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節
“如果沒有其他的事兒,我就先回去了?!崩钣駜簺]管那個找麻煩的家伙,而是對旁邊的大丫鬟打了一聲招呼。 大丫鬟看了看東西都搬得差不多了道:“沒事兒,你們先去忙吧?!?/br> 李玉兒就和周囡囡回到了大廚房,她不是不羨慕大廚房的環境和待遇,但她也不能貿然撲上去,這樣反而惹人厭煩,就像那個黑瘦丫鬟一樣。而且,李玉兒攤開自己的雙手看了一下,也是十分粗糙,剛才那個大丫鬟一句話諷刺的是那個奉承的丫鬟,卻也聽到李玉兒的心里了,大廚房里做精細活兒的丫鬟,都是十指纖纖,她這樣即使想辦法鉆進去了,也是干粗活的,接觸不了精米細面和各種調料,也沒有多少機會學習做菜,而且她走了陶廚娘這里人又少了,還不如就先呆在大廚房里,好好謀劃。 李玉兒現在對大廚房的大鍋菜都已經上手了,做出不說美味也挑不出錯,但要做精細一點的菜就不行了,再努力做出來的味道都很普通,而且在大廚房也沒有那么多的機會去練習。 今天的菜都送到上廚房去了,大廚房只有一些昨天剩下的米和菜,陶廚娘決定熬成稀飯做成湯。那些仆役們吃不飽,也不能怪道她們廚房頭上。 中午各處仆役來領飯時果然都在小聲抱怨,但沒多少人說廚房的不是,一是因為管事已經把這個情況說明了,二是她們不敢得罪廚房,畢竟廚房管著她們以后的飯呢。 莊子上的菜第二天下午才送過來,碼的滿滿的幾大車米糧和干菜,夠大廚房吃很久了。而這些米大多都是往年的陳米,顯然莊子上的收成也收了天氣的影響,這次送過來的新米和新鮮菜只勉強夠上廚房用。不過對于仆役來說,災荒年間有吃的就很不錯了,不在乎菜新不新鮮。 之后每天莊子上都要送幾車米和菜過來,大多數都堆到了大廚房的倉庫里,程府的仆役天天看著送進來的米和菜,因為災荒加重而產生的緊張感頓時消失了。 這次災荒加重,對呆在程府的李玉兒沒有受到大的影響,只是在閑暇時候更擔心淺水灣的情況,也不知道大伯娘家和三嬸家怎么樣了。 在的休假時間,李玉兒又出去了幾次,程府附近的街道住的都是權貴人家,街上依舊熱鬧,而其他地方的街道明顯要了冷清些,氣氛也有些緊繃,顯然是受了災荒的影響,不知道其他地方的災民會不會往這里。 要是災民都涌到通州府,那后果可想而知,想到這里李玉兒打了個寒顫,將這想法甩到腦后,她現在什么都做不到,天塌下來還有高個兒頂著呢。 顯然這種想法不是李玉兒杞人憂天,不久莊子送菜的車就沒有按時到,這事兒影響不到李玉兒,因為每天送過來的陳米和干菜把程府幾個倉庫都堆滿了,要把大廚房的倉庫里的食物消耗掉都要好久。但沒有新鮮米和菜送過來,對程府幾個主子的影響就大了,管家趕忙派人去莊子上查看。 查看的人回來稟告,通州府外聚集了一大批災民,送往程府的菜在路上被哄搶了,送菜的老漢也受了重傷。 多少年沒人敢惹程家了,管家的第一反應是要把那些刁民綁了,送官嚴懲以警示其他災民。但他畢竟是見過世面的人,很快就意識到這個情況的嚴重性,馬上就把這個情況報告給了夫人,現在老爺不在府里,府里能做主的就是夫人了。 “我程府威嚴不容冒犯,必須嚴懲!”程夫人怒道。 管家連忙阻止:“夫人息怒,現在城外災民已經聚集成勢,人多勢眾,這事還要從長計議?!?/br> “他們人多,難道我程府還怕嗎?!” “那些人是光腳不怕穿鞋的,夫人不能拿程府跟他們硬碰!況且災情這樣嚴重,府君也不能裝著沒看見,要上報朝廷。