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節
書迷正在閱讀:民國女配嬌寵記[穿書]、流連忘返、我的死忠粉重生了、總裁的棄婦新娘、貓的魚(扶她百合)、養個小狼崽兒(H)、慕上靈(1v1/SC)、他是浩瀚宇宙星(校園h)、一干到底、他不愛我(1V1 )
他的答案在顧縝的意料之中,但聽他親口回避不言,顧縝不免仍是有些失落,潦草地回道:“是嗎?!?/br> 卻聽謝九淵又開了口:“但,微臣以為,興許,它也是個好運的兆頭?!?/br> “哦?” 顧縝笑了笑,“那就借愛卿吉言了?!?/br> 謝九淵自稱了“臣”,顧縝也不再含糊語氣,自如地轉換了語氣。 不等謝九淵回話,顧縝指著床尾不遠處的那張貴妃榻,囑咐道:“既是隨君伴駕,夜間也不得擅離,以后就委屈探花郎睡在榻上,要警醒著點,可不能著了火都不曉得?!?/br> “是?!敝x九淵應了聲,忍不住拱手道:“陛下,臣有一事不明,萬望陛下解惑?!?/br> “你是想問,朕為何要封你為金吾衛?”顧縝挑著眉問。 謝九淵看向顧縝,承認道:“是?!?/br> 顧縝又低頭去撥那顆夜明珠,反問:“探花郎,今天下如何?” 謝九淵斟酌著回答:“天下初定?!?/br> 顧縝點頭:“初定?說得好。那么,朝堂如何?” 略一猶豫,謝九淵咬牙道:“天子年少,悍臣滿朝?!?/br> “好!”顧縝輕摑手掌贊嘆,又問:“經年后,若文相專權、朝臣結黨,朕如何自處?” 謝九淵叩首:“圣上是一國之君,是萬民之主?!?/br> 顧縝笑道:“愛卿這是表起忠心來了?” 謝九淵回視顧縝的眼神清正疏朗,嚴正地說:“忠君為民是臣子的本分,微臣出仕為官,不為權勢,為的是當一個直臣,為陛下盡忠,為萬民盡責?!?/br> “直臣?”顧縝咀嚼著這兩個字,謝九淵前世雖沾了文黨,所作所為卻全然是為國為民,稱為直臣毫不為過。 顧縝搖搖頭,嘆息道:“謝九淵,你可以做一個直臣該做的事,卻做不成直臣。如今,朕只能讓你背個寵臣的名聲,以后,恐怕,朕還要你背個權臣的名聲?!?/br> 他話音剛落,謝九淵就想明白了顧縝究竟在說什么,也明白了顧縝沒有回答的那個問題的答案。 他傾身一拜,對睡榻上的啟元帝如起誓般鄭重應道:“臣,定為陛下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顧縝笑出了聲。 “如此”,顧縝看向謝九淵,“愛卿。后人史書上,你我的名字,是注定要寫在一塊兒了?!?/br> 他眉目如畫,被夜明珠的柔光映照得仙人一般,這話又說得似有說不出的宿命纏綿之意,謝九淵本就熱愛美好事物,見此情景,心神一蕩,一時竟不知該怎么接話。 顧縝一抬手,將夜明珠朝他扔去,謝九淵敏捷地伸手接住,聽顧縝說:“睡吧愛卿。明日有熱鬧可以瞧?!?/br> 謝九淵不解地問:“熱鬧?” 顧縝神秘的說:“有老和尚,還有小野狼?!?/br> 謝九淵暗自琢磨,只應了聲,起身想為顧縝放下床帳,卻被顧縝阻止了:“別放床帳。我不想,又做噩夢?!?/br> 他側躺著,身體在被子里縮起來,又渾然不見了帝王氣勢,回到了這場談話剛開始時,那個像是在委屈的尋常少年模樣。 謝九淵不禁又把尊卑忘到了腦后,問:“我把榻往這邊移一段,讓你一眼能看到,會不會好一點?” “嗯?!鳖櫩b的腦袋輕輕點了點。 于是謝九淵解了劍,移了榻,還細心地用布帕遮暗了夜明珠的光,才和衣躺下。 這一個晚上,謝九淵被顧縝兩副面貌鬧得暈頭轉向,偏偏不論哪副樣子,都能晃了他的眼,都能牽著他的鼻子走,慣來風流瀟灑的謝九淵哪里經歷過這等不知如何招架的困境,再加上那個無法解釋的玉牌印,著實是心累,畢竟也不是真格的侍衛,壓根沒守夜那根弦,沒多久就睡了過去。 待謝九淵呼吸勻停,顧縝才又睜開眼,借著并不明亮的光線,凝望榻上的謝九淵。 九郎…… 作者有話要說: 天哪今晚零點前要寫滿三萬!