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節
劉青都被嚇了一跳,古代的縣城這么亂,光天化日之下就有人入室偷盜,門都不關一下的? 蔣氏見劉青停了腳步,不由問道:“青青,咋了?” 劉青還沒說完,對面的院子出來一個女人,正驚喜的看著他們:“娘,大嫂,你們到了?!?/br> 來人正是劉大姑,劉大姑說完,又朝里頭喊道,“孩子他爹,小妹和妹夫,爹娘他們到了?!?/br> 隨著劉大姑的話落音,大姑父和劉小姑夫妻都出來迎接了,兩個姑父幫忙趕車,劉大姑和小姑迎了眾人進院子,因為安家人也過來了,又張羅著給客人端茶倒水。 屋里擺著點心,熊孩子們卻沒有進去,因為大姑父剛幫忙停了車,就從屋里拿了一掛鞭炮去,按照傳統,搬家是需要很多流程的,因為是租的屋子,就省了很多講究。 但鞭炮卻不能不放。 大姑父剛拿了一掛鞭炮去院子里,熊孩子們就眼巴巴跟著出去瞧熱鬧了,因為大人都在,蔣氏也就沒有拘著他們,叮囑了一聲別亂跑,就把女兒和媳婦拉到灶房去了,蔣氏先問兩個女兒:“做了幾個菜了?” “就炒了幾個青菜,把碗筷又燒開水洗了一遍,您上回說大菜留著等你們過來做,我跟小妹就沒敢動?!?/br> 劉青聽了幾耳朵,忍不住拉了她娘的袖子問:“娘,大姑和小姑也是今兒來的?” “是啊?!崩钍宵c了點頭,笑道,“咱們家離得遠,趕到城里都中午了,中午還做飯招待客人,委實忙不過來,所以前兒搬完東西,就把鑰匙給你姑父了,他們離得近,可以早點過來幫咱們張羅?!?/br> 劉青點點頭,心想老一輩的人果然想得周到,她之前還疑惑呢,劉大爺和蔣氏他們堅持今天就要請客,按照他們這速度進城里,就算張羅一頓好飯菜出來,等招待完客人,那天色也晚了,就不方便趕回家了。 原來他們早有安排,現在大姑和小姑把什么都準備好了,就剩幾個大菜,以蔣氏和李氏的速度,也就兩刻鐘的事,前邊還能一邊吃飯一邊上菜,等招待完客人,頂多也就未時過一點,雖然他們趕回劉家還有些晚,但至少不用大夜晚的趕路。 想到這里,劉青做了個夸張的表情,笑道:“我剛才瞧見門敞開著,還以為奶說中了,真有吃恰子過來呢?!?/br> 劉青和李氏說話的聲音不大不小,畢竟蔣氏和大姑小姑就在跟前,劉青要是當著人家的面,和她娘說悄悄話,就算沒說她們的壞話,也難免叫人懷疑和不喜,再說她也沒問什么敏感問題,不怕被人聽見,劉青索性也不壓著說話的音量。 果然不遠處的蔣氏聽得一清二楚,她抿了抿唇,等著劉青剛把話說完,伸手就敲過去了,敲在劉青額頭上,蔣氏的力道倒不重,她也沒生氣,只是故意板著個臉,笑罵道:“小丫頭反了天了,還拐著彎說我烏鴉嘴,打量我瞧不出來呢?” 劉青笑嘻嘻的道:“奶可別誤會我,真要說中了,那奶也是神機妙算,哪里是烏鴉嘴?” 蔣氏的臉色再繃不住,噗嗤一聲笑了,才把劉青拍開:“這兒還要做飯,再晚就來不及請客人吃飯了,你別杵在這里添亂?!?/br> 劉青笑道:“我還想幫奶打個下手呢?!?/br> “你姑姑和你娘都在這兒,哪里用得著你動手?” 蔣氏的話剛落音,大姑也笑了,道:“就是,今兒我們都在呢,青青就好好歇著的,等我們走了,就你娘一個忙活,你少不得在旁邊幫襯著,那個時候就沒得歇了?!?/br> 李氏也上前一步,拍了拍劉青的肩,溫聲道:“要實在沒事,就去前邊坐著,順便看著你弟弟他們,別叫他們跑丟了?!?/br> 被輪番勸著,劉青也不矯情,出了灶房。 