這時我們程家要是做了什么不妥當的事,到時候被京城里來巡查的官員知道了,于程府不利啊”管家也沒想到,平時大方的夫人會這樣暴怒,苦口婆心的的勸道。 事關程府前程,程夫人也勉強冷靜了下來,想到了管家說的后果,心里有些后怕,端起茶盞抿了兩口,壓下心中的驚意,才吩咐管家道:“你親自跑一趟,把這消息告訴老爺?!?/br> ☆、第27章 最后,程老爺不但不追究搶糧的災民,還在城門口開設粥棚,賑濟城外的災民。通州府的有識之士紛紛效仿,現在不慷慨解囊,真讓災民沖進來就麻煩了。 通州府的城門出就多了很多施粥的棚子,然而這些粥棚對于越聚越多的災民來說,只是杯水車薪。面對這城外黑壓壓一片的災民,城內的權勢富貴人家才真正明白‘絕收’兩個字的沉重含義,以前即使明白,也沒有親眼看到的這么震撼。 這么大一群流民,要是發生了民變怎么辦?站在城頭上的知府看著下面成千上萬的災民,背后冒起了冷汗?,F在不是為了政績而粉飾太平的時候了,知府寫了奏疏連夜送往京城,這群人光憑他小小的通州府是解決不了的了。 當奏疏送到京城時,朝堂上的大臣正在為是否因該增派大軍去邊關吵得不可開交。而當這封奏折被念出來時,朝堂頓時一靜,不過半響又炸開了。 “這通州知府是干什么吃的,這么久才把消息報上來!”戶部尚書怒發沖冠的吼道。 旁邊吏部侍郎尷尬道:“這也怪不到通州知府身上,誰也想不到旁邊青州府、文州府發生了干旱,災民都往通州跑,是青州和文州的知府失職了?!?/br> “失職……,呵呵?!睉舨可袝急粴庑α?。 “這種官員該殺,不殺不足以平民憤!”一個年輕的御史憤怒道。 “就是就是,這種官員就該殺?!敝車賳T紛紛高聲附和,像是不附和就不足以證明他們不同俗流一樣。 中年天子盯著下面吵成一鍋粥的官員臉色陰沉,旁邊宦官知機的大喊了一聲:“朝堂之上,豈容大聲喧嘩!” 宦官尖銳的聲音瞬間壓下了朝堂上的喧嘩,大臣們連忙跪下請罪。 “處理青州文州的官員的事壓后再說,先說災民的事怎么解決?”玉階上的天子并沒有叫起,而是平靜的問道。 朝堂上一時間鴉雀無聲,大臣們都低著頭,假裝自己不存在。 皇帝看著下面剛才還慷慨激昂,現在卻裝鵪鶉的大臣,一時間怒火燒心,卻還是按捺了下來,不動聲色的問:“王尚書,你說怎么辦?” “朝廷要馬上賑災,安撫受災百姓……”。被叫到的吏部尚書滔滔不絕道。這個時候肯定要說賑災,不然會被天下人指著脊梁骨罵。 皇帝皺著眉頭聽了他說了半天,說的天花亂墜都沒說到點子上,直接問道:“怎么賑災?派誰去?要多少糧食?” “這個,可以商討商討……”吏部尚書額頭開始冒冷汗。 “戶部沒糧,也沒有銀子?!睉舨可袝椿实劭此?,連忙道。 大殿上又是一片冷寂,大家當然知道戶部沒錢沒糧,不然早就可以高談闊論,說出一大堆計劃了。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再有能力的官員,碰到沒糧沒錢的情況也賑不了災。 “滿朝文武都沒有辦法了嗎?難道人就放到那里任由他們自生自滅嗎?”皇帝又等了一會兒還是沒人開口。 兵部給事中咬牙說出了一句可能會被戳著脊梁骨罵的話:“可以效仿前朝以工代賑,反正邊關還缺人修城墻?!?/br> ‘以工代賑’聽著是體恤百姓,但實際上還是徭役的變種,老百姓哪能真的得了好。不過這樣也有好處,老百姓看到了一線希望就不會那么容易反,只要掌控好了徭役隊伍,就沒那么容易發生□□,消除了這個內憂,才好全力的去解決外患。 