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她忽而回憶起兒時,夏日夜晚熱得睡不著,娘親便會帶著她靠在涼榻上,就在黑暗里給她講故事。也不知娘親怎么會有那么多的故事可講,她記憶之中,那一整個夏日她都在聽故事。但是每一次聽不到故事的結尾,她就會靠在娘親的身上睡著了。@無限好文,盡在海棠書屋 娘親孩兒成婚了,她是長公主,尊貴無比。我們這場婚姻是一場被迫使然的荒唐鬧劇,我該如何是好呢?她闔上雙眸,眼角有淚意滲出。 趙櫻泓躺在床榻之上,陌生的被褥,陌生的床帳,陌生的氣味,全然陌生的環境,使得她難以入眠。雖然宮人給她用碳爐暖了腳,將整個寢室烘得熱乎乎的,可她仍然手腳冰涼。 這床榻比之她在宮中的床榻可實在狹窄許多,床板也堅硬,硌得她十分難受。好在也就今夜將就一晚,待明日拜過公婆,她下午便會回公主府入住了。 她不自覺地開始回憶起今天所經歷的一切,母親憂思的眼神和弟弟紅腫的眼眶再次觸動了她的心弦,她知道自己從此以后便不再是宮中受寵的掌上明珠了,與母親、弟弟meimei見面的機會也屈指可數,她往后只能一個人生活下去,再也不會有任何知心人。 思及此,不禁悲從中來,淚水自眼角滑落,打濕了繡枕。 翌日,韓忠彥剛梳洗完畢,就叫了韓府內知劉昂過來問話: 昨夜六郎與長公主洞房,可成了? 劉昂一時無奈搖頭道:昨夜他二人是早早歇下了,但是分房睡的,連話都沒說上幾句。 韓忠彥蹙了蹙眉頭,雖然早有預料,但他還是感到不悅。不過他也無可奈何,長公主金貴,自家六郎若是強硬行事,恐怕要適得其反,還是慢慢來為好。 一會兒長公主拜堂結束后,讓六郎到我書房來一趟。他吩咐道。 是。 今日的拜堂,實則是見公婆敬茶,也有著一整套禮儀流程,由贊禮官宣禮而行。 長兄如父,韓忠彥夫婦便代替受禮,但因著輩分相同,他也只能受半禮,受了長公主的茶,他與夫人還要揖手謝恩,還以臣子之禮。@無限好文,盡在海棠書屋 待到禮成,眾人總算能在堂中落座,閑話家常。 韓忠彥打量著眼前這對新人,一個青錦緙絲圓領袍,一個緋緞云繡襦裙,真真是一對顏如玉的璧人。長公主已盤起婦人發髻,韓嘉彥看上去也成熟了不少,興許只是錯覺,但眉目間原本屬于年輕人的跳脫張揚,已然看不見了。 只是這一對璧人,看上去都并不喜悅,二人眼底都有些發青,昨夜應是沒睡好。 韓忠彥向韓嘉彥使了個眼神,示意她仔細聽。隨即便開始問些趙櫻泓的個人喜好,諸如好吃些甚么,喜好甚么顏色、甚么頑物花朵,但長公主興致缺缺,回答得頗為敷衍。 無奈之下,韓忠彥只能將話題轉向詩詞文學,他知道曹國長公主自幼飽讀詩書,這個話題她總能給點反應了。 韓嘉彥全程聽著,也不說話,只是默默飲茶。趙櫻泓也不看他,眸光始終面對著韓忠彥的方向,面帶得體微笑,給與應有的回答。 詞我還是更喜歡東坡詞,蘇大學士的詞,實在是高絕,世人之中難出其右。趙櫻泓回道。 哦?不知長公主最喜哪一首?聽聞長公主喜歡東坡詞,韓忠彥倒是有了點意外之喜。 《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與《念奴嬌·赤壁懷古》,實在是境界超絕,大氣磅礴。趙櫻泓說到此處,眸中終于是起了幾絲光亮。 韓嘉彥抬眸望向她側顏,眼底也終于有了笑意。昔日任府樓臺夜話,趙櫻泓就曾對燕六娘說過她喜愛東坡詞,希望有朝一日也能去往那些詞中的大好河山,飽覽勝景。所以韓嘉彥知道,她如今的回答確然是她內心之中的真實想法。 哈哈哈,長公主好氣魄。蘇子瞻這境界,我輩不及也。韓忠彥笑呵呵地道。 韓忠彥再度向韓嘉彥使眼色,示意她接著這個話題起個話頭,與趙櫻泓繼續聊下去。韓嘉彥看懂了,她剛要開口,忽而趙櫻泓話題一變,將她的話又堵了回去。 去歲蘇子瞻回京時,不知長兄可與他見過面? 見過,短促一面。他是來也匆匆,去也匆匆啊。也就留了兩三個月,便再次被外放了。韓忠彥頗有些感嘆道。 不過,蘇子瞻留下了一個碑刻,為了慶祝上清儲祥宮落成,寫了上清儲祥宮碑。韓嘉彥終于得以插言道。 趙櫻泓聞言微微一蹙眉,道:我見過碑文,我記得碑文里有寫到:大率依本黃老,清心省事,薄斂緩獄,不言兵而天下富。蘇子瞻這碑文莫非有些太過理想化了。說此話時,她的眸光仍然不曾投向韓嘉彥。 韓忠彥頓時有些尷尬,韓嘉彥卻淡淡一笑,只道:所以這吏部尚書干不長,又被調去了潁州任知州。不過,蘇子瞻在杭州修水利可真是有一把手段,杭州百姓十分擁戴他。 趙櫻泓終于轉過目光看向她,眸光微凝,秀美顰蹙,她不知道韓嘉彥說這話到底是甚么意思?是順著自己的話說,還是在暗中諷刺自己的政黨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