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第七十六章 范百祿袖手躬身候在垂拱殿外,春寒料峭之中,他卻汗出如漿。他身側,裴謖半闔著眸子默然站立,刑部、大理寺、御史臺三位代表官員更是惶恐地立在后方。 不多時,有內侍傳他們入內。眾人隨著內侍進入,至垂拱殿偏殿之中,便見到端坐于垂簾之后的太皇太后,以及坐在簾前的官家。 太皇太后本身體抱恙,今日常朝本已取消,但聽聞開封府之事,她還是強打精神更衣,來到了垂拱殿面見范百祿等一眾官員。 眾官員惶恐地躬身下拜,請罪。太皇太后聲音卻很平靜,道: 事已至此,便封城搜索罷,想必逃不出去,多搜幾日,總能搜出來。 臣等已聯絡禁軍、城防,徹底閉鎖城門,展開全城緝索,定將逃脫罪犯緝拿歸案!范百祿叩首道。 裴謖一言不發,只是揖手行禮,神色鐵青。 官家望著下首眾人,可憐范百祿剛拔擢為中書侍郎,尚未離開開封府任,就遇上這樣的事,恐怕在中央朝廷留不久了。 裴謖顯得愈發陰鷙,也不知在暗中盤算著甚么。他好不容易將茶幫核心首領緝捕回京,到嘴的鴨子卻飛了,可以想見他此時的心境。 官家本身對于茶幫這些人,倒持有寬容態度。他理解這些人為何會嘯聚山林,與官府爭斗茶利。 國朝初年,因著川蜀歸附后,對于蜀地不當的盤剝與征榷,導致蜀地爆發以王小波、李順起義為主的大規模暴-亂,國朝付出了相當大的代價才將起義鎮壓下去。為了安撫蜀地百姓,取消了川茶征榷,但川茶不得出蜀,只在蜀地內部運賣。直到神宗熙寧七年才開始征榷川茶。 這就是官府與民爭利的惡果,他深知百姓生活之艱辛困苦。朝廷唯有頒布利民的政策,才能得民心,才能長治久安。 當然這也是許多舊黨所打著的旗號新法勞民,國朝家法當與民休息。官家并不認為不管不顧就是好的政策了。要想開源節流,又不勞民傷財,自然需要更高水準的政策制定,更精準高效的執行能力,如此方可兩全。 茶幫即以覆滅,便好生安撫江左百姓,與民休息,三法司今日也在,你們回去轉告你們的長官,羈押于各地牢獄之中的匪幫要員,要加快司法懲處。拔除茶幫生長土壤,要擬出方案來。 是,臣等謹遵太皇太后懿旨。三法司的代表官員俯身拜道。 太皇太后繼續道:如今惡首遁逃,是開封府失職,范百祿,老身這兩日便要看到整改方案。 是,太皇太后。范百祿叩首道。 裴謖,你就在現場,竟也沒追著人?太皇太后微抬聲調,質問道。 奴婢無能。裴謖咬牙,俯身下去。 你把人抓回來,又不慎將人弄丟了。功過相抵,便全權負責接下來的緝捕罷。太皇太后輕飄飄就將裴謖的過失揭過。 喏,奴婢領命。裴謖應下。 老身要說的就這些,官家還有甚么要吩咐的?太皇太后有氣無力的問道。 朕贊同太皇太后的安排,爾等謹奉懿旨,盡快處置。官家象征性地說了一句。 眾官員大松一口氣,本以為會遭到太皇太后重罰,卻不曾想太皇太后的處置相當溫和。也許是因為還在病中的緣故,老太太沒那個氣力動怒。 他們誠惶誠恐地退出去,加緊去各自收拾殘局。官家送太皇太后返回寶慈宮休息,請安叩首后,便往資善堂而去。他想找姐夫聊聊茶幫的事,也許姐夫有甚么獨到見解。還有那個甚么燕六娘,真是個神秘人物。她似是茶幫的人,但又似乎游離在茶幫之外。 元祐六年十一月末,長姊的車駕從大相國寺返回宮中的途中,在州橋旁遇襲失控。長姊和他私下聊過此事,她認為是燕六娘救了車駕。只是官家不相信,總覺得這燕六娘是驚了車駕后又救車駕,故意為之,想要借此達成某種目的。 如今燕六娘消失了一整年又出現了,保不準她還打算對長姊不利。長姊本身并不與任何政黨派系存在利害關系,只有身為朱太妃長女、官家長姊這個身份最為特殊。這蒙面女賊到底為何要針對長姊,實在是讓人難以捉摸。官家只能判斷這可能是沖著自己或者母親朱太妃來的。 摸不清對方的目的才是最恐怖的事,官家只覺憂心不已。 他剛入資善堂,就見小學教授劉潯正在候他。 桑陽先生可是有事?劉潯雖然不曾教授過官家課業,但官家仍然以先生尊稱于他。 啟稟陛下,微臣今日一直不曾等到韓直講入宮輪值,故而有些憂慮。臣將此事稟報與內侍省知曉,內侍省派人去了公主府上。公主府回報,韓直講昨夜訪友未歸,今日也尚未歸府。微臣知曉陛下要來,故而在此等候,向陛下稟報。 姐夫沒有來當值?官家眉頭蹙了起來。 他立刻轉身問身旁的入內省都知苻楊:苻楊,此事你可知曉? 奴婢尚未接報。苻楊連忙垂首躬身道。 再派人去打聽打聽,及時向朕回報。官家吩咐道,他心中浮起一絲不安,覺得不大對勁。姐夫素來行事端謹,不會無故遲到缺工,是不是出甚么事了?聯想起昨晚的開封府sao亂,他心中升起一些不好的聯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