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節
第78章 一山還有一山高 阿政? 董慈轉身見當真是趙政, 高興地沖了過去, 近得兩人只差了半步之遙才堪堪收住了腳, 董慈眼尖的看見趙小政腳步往后動了動,雖說實際上可能沒邁出半厘米, 但也對董慈的身心造成了一定的傷害,不過大概是因為現在在大街上的緣故。 她剛剛確實是過于激動了些。 趙政眉頭微蹙, 很明顯不想見到她, 氣氛如此尷尬, 董慈已經習慣了, 嘿嘿笑了兩聲問道,“阿政, 你是來見我的么?” 想得美。 趙政凝視著面前這張笑得見牙不見眼的臉, 沒理會,挪開了視線領著趙高往前面走去了。 問他為什么不搭理她,因為他還在生她的氣,認真的。 趙政冷冰冰的模樣是挺可怕的, 董慈高興過后忽地就想起了自己剛剛闖下的禍, 看著趙政閑庭信步的背影, 頭皮發麻之余,還是腿腳發虛的跟了上去,這么大的麻煩得早點告訴他才可以, 早點知道也好早點有個應對的準備。 趙政身份特殊,董慈也不能大喊大叫招人注意,出了學舍學宮的街道, 正街上人多了起來,董慈在后面跟著,一直沒找到合適單獨說話的機會。 趙高隨在趙政身側,低聲回稟道,“王上,那位姑娘還跟在后頭……”雖說是做男子裝扮,但他一眼便看出這是位姑娘家了,聽聲音也聽出了她便是方才書舍里的那一位。 很不一般。 看年紀同他一般大,暫且不說她懂多少,單看那份從容不迫字字為理的氣度,就超出他不知幾繁了。 趙高腳步微微一頓,眼里情緒浮動,人上有人,一山還有一山高,井蛙不可以語于海者,出了隱宮是好事,讓他見識了更多,他需要更刻苦才行。 趙政有些心不在焉,隨口道,“她是寡人的王后,敬她如敬我?!?/br> 趙高吃驚得抬起了頭,停了腳步復又跟上來,走了一小段,忍不住小聲嘆了一句,“原來她就是那位聞名天下的女祭酒……” 趙政嗯了一聲,心情不錯,趙高一時間卻是心潮浮動,跟著走了一段路,忍不住逾越地問了一句,“趙高聽說姑娘原先是王上身邊的奴隸,可是真的?” 董慈女祭酒的事在咸陽城里傳得神乎其神,他原本不放在心上,但今日一見卻發現她當真有才學,震驚佩服欣賞之余,甚至還有些相見恨晚,似乎連這幾日因為當了宦官內侍生出的惶惶不安都消散了很多,別說他沒有被處以宮刑,便是當真被處以宮刑又如何,她身為一個奴籍女子尚且不自棄,他堂堂男子漢,只要刻苦用心,未必不能闖出一番天地來! 趙高畢竟是個十七八歲的少年人,心潮浮動之下連呼吸聲都起起伏伏,目光堅定明亮,情緒掩藏得再好此時也難免要泄露出來。 秦鳴說起過趙高的身世,趙政此時聽他這么問,不用想便明白了是怎么回事。 想來是董慈給他的沖擊不小,雖然事實未必如他想象的那樣。 趙政心情不錯,想著董慈曾經對一個小宮人說過一段話,覺得可以拿來用一用,當下便開口道,“孔丘少小家貧流亡度日尚且發憤忘食,屈平貴家公子洞中苦讀終成大才,蘇秦年少窮困埋頭苦讀方得衣錦還鄉,其人其事類不甚數,人定勝天,你若有心,萬事皆能成?!?/br> 這便是指點和教誨了,趙高聽得心頭guntang發熱,當下便雙目發紅地朝趙政鄭重行了一禮道,“趙高謝過王上教誨!” 