啊啊啊啊啊??! 第6章 婆娘與世子 聽說岫云寺的長老,借著了凡大師的法事,拉攏了幾個德高望重的禿驢,不知想搞什么事。 聽說戶部尚書今天有本要奏,這管家婆這次不知道要噴誰。 聽說馬族又派人進京哭窮了。 聽說啊……謝探花昨晚上,是在東暖閣里頭守的夜。 官員們早起上朝,在奉天殿門口打照面,三三兩兩聊起來,呼出的白氣都是八卦的味道。 顧縝進了殿,大家拜迎過,便開始議事。 最先站出來的,是戶部尚書秦儉。 秦儉:“陛下,臣有事起奏?!?/br> 啟元三年這個時候,朝堂還沒有后來文謹禮獨攬大權時期那么壓抑,雖然大事上幾乎都以文謹禮馬首是瞻,但很多人嚴格說起來并不是文黨,朝堂還是頗有活力,甚至有心思八卦和編排外號。 最出名的外號,是“婆娘”。 “婆娘”中的“娘”,指的是周御史。 周御史天生一張晚|娘臉,長得像個專愛找茬的后媽,干的也是沒事找茬的差使,御史風聞言事,聽了什么都能參一本,參錯了也沒責任,已經很惹人厭了,更不要說周御史還是文謹禮的“打手”,就更惹人厭。所以一幫大臣私底下喊他“周晚|娘”,以抒發對他的鄙視。 “婆娘”中的“婆”,指的是戶部尚書秦儉。 秦儉,勤儉,從名字就能明白這位戶部尚書的特點。事實也確實如此,秦儉這個戶部尚書從先帝年間,就以六親不認、摳門節約著稱,時不時在朝堂上噴天噴地,中心思想就是“你們這幫大手大腳的賠錢貨”,要戶部批個賬比登天還難,像個死摳的管家婆,所以群臣私下就叫他管家婆。 這兩個人合起來,就是“婆娘”,官員們常用來互相埋汰,“你這個人怎么跟‘婆娘’似的”“你可不要跟‘婆娘’一樣”,已經成了官員間約定俗成的俚語。 于是秦儉一站出來,大家都綠了臉,文謹禮心里也直犯嘀咕,不知道這位尚書大人今天要噴哪一個。 顧縝倒是對這位戶部尚書和顏悅色的,畢竟戶部尚書省的是他的銀子。 顧縝:“秦尚書有話請講?!?/br> 秦儉一躬身,就開始算賬:“陛下,臣等清完了去年的賬,又預估了今年的花銷,懇請陛下下令,這個元宵還是從簡過,不可大cao大辦?!?/br> 去年臘月,本該六部一起報賬對賬,結果因為一直不下雪,朝中頗有非議,文相有意放任,攪得啟元帝頭痛,當時那個啟元帝還是真正十八歲的顧縝,就因為老天爺不下雪,被文官們明里暗里處處挑刺,才當了三年的皇帝,哪里經得起這樣的無故挑釁? 反正他這個皇帝在不在場都也沒區別,心冷之下撂了挑子,沒主持年底議事,任由他們自己算去。 顧縝:“這是為何?莫非去年有了虧空?” “倒也沒有大虧空?!鼻貎€解釋,對著其他五部的尚書翻舊賬:“先說兵部,去年邊疆大體太平,沒怎么打仗,但馬族前年歸順以來,連年鬧饑荒,咱們接濟了幾次,花銷比打仗還費些。兵部還修了防御,招了兵,都是花銷。工部,去年花得最狠的就是工部,修了幾條水道,又要研發火器,先帝九皇子的墓因禮制特殊,年中才修完,耗資也是不小。吏部、刑部和禮部半斤八兩,只是花得沒兵部和工部多?!?/br> “算起來,大虧空約莫是沒有,可花銷也不算小。所以過元宵不宜大cao大辦,預先省一點,方便今年開年調度?!?/br> 秦儉說起今年年開春的事:“今年過了元宵就要開春闈,二月會試,四月就是殿試,陛下登基后第一次春闈,自然不能寒酸,都是銀子?!?/br> 這話說得沒道理,哪有說去年花銷有點多,就不讓帝王好好過節的?更何況,元宵還是一年中君王臣子能休得最長的假,從元月初十放到元月二十,整整十日,從楚太||祖開始,就是君臣同樂的佳節。 其實秦儉這番話,一是把去年的花銷大頭給啟元帝交代一番,二是說出來有個見證,讓大家都知道去年的賬清完了的意思。 至于提議節約過節,因為他就是這么個戶部尚書,油鍋里的錢都恨不得撿出來,一有風吹草動就要跳出來說節省。前兩年朝堂尚在恢復,哪兒哪兒都需要用錢,說了也是白說,他尚且沒怎么犯毛病,今年就漸漸跳起來了,還越蹦跶越高。 