其實她待在灶房也幫不上什么忙,人手足夠不說,這兒的屋子不比他們自家,院子都那么小,灶房更是狹窄,四個女人在里頭已經是擁擠了,劉青湊上去只會更擠,那就不是幫忙,反倒是添亂。 劉青回了堂屋,劉延寧已經同劉二叔一道,去請了隔壁高山叔一家過來。 高山叔一家五口人都來了,包括他家那位據說輕易不出門的新媳婦——可想而知高家人也是真心想同劉家交好的。高遠比劉延寧大了六七歲,在讀書人里頭,他成親得不算晚,因此現在還沒生孩子,他爹娘也不急。 高遠有兩個meimei,據說一個出嫁了,小的那個倒是同劉青差不了兩歲,還有些怕生的樣子,到了劉家發現屋里坐了這么多人,小姑娘連忙縮到她娘和嫂子身后去了。 這個時候就輪到劉青出馬了。 蔣氏她們在灶房忙得熱火朝天,也就劉小姑抽個空出來,給新來的客人倒了熱茶,端了點心招呼他們吃,忙又回灶房去了。 劉青看高山叔的女兒見生,便把她們請到了里間,說是里間,其實就是她和李氏的屋子。這兒有三間屋子,親哥一間,她和她娘一間,另外一間用來做親哥的書房。 李氏考慮得很多,想著兒子往后要是有同窗來家里做客的話,也好叫兒子在書房里招待客人,自個兒孤兒寡母的,女兒又是剛好說親的年紀,該避諱得還是要避諱。 劉青請了人進屋,又進進出出的端茶水點心進來,劉家準備很充分,昨兒煮好了一鍋茶葉蛋,打算帶過來招待客人的,小姑剛把重新熱了一遍的茶葉蛋端到堂屋,劉青也拿碗裝了一碗,準備端進屋的時候,高山叔在旁邊笑道:“青青這么小,就知道進進出出的招待客人了,不像我們家梅子,見了生人還在躲呢?!?/br> 劉大爺聽到高山叔這么夸劉青,臉上便流露出些許自得,心想果然是讀過幾本書的,眼光就是好,這一雙孫子孫女,可是他的驕傲啊。 本來是應該客氣幾聲的,但今兒搬家,劉大爺心頭止不住的高興,一興奮就沒那么多顧忌了,點著頭笑道:“我這個孫女啊,不是我自夸,跟她哥一模一樣,都不用我們教什么,自個兒什么道理都懂,真真是叫人省心?!?/br> 安大爺聽他女兒說過好幾回,有些印象,此時便附和道:“聽說青青這孩子還認字呢,學了沒幾個月,都能跟延寧寫信了,可惜是個丫頭?!?/br> 劉大爺以前也可惜,這么聰明的孩子怎么是個丫頭,又考不了狀元當不了大官。但是日子久了,越見聰明伶俐的孫女,劉大爺心里越歡喜,漸漸覺得丫頭也沒什么不好的,又聰明又標致的丫頭,也是頭一份,就像老婆子說得,往后當個少奶奶,穿金戴銀,仆婦成群,那也是他們劉家的造化。 這么想著,劉大爺便搖頭笑道:“丫頭也有丫頭的好,貼心啊,這回她要來城里,家里人可都舍不得,少了個開心果?!?/br> 話題有些歪了,高山叔便出來終結此樓:“所以還是老哥有福氣啊,孫女兒這么出挑,孫子更是有出息,對了延寧,今年你小叔也要參考,你們要是有空,還可以一起切磋切磋?!?/br> 高山叔同劉大爺和安大爺以兄弟相稱,所以高遠只比劉延寧大幾歲,按輩分也是叔侄了。劉延寧心性好,沒被這個稱呼雷倒,淡定的點頭:“往后少不得多叨擾了?!?/br> 劉青從劉大爺開啟炫耀技能的時候,就趕緊端著東西回里間了,但是這兒不隔音,外頭說的話,她們里頭也聽得一清二楚,好在劉青臉皮厚,還沒覺得多羞恥,反倒是聽到稱呼這里,忍不住看了高梅一眼。所以她以后也要管這姑娘叫姑姑? 作者有話要說: 有可能掉落加更噢 ☆、第63章 前頭陸陸續續把飯菜端上了桌,雖然還沒都做完,男人們還是一邊上桌一邊說話,劉青陪著金氏和金氏的兒媳婦鄭氏聊了一會兒,覺得前面的客人已經上桌吃飯了,里間的女眷也是客人,不好讓人家在里面干看著,因此想了想,還是告辭出去了會兒。 