兩人已經臨近宮門,周遭倒也沒什么人,趙政不以為意地擺擺手示意他不必多禮,接著道,“寡人已讓秦鳴去除了你的罪奴籍,你即是精通刑律,又有一手好字,可去國尉府從刀筆吏做起,秦國文官武將庶人出生歷來不少,軍功爵位都是靠自己掙來的,往后你若有功,也可將你母親接出隱宮贍養終老,寡人還是那句話,若有心,萬事皆能成?!?/br> 趙政素來話不多,在宮里冷血暴戾的名聲還更多一些,此番恩典聽在趙高耳里就顯得尤為珍貴,此等再造再生之恩,他銘感五內,銘記終生。 宮門在即,趙政渾不在意地擺擺手,示意他先進宮去,“趙高你先回去,寡人與王后說兩句話?!?/br> 趙政在宮墻下站著,那宮人已經自己進了宮門,只是不住的抹眼淚,董慈心里記掛著聯名上書的事,也顧不得旁的,跑近了趙政身邊便急忙忙道,“阿政,書舍里的士子們給你聯名上書,請求善待俘虜,當時便有幾十個人,遞上來的時候里面的名字會更多……” 董慈說著咬咬唇,實在不敢說她給這件事添磚加瓦了,反正他看見聯名書的時候會看見她的名字,現在能躲一時是一時罷。 趙政只看著她不說話,董慈心里越來越虛,也顧不得纏著他,說完朝趙政行了禮轉身一溜煙就跑了,始皇陛下無所不能,搞定這點事應該沒問題,實在不行,實在不行她再自己想辦法…… 這縮頭烏龜的模樣倒是跟以前一模一樣,分開才兩日,倒像是分開幾個月一般,趙政看著董慈撒腿就跑的模樣,心說他當真得拿出點時間,好好理一理有關董慈身上匪夷所思的這些事了。 趙政才回了宮,呂不韋王琯急匆匆趕來求見,趙政以為是新郡之事有變,當下也沒耽擱,書房議事。 呂不韋進來卻說了另外的事,“趙國井陘、番吾等地生了時疫,三年前太醫令治好漢中疫病的事情天下皆知,趙王派了使臣入秦求醫,文書先一步從秦趙邊界送了過來,使臣快馬加鞭正往咸陽趕,三日后便可入咸陽城,此事王上如何看,救是不救?” 足足有半面墻大的輿圖掛在書房的墻壁上,趙政一眼便能看見井陘、番吾是趙國的什么地方,地處燕齊趙交界,一部分是原先的中山小國,這種地方富不富強并無什么關礙。 秦趙兩國仇深似海,消減敵人實力的事哪怕再微小,雙方向來都樂見其成,這等事以往也不會特意報來他面前,呂不韋王琯前來相詢,想來是有旁的想法了。 趙政擺袖坐下來問,“此事相國與上卿如以為如何?” 呂不韋沉吟半響,開口道,“請王上恕老臣直言,此事咱們管一管也無妨?!?/br> 王琯也行禮道,“趙國素來積弱,便是沒有生時疫,也絕不是秦國鐵騎的對手,王上不若做個順手人情,當年晉國遭遇饑荒,派人向先君穆公借糧,穆公慷慨解囊,秦晉結成兩國之好,后來晉國不義,我秦國也仁義在先,與晉戰大獲全勝也未遭他國非議,此次趙國求救,有異曲同工之妙?!?/br> 趙政不發話,呂不韋躊躇了一下接著勸道,“此事還可消減趙國對秦國之恨,老臣以為未必不是好事一件?!?/br> 長治久安這四個字,對他的這兩位肱骨大臣影響不小,趙政點頭應允了,王琯大喜道,“王上英明,趙國使臣必不是空手而來,我們且看他們如何說道,差不多了咱們再應允也不遲?!?/br> 趙政卻搖頭道,“即是要對趙國施恩,這恩便該施得爽快利落,文書即是已經收到了,你即刻便去找蒙武點兵護送醫師前往井陘、番吾兩地,入了趙國也不必面見趙王,治好了疫病立即回秦,此事宜快不宜慢,不好耽誤,讓蒙驁即刻啟程?!?