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嫩美女在线啪视频观看,国产色精品VR一区二区,岛国三级在线观看,久99视频精品免

第100節

    郗鑒上疏,堅決反對庾亮進駐江北。

    與此同時,以蔡謨(“中興三明”之一)為首的朝臣也紛紛站出來勸阻庾亮。

    并不是說北伐不對。漢人從胡人手中奪回故土本來天經地義,只是對于庾亮,誰都覺得不靠譜,倘若戰敗,庾亮最多一死了事,東晉可就徹底玩完了。以往,群臣要么靠著庾亮對付王導,要么靠著王導對付庾亮,可這次,他們不能再這么混了。

    局面出現了戲劇性的轉變,庾亮和王導基于私心站在一邊,而郗鑒和群臣則基于大義站在一邊。

    最終,大義戰勝了私心。

    朝廷下詔,禁止庾亮帶主力軍進駐江北。

    此時,庾亮像個隨時可能引爆的火藥桶,他的三弟庾懌坐鎮姑孰,虎視眈眈,威懾王導。王導再也承受不住這份壓力了。

    王導向朝廷上了最后一封奏疏:“丹陽尹何充才略、器量出眾,聲望足以服人,必能總管朝政。老臣死后,希望陛下接納何充,如此,社稷無憂?!边@位何充也有多重身份,他是王導夫人jiejie的兒子,也即是王導的外甥,同時,他還是庾亮的妹夫。王導這么安排,無疑是希望讓何充平衡庾、王兩家的關系。

    公元339年9月7日,王導去世,終年六十四歲。

    《晉書》中對王導評價極高,畢竟,他是輔佐司馬睿下江東,穩定江東政局,開創東晉王朝的肱骨重臣。而后世史家則對王導產生出截然不同的兩種評價,一種認可《晉書》中的說法,甚至把王導拔高到和諸葛亮、管仲、姜子牙這類名臣比肩的程度。另一種卻對王導大加鄙夷,認為他是禍國殃民的罪臣。王導的確是個很復雜的人,他有極高的情商、智商和個人魅力,他干過不少好事,也干過不少壞事,對于皇權,他從不做非分之想,但同時,他也不會為了社稷犧牲自己,當國家利益和家族利益產生沖突的時候,他會采用相對柔和的手段維護家族利益。

    王導死后追謚“文獻公”。獻的意思是聰明叡哲、知質有圣。這幾乎是晉朝臣子能得到的最高謚號。西晉時,只有司馬孚和司馬攸死后被追謚為“獻王”。很湊巧,在王敦活著的時候,王導扮演的角色正是魏朝的司馬孚?;蛟S,隨著王敦死去,王導便漸漸找不到自己的定位了。

    王導死后兩個月,11月7日,郗鑒也去世了,終年七十一歲。

    郗鑒的一生可謂波瀾壯闊。早年,他統領流民軍轉戰于胡人肆虐的中原。王敦叛亂時,他力挽狂瀾,拯救了瀕臨危亡的東晉王朝。后與王導結成最強聯盟,并多次從庾亮和陶侃手里保護住王導。雖說他是為了家族利益,但若沒有他,陶侃、庾亮、王導之間很可能會爆發內戰,東晉也就撐不到現在了。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年,他暫時放棄郗王聯盟,選擇了顧全大局。

    高平郗氏本是二流士族,經過郗鑒的經營,終成為東晉首屈一指的一等世家,其家族權勢,也將貫穿整個東晉時代。另外,郗鑒坐鎮京口十余載,培養出帝國東線最彪悍的一支流民軍武裝力量。往后很多年,這支流民軍一直承擔著拱衛朝廷、平衡西線藩鎮勢力的重要任務。四十年后,這支流民軍將大放異彩,一舉挽救東晉王朝。