劉青到了灶房,里頭忙得轉不開身,沒人搭理她,劉青上前拉了拉蔣氏的袖子,扯著嗓子道:“奶,金奶奶和高嬸嬸都在屋里頭,是不是也給她們準備一份飯?” 蔣氏一直在灶房里頭,現在由她和李氏負責掌勺,上菜都是劉家姑姑負責的,還真不知道客廳的情形,聽到這話愣了一下,手上的動作便一頓,好在旁邊的李氏極有眼色,忙接過蔣氏手中的鏟子,道:“娘去看看罷,就剩幾個菜了,我來炒?!?/br> 把鏟子交給李氏,蔣氏也沒什么不放心的,當下便松了手,轉頭問劉青:“怎么她們在里屋,沒在堂屋一起吃飯?” “咱們家地兒小,堂屋都坐滿了人,加上她們就有些擠了,而且我瞧著高家……姑姑,好像也不喜歡這么多生人?!?/br> 想到堂屋里一群的大男人,蔣氏點了點頭,表示理解,姑娘教得小心些也沒什么,又不是在自己家,見了一屋子男人,難免拘謹。 “青青想得很周到,既然都請她們去里間坐了,再請她們出來吃飯未免尷尬,咱們重新端一份去里間罷?!笔Y氏想了想,笑道,“好在這菜你姑姑備得有點多,一下子沒裝完,每樣都剩了一大盤,否則難免委屈了客人?!?/br> 正在旁邊打下手的劉大姑便笑道:“那青青等會兒,我先裝個盤,還好今兒我跟你小姑把所有鍋碗都洗了,不然菜盤子都不夠使?!?/br> 劉青笑呵呵的道:“辛苦大姑和小姑了,你們下次再來,讓侄女兒好好孝敬你們?!?/br> 有蔣氏這個大嘴巴的娘在,劉家姑姑早聽說過劉青的手藝了,聽到這話,劉小姑當下笑道:“我早就想嘗嘗青青的手藝了,以后一定多多進城來,也享受享受侄女兒的孝敬?!?/br> 劉小姑嘴上是順著劉青的話說,但既然表示了以后經常會進城,自然也就表明了會多多照顧他們,蔣氏會心一笑,但還是裝作惱怒的樣子,笑罵道:“你個當姑姑,不照顧侄女兒也就算了,還在這兒想著享受呢?!?/br> “侄女兒聽話又懂事,我們才能早早享受到她的孝敬不是?!闭f這話的劉大姑,她已經麻利的裝了好幾盤菜,擱在灶臺上,眼瞧著快擱不下了,便招呼劉小姑道,“小妹,你幫著青青把這些菜端進去罷?!?/br> 劉青連忙上前,笑道:“小姑不用忙活,我多走兩趟就端完了的?!?/br> 蔣氏轉念一想,遠親不如近鄰,女兒再有心照顧娘家侄子侄女,可嫁出去的媳婦到底不那么方面,關鍵是永寧鎮來城里也要小一個時辰的路程,進城還要收進城費,沒事的時候,哪能總讓女兒們往城里跑? 因此,真正要說到能照看自家的,還得是隔壁一家,眼下男人們和隔壁家男人聊得很好,可但凡平日里有個雞毛蒜皮的小事,也不好去麻煩高家男人,說到底,真正能互相幫襯的,還是女人。 人家非親非故的,也未會必像男人那般熱心的幫襯,正好今兒都過來吃飯了,是個拉近關系的好機會,現在關系處好了,往后人家才愿意幫襯。 于人情世故上面,蔣氏腦子轉的很快,想明白關竅,便轉頭對李氏道:“你注意些火候,別把菜炒壞了。我去前頭看看,高山媳婦都來坐好一會兒,還沒個大人出去招待,全是青青一個孩子在進進出出的忙活,也說不過去?!?/br> 蔣氏倒不是不放心劉青的辦事能力,她相信自個兒孫女能把客人招待后,但就怕客人覺得讓個孩子招待她們,誤會自家瞧不上她家,那就麻煩大了。 因此蔣氏決定,灶上的活可以慢點出,女眷那邊,還得她親自過去陪客。 