盡全力打點。 可誰想甄應嘉自從史家的姑娘,往京師跑了那么幾趟,見了她那個老糊涂的老姐妹對待長子和次子的天大差別后,這心就跟被污泥、漿糊糊住了似的,一直都認定甄李氏偏心,也一直嫉恨著甄李氏的偏心,到后來居然枉顧兄弟情誼,出自己的嫡親大哥出手。 在知道當初殷蓮被拐之事與甄應嘉有關之時,甄李氏是心痛多過憤怒的,她真的沒想到,她同樣視如珍寶的小兒子居然變成了這樣的人。 甄李氏不敢置信,回想起當初甄應嘉總是喜歡搶甄士隱的東西,要不到就毀掉的事,甄李氏覺得或許這一切都早有預兆,只是她沒有發現罷了。 甄李氏之所以選擇回姑蘇,明顯上是因為封氏居然老蚌懷珠有了,更多的卻是她不知道該怎么面對這個已經沒了手足親情的兒子。 如今接到甄應嘉的信,甄李氏心中雖隱約覺得不對,但卻下意識的忽略,捧著甄應嘉寫來信老淚縱橫,讓陪坐的封氏心中百般不是滋味的同時,只得寬慰甄李氏道。 “想來小叔子來信,定是想通了,老太太就別傷心了,應該高興才對!” 封氏心知‘母子哪有隔夜仇’的道理,當初之所以和金陵那邊斷了關系,一來是因為甄應嘉‘寧死不屈’堅決不服軟的態度,二來也是甄李氏自知虧欠了封氏與殷蓮母女倆。如今幾年過去,甄應嘉突然來了這么一封言辭懇切的書信,封氏一瞧甄李氏的作態,便猜到甄李氏已經打算借此機會,緩和緩和與小兒子的關系! 要知道甄李氏總共就兩個兒子,老大甄士隱了無蹤跡、甄李氏心中已經當他早死了,如今只剩下甄應嘉這個小兒子?;实蹛坶L子,百姓愛幺兒,雖說甄李氏因為虧欠老大的緣故、心比較偏向甄士隱,但甄應嘉怎么說也是甄李氏的骨血,甄李氏又怎么會不認這個兒子...想來就算當初被拐的殷蓮未能找回來、至今流落在外,隨著時光流逝,甄李氏也會原諒甄士隱的吧,畢竟母子哪有隔夜仇??! 想到自從平安哥兒滿月宴出現就再也沒有蹤跡可尋的甄士隱,封氏心中甚是不知滋味,甄李氏是母親,她也是母親。封氏明白甄李氏選擇和解的原因,她諒解卻不愿選擇自己諒解...畢竟當初可是因為甄應嘉的原因,她的蓮姐兒才被拐了、她的家才散了。 封氏雖然不算太聰慧,卻也知道如今他們孤兒寡母之所以在姑蘇無人敢欺,完全是因為有甄李氏在的緣故,因此即使心中百般不是滋味,封氏仍然未出言阻止人家母子和解,只是等到了無仙苑時,看著自家女兒那雙淡泊的雙眸,封氏才將自己滿腔的不甘和心酸都宣泄出來。 殷蓮一直安靜地聽封氏說完,等到封氏稍微收拾好心情時,殷蓮才開口道?!澳镉H,這叔父寫信來真的只為和老祖宗和解,不是抱有其他目的嗎?!?/br> “蓮姐兒的意思是指?”封氏若有所思的蹙眉。 “以叔父的心性,沒有確鑿的利益,他是不會主動低頭、寫這么一封言辭懇切的書信的?!币笊彴逯∧?,那雙明亮的眼眸中閃過一道暗光?!澳镉H,你說會不會與那成了甄妃娘娘的大jiejie有關?!?/br> “應該是這樣沒錯的,我說前來送信的管事說,這甄妃娘娘前不久剛為當今圣上產下十八阿哥,圣上大喜之下賞賜了不少東西給甄妃娘娘,并允許她跟娘家多聯系,想來這甄妃娘娘就是趁此機會,給你叔父轉告了什么命令吧?!?/br> 封氏這一猜測,便將事情的真相猜了個七八分。