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節
“嗯,我覺得我這個主意挺好的,是很嚴肅的事情,所以不能這么干巴巴的說出來,寫在折子上就很認真了?!膘o怡解釋道,胤禛嘴角抽了抽:“好,你拿過來我看看?!?/br> 靜怡忙去拿,這折子是她自己私人制作的。前朝的奏折是分三種顏色的,一種明黃色,一種深藍色,一個暗黑色。靜怡這個為了和正經的奏折區分,就弄了個大紅色。 胤禛原本還沒當回事兒,但翻看看了兩行,就忍不住皺眉了:“改革內務府?” “還有一事兒,我查了宮中去年的用度,賬目上有些不對?!膘o怡忙說道,讓人將她之前標記好的賬本拿出來,“這兒寫的瓷器,若非是送到我宮里的,我也不會察覺到不對,這上面寫的是八十兩,可實際上那一套的青花瓷,也就價值三十兩?!?/br> 瓷器分官窯和私窯,官窯的當然是要貴很多了,那都是皇家出品,偶爾還有胤禛親自畫的圖紙,靜怡就收藏著一套粉彩的,就是胤禛親自制定的圖樣和樣式。 私窯的就便宜一些了,基本上都不會送到宮里的。 可靜怡要的這一套,是用來發豆芽用的,本就說了要不怎么貴重的,送來的也確實是不怎么貴重,然而這賬本上記著的,就是另外一回事兒了。 若這個可以說是疏忽了,那還有些是寫著送往某小主處的份例是什么,靜怡可都是讓人去一一打聽過了?,F下宜太妃被接出宮,剩下的幾個太妃可不是愿意受委屈的。 “總共查出來三千兩銀子的虛假賬目?!膘o怡笑瞇瞇的說道:“這還只是宮中用度,剩下的每年修葺宮殿啊,還有各處的話費,零零總總加起來,少說也該有兩三萬吧?還有那替換下面的瓷器古董,這說不定就是四五萬了,內務府所有的部門要是全都動了手腳,一年十來萬,甚至二三十萬,也還是有的嗎?” 而且,那一套瓷器不一定要三十兩呢,指不定就是一文錢一個。 “這不是個小事兒?!必范G皺眉,內務府里伺候的人都是包衣,一代一代的,從順治皇帝就開始了,盤根錯節,不是那么好拔的。再者,管理內務府的,多是皇親國戚,像是胤禩,以前就當過內務府總管。胤禛年輕的時候,也曾管過內務府。 除此之外,還有宗室里面的人,若是按照靜怡的說法,將內務府給裁掉三分之一,光是宗室這邊,就不太好說話了。 “不過,內務府確實是要整頓一下了?!笨滴跞甑臅r候,也曾下令整頓過內務府??韶澪圻@事兒,是杜絕不了的,人人都有僥幸心理,說不定就不會被發現呢? 不就是這兒寫多了點兒,那兒寫少了點兒嗎?然而積少成多,這一筆筆加起來,可就不是小數目了。 “我只是一個建議,我覺得這后宮花銷太大,若是皇上覺得可行,就想辦法慢慢整頓,要是不可行,那就暫且只查賬,皇上覺得如何?” 靜怡笑著問道,胤禛沉吟了一下,終于點頭:“那就先查賬吧?!?/br> 靜怡這才微微放心,若是她這一炮打不響,那她就得另外想辦法立威了。 胤禛行動很快,這邊和靜怡說要查賬,過了頒金節,就立馬調派了人手過去。他性子向來較真,既然知道這賬面有貓膩,那自然是不會留情了,硬是將十年之內的內務府賬目給查了個底朝天。 這不查還好,等查完了,胤禛都要氣瘋了。 實際情況比靜怡說的還要嚴重許多,一年起止是會有十萬兩的貪污了,五十萬兩都有了!