/br> 兩人聽趙政如是說,明白了個中真意,對視一眼,皆朝趙政行禮道,“王上英明?!?/br> 王琯呂不韋立刻便告退去安排諸項事宜了,趙政讓趙高傳了岱山過來,事情前因后果都交代清楚了,這才道,“岱山你點會治時疫的十人往趙地走一趟,速去速回?!?/br> 岱山卻搖頭道,“這等病對咱們太醫舍來說治起來不算難,想去的人也多,讓東銘帶著人去,我還要給阿慈調養身體,看著她生小寶寶呢?!?/br> 趙政看了岱山一眼,倒也沒反駁,點頭應下了。 作者有話要說: o(n_n)o哈哈~求撒花~ 第79章 學問它本無國界 董慈自是不可能讓興平敲鑼打鼓的叫她起床。 董慈晚間比之前早睡了將近兩個時辰, 寅時不到她就醒過來了,所以等興平來叩門的時候,她已經自己洗漱好在整理文籍了, 倒是惹得興平即驚訝又高興。 董宅麻雀雖小,但前院后院一應俱全, 后院里有個小花園, 花園里圍著院墻邊鋪了青石板路, 正好適合董慈。 董慈對練劍沒什么興趣, 去了就圍著花園跑, 不間斷速度勻稱地跑上一個時辰,跑下來也是頭暈眼花渾身是汗。 興平對她這種敷衍的練法十分不贊同, 讓她好好練劍, 董慈狡辯說劍術不高的情況下, 對戰死得更快, 跑得快些逃命更要緊。 她說得挺有道理, 興平樂呵呵笑起來,倒也不再管她了。 人的潛能是無限的,就這么堅持了兩個月之后, 董慈算是養成了習慣, 跑起來也沒那么累了。 董慈盼趙政召見還盼了幾日, 結果呂不韋先送來了帖子, 說是相請她兌現當年的承諾,去東臨書舍里一同著書立說。 董慈原本便想去,接了帖子欣喜若狂, 暫且把旁的事都拋在了腦后,每日都泡在東臨書舍里了。 說是讓她參詳著書立說,但董慈原本就拜讀過呂氏春秋,有了既定的思維,是絕對不合適插手呂氏春秋編著的,她多半都是聽士子們的指揮,給他們打下手,負責查閱典籍供他們使用。 東臨書舍里的文籍數量是臨淄書舍里的好幾倍,董慈對整理文籍很有一套,兩個月過去以后就成了東臨書舍里的人工查閱機,哪一卷文籍放在哪一架哪一層她了如指掌,旁人一問她張口就來,精準的程度讓呂不韋等人嘖嘖稱奇。 呂氏春秋堪稱古代版百科全書不是浪得虛名,它也確實當得起一字千金的稱號。 董慈光只是看著這本文籍的成書過程都覺震撼無比,呂不韋著書立說的起點是放在囊括天地萬物、納遍古往今來事理的基礎上的,因此字字必究,句句考據。 一處論點每每都需要經過反復論證討論,有時幾個月都未必能有進展,士子們整理的過程中時常會請學宮里的各家學子們過來講學商討,涉及到個別學說分辨不明的,還會投遞文書拜帖送往稷下學宮,或者尋找大家隱士的幫忙,或者央求董慈給荀子去信。 濃厚的學術氣息在咸陽城里掀起了一股熱潮,各方古籍來回傳遞,多半涌進咸陽城里,東臨學宮東臨書舍名氣大增,乃至于各國君王紛紛效仿,君王手里有錢有事,在都城里開一個或大或小書舍,也全了求賢若渴的好名聲。 拾人牙慧效果雖說弱了些,但總比無所作為被世人詬病的好。 如此之多的士子涌入咸陽城,有一部分原因還得歸功與呂不韋的實施的新法仁政。 