    隨著王導和郗鑒相繼故去,庾亮終于只手擎天,可就在這時,他安插在江北的釘子——邾城,被后趙攻陷,毛寶戰死。庾亮的北伐大計徹底告吹。

    三個月后,公元340年2月14日,庾亮緊隨王導和郗鑒的腳步魂歸西天,終年五十二歲。

    這簡直是歷史的玩笑。正當庾亮準備跟王導做個了斷的時候,這三個最具權勢的重臣居然全都在半年內死去。對于東晉王朝而言,這未嘗不是一件好事,一場激烈的權力斗爭,甚至很可能引發一場大規模內戰,就隨著他們三人的死消弭于無形了。

    一壇毒酒與兩條人命

    隨著王導、郗鑒、庾亮這三位風云人物相繼死去,東晉帝國的權力結構也不可避免發生了改變。

    首先說朝廷里。庾冰(庾亮二弟)任中書監,兼揚、豫、兗三州都督,揚州刺史。何充任中書令兼中護軍。二人聯手cao控朝政。

    再說藩鎮。庾翼(庾亮五弟)任荊、江、司、雍、益、梁六州都督,兼荊州刺史,基本算接替了庾亮的位置。庾懌(庾亮三弟)任豫州刺史。王允之任江州刺史。

    居然還有個王允之?這多少有點令人詫異。前文講過,庾亮以強硬手段從王允之手里奪回江西兵權。如今庾氏大權在握,王允之究竟怎么當上的江州刺史?

    我們還記得,何充作為被王導欽點的繼承人,擔負著平衡庾、王兩家的重任,他自然不能坐觀庾氏膨脹、王氏淪落不聞不問。連日來,何充頻繁奔走庾、王兩家,通過一系列私下交易,這才把原先王導的官職——揚州刺史給了庾冰,換來了王允之這個江州刺史。

    不管怎么說,庾氏已完全壓過王氏。但是,庾、王兩家的斗爭并沒有結束,這最終竟引發出一連串歷史懸案。

    公元342年2月,農歷春節一過,王允之就收到庾懌送來的賀歲禮物。他拆開一看,原來是一壇酒。

    王允之沒敢喝,把酒拿去喂了狗。過了會兒,狗竟口吐白沫,倒地而死。

    果真有毒!

    王允之馬上把這事呈報給皇帝司馬衍。

    司馬衍時年二十一歲。他清楚地記得,在他八歲那年,蘇峻叛亂攻破皇城,自己成了俘虜不說,母親庾文君更被蘇峻逼死。在他心里,所有這一切都是庾亮一手釀成的。他同樣清楚地記得,當時正是王導護在他左右,讓他免受流民軍的迫害,而后他在王導的陪伴下享受了十幾年的平靜生活。司馬衍不想去深究那些復雜的政治內幕,他只知道,瑯邪王氏讓自己享福,潁川庾氏讓自己遭難。如今庾氏掌權,王氏備受壓迫,這本就讓他很不好受,得知庾懌要謀殺王允之,他破口罵道:“大舅(庾亮)已經禍害過一次天下,小舅還想再搞這么一出嗎?”

    后面發生了什么事,誰都不知道。但沒出一個月,庾懌突然自殺了。

    當時庾冰執掌中書省,負責撰寫頒布詔書。司馬衍顯然不可能通過中書省下詔命庾懌自裁,料想,他肯定是私下相威脅??赦资闲值軒缀跽莆罩鴸|晉全境兵權,司馬衍究竟給庾懌施加了多大壓力,才讓他連反抗都沒反抗就選擇一死了之呢?這其中的內情實在讓人難以捉摸。

    總之,司馬衍和王允之是解恨了,但這可把庾氏兄弟給惹毛了。

    僅僅過了兩個多月。7月12日,司馬衍突然生病。

    到7月23日,短短十來天,司馬衍病情驟然加重,眼看命懸一線。

    司馬衍正值年輕力壯,就在幾個月前還剛剛生了兩個皇子,料想他身體應該不錯,所以,他若不是得了急性病,就是中毒。時隔庾懌自殺僅三個月,有理由推斷,中毒的可能性極高。倘若真是中毒,究竟是誰下的手?這一點都不難猜?;究梢詳嘌跃褪钦熳杂沙鋈牖蕦m的中書監庾冰。而后面發生的事,更加印證了這一點。