十年積攢下來,內務府至少貪污掉了五百多萬兩銀子。胤禛剛登基的時候,國庫也才八百萬兩銀子! 這下子都不用靜怡攛掇了,胤禛雷厲風行,今兒查抄某個總管家里,今天流放某個包衣世家。眼看過年,京城里的氣氛卻是十分緊張,風聲鶴唳,生怕哪天胤禛就派人上門了。 原本掌管內務府的是胤禩,但后來出了弘時的事兒,內務府就交給了恭親王次子滿都護,現在,滿都護也跟著被奪爵了。 因著胤禛查的嚴,朝堂上反彈的也厲害。這么說吧,內務府的基本功能,就是給皇家,包括宗室,提供各種服務的,衣食住行是基本的,像是皇莊的收成租稅啊,畜牧產業啊,蓋園子蓋房子啊,都歸他們管。 現在胤禛這么一查抄,很多事情就都包不住了。被牽連進去的占了整個宗室的一半兒,這些人要么是自己上折子辯解,要么就是托人出面求情。 更有仗著老一輩情面,說胤禛刻薄寡恩的。比如某些享受,你爹康熙在的時候親自允許的,怎么到你上位了就不行了呢?你爹都會體諒長輩,你為什么就非得要將長輩給氣死? 反正就是軟的不行來硬的,胤禟甚至抱著自家的飯鍋上朝,讓文武百官看那飯鍋里的東西:“皇上現如今卡著內務府,我那府里可是一點兒糧食都沒有了,我們家就是吃這個野菜飽腹的!” 然而,他們卻是錯估了胤禛的脾氣。你越是哭慘,越是反抗,胤禛就越是不耐煩,這一場查抄,一直持續到雍正四年二月,整整持續了四個月。 但成效是非常明顯的,胤禛抄了四個包衣世家,回收銀兩二百多萬,還有各種瓷器古董玉器之類的,至少能維持后宮十年的開銷了。 這也是為靜怡帶來了巨大的便利的,一來是內務府官員被清洗了一遍兒,她想用人的時候,內務府就再不敢推諉。二是她自己也趁機,將這宮里的宮女嬤嬤給調換了一批。家里出了錯的,就將閨女給放到不重要的職位上,或者就是干脆送出宮。 自然,也有聰明的人,趕緊的到靜怡跟前投誠。但這樣上趕著過來的,靜怡也不放心,不過,目前來說,還是能用一用的。 到了四月份,她就是徹底的將后宮掌握在自己手里的?;屎竽沁呌袀€風吹草動,她這邊都是能收到消息的。 就連顧氏和陳氏,也戰戰兢兢的來示好,還表示自己以后可以每天來請安。十六七的小姑娘,看著也真是可憐,不過,再可憐靜怡也不會將胤禛給推過去的。 她很是和藹的安撫了顧氏和陳氏,賞賜了一些首飾,然后十分義正言辭的拒絕了她們來每天來請安的請求。表示自己只是個貴妃,不敢受禮,還請她們別陷她與不義。 靜怡說的這么嚴重了,那兩個自然是不敢再強求了。 五月初,賜婚的圣旨下來了,淑惠被定于八月下嫁與蒙古郡王。聽了這圣旨,靜怡才猛然想起來,她之前還答應了淑惠,要在宮里辦個宴會呢,之前事情繁忙,竟然給忘記了! 一想到淑惠八月就要出嫁,靜怡就急忙找了胤禛商量這事兒:“也是讓她們姐妹高興高興,畢竟日后成了親,還都是要走動的?!?/br> 說不定就全都撫蒙去了,姐妹們感情好些,將來也才更團結些。 這種事兒,胤禛是不太放在心里的。淑惠雖然叫他一聲汗阿瑪,他也疼愛淑惠,但他現在有親閨女了,那淑惠和胤礽府上聯系親密點兒,也不是什么大事兒。 “也好,不過天氣越發的熱,咱們去園子里住著吧,那邊松散些?!必范G一邊說著,一邊伸脖子看內室:“朕的小公主還沒睡醒嗎?” ☆、第 127 章 皇宮和圓明園并不算是太遠, 但一些要當天決定的瑣事, 靜怡還是交給了武氏。