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節
書迷正在閱讀:民國女配嬌寵記[穿書]、流連忘返、我的死忠粉重生了、總裁的棄婦新娘、貓的魚(扶她百合)、養個小狼崽兒(H)、慕上靈(1v1/SC)、他是浩瀚宇宙星(校園h)、一干到底、他不愛我(1V1 )
文崇德冷冷一笑,蓋上了自己的侯印。 侯啊,誰不是猴呢,文謹禮,你該死的時候到了。 作者有話要說: *抱著旺財給大家拜年,抱歉過年期間太忙了(捂臉 *爭取在三月中旬到來前掉吧~ 第78章 倒文黨(一) 啟元十年的秋季, 是個多事之秋。 前幾日, 謝右相受了弟弟的牽累,被啟元帝罰閉門思過。 這天上早朝, 就有戶部尚書秦儉舊案重提, 捧著自己的官帽當朝告御狀, 指控文相一手主導了先帝時期晉省稅銀舊案,并栽贓給前任右相葛清書, 致使葛清書抄家滅族, 秦儉說愿以功名性命作保,懇請啟元帝下令重查冤案。 奉天殿霎時一片驚慌, 文謹禮汗濕了后背。 龍椅上的啟元帝也是一副難以置信的模樣, 連聲說文相必然不會如此齷齪行事, 細細詢問秦儉其中會不會有什么誤會,但有沒有誤會,文謹禮自己心里清楚,雖然不知道啟元帝從哪里找出了這樁陳年舊賬的把柄, 來者不善, 是肯定的。 文謹禮算了算時日,離原定起事的日子也就相差三五日, 青省邊防軍已經分做小股急行軍,借道文黨把控的地區, 極速往京城奔來。 而為了在史書上留個好名聲, 燕王則必須避嫌,他正押著關謝十一的牢車慢悠悠往京城趕, 一路上還有文黨故意鬧事拖慢腳步,確保他絕對不在塵埃落定前進京。只待顧縝與謝九淵人頭落地,屆時,文謹禮將作為攝政王,將燕王迎回京城,黃袍加身。 現在啟元帝已有開刀之意,謝九淵又被禁足在府中,開弓沒有回頭箭,如此天賜良機,那就干脆將計劃提前,也就沒必要正面迎上啟元帝的算計了。 于是文謹禮當場跪下,先是涕淚俱下地喊冤,然后大義凜然地自請停職,愿意如謝九淵一樣,禁足文府,等待陛下查明案情,還自己一個清白。要不是同朝為官數十載,連幾位老臣都幾乎要信了他是真無辜。 啟元帝自然面露動容,贊嘆文相果然是朝堂表率,與文謹禮二人你來我往地挽留推辭了一番,也就同意了文謹禮自請禁足的要求,當場派了錦衣衛護送文謹禮回府。 千般算計,棋差一招。 文謹禮怎么都想不到,他剛跟著錦衣衛離開奉天殿,他兒子文崇德就出列跪倒,上折子參文謹禮干涉海貿與革新工坊,更是借口與自己重修父子親情,向自己大肆索要工坊資金,甚至工部所造船只入水即散,也是因為工部尚書疲于應付文相索|賄的獅子大開口,才不得不偷工減料。 “……臣身為下屬、人子,本不該揭發老父。然而茲事體大,牽連甚廣,臣心中矛盾掙扎,苦不堪言。若子言父過,實屬不顧人倫,可若是隱瞞此等罪行,放任老父危害國體,卻是枉為人!陛下,臣奏折中陳述罪行,皆有實證,不敢有一字虛言。臣,愿與老父一同受罰,以全忠孝!” 扶桑侯這段慷慨陳詞是擲地有聲,他說完,整個奉天殿卻是一派死寂,針落可聞。 再遲鈍的官員,此時也都明白過來,硝煙彌漫的文黨帝黨之爭,現在是正面開打了! 顧縝在空氣緊張的沉默中,饒有興味地觀察著底下官員的神情,最后視線從往常謝九淵站的位置一掃而過,這才拿出了隱忍暴怒的語氣,命令道:“江載道?!?/br> 江載道應聲而出。 “朕賜你金牌一道,給朕好好查,別冤枉了一個,也別放過一個?!?/br> 想到終于能對罪行累累的文黨動手,江載道努力掩飾著心中的激動,雙膝重重磕上奉天殿新換的光滑青金石地:“臣遵旨,定不辱命!” 江載道回列,啟元帝眼一抬,三寶公公便出聲高喊:“有事啟奏,無事退朝?!?