    在燈火搖曳的太極殿西堂,司馬衍奄奄一息。在他床前,唯有中書令何充侍候在側。

    “朕要拜托你兩件事,你聽好了……”

    何充屏息靜聽。

    “一是,輔佐朕的兒子……繼承皇位……”司馬衍的兩個兒子還是嬰兒,這絕不明智,但此時此刻,他根本想不了太多。說完這句話,他不得不喘息很久才接上下半句?!岸恰@些天,你務必阻止庾冰入宮,朕不想讓他接受遺詔輔政……”司馬衍顯然是懷疑庾冰給自己下了毒,雖沒法證明,但他對庾冰的恨卻深入骨髓。

    “臣……恐怕沒有能力阻止庾冰啊……”何充官任中書令,比中書監庾冰還要低半級,況且中書省就坐落在皇宮內,庾冰進出皇宮是再正常不過的事。

    “朕不管……無論用什么辦法,都要阻止他!聽到沒有!”

    “臣想想辦法……”

    何充退了出去。半天后,居然從尚書臺傳出一封政令——禁止任何重臣進入皇宮。

    庾冰聞訊,瞬間意識到其中有詐。哪有尚書臺阻止中書省大員進宮的道理?

    他馬上派人核查。尚書臺僚屬全都兩眼一抹黑,誰也講不清這政令究竟出自何人之手。政令顯然是假的。但庾冰沒工夫詳查,眼下最要緊的是盡快入宮。當即,他就帶領幾位親信重臣闖進皇宮。

    庾冰邁進太極殿西堂,見到何充,惡狠狠地瞪了一眼,旋即跪拜在司馬衍床前。

    “臣聽聞陛下病重,可有遺詔?”

    何充搭茬兒:“陛下已降遺詔,由皇子司馬丕繼位?!?/br>
    “皇子尚在襁褓,怎能登基?臣請由皇弟司馬岳繼承皇位?!彼抉R岳是司馬紹次子,司馬衍的同母弟,時年十九歲。史書稱庾冰想立司馬岳為帝,只因他是司馬岳的舅舅,有血緣關系好控制。這簡直是無稽之談。別說司馬岳是庾冰外甥,就算是他親兒子,也不如一個嬰兒更好控制。如果說庾冰謀殺司馬衍是出于私怨,姑且不置可否,那他立司馬岳為帝,卻肯定有利于社稷穩定。

    何充試圖阻撓。但其他重臣全都力挺庾冰。司馬衍奄奄一息,他知道自己拗不過了。

    7月25日,中書省正式下詔,由皇弟司馬岳繼位,并讓庾冰、何充、司馬晞(司馬睿第四子,司馬衍的叔叔)、司馬昱(欲)(司馬睿第六子)、諸葛恢(“中興三明”之一)五人輔政。

    第二天,年僅二十一歲的司馬衍駕崩,謚號“成帝”。

    千年名門

    司馬衍就這么不明不白地死了。司馬岳成為東晉第四代皇帝,他一登基,就對庾冰、何充兩位重臣千恩萬謝。

    “朕能繼承大業,真是要感謝庾公、何公二位了?!?/br>
    何充甩了句很不客氣的話:“這是庾亮的功勞。如果按我的主意,陛下是登不上皇位的!”