劉家人熱情好客,主要是準備的飯菜豐盛又美味,不單單是在堂屋吃得滿嘴流油的男人們,里間的女人們也吃得心滿意足,李氏和劉家姑姑炒完所有的菜,端上了兩個桌后,也進到里間來吃飯了。 蔣氏本來就同金氏聊上了話,又加了個嘴巴能說會道的劉小姑,氛圍很快就炒熱起。劉家這邊想拉好關系,金氏也是個爽利的性子,看她上次自來熟的對劉青就知道了,于是一群女人聊得起飛,看樣子很有些相見恨晚的味道。 直到聽見堂屋里的動靜,好像是要送客了,金氏才意猶未盡的起身,對蔣氏笑道:“蔣嫂子,這會兒時辰也不早了,你們還要回老家,我就不多打擾了,今兒嫂子熱情招待,改明兒來了城里,可得去我家坐坐?!?/br> “弟妹說得是,時辰有些趕,今兒就不留你了,改明兒再來城里,定和弟妹好好聊聊?!笔Y氏也起身,一派熱情的把高家人送出了門。 高家人一走,劉家人也不耽擱了,劉二叔幾兄弟去牽牛車,劉大爺便在屋里叮囑劉延寧和劉青,雖然李氏是他們的娘,不過翁媳有別,有些話他不好直接對李氏說,便只拉著孫子孫女好生囑咐。 “旁的就不多說了,高山兄弟和他媳婦都是熱心的,一些舉手之勞的小事,盡管找他們幫個忙。再不濟,還能托人給你們姑姑家帶個話,他們家離得近,進城來也方便?!?/br> 大姑和小姑兩家便在旁邊使勁點頭,而一旁的安大爺也不安分,湊熱鬧的道:“還有我呢,你們喊我一聲外公,我自然也要幫忙照看一二,若有高山兄弟家解決不了的,拖他給我帶個話,外公幫你們解決!” 安大爺這話就是客氣了,真有什么事是鄰居幫不了的,那也是帶話給劉家人,斷不會求到他這個親家頭上去。 劉大爺點頭,情還是要承的,謝了幾句,該叮囑的也叮囑完了,劉大爺大手一揮,領著兒子孫子們回家了。 安家父子也同劉家一道出的城。 送走了大部隊,李氏便對挽起袖子要幫她清理殘局的大小姑子道,“先別忙活了,你們也出來一日,快些回去罷,免得對親家那兒不好說?!?/br> “大嫂放心罷,我公婆那兒可熱心了,要不是他們年紀大了,都想自個兒過來幫忙了。出門前還千叮萬囑,一定要幫你們收拾完了才回去,我們家離得近,晚些回家也沒關系?!?/br> 劉小姑也在旁邊附和著。 她們的婆家都不是傻子,當年說親的時候,劉延寧還只是個素有聰慧名聲的孩子,除了那對讀書人的身份向往到近乎風魔的安大爺,旁的人家,也只是當錦上添花,斷不會因著劉延寧這個孩子而結親。 大姑和小姑的婆家,是看中了劉家的風評,和她們本身的長相性子,才結這門親的。 這么多年來,她們在婆家的表現,也讓她們公婆還算滿意,劉大姑作為長媳,待人接物都沒得挑,她婆婆還沒有老得干不動,卻愿意把管家權給劉大姑,可見心里是極滿意這個長媳的。 劉小姑嫁的是小兒子,沒那么多責任和負擔,本來輪不到公婆這么看重的,但她命好,一口氣生了五個孩子,全都是兒子,小兒子對他們夫妻而言都算是老來得子了,對她公婆而言,那就更是寶貝疙瘩,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摔了,因著孫子們,兩老對小兒媳婦也是越來越滿意。 可以說,劉大姑和小姑,是憑著自身的努力,從而得到婆家認可的。 但也只是認可而已,早些年蔣氏對除李氏以外的兒媳婦,也都認可呢,卻也沒見著她對王氏林氏和安氏多寬容。 這段時間,因為安氏不遺余力的拉著娘家幫婆家,而她娘家人也的確熱心又給力,幫了劉家不少忙,兩家關系可謂是一日千里,蔣氏對安氏這個兒媳婦,才越來滿。 