殿上人都以為顧縝會訓斥這個無風起浪的管家婆,樂呵呵等著瞧好戲。 但顧縝比秦儉更清楚今年有多少花銷。 啟元三年,是要打仗的。 知道這個戶部尚書明年要過得心如刀割,而且宮里過元宵慣例是要掛滿花燈,再省也省不到哪里去,顧縝此時也就順著他的話,應道:“那就如秦尚書所言,這個節,就簡單著些過吧?!?/br> 秦尚書滿足地一躬身:“陛下為民節儉,乃是天下之福?!?/br> 殿上眾臣不知其中緣由,直感嘆啟元帝的好脾氣,年紀輕輕養氣功夫就到了如此地步,真不愧是廟里長大的。 接著,承辦了凡大師法事那位,祀祭司的郎中張遠站出來,說岫云寺長老與幾位德高望重的高僧所寫了奏表,懇請圣上接受那日佛祖親口冊封的“靈|童陛下”稱號,此乃大祥瑞,應在岫云寺舉辦封禪大典,還邀請圣上今年擇吉日前往五臺山祭天禮佛。 看來,這位岫云寺長老,是要趁機弘揚佛法了。 他說完,其他人還沒怎么樣,秦尚書臉都僵了,好不容易剛省了蚊子腿,眼見著又要割出去一片rou。 謝九淵挑了挑眉毛,原來“老和尚”說的是這事。 顧縝自然是辭讓再三,朝上幾位重臣那日畢竟是親眼目睹了凡圓寂的異象,雖說那個“佛祖親口冊封”大有水分,但不論抱著什么心思,對這件事倒是不敢有異議,就算猜測這個奏表背后是顧縝授意,此時也還是跟著催促附和,于是很快就定了下來。 此事議定,剛被秦尚書點過名的兵部尚書就站了出來,說馬族又來求助的事,這次倒不是馬族?;^,現在塞外冰封千里,在自然災害面前,游牧民族總是比較被動,不僅缺衣少食,連住都成問題,確實是到了危急存亡之際,懇求大楚出手相助。 群臣吵嚷起來,各有各的說法,顧縝思慮再三,說明日再議。 下了朝,三寶立刻稟告顧縝,說禮親王帶著九皇子世子顧嵐,已經在御書房等著了。 顧縝:“世子的住處準備好了嗎?” “自然備好了?!比龑殰蕚淙f全,立刻就對上了話,“春和殿已經灑掃一新,按照陛下說的布置了起來,保準世子喜歡?!?/br> 顧縝點了點頭:“那走吧,去御書房見見?!?/br> 謝九淵猜測,世子就是顧縝說的“小野狼”,只是不知為何會這么稱呼。 這么想著,謝九淵跟在顧縝身后進了御書房,掃了顧嵐第一眼就明白了。 這孩子眼神,確實就像是孤狼一樣。 禮親王帶著顧嵐給顧縝請安,顧嵐不過還是個小蘿卜頭,舉止言行沒有半點孩童頑氣,站是站,禮是禮,連眼神都管得住不亂看,是個難得沉得住氣的小鬼。 而且,他行禮行得很生澀,完全是模仿禮親王的動作來,卻學得很快,做得一絲不茍。 謝九淵照顧幼弟養成了習慣,不免多觀察了幾眼顧嵐。他看這孩子著實聰明,同時不免懷疑世子是不是被照顧不周,怎么一個王族世子連行禮都得現學,身上的衣物似乎也并不十分合身,有些大了。 顧縝不知道謝九淵此時心里的猜測,雖然謝九淵的這些疑惑,他全都知道究竟是怎么回事。 顧嵐,是先帝九皇子顧祺的獨子,今年才十歲。 登基一天的九皇子,到現在還被稱為九皇子,沒被追尊為王,這一方面是因為顧縝故意沒做,另一方面,確實是因為九皇子登基的時候,大家都不確定先帝到底死了沒有。 先帝末年時候,雖然有些瘋,肆意到了任性的地步,身體卻硬朗得很。他不是病死的,也不是瘋死的,是某天突然就從宮里失蹤了。 沒人知道他去了哪里,也沒人知道他到底是不是還活著。 先帝一失蹤,嫌棄最大的就是幾位奪嫡奪得熱火朝天的皇子。他們為了名聲,又或是懷疑此事是先帝的計策,開始都還強自忍耐,甚至連奪嫡都緩了下來,一心想把那個倒霉爹找出來再說起來。 還是九皇子先砸了酒杯,直接對他的兄弟們說:“既然背了虛名,倒不如一步到位,成王敗寇,我們史書上見分曉!” 于是大楚朝迎來了最為動蕩的兩年,皇子間的斗爭升級到了人人自危的地步。大臣們原以為大楚就要這么給斗散了,沒想到九皇子放棄了迂回的政斗,以最血腥也最直接的方式獲得了最終的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