    司馬岳尷尬無語。

    何充原是為平衡庾、王兩家,經王導舉薦才上位的,在他心里,本就偏袒瑯邪王氏多些。司馬衍臨終前那一檔子事,更讓他和庾氏的關系跌入谷底??涩F在這狀況,他別說保護王氏,就連他都是泥菩薩過江,自身難保。何充一不做,二不休,當即決定躲開朝廷這個是非之地。

    司馬岳登基的翌月,何充出鎮京口,任徐州都督兼徐州刺史。

    送走了何充,庾冰在朝中可謂一言九鼎。他的下一步,是要徹底打垮瑯邪王氏。

    王導死前曾讓兒子王恬駐守石頭城,石頭城離建鄴近在咫尺,這對庾冰而言,不啻眼中釘、rou中刺。庾冰下詔讓王恬轉任吳郡太守。

    江州刺史王允之聞訊,大驚。他心道:如果王恬一走,庾冰在朝中再無忌憚,瑯邪王氏全都得遭殃。眼下唯有舍卒保帥一途。帥,自然是鎮守石頭城的王恬;卒,則是他自己。王允之給庾冰寫了封信,央求庾冰放過王恬,條件是自己甘愿讓出江州刺史之職。

    王允之打算犧牲自己換取家族利益。他想得挺好,可目前這個局面,王氏已成砧板上的rou,哪有資格跟庾氏談條件。王允之主動放棄江州刺史,反倒讓庾冰省了麻煩。庾冰一邊表面上答應不動王恬,一邊順水推舟接受了王允之的辭呈。

    等王允之剛卸任,庾冰即出爾反爾把王恬從石頭城趕到了吳郡,同時,又讓王允之去做會稽太守。王允之恍然大悟,自己這回徹底被庾冰耍了,他氣得死活不赴任。當初,王允之的爸爸王舒以犯父諱為由,拒絕任會稽太守,庾亮雖硬逼著王舒赴任,但好歹算賣了王家一個面子,將會稽改名鄶稽。如今,王家勢力一落千丈,庾冰一點沒給王允之留情面,索性連他的會稽太守都給免了。

    兩個月后,王允之憂憤而死。

    瑯邪王氏權柄不在,但地位還在。庾冰為避免輿論譴責,便委派跟庾家關系不錯的王羲之接任江州刺史??墒?,王羲之僅算個過渡人物,他沒干幾個月也走人了。

    早年間,王羲之出于種種原因不爽王導,反加入庾亮幕府。而今,他被庾氏當成棋子擺弄,幾個堂兄弟又被庾氏折騰得死去活來。他內心的凄苦可想而知。多年后,他在一封寫給友人的信中道出了自己的心態:“……自離任江州后,我便多次告知親朋,自己再不想參與政治,一心只求隱居遁世……”從中可以看出王羲之對仕途的心灰意懶,而他頻頻對旁人提及要隱居,也是出于避禍的考慮。

    不過,王羲之并沒能如愿離開仕途。多年后,他一度當上右軍將軍(中層皇宮禁軍將領),后又任會稽太守。右軍將軍是王羲之仕途的頂峰,所以,王羲之也被稱為王右軍。

    十年后,公元353年,王羲之與謝安等四十多位軍政要員、社會名流在山陰(今浙江省紹興市)蘭亭集會,會上,眾人逐一賦詩,王羲之更借著微微醉意,提筆如行云流水般寫下了一篇名垂千古的《蘭亭集序》。

    該作被稱為“天下第一行書”,每個字都極盡完美,堪稱王羲之畢生書法作品的巔峰。王羲之寫畢,很滿意,又照著寫了幾遍,但再也寫不出第一遍的神韻,于是,他將這第一篇《蘭亭集序》視為傳家之寶。兩百年后,這篇神作傳到王羲之第七世孫——自幼出家的智永禪師手中。智永圓寂后,《蘭亭集序》傳給了他的弟子辯才禪師。當時正值大唐貞觀年間,唐太宗李世民極推崇王羲之書法,甚至親自撰寫了《晉書·王羲之傳》。補充一句,正因為李世民的好惡心,《晉書》作者房玄齡等人不敢對王導大肆貶低,故在《晉書·王導傳》中運用了諸多春秋曲筆。李世民四處搜羅王羲之真跡,最終從辯才禪師手中騙到《蘭亭集序》的真本。辯才禪師因此心痛而死,更為可惜的是,李世民臨死時竟帶著《蘭亭集序》陪自己一起殉葬昭陵。從此,這一舉世無雙的書法瑰寶便埋沒于黃土了。