而殷蓮雖不明事情的真相,卻也覺得封氏這個猜測最靠譜,估計最接近真相,因此微微蹙眉,又問封氏:“我那黑了心肝的叔父,可在信中提到過平安哥兒?!?/br> “沒有,半句也未提?!?/br> “那就好,就怕我這黑了心肝的叔父會用平安哥兒教育做借口,唆使老祖宗帶著平安哥兒去金陵。如今平安哥兒還小,萬一要是那黑了心肝的叔父使些陰損手段,讓下人小廝將平安哥兒往壞里帶,就我們這靠著老祖宗在姑蘇此處立足的‘孤兒寡母’可真的防不勝防?!?/br> 真到那個時候,自己說不得要使個法子,暗中跟隨去金陵、方便保護、教導平安哥兒,自己前世今世就這么一個嫡親弟弟,總不能放任他被壞人勾著竟學些不學好的勾當吧。 其實說實話,殷蓮到現在還未明了何為入世修行、又何為避世修行。前世的她被圈在一方天地,所學所會都是老畜生所教導的對提純元陰之氣有益的東西。至于柳絮在紅豆空間的二層竹樓里所存放的各類型修真書籍卻沒有提起擁有月靈根之人,該怎么修煉。殷蓮只能靠著自己的理解、摸索前行。說起來,短短幾年功夫,殷蓮能順利筑基,當真算是天資卓越! “你說得沒錯,看來要想個好辦法,將平安哥兒的撫養權要回來了?!?/br> 封氏的話卻讓殷蓮頗為不贊同的開口?!澳镉H我知道你的心思,只是這事娘親真的不能主動提起,要是讓老祖宗因此傷心了,淡心了,任你有萬般理由也說不通。倒不如順其自然,只把好關,不要讓不好的人與物近平安哥兒的身邊?!?/br> 封氏很想自己教養平安哥兒,卻也知曉殷蓮所說的話在理。封氏悻悻地坐在那張做工精細的柞榛木直背交椅上,好一會兒才心事重重的嘆了一口氣。 “其實娘親雖說想親自教養平安哥兒,卻也知道由老太太教養平安哥兒對平安哥兒是最好的,畢竟依著老太太天子乳母的身份,就連當今太子、以及那么阿哥們都要給幾分薄面,這其中的份量那是我這個小門小戶出生之人能比擬的。只是...自從你那叔父來信后,看老太太的樣子,我這心里總覺得不安,就怕會出什么事......” “那就只能水來土掩兵來將擋了...” 殷蓮她還就不信了,自己堂堂修行之人,還躲不過凡人的算計嗎。說她自傲也好、清高也罷,她殷蓮還真沒有將金陵甄家和甄應嘉這官場老狐貍放在眼里。 自從甄應嘉有心修補和自家老娘的關系后,陸陸續續又寫了幾封言辭更加懇切的書信,到了后來,遠在金陵的甄應嘉見甄李氏也開始回信后,或許是覺得火候夠了,倒也漸漸地露出了他到底打的何種目的。 原來那酷愛北巡塞外、南巡江南的康熙老爺子在巡幸塞外后,打算來年開春的時候南巡。甄李氏是康熙的乳母,康熙南巡自然是要來見她一面的。甄李氏在姑蘇,康熙自然要在姑蘇多停留,甄李氏如果去了金陵,那康熙自然會選擇在金陵多停留,說不定還會將金陵甄府當成別館入住呢。 甄應嘉這心思也沒藏著掖著,而是大大方方的在信中表露出來,倒讓甄李氏答應也不是,不答應也不是。猶豫好久后,甄李氏最終還是選擇默認了甄應嘉所說之事! 作者有話要說: 更新o(n_n)o~ 第26章 說起來,甄李氏之所以答應前往金陵小住一段時間,并非是這段時間以來,甄應嘉殷勤小意、主動低頭、認錯的結果,更多的卻是所謂的金陵四大家族的功勞。 