聽見他的提議,周圍的大臣看他的眼神都不對了,大多眼神帶著敬畏,有一些還悄悄離他遠一些。雖然知道他這個提議可能沒有私心,是為了朝廷,可是就這么輕易的決定幾萬人的生死,也是心狠,普通人可不敢跟他走太近。 最后沒有大臣提出更好的辦法,連最開始高談著為了平民憤要誅殺官員的那幾個也不開口了,皇帝就采用了‘以工代賑’的方法,并派了欽差專門來安排流民‘以工代賑’。 程府,管事和賬房先生正在給程老爺稟報這段時間施粥的消耗。 “老爺,這樣下去府里的糧食支撐不了一年了,我們是不是要暫停施粥呢?”管家有些猶豫的問道。 “現在停不得,流民正處于爆發邊緣,現在停了無異于點火?!背汤蠣攬远ǖ恼f,像是想到了什么隨后又輕聲感嘆:“況且,圣上派的欽差應該要到了,在朝廷缺糧的時候家有余糧,很不安全啊?!?/br> 管家和賬房先生一聽到這個立馬噤聲了。 “吩咐下去,以后我程府要全力救助災民,府內無論主仆每天食用消減一半,節省下來的都用于災民?!背汤蠣敍Q定好了之后就大聲吩咐道。 “老爺仁善?!惫芗液唾~房先生吹捧了程老爺幾句后就下去了,他們不僅要把這個消息吩咐給全府,還要盡快傳出程府,最好是傳遍通州府,讓所有人都知道,程府已經缺糧了。 不知道是不是受程老爺啟發,那些本來已經打算放棄施粥的人家,也漸漸放出這些消息,減少數量繼續施粥了。 自從程府每天減少了食物之后,程府的仆役做事兒就有些提不起勁來。當然他們不敢抱怨,因為對比著城外的流民,他們已經很幸運了,起碼不用為生命擔憂,況且主人家都減半了,他們有什么理由抱怨呢,提不起勁只是還不習慣饑餓罷了。 李玉兒對于程府節省食物去接濟災民這件事還是有好感的,畢竟那也是一條條活生生的生命,還有一層隱秘的心思就是:萬一她大伯娘她們也在流民隊伍里呢?多一點食物就多一分生的希望。當然,李玉兒希望她們的處境不要艱難到需要放棄土地背井離鄉的地步。 隨著時間流逝,天氣漸漸變得寒冷,城外的流民更不好過了,天天都有大批的流民死去,氣氛壓抑到了極點,就像一根繃緊的弦,隨時都有可能斷掉。 作者有話要說: 這章里面的‘以工代賑’的意義,是作者自己的設定,歷史上的以工代賑應該不是這樣的。 感謝‘一蓑煙雨’小天使的火箭炮 感謝‘汶女’小天使的地雷 感謝‘子薇’小天使的地雷 感謝‘風許葉歸來’小天使的營養液 感謝‘靈啦啦啦’小天使的營養液 ☆、第28章 宴會 城外的流民在饑餓和死亡的陰影下,心底的躁動越來越強烈,城門口和施粥棚經常發生沖突,好在早有準備的守衛和健仆迅速逮住了作亂之人,壓下了事態,但隨著時間的流逝城門守衛的壓力越來越大,感覺流民離爆發只有一線距離。 在通州知府心驚膽戰之際,皇帝派的欽差終于從京城趕來了。通州知府大松一口氣,流民還沒有作亂,他的身家性命保住了,以后的事情交個欽差處理就行了,他只要聽從吩咐,就沒有大過了。 程老爺聽說欽差來了,第二天就遞了拜訪的帖子。 欽差這次快速趕來,只帶了一對兵馬,對通州城外的流民也不是很了解,入城的第一件事就是找通州知府了解情況,在知道城外的情況已經危若累卵,城內府庫里已經沒有余糧的時候,他決定接見當地士紳,了解一下通州士紳富豪的情況,想辦法籌措到糧食。這么大一批流民即使拉到邊關,一路上吃喝,也要一大批糧食。 程老爺就在這樣的情況下被欽差在通州府衙接見,見到欽差程老爺沒有扯出座師同年來攀關系,而是直截了當的說了城外流民的情況,并作出憂國憂民的姿態,表達出他愿意捐出程府七成家產,幫助朝廷收容流民。 