其實算下來, 也并沒有多少事兒要處理,每天的吃喝各處主子自己決定, 只要沒超出份例, 御膳房一般上都是不會去為難人的。 宮里的奴才們可少有蠢笨的,人家自己的月例,想怎么花用就怎么花用, 若是得寵,超出一點兒他們也不會說什么, 若是不得寵,只要沒超出, 那就一切好說。 畢竟, 誰也不知道這咸魚哪天會不會翻個身。所以,既然上面沒吩咐過要為難哪一個,他們自己何必去出力不討好呢? 若是有重要事情,永壽宮那邊留著陳玉的兩個小徒弟,還有小雁和小陣兩個, 只要讓他們往圓明園這邊送個口信就行了。 “這舉辦宴會的事情, 我是打算交給你們自己來辦的, 寫帖子,定時間,定飯菜,定點心, 全都是你們自己來,想要在哪個園子里玩耍呢,也只管和我開口,我吩咐一聲,你們自己帶人去布置,要什么東西,也只管開口?!?/br> 安頓下來,靜怡就叫了淑惠她們姐妹五個過來:“就當是我對你們的一次考驗,若是辦的好了,淑惠出嫁之前,咱們就再辦一次,若是辦不好,那下次就只能是等寶悅出嫁了。明白我意思嗎?” 淑惠到底是年紀大了些,忙點頭:“貴額娘放心,我們定會辦好的?!?/br> “好,那這事情,我就交給你們姐妹幾個了,誰負責點心茶水,誰負責器皿用度,我就不過問了,你們自己商量著來,行嗎?”靜怡再次問道,淑惠點頭,幾個小丫頭都有些興奮,當即就嘰嘰喳喳的開始商量了。 一個說自己存著有好茶葉,可以拿出來待客,一個說想要穿今年剛做的那一身衣服,姐妹們都穿同一批次的,靜怡就只聽著不插話,等她們商量好了,就只負責點頭。 圓明園這邊的事情,胤禛原本也說是給靜怡管著了,但這邊的情況可比宮里的簡單多了,靜怡沒用半個月就上手了。于是,這日子就又清閑了下來,正好小阿哥和小公主是好玩兒的時候,□□個月,不會說話,整天啊啊啊的,鬧騰起來讓人頭疼,但笑起來又跟這樣的天氣在屋子里放了冰塊一樣,讓人渾身舒爽。 “這是怎么了?”靜怡正在教孩子們學說話,就見胤禛怒氣沖沖的進門了。她愣了一下,忙上前幫胤禛擦汗,順便讓人去拿了一身干爽的衣服過來:“又有誰惹你生氣了?” 胤禛腮幫子動了下,卻是沒說話。 靜怡將一邊放著的綠豆湯塞到他手里:“笑一笑十年少啊,和那些蠢笨之人生氣不值當的,下次誰再惹你生氣,你就在心里默念十遍他是豬,然后就不生氣了?!?/br> 胤禛沒繃住,笑了一下,但隨即臉色又有些難看了:“朕竟是不知,外面將朕的名聲給傳成那樣了!” 靜怡眨眨眼,猛然間想起來一件事情,她歷史學的不好,但有個東西還是聽說過的,那就是雍正皇帝讓人出版的大義覺迷錄,她當時還覺得寫這個東西的雍正皇帝很可愛啊,被民間非議了,就要弄個辯駁書出來,可惜的是,他兒子很明顯不太認同這種手段,乾隆登基之后,就將這些給銷毀了。 然后,就更坐實了雍正的弒父殺子篡位逼母的名聲。歷史老師講的時候,還說乾隆這一招不行,你要是不心虛你干嘛要銷毀呢?但靜怡倒是覺得,乾隆也是為難,不銷毀難道讓那些酸儒拿著這東西嘲笑他爹嗎? 這世上有些人,就是眼瞎心瞎,他們要是認準了一件事情,你就是辯解再多,他們也只當是聽不見的。雍正這一招,原本就是走錯了。 不就是輿論戰嗎?現代哪個人沒見過輿論戰???