這次他們進城來,蔣氏甚至越過了王氏林氏,把鎖糧食油鹽的鑰匙,給了小兒媳婦安氏——別小看一個鑰匙,蔣氏這個舉動,證明了她對安氏的看好。 蔣氏現在霸道又強勢,管著這個家不放,但她年紀到底大了,指不定什么時候就管不動了,到時候這個重任,還得落在她們這些兒媳婦身上。李氏身為寡婦,又有出息的兒女,未必看得上劉家的管家權。而只要長媳不掌家,她們也就不用再講究長幼有序了,無論是王氏還是安氏,誰管家都一樣。 蔣氏在這個時候給安氏鑰匙,說不定以后交給安氏的,就是管家權了。劉家現在日子越過越好,去年才大半年,就賺了幾十倆銀子,今年賺的只會更多,生意長期做下去,每年都有幾十上百兩的收入,這樣的家誰不想管? 安氏尚且只是請娘家過來幫了些忙,便得到了這般的重視,劉大姑和劉小姑,娘家可是有個要考科舉的侄子,這要是考中了,她們就是秀才的姑姑,身份自然跟著水漲船高。 以往,劉大姑和劉小姑,作為村里丫頭,能嫁到鎮上去,還是靠近城里、生活富足的永寧鎮,絕對是高嫁了,因為娘家離得遠,身邊沒個幫襯,剛嫁過來的頭幾年,她們也不是沒吃過苦頭。 要是劉延寧考中了功名,境況就不一樣了,他們泥腿子出身,能跟秀才家結親,那是祖上積了德,是他們家高攀了這么親事,要不是下手得快,放到如今,這親事他們還攀不上呢。 劉家姑姑這婆家的心態,就跟挑挑揀揀,嫁了個勉強配得上自己的經濟適用男的姑娘,結婚幾年后,發現經濟適用男忽然跟開了掛似的,發家致富成為人生贏家,秒變成金龜婿,姑娘還不得把金龜婿當成心肝寶貝了,誰來都別想搶走! 劉姑姑的婆家,也是這種發大運的感覺。這年頭都講究一榮皆榮,一損皆損,媳婦的娘家侄子成了秀才,身為姻親的他們,身價地位也跟著上漲,至少和普通的泥腿子不一樣。倘若是劉延寧再爭氣些,還能考個舉人什么的回來,大小當個官老爺,他們的孫子,也就是劉延寧的表兄弟,跟著混也要發達的。 因此,劉大姑和劉小姑的公婆,現在對她們已經不僅僅是滿意,更有巴結了,別說她們是進城來幫侄子搬家收拾的,就是她們想進城逛街,公婆都不可能攔著,說不定還要上趕著塞錢讓她們逛得開心。 李氏自來通透,大小姑子的境況,她不會不清楚,早些年,兩位小姑子連娘家都不大回呢,她知道她們的心性,斷不會因為嫁到了鎮上,就瞧不起在村里的娘家,不愿意回來。一年到頭,就過年回娘家一趟,縱然是因為嫁的遠不方便,想必也有婆家的態度在內。 自從前陣子,聽到她兒子要參加科舉以后,那頭的態度就忽然變了,去年的中秋節,到今年的端午節,兩個小姑子都沒工夫回娘家,她們婆家還特特的托人帶了拜節禮過來。今年他們在城里找房子,這兩家雖然比不上四弟媳婦娘家熱心,卻也跟著忙前忙后的張羅了。 態度變得這么快,傻子都知道是為啥。 不過李氏腹誹的,也只是劉大姑和劉小姑婆家的態度,她對兩個小姑子,甚至是小姑子的丈夫,都沒什么不滿的,他們也算是有心了,只是當人子女的,也沒法違抗父母的意思。 再說退一萬步講,就算兩個小姑子也像她們婆家一樣,對自家的好是別有所圖,以李氏的性子,也絕無可能當著她們的面撕破臉,且不提她兒子還沒參加科舉,就算真考上了功名,她也不可能做出影響兒子名聲的事來。 想到這兒,李氏不再同劉家姑姑客氣,只笑道:“今兒還真是叫你們受累了,等過幾日家里收拾干凈,你們再過來坐坐?!?/br> 劉大姑和劉小姑一邊麻利的收拾碗筷,一邊應承著李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