秦國應允了士子聯名書的提議,善待韓魏兩國兵俘,并且慷慨伸出援手救治趙國時疫之地的消息散布開來以后,天下士子為之震動,世人紛紛言秦相呂不韋乃高義之士,或可相交。 稷下學宮的諸子百家聞呂不韋正在咸陽著書立說,經由荀子同意,抽調了百家各家弟子兩名,聚集入秦,趕往東臨書舍,天下各處學子士人聞聲而動,一時間掀起了一股聲勢浩蕩的學[潮。 照荀子的說法,國有疆界,學問無疆界。 士子們不顧秦魏爭戰遠赴千里勞苦奔波,興許只是因為一個字,一句理,因為他們以天下為己任,無論所立所學的學說合用不合用,能不能被用,都在努力尋找一張藥方,一張能解救天下蒼生的藥方,所以義無反顧,身死亦成仁! 董慈從一個來往多為利的經濟時代來,這股在紛戰之余刮起來的學術潮流徹底震撼了她! 先哲們嚴肅莊重又熱忱飽滿的學術精神感染了董慈,讓她這兩年浮躁的心情也漸漸沉靜了下來,和他們比起來,她差得實在太遠了! 他們是真正的學者,這是真正的學術精神。 當年她的研究生畢業論文也是創作,但無論是創作過程,還是創作的心態,和他們相比起來,她是真正的敷衍,從那種敷衍了事的心態,到敷衍了事的成果,她全都上不了臺面。 董慈在對待學術文籍以及任務這件事上,重新拿出了十二分的認真和熱誠,成日泡在書舍里,得了機會便和旁的學子一樣站在書舍外聽稷下學宮學子和東臨書舍的學子們談天論地,談政論道,有一日聽著各家弟子講述自己學派先祖的事跡,說孔子在陳蔡兩國差點絕糧而亡口里還念叨著恢復周禮恢復周禮,說墨子冒死和楚王公輸盤斗智斗勇只為解救跟他毫無干系的宋國,諸如此類不勝枚舉。 董慈聽著聽著就入了神,被身旁同樣做男子裝扮的董媼給推醒了,小姑娘看著她哭笑不得,感慨道,“父親說你是真喜歡文籍真喜歡做學問,阿姐原本還不信,現在看你這模樣,想來不是喜歡,是特別喜歡了……” 董慈笑了笑,不知道該如何解釋她比這里的人多出來的這些感慨和感動,時代不一樣,誰都有誰的好。 有的時代多了些東西,相應的就會缺一些別的東西。 比如像她,她喜歡文化研究,選題背景選的也是古文化,但她寫論文做論文的時候,沒有這種認真投入的態度和行為,當年她還因為論文完全是自己寫的不捉刀不抄襲被導師表揚過,她也沾沾自喜過,現在想想實在是很可笑,自己寫是最低級的要求,什么時候變成能沾沾自喜的事了。 董媼只是偶爾過來聽聽,她和董毅一樣,并不喜好這些,董慈怕她無聊,和她在一起也不太討論這些事。 事實上董家人都不好這些,尤其是董毅。 董毅實在不好學,董鼐有勸沒勸的勸了兩句,勸不動也就隨他了,自己隨董慈去了兩次書舍,頭暈眼花的回來后,是再也不勸董毅讀書習字了。 董毅也沒閑著,他有自己想做的事,請董慈給他參詳了以后,自己在咸陽開了一間小酒坊,他原先便幫董慈管著蘭陵酒的釀制和買賣,時間長了也有自己的心得,反復琢磨釀制,還釀出了些新品種,董慈帶到書舍里讓學子們品了,有幾樣反響還不錯,董毅的生意就這么做了起來,董鼐和董陳氏雖是意外之極,倒也沒阻攔他自此墮入商道,反倒是給他湊了不少本金,鼓勵說兒子長大了,直夸得董毅面紅耳赤。 董家的子女沒一個成親的,就連董媼也是一樣,十七八歲待字閨中成了古代版大齡剩女,因著她一直沒有中意的,董鼐也就由得她了,開明程度讓董慈大開眼界。 