網絡上每天那么多的事情,民生的,明星的,十件里面有八件和輿論有關系。所以這會兒,靜怡忽然就覺得,自己有很重要的使命了! 那就是保護胤禛的名聲,就算不為胤禛著想,也是為了她自己,男人品性差,不就是變相的說她眼光差嗎?明明她覺得胤禛是個好男人來著。再者,她也是為了讓元壽以后不為難。 “外面?皇上可知道誰在幕后cao作?”靜怡忙問道,胤禛皺眉不出聲,靜怡眼珠子轉轉:“外面是不是都在串傳皇上刻薄寡恩,還有皇位來的不當之類的?” 胤禛皺了皺眉,臉色越發黑沉:“竟是連后宮女人也都聽說了?” “我沒聽說,不過我能猜出來,你是皇上嘛,能從名聲方面說的,也就這幾樣,孝順啊,好色啊,貪財暴斂啊,橫征苛役啊,但皇上后宮小貓三兩只,汗阿瑪和皇額娘也已經過世,每頓飯就六菜一湯,這樣一來,還有別的好說嗎?” 靜怡挑眉:“再想想近來發生的事情,皇上抄了內務府,這些人卻也都不是干凈的,他們不能說你濫殺,也就只能從刻薄寡恩上說了。畢竟,內務府多是宗室任職,剩下的包衣世家,也是伺候了先皇的,功勞沒有,苦勞還是有的?!?/br> 還有攤丁入畝的事情,大前年胤禛答應了山東巡撫,先在山東那邊定點試驗了一下,前年山東那邊的稅收就上來了。于是前年秋天,胤禛就讓全國開始實施攤丁入畝政策。 這攤丁入畝,說白一點兒,就是丈地計賦,丁隨田定,意思就是說,你家有多少地,你就交多少稅。你家有幾口人,你家就有幾畝地。 但在康熙朝后期,土地兼并的很嚴重,更多的土地資源,是在少部分人手里的。 這少部分人,多為舉人進士,還有富商官員。 胤禛這樣的政策,實際上就是要這些人將土地給吐出來,不吐出來的,那就多繳稅。反正大清人口不算多,荒地也不少,實在不行,就給百姓們多分幾口荒地,種個十來年,也能成良田。 但這樣一來,那些大戶人家說不定就連仆役也沒有了?百姓們有自己的田地了,誰還會去當個受欺壓的佃戶奴才??? 這政策前面年底開始實施,但現在,還沒有徹底落實,有不少地方,胤禛得親自派了欽差去才行。 胤禛面色不太好看,靜怡笑道:“皇上也是氣糊涂了,他們既然能說,咱們難道就不能辯駁了嗎?” 胤禛眼神一亮,拍手說道:“確實,朕竟是糊涂了,他們能說,朕自然也能說,朕這就去寫諭旨……” 靜怡嘴角抽了抽,大義覺迷錄的出版時間她記不住了,但有一條,胤禛辯解的時候,好像有個罪名是殺子,能說的上殺子的,唯一一個弘時。 畢竟元壽都活的好好的,弘暉他們又都是胤禛登基之前就生病死了的。 可現在弘時活蹦亂跳的,胤禛也暫時還沒有將弘時給過繼出去的打算,所以大義覺迷錄,也絕不是這會兒就發表的,難道因為自己幾句話,胤禛就要將這本書的面世時間給提前了? 她趕緊伸手拽住胤禛:“先別,我還沒說完呢,諭旨是不能下的,你甚至不能親自出面去辯解,這么說吧,現在在外面討論你名聲的是什么人?是普通百姓,再高級點兒,就是秀才舉人了,你堂堂一個皇帝,要和一個老百姓去討論你有沒有被冤枉,這不是掉份兒嗎?你看給你造謠的那些人,那幕后cao作的,人家主動露面了嗎?” 胤禛大怒:“他們是怕朕將他們給砍了!“ “人家那叫會用人,你堂堂一個皇帝,手底下就沒幾個能用的人嗎?”靜怡恨鐵不成鋼:“這就跟打仗一樣,士兵對士兵,將軍對將軍,你現在一個將軍,要去打對面的士兵,你是不是……” 傻? 