程府安排的施粥的人,這段時間通過觀察,已經能夠大致了解流民的規模、活動規律已經其中青壯年的數量。欽差正急需要知道這些信息,見這個姓程的士紳說的如此詳細,且每一句都在要點之上,頓時覺得這是一個知微見著的人才。又見他為了解朝廷之急愿意捐獻家財,定然是個大義之人。這樣有才有德之人,他想回到京城后就大力舉薦。 看出欽差對他的滿意之色,程老爺對自己的表現也很滿意。為了贏得欽差更大的好感,也為了不跟通州的其他士紳起間隙。程老爺向欽差提議:由他出面,邀請通州所有的士紳在他家舉辦宴席商討流民安置問題。 這個提議簡直說到欽差的心坎里了,他正愁沒有機會發動通州的富裕鄉紳,這個姓程的士紳就主動牽橋搭線了,真是急人之所急,連忙表示他到時候一定會到場。 程老爺回到家后,就接到了幾個通家之好遞過來的帖子。欽差來了是件大事,在欽差到達之前,他們就商量過幾次應對方法?,F在他們過來,是想知道欽差對他們通州士紳的態度。欽差畢竟代表著皇帝和朝廷,基本上可以定他們家族的存亡。 程老爺和幾家交好的士紳在書房里談了一下午話。了解了欽差的態度,幾家人決定共同進退,舍些錢財幫助欽差度安置難民,掙些名聲。 也不是沒有人吝嗇家里的錢財,但是欽差手里拿著皇帝的旨意,遇到不法之徒可以先斬后奏,他們都得為自己的身家性命考慮。況且城外圍了一群數量比城內人多出很多倍的流民,是一件讓人很不安的事情,欽差有能力把這些流民拉走也是好事。 程老爺傳達了欽差大人的態度之后,眾人商量后決定了之后,就回家去發動各自的人脈關系,把交好富豪鄉紳都請過來,給欽差大人把場子撐起。 聽說欽差大人要參加程家舉辦的宴會,很多鄉紳富商都擠破了腦袋的跟程府攀關系,期望得到程府的請帖。程府的門房一時間熱鬧非凡。 欽差又接待了幾個當地望族,細致的了解了通州望族和城外流民的情況后,就帶著衙役護衛去了城樓上。 城下衣衫襤褸、瘦骨嶙峋、痛苦哀嚎的景象,簡直像是一出人間慘劇,即使見過大風大浪的欽差也忍不住紅了眼眶。欽差就著心里的觸動,當即說了一番感人肺腑的話,把下面的流民都說的痛哭流涕,覺得朝廷和皇帝還沒有拋棄他們,只要忍忍苦難會過去的,所以后面欽差說到以工代賑的時候大家想的也是:這好歹還是條活路。 欽差穩定了流民的情緒,回到城里后就平靜了心情?,F在給災民做再多的保證,過兩天拿不出糧食,局面就會朝不可挽回的方向發展?,F在的當務之急,是要找到足夠的糧食。 在欽差的暗示下,程老爺很快就給在通州府有影響力的士紳下了請帖,宴會就在他見過欽差后的第三天舉行。時間倉促,只能一切從簡,好在這次宴會是關于災民的,簡單些反倒更能搏欽差的好感。 來的都是通州的權勢富貴人家,即使是一切從簡,也不能墮了程府的名頭。全府上下都高速運轉起來了,管家誓要把這次宴會上的一切東西都弄得妥妥貼貼、不僅是為了刷欽差的好感,也是為了程府的名望在通州府更上一城樓。全州府的士紳望族齊聚一堂,只有靠欽差的影響力才能辦到,過著這次,就沒這么好的機會了。 程管家不允許宴會上有任何疏漏,對任何細節都要求的格外嚴格,宴會規模又大,導致整個程府的仆役忙得人仰馬翻。各個管事都被管家叫到一起訓話,再三強調宴會上不能出現任何紕漏。廚房包攬整個宴會的菜品,更是重中之重。 上廚房人少,光憑上廚房的人包攬整個宴會的飲食,顯然不可能。