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您沒問六郎?呂氏笑著反問。 趙櫻泓一時無言,只是搖了搖頭。她和韓嘉彥,至今除了有桃瀅這個共同話題之外,就不曾聊過其他的事。以至于,她真的對他絲毫不了解。 說來也不怕您知曉,六郎他母親身份低微,入門也極晚,一直是養在外室,直到老相公去世后才被接入門。故而入門后很不習慣,母子倆都有寄人籬下之感。也是我們不好,始終就沒能處理好與六郎母子間的關系,以至于這么多年了,他與我們越發的疏離。 當年就是因為他在府中住不慣,他娘親央著師樸將他送去了相州老家讀書,后來在老家也住不慣,他提出要游歷名山大川,師樸便同意了。他在龍虎山上待了五年,后來又下山游歷了五年,在大名府中舉,這才返回汴京參加會試。 趙櫻泓還真不知曉這些事,她倒是能看出來韓嘉彥于家中關系不睦,但并不知其中原委。沒想到今日,竟是呂氏主動說了出來。 他是個命苦的孩子,作為老相公的幺子,八歲就沒了父親,十二歲娘親又不明不白的沒了,唉說到此處,呂氏頗為感懷,提起絹帕拭了拭眼角的淚花。 趙櫻泓感到一陣揪心,她發覺自己真是太不了解韓嘉彥了,竟不知他身世如此凄涼。 嘉郎的娘親是怎么回事?她不禁問道。 他娘親姓楊,原是妓,后被老相公贖出做了外室,因著學過醫術,也做女大夫行醫。元豐四年的夏天,我記得是七月廿八的夜里,那天下大暴雨。楊姨娘和府里下人打招呼,說是有一戶人家難產,就要一尸兩命了,她必須趕去救人,然后便打著傘出去了。這一出去就再沒回來,翌日被人發現溺死在汴河中,開封府查了很久,查不出個所以然,因著當時整個開封府就沒有人求楊姨娘接生的,最后只能以失足落水而亡結案。 趙櫻泓聽得眉頭直蹙,難以想象韓嘉彥當時聽聞娘親死訊,會是怎樣的心境。 這案子,至今就再也不曾查明白?趙櫻泓再次確認道。 是,或許真的是意外,當年六郎難以接受這一結果,求師樸帶他入開封府查檔案,親自重查,但到最后仍然是沒有任何其他的線索。呂氏道。 趙櫻泓感到難以接受,就連她這個毫無瓜葛的人都覺得無法接受,更別提韓嘉彥了。 此時已入申正時分,有下人來報:稟長公主,駙馬已歸府。 請駙馬來湖心亭一敘。趙櫻泓道。 下人顯出猶疑,趙櫻泓奇怪問:怎么了? 駙馬帶了弓箭回府,說是要練習射術,想要問長公主借翠雨閣外那片竹林一用。 趙櫻泓愣了片刻,隨即失笑。好個借字,偏生的當著長嫂的面說出來,這不是當面顯示我與駙馬疏離不合嗎?這個下人真不會說話。 但轉念又想,這下人可能只是原原本本轉達了韓嘉彥的話,而韓嘉彥用這個字,就是他的心聲。想他這么多年都寄人籬下,如今成婚后仍舊在小心翼翼地居處,趙櫻泓一時感到十分心酸,繼而愈發愧疚起來。 讓他用罷。她輕嘆一聲道。 @無限好文,盡在海棠書屋 呂氏則提議道:不若我們也去瞧瞧,我也尚未見過六郎射箭呢。 趙櫻泓也頗有些好奇,于是應道:好。 第六十七章 移步往翠雨閣,需要穿過整個府邸。翠雨閣在公主府西南,那里是藏書閣,存放著趙櫻泓藏有的諸多書籍、字畫、金石古玩。趙櫻泓起居的雪蕊院書房內的書籍,只是她平日里常會看的書籍。 呂氏與趙櫻泓并行,閑話家常。她的幾個兒媳落在后面私語交談,因著韓治的幺女要去凈房,帶著孩子的乳母則落在最后。趙櫻泓向身旁的媛兮使了個眼色,媛兮立刻會意,當即退了下去,找到綠沅耳語了幾句。 綠沅一路小跑返回。 呂氏不愧是名門出身,與趙櫻泓聊起詩詞歌賦,依然是無比健談。她滿腹詩書,尤其對儒家經典有著相當深厚的理解,讓趙櫻泓頗感佩服。 走了一會兒,翠雨閣終于到了。遠遠的便看到公主府內知陳安候在此處,見到趙櫻泓來了,便連忙迎了上來。 我帶長嫂來看看嘉郎練箭。趙櫻泓道,他怎不在空曠地帶練箭,入了竹林怎么練? 陳安只是叉手回道:奴婢亦不知駙馬的練箭之法,不過駙馬讓奴婢準備了一些小型箭靶,零散地掛在竹林之中。以奴婢淺見,這似乎更像是在模擬真實的狩獵場景。 正交談間,忽聞箭羽破空之聲,刷的一下,一支箭釘在了竹林入口處的一株竹子身上,準確地說,是竹身上掛著的箭靶上。 趙櫻泓好奇地走上前去查看,陳安連忙跟在后面,道:長公主莫靠近,危險。 不妨事,嘉郎怎會傷我。趙櫻泓一點也不放在心上。 她發現這箭靶只是一塊木板,能看出來是建造公主府時剩余的木材,這些木材本來是堆積在公主府的倉庫中,以備往后修繕用的。如今被臨時取出來,倉促間鋸成了箭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