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6章
這菜園子本來的佃戶從軍去了,空了出來,韓府本打算自己收回來打理,還是兒子的木匠師傅幾番打點疏通,才說服韓府的管事將菜園子佃給他們。 也不知韓府此后可有甚么補償,長公主、師茂兄,我與浮云子道長不好插手韓家的安排,只好拜托你們,幫一幫他們罷。 這戶人家叫甚么名字,你們可打聽到了?趙櫻泓問道。 龔守學道:為娘的姓吳,村里都叫她吳寡婦。她年輕的時候也是韓府里的奴婢,后來嫁給了村里的一個農戶。那農戶姓鄭,是個周正人物,從過軍、會槍棒,一把子好氣力。他彼時還是村里的保正,率領這村里的壯丁,每天巡夜打更,維護治安,勤勤懇懇,頗受愛戴。二人很恩愛,不過吳氏身子不好,他們只有一個兒子。 可嘆,這鄭保正命短,十一年前的夏天,下暴雨,洹河漲水沖走了一個小孩,他下河救人,跟著一起沒了,丟下妻子和只有九歲的兒子。 唉趙櫻泓嘆息,隨即點頭應允道,好,我知曉了,這件事交給我和嘉郎來辦罷。 @無限好文,盡在海棠書屋 韓嘉彥卻像是想到了甚么,忽而問道: 這鄭保正是甚么時候去世的? 元豐四年的夏季,六月的事情。浮云子道。 元豐四年他去世前還是村里的保正,對嗎?韓嘉彥道。 是,就是因為這個死亡時間太蹊蹺,我們才會上了心。浮云子道。 確實,時間太巧了,也許這鄭家人知道些什么韓嘉彥呢喃道。 第一百二十二章 菜園子的事,韓嘉彥親自去尋了韓府管事過問。得到的答案是韓府打算賠給鄭家一個倉吏名額,讓鄭家的兒子去看管村里的糧倉,能多拿一份錢糧。 這個賠償,不能說不好,但對于鄭家兒子來說,顯然沒有佃下菜園子更方便。因為這鄭家兒子是學木匠活計的,菜園子距離他家很近,幾步路就到。他佃下菜園子,可以一邊種菜,一邊做木匠活,同時照看他重病的母親,三不誤。 但要去看管糧倉,吃住都在倉旁的茅屋中,條件很差,糧倉又在村子最東南處,距離他家也遠,他沒辦法兼顧他重病的老母親。 真的沒有其他的地皮可以劃給他家了?韓嘉彥問。 他家里本來是有地的,但鄭保正死后,兒子還小,沒人種地,只好讓了出來。眼下鄭家兒子長大了,但畢竟只是一個人,學了木匠活,能種的地就有限,一個菜園子就夠他忙活了,種莊稼恐怕是沒那個精力。韓府管事為難道,況且,這附近的佃戶一直都挺穩定的,家家戶戶的田地都有人規整,他家因為情況特殊,才會這般。眼下也不好叫其他佃戶為了他騰出地皮來。 這相州洹河北岸的上千畝土地,幾乎都是韓氏的,這附近的農戶也都幾乎是韓氏的佃農。韓氏對這里采取的治理,是典型的儒家教化,順天理、講人情,叫人心服口服。故而才能在這里博得如此高的聲望。 若做出欺負人的不公平事來,顯然違背了韓氏治理鄉間的宗旨。 六郎啊,鄭家的事,是鄉老會早就和全村商量好的事,我們也同意了的。您和長公主的吩咐,我們也不敢不執行。您看這事兒該如何處理才好?韓府管事小心問道。 他對這位六郎并不熟悉,他雖聽命于大郎和五郎,但六郎也是主子,而且還是駙馬,實在是不敢得罪。 我與五兄商議過了,讓鄭家兒子看倉的事暫緩,我今天與長公主會去他家里拜訪,問問情況,之后再做決定。韓嘉彥沉穩道。 于是這一日午后,王隋親自駕著馬車,引趙櫻泓與韓嘉彥往村西北行去。同行的還有媛兮。 韓府幾乎是位于村子的正中央,出了韓府北門,上了村道,行了約莫十里地,便瞧見了一處宅院,宅院的東北用籬笆圈出來一大塊地,內里種滿了各式蔬菜。這里便是打算給王氏姊妹的菜園子。 韓嘉彥讓王隋先停車,二人下了車,先往菜園子里去,打算見一見有兩日未見的王氏姊妹。她們剛剛住進這里,不知是否住得慣。 姊妹倆見韓嘉彥和趙櫻泓來了,慌忙出來相迎,這剛住進來,屋子還在收拾。jiejie慈渡有孕在身,而且已然有些顯懷了,做起事來不方便。全靠meimei慈舟做事,收拾了兩日,也就將一間堂屋與一間寢室收拾出來,旁的廚房、倉房都還沒動手,就別說這滿園子的菜了。 哎呀,長公主、六郎君,屋里實在太簡陋了,您二位身份尊貴,我們實在是惶恐慈渡感到手足無措。 沒事,咱們沒那么矯情。趙櫻泓笑道,在見識過嵩山盧崖瀑布旁那間茅屋之后,她覺得這里其實還不錯,至少看上去挺結實。 王氏姊妹見趙櫻泓一身十分平易近人的素雅襦裙,薄施粉黛,發髻之上也并無太多金貴的首飾,只簪了一支銀打梅花簪,盡管一身的天家氣度并不能遮掩,也確然已有幾分融入民間的狀態了。 且總覺得兩日未見,長公主好像愈發成熟了,也不知是不是錯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