這里的女子基本十五歲便要成親,便是待字閨中也待不了多久,自呂不韋頒布了新法之后,秦國男子年至二十三,女子年過十七不成親的,要單獨交一份賦稅,董慈稱它為單身稅,賦稅比例還不小。 董媼已經交上去一筆了,董鼐卻樂呵呵的說沒事沒事這點賦稅小意思,當董媼董慈都安心不用著急。 總之在這位護短到了極致的父親眼里,他的女兒天下第一好,不愁嫁也不著急,每日抱著秦真家的小寶寶秦小將玩得樂呵高興,惹得秦小將連家也不樂意回,整天圍著他轉,爺孫兩人自得其樂。 董家人對家里住了個君王近侍一開始還有些拘束,但興平態度和善,又善于察言觀色,說話行事無一不讓人熨帖之極,不過幾天的時間就和董鼐說說笑笑了,董鼐拿他當家人一樣無話不談,董慈對興平這項技能佩服之極,董毅董媼還好,她面對董鼐董陳氏的時候還有些拘束,不知道該怎么回應他們的好,不如興平應對自如。 興平住著住著卻漸漸愁苦焦急起來,這幾日逮到機會就開始游說她,大概意思是讓她給趙政寫信之類的。 董慈原本也是打算寫一封的,畢竟她一開始是想跟趙政解釋的,但日復一日忙,再加上趙政也忙,董慈估計趙政的時間一分也要掰成兩分用,解釋的事就耽擱了下來。 這天用過晚飯,興平進來見她還在整理講學筆記,不由急了,抽了她手里的筆憂心道,“這成月成月的不見面怎么了得,姑娘也不憂心憂心?!蓖跎线@么干晾著,只怕是等著姑娘服軟呢,晾久了總歸不妥。 人都說異地戀超過三個月不聯系都有問題,同城五六個月不聯系的估計是沒戲了,再加上咸陽城里誰誰誰進宮為后的謠傳傳得風風雨雨,董慈忙起來,漸漸的也就不怎么打聽這些事了。 董慈聽之認之放任不管,有天董陳氏忍不住問起她是怎么想的,董慈靜下心來把她和趙政的事仔細理了一理,就想起幾年前她還等著趙政長大了對這段青梅竹馬的感情失去興趣,兩人的關系現在成了這樣,似乎也算是走回正軌了,恰好《呂氏春秋》和學術風潮的事絆著,董慈精神萎靡了幾天,也就坦然接受了。 世上分手的人那么多,要死要活的畢竟只是少數,影視劇是影視劇,生活是生活,到底不一樣。 倒是興平不能這么一直跟著她,他精通刑律之余,還學識廣泛,為人處世周詳圓滑,又品行端正,董慈打算把他推薦給呂不韋。 董慈知道老叔是真的擔憂她,見他這幾日急得都有些坐不住了,便笑道,“好了好了,老叔你就莫要擔心了,本姑娘如此美貌,想嫁人還不容易,快別著急上火了,塞翁失馬焉知非福?!?/br> 興平哭笑不得,急急道,“姑娘這話往后可不能再說了,給王上聽見了,宮里就算不賠點人命,案幾柜子什么的都要重新折騰一份……” 興平越說越憂愁,在董慈對面坐下來勸道,“華陽太后不是讓姑娘進宮么?姑娘去了,太后老人家自會把王上請過去的?!?/br> 華陽太后與董陳氏走得近,感情也親,她專門跟夏姬趙姬作對,對董慈和趙政的事自是樂見其成,時時想在背后當助推,董慈搖搖頭,并不打算理會,她是當真沒那個時間精力理會她們之間的明爭暗斗。 興平無奈,嘆氣道,“姑娘就是太忙了,等相國的書編完,您也空閑下來了,想起來只怕也要難受的?!?/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