說起來這甄家雖然是新興的家族,但因為甄應嘉娶了史家的女兒、賈母的嫡親侄女兒,倒也和四大家族之二的賈、史兩家算得上姻親關系。 四大家族同氣連枝,相互之間各有聯姻,面對這可以面圣的機會,四大家族之人自然要厚著臉皮、上桿子攀關系、攀交情、紛紛來信或派親信親自前來勸說甄李氏,就連遠在京師的賈母也親自寫了一封勸解的信,說甄李氏現在就只剩下甄應嘉這么一個兒子,大房又只剩下孤兒寡母,甄李氏不借著此機會給甄應嘉修復母子情分,那甄李氏百年之后去了大房的孤兒寡母誰來幫襯一二。誠然以后平安哥兒會有出息,那也是未來之事,如今的平安哥兒只是個懵懂小兒,談何撐門戶。 賈母的一席話當真是說到了甄李氏的心坎里。到如今甄李氏雖然明了甄應嘉并不是單純的只想和自己重修母子情分,另抱有目的,但說到底,甄應嘉到底是甄李氏的親生兒子,甄李氏自認做不到像賈母那般視賈赦無物,一心一意的只為賈政那一房人謀劃,所以就算不為大房的‘孤兒寡母’考慮,甄李氏到最后也只能捏著鼻子認下此事。 收到賈母的信后,甄李氏思索一晚,便當機立斷的答應了去金陵小住之事。甄李氏叫來封氏把事兒一說,封氏對甄李氏的決定無異議,只是她自己卻不怎么想隨甄李氏一起去,略微斟酌一二后,對著甄李氏婉言道。 “家中不好無人守著,不如就老太太帶著蓮姐兒以及平安哥兒一起去金陵小住一段時間好了?!?/br> 甄李氏一聽這話當下就明了封氏的意思,心中微微一嘆后,算是相當明事理的說道:“你不去就不去吧,帶上蓮姐兒和平安哥兒也好,說不定得了天子親眼,對蓮姐兒以后的婚事以及平安哥兒以后的前程也是極好的!” 至此甄李氏去金陵小住之事算是正式確定下來。沒過多久,甄應嘉便親自回了姑蘇一趟,親自接了甄李氏到金陵。至于殷蓮和平安哥兒自然也是跟著一起的。 說實話,當殷蓮得知封氏推脫不去,只讓自己與平安哥兒以及甄李氏去金陵‘小住’,殷蓮最先涌上的情緒是不情不愿,不愿意跟著甄李氏一起去金陵‘小住’,順便面個圣。 在殷蓮看來,最好是她跟封氏一起留在姑蘇看家,甄李氏帶著平安哥兒去小住就成了,然后自己每天從修煉中挪出一點時間、最多麻煩一點,每天暗中在姑蘇、金陵兩地來回奔波、保護好平安哥兒的安危就是。 面圣、以求在圣上面前留下一個好印象什么的,她根本就不在乎好吧!想到封氏促膝長談時,跟她說的所說的一席話,殷蓮第一次的感到心情煩躁極了。 尼瑪,原來甄家還是旗人的身份,原來自己年滿十三歲到十七歲時還要參加所謂的八旗選秀,原來自己的婚事根本就不是自己甄李氏和封氏能掌控的......現在想想自己當初打的主意,何其愚蠢何其可笑。 自己真的要好好想一想,到底該不該和封氏坦白自己乃修行之人了。 殷蓮走到窗前,靜靜看著窗外的景色,心中實在拿不定主意。直到不知從哪突然飛來一只黑色的蝴蝶、在院中自由自在的翩翩起舞時,殷蓮心中才劃過一絲明悟。 原來一切隨心,遵從本心,才是最好的修行方式。 殷蓮目送黑色蝴蝶飛走后才關上了窗戶。只披了一件斗篷,殷蓮趁著夜色,靜悄悄的離開了無仙苑,沒有驚動任何人來到了封氏所住的偏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