蘇廚娘回到廚房后把上廚房、大廚房以及專門給某個主子做飯的小廚房的廚娘和丫鬟婆子都召集到一起。 “大家都知道,程府要舉行宴會了。這次要來的除了京城來的欽差大人,還有我們通州府的各個大人物們,他們都是講究人,一點點瑕疵都看得出來?!碧K廚娘看著站在院子里的丫鬟婆子們厲聲道“這次宴會事關程府的臉面,要是誰再這里面出了差錯,連累我吃掛落,你們也別想討了好!” 所有的廚娘丫鬟都繃緊了神經,開始準備兩天后的宴會。蘇廚娘把廚房的所有人都調度起來了,幾個廚房也都征用了。至于丫鬟小廝的飯,都是直接用石頭在院子里壘幾個灶臺就解決了,程府不會缺鍋。 宴會要用的杯盤碟碗,都先從庫房里找出來洗好,要真正做到纖塵不染,對于沒有洗潔精的時代來說挺困難的,但全靠著人力,也必須達到這個標準。 雞鴨魚rou也是必不可少的,因為程府主子嫌棄味重,這些家禽家畜便沒有在府里飼養。以前是在街上買,后來全靠莊子上送,蘇廚娘通知莊頭把這些和新鮮菜加緊送來。廚房里的倉庫都被打開,那些要用到的干菜山貨都被挑選出來。 像陶廚娘她們有一兩把刷子,會做幾個拿手菜的,都一個一口鍋,旁邊還有一個慣用的小丫鬟打下手。李玉兒自然是跟著陶廚娘打下手,周囡囡被安排給仆役做飯。但即使是跟著陶廚娘打下手,也是洗洗切切忙碌非常。 陶廚娘的拿手菜比較復雜,用到的調料比較多,為了方便就被直接安排在上廚房做。和上次來了匆匆而過不同,這次李玉兒得在這個廚房里呆兩天,自然會好好瞧瞧這個上廚房。上廚房這兩天要準備的東西太多了,也不寬敞。 案板上和櫥柜里放的調料比大廚房里多多了,光甜味調料就有蜂蜜和糖塊和一種半固體的飴糖,調酸味的也有醋、酸菜和梅子等等,其他的調料就更不用說了。這些調料或罐裝或碗裝,或敞開或密閉,密密麻麻的放了一案板,李玉兒看著就有些頭皮發麻,原來這個時代的調味品這么豐富。 這天里程家仆役的伙食雖然不精致,但量已經很足了,倒是讓她們提起了干勁。而廚房的丫鬟婆子的伙食就更上一層樓了,因為幾個廚娘經常要試菜。雖然廚娘們要做的都是拿手菜,但都好久沒做過了。尤其是像陶廚娘和魏廚娘這樣,在大廚房給仆役做大鍋飯的,要提前做一次,找找手感。而這些做好了的菜,最后都便宜了李玉兒這些在廚房打下手的小丫鬟。 也是這時,李玉兒才發現陶廚娘做飯原來這么好吃,以前一直做大鍋飯都嘗不出來。而看著愛鉆營奉承的魏廚娘做的湯也很美味,上廚房的蘇廚娘的菜那更是色香味一絕,幾個小廚房的廚娘做的菜,樣子精美簡直像是藝術品一樣。 這些成品簡直刷新了李玉兒的三觀,她終于知道程府為什么不直接請大酒樓的廚子來做飯了,因為他們根本和程府的廚娘沒得比,一個程府的廚娘做飯就有這樣的水準,李玉兒對自己以前的計劃產生了懷疑,她的廚藝真的能夠達到這些廚娘的水準嗎?即使能夠達到又怎樣,她們還不是奴籍,尤其是陶魏兩個廚娘,還在大廚房里做大鍋飯,簡直浪費了她們的廚藝。 李玉兒壓下負面情緒,在宴席之前她要打起精神,把自己的本職工作做好,不能出了簍子。 深秋過了夜的水,已經有些冷了,尤其是對于一個來了例假的丫鬟來說。但黑瘦的孫丫鬟卻必須把手泡在這樣的冷水里洗菜,這些是蘇廚娘統一安排的。她想和人換,卻沒人愿意,當李玉兒跟著陶廚娘從她面前走過的時候,心里的怒意和妒火徹底燃燒了起來。 憑什么?憑什么這個新來的丫鬟可以跟在廚娘后面轉悠,而她卻要在這里累死累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