/br> 群臣被突然其來的風波攪得心中不寧,都想回去找人問消息,哪里還有事要奏,均是沉默。但啟元帝卻沒有放過他們。 “眾卿無事,那就聽朕說吧?!?/br> 顧縝語氣平淡,但啟元帝出其不意又不是一回兩回,百官互相看了看眼神,不敢真以為是平淡事,各個繃緊了繩。 “謝相、文相接連受牽,二位丞相勞苦功高,朝政大事對他們多有依賴,如今他們都禁足于府內,朕才深感二位丞相肩上擔子太重,著實是太過辛苦他們了?!?/br> “未免延誤朝政,也是給二位丞相減輕負擔,朕決意廢左右丞相,轉行內閣制,即日組閣?!?/br> 聽到此處,饒是再有心理準備,滿朝文武還是跪了一地,大楚開朝以來,從來沒有分過左右宰相的相權,這個官職是大楚學子官員的終極理想,就是以荒唐出了名的先帝,也只是待兩相如下仆,卻也沒有拿走相權、不讓宰相理事。 如今廢相組閣,也不知啟元帝到底是個什么章程,有了錦衣衛,啟元帝比先帝掌控百官更甚,已是令人懼怕,難道還想收權不成? 或真心或假意,所有大臣都大聲跪諫:“請陛下三思!” 眼下,謝九淵和文謹禮都不在朝上,啟元帝做事根本不需要多和群臣理論,“朕心意已決。三寶,把草擬章程念給諸卿聽一聽?!?/br> 這話一出,群臣心里都明白,既然草擬章程都已經寫好,也就是說,謝相和文相的禁足都是啟元帝早就計劃好的,一次對付兩個權臣,底下站著的,還有哪個比得過文謝二人?還諫什么,且聽著吧。 “……即日起,正式冊立內閣制度,內閣將為大楚朝堂中樞,總領朝政,行議政、監督之職,朝中重臣,以資歷考核入閣,入閣官員特封內閣大學士?!?/br> “內閣設總負責,稱內閣首輔,以一人為首,對內閣議政的結果全權負責?!?/br> “內閣首輔掌票擬權,群議政事,票擬草案,呈君王決斷?!?/br> “內閣掌督王權,若內閣半數官員同意,可由內閣首輔領銜上奏,推翻君王旨意,打回朝堂重議,重議后,不論結論為何,都需得朝堂三分之二官員同意才可施行。否則,即使君王蓋印下旨,當事官員可依律抗旨不為?!?/br> …… “六部尚書入閣?!?/br> “大理寺卿入閣?!?/br> “扶桑侯入閣?!?/br> “都御史入閣?!?/br> “文謹禮與謝九淵兩位重臣,洗清冤屈后,自動入閣?!?/br> “內閣班組暫定如此,以后大學士增減,以及首輔任命,均由君王決斷,但此決斷同樣受內閣監督?!?/br> 越聽,越心驚。越聽,越心喜。 這哪里是收權,這是大大的放權! 三寶念完厚厚的草擬章程,聲音已是半沙。啟元帝看向群臣,他看到的是重新喚起雄心壯志、滿懷希冀的眼神,于是他低眉一笑,問道:“眾愛卿,可有疑議?” 滿殿文武,氣勢如虹。 “臣等并無疑議,陛下圣明!” “退朝!” 這一早上是跌宕起伏,群臣出了宮城,各個都急著上轎,情緒起伏太激烈鬧得這些四體不勤的大人們腿軟。 但一回府,這些大人們就精神起來,一疊聲找人打探消息,想知道這天,到底是不是要變了。還有,謝相這次,會不會真的和文相一起倒臺。 而文謹禮聽聞文崇德參父、啟元帝廢相的消息,氣得臉色煞白,招來下屬,往黔西方向送出了一個密令。 一時間,京城是相當熱鬧。 北斗軍校內亦是氣氛緊張,從謝九淵被啟元帝禁足那日起,就有了不少流言,謝九淵是北斗軍校校長,北斗軍校、水師、金吾衛,這三者都被外界視為謝相嫡系,若是校長出了事,他們也難以立足。 猿斗原本還為謝相憤憤不平,但看卜羲朵和阿大沒事人一般,而卜羲朵顯然是個性格沖動的人,那么謝相肯定沒事,想通了這點,猿斗就不再為謝九淵掛懷,對著阿骨歡的證詞看了又看,他到底沒上過幾次朝,沒經驗還是有些緊張,努力為次日上朝參奏文謹禮打腹稿。 