胤禛皺眉,他這人,就喜歡實干家,像是岳鐘琪啊,田文鏡啊,張廷玉啊,油嘴滑舌的人他是不太看得上的。這和人辯解的事兒,不得找能言善道的人嗎?這樣想的話,好像沒一個合適的啊。 “先坐下先坐下,今兒我有個好主意,你不讓我說我就覺得憋得慌?!膘o怡笑嘻嘻的說道,難得有她施展拳腳的時候啊,簡直就是,好像發現自己忽然從一個殘疾人變成了田徑選手。熱血沸騰,又很有榮耀感,以及責任感。 當然,壓力也是有那么一點兒的,但是沒壓力就沒動力啊。 “你能有什么辦法?”胤禛皺眉問道,靜怡瞪大眼睛:“瞧不起我怎么的?” 胤禛那表情太明顯了,靜怡哼哼了兩聲,撇嘴:“我這主意肯定好,現在外面傳播皇上壞名聲的,有兩部分人,一部分,滿族八旗子弟,甚至有宗室,還有朝堂上的大臣。第二部分,舉人秀才鄉紳之流?!?/br> “前者呢,我就不瞎出主意了,皇上隨便想個政策,卡住了八旗子弟的錢袋子和口糧,他們就是想說也要先衡量一番了?!膘o怡笑著說道:“關于鄉紳富戶,這一類更好解決,誰給他們銀子賺,他們就說誰的好話,皇上不如搞幾個賺錢的項目,像是咱們那個鐘表,可以找人合作,現在這鋪子有些小,只京城這一塊地方都滿足不了,然后就是海運什么的?!?/br> “第三類人,舉人和秀才,這一類其實是最不中用了,我覺得皇上都不用搭理他們?!膘o怡笑著說道,能跟著傳閑話的,在靜怡看來都是酸儒。要么是特別想當官兒的,要么就是蠢笨到家的。 不管哪一種,靜怡都覺得不是好人。 “皇上現在最看重的,因為是最底下那一層?!膘o怡笑著說道:“這大清,宗室有多少人?朝堂上的官員有多少人?鄉紳富戶有多少人?秀才舉人有多少人?普通百姓有多少人?前面那一群加起來,有普通百姓多嗎?” 胤禛搖頭,別說是加起來了,就是再翻十倍,也比不上普通百姓多。 “水能載舟,皇上只要在普通百姓心目中是個盛世明君,那不管別人怎么潑臟水,你都能給自己洗干凈了?!膘o怡笑著說道,現在胤禛煩惱的事情,再過個幾百年,就不算事兒了,那會兒,到處都有為他洗白辯解的人。 說完,靜怡深覺得自己今天特別聰明,腦袋上簡直是頂著智慧的光圈啊,但再仔細想想,好像自己說的那些東西,全都是紙上談兵?沒點兒能實際實行的? 忍不住偷眼去看胤禛,就見胤禛一臉沉思,她自己都嚇一跳,還真將胤禛給糊弄住了??? 他聽粘桿處的人說外面那些流言的時候都氣蒙了,光想著要怎么去給自己辯解了,竟然沒想到直接去掐斷這些流言。 “還有更好的辦法呢?!膘o怡想了想,就又湊過來:“要讓群眾忘記一個新聞的最好辦法就是用另外一個新聞來吸引他們的注意力,皇上手上有特別會打聽消息的人吧?” 胤禛很矜持的點頭,若論打聽消息,誰能比得過粘桿處? “那皇上可以讓人創造一種小報啊,和邸報不一樣,這種小報呢,就專門寫別人家的八卦事情,比如說八福晉今兒又打了八貝勒一頓,或者誰家八十歲的老頭子要納妾,納的還是十四五的小姑娘,再或者就是某某官員貪污受賄,抄家的時候在他府上發現有明朝的字畫,宋代的瓷器,漢朝的玉器,秦朝的青銅之類的?!?/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