江載道倒是一下朝就跑去了御書房,這么個嚴正古板的人,對著啟元帝東扯西扯了半天,最后僵著臉說了句“微臣覺得,謝相不是文相”,被啟元帝轟出了御書房。 江載道憂心忡忡出了宮門,顧縝在御書房內,又是自豪,又是微醋。 他當然知道九郎是好的,還用別人說? 暗板一響,錦衣衛的消息傳到。 兩管密信呈上,顧縝打開一看,一張寫著“倭國密探已將北斗軍校的偽造文件取走”,一張寫著“青省邊防軍預計明日在京郊集結?!?/br> 時機恰好。 顧縝勾了嘴角,思及倭國與在倭國秘密登錄的遠洋軍隊,面上又閃過了愁思。 不怕虎狼窺伺,但憂良人換征衣。 燕王押著謝十一的囚車,拖拖拉拉進了川省。 明面上是燕王押送謝十一,其實后來調派來押送的兵士都是文謹禮的人,燕王和海鳴悶坐馬車內,兵士們態度畢恭畢敬,卻將他們看得很緊。 顧無忌思索著啟元帝的布局,對于不能親身參與京城風云,他心中還是有些遺憾。 海鳴一路借口氣悶挑著布簾,觀察到這日兵士們似乎神色有異,比往常更為驕縱,立刻意識到,也許文相急著動手了。 果然,當晚,行至密林小道,車隊驟停。 “太子殿下”,領頭人對剛下馬車的燕王拱手一禮,遞過一把利劍,“文相讓小人帶句話,成大事者,不留后患?!?/br> 海鳴一愣,心中焦急,不知錦衣衛跟上來沒有,若是沒有,這事就糟了! 顧無忌卻連眉毛都沒動一下,伸手毫不遲疑地接了劍,又問:“可有酒?” 領頭人被他問得一呆,“要酒做什么?” 顧無忌朗聲道:“殺他是為了本王與文相的大業,他死得其所。本王走的是王霸之路,不是什么君子,但對君子能臣,總得給個體面,敬他一杯薄酒,又何妨?!?/br> 領頭人當日混在去黔西的侍衛中,自然知曉謝十一是個好官,聽燕王這么說,又想到這位以后是要登|基的,現在給點方便,以后更加方便,于是還真的派人去剛離開的城鎮買了壺酒來。 顧無忌親手接過竹籃,揮退了跟上來的侍衛,一個人走到了囚車前。 作者有話要說: *順手把閣先組了 第79章 倒文黨(二) 命人打開了囚車車門, 謝十一緩步出了囚車, 站立一邊。 顧無忌將粗陶酒杯置于車轅上,算著時間, 緩緩倒滿了酒。 謝十一這一路來, 從未開口, 捉他時就沒辯解半句,現下也沉默著。 顧無忌隨手將利劍插在身旁的泥地里, 抬手端起其中一杯酒遞過去, 謝十一也就接了過來。顧無忌一挑眉,想著謝十一如果還是那個呆頭鵝性子, 恐怕被|捕當時就氣得破口大罵, 非得討個說法不可, 這時也不會乖乖接了酒去,而是潑自己一臉吧。 還真是長大了。 比謝十一小好幾歲的顧無忌,臉上露出一個慈父般的笑容,海鳴低頭咳了一聲, 顧無忌這才擰成jian臣似的邪笑, 也舉杯道:“謝大人,本王也不想殺你, 無奈造化弄人,要怪, 就怪您投錯了胎, 有謝相那么個好哥哥吧?!?/br> 說完,他一仰脖干了酒, 謝十一似乎還呆著,過了半晌,也舉杯一敬,說了句“我大哥是好,燕王殿下不用太羨慕”,說完,也飲盡了杯中物。 顧無忌面上沒再露出什么情緒,只是緩緩拔出了身旁的利劍,海鳴在一邊看戲還帶內心評語,小謝大人真是會戳人軟肋,殿下可不就是羨慕么。 利刃當前,謝十一不知燕王的安排,四周俱是文黨走狗,他心知顧無忌要取信于文黨,于是也做好了引頸受戮的準備,一派從容,本來想交待兩句遺言,但左右不過是希望大哥替自己孝敬娘親的話,說不說也沒多大區別,反而給燕王招疑,也就放棄了。 顧無忌一挽劍,劍風厲厲,謝十一閉上了眼。 耳旁終于傳來一聲低微的鷹哨,顧無忌的厲喝炸響在謝十一耳邊,“殺!一個不留!” 金石迸裂,刀鳴劍嘯。 只不過一剎那,謝十一急忙睜眼查看,五名錦衣衛跪于燕王身前,而四周,盡是文黨走狗的尸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