    公元354年,會稽太守王羲之迎來了一位新的頂頭上司——揚州刺史王述。王羲之因與王述常年交惡,一氣之下,辭官歸隱。他總說自己有心遠離仕途,可直到五十多歲才迫于無奈邁出了這一步。倘若王羲之仕途一帆風順,或許一輩子都不可能得償所愿吧。那么,究竟哪種生活是他真正向往的呢?

    王羲之辭官后,與好友游遍揚州名山大川。此時此刻,他終于明白了此生的歸宿。

    “這種生活才是我畢生所愿??!”山谷間回響起王羲之的朗朗笑聲。

    公元361年,“書圣”王羲之病逝。他與兒子王獻之合成“二王”,父子在中國書法界的地位無人能出其右。

    王羲之有七個兒子,分別是王玄之、王凝之、王渙之、王肅之、王徽之、王cao之、王獻之。王舒尚且因會稽犯亡父名諱不去上任,可這些人卻為何不避諱“之”字?這里,我們要解釋一下。其實,不僅王羲之一家,算上王允之以及其他眾多名門望族,包括潁川庾氏、太原溫氏、太原王氏,甚至司馬皇室中,都有很多人名中帶“之”字。據說,這是因為他們同屬于天師道成員,而“之”字,正是天師道的教徽標記。當時的天師道類似于今天的國際秘密組織共濟會(會員覆蓋各國政要,包括華盛頓、富蘭克林等十幾位美國總統)、骷髏會(會員均為美國耶魯精英,包括布什、洛克菲勒、哈里曼等顯赫家族的成員),教內會集大批社會名流和達官顯貴,對政局的作用不可估量。在后文中,我們還會見到很多名中帶“之”字的天師道會員。

    再說瑯邪王氏。在整個東晉時期,這一家族始終是地位最高、名聲最響的一等世家,卻再也沒出現過像王導、王敦那樣的強權人物。東晉之后,又經歷長達一個半世紀的南北朝,瑯邪王氏依舊是名門望族的代名詞。隋唐時代,王氏有所衰落,但即便如此,其家族還是走出過四個宰相,而文壇巨擘、哲學家、思想家更是不勝枚舉。到了明朝,瑯邪王氏出了一位史上杰出的偉人,他名叫王守仁(也有說屬于太原王氏),其在哲學、軍事、政治、文學、書法上皆有非凡成就,所開創的“心學”更是對人類哲學史影響至深。

    總之,在長達千年的悠久歲月里,瑯邪王氏的影響力可謂空前絕后。

    讓我們回到東晉時期,公元342年,王羲之卸任后,褚裒(zhu pou)繼任江州刺史。這位褚裒,是前文提到和庾氏有姻親關系的褚翜的堂弟。另外,褚裒的女兒褚蒜子剛剛嫁給皇帝司馬岳,庾氏兄弟又是司馬岳的舅舅,庾、褚兩家便借著皇室關系親上加親了。

    一切為了北伐

    北伐中原、收復故土,無疑是責無旁貸。但前提還得看是什么時機提出來。

    處在東晉帝國的立場,庾、王兩家爭權爭了十幾年,總算有了結案。

    處在庾氏兄弟的立場,再沒有人能拖他們的后腿了。

    國家沒了內斗,就可以把矛頭一致對外。

    是到北伐的時候了!

    荊、江、司、雍、梁、益六州都督庾翼正是這么想的。他是個頗有才干且胸懷大志的人。

    前文講過庾翼評價王衍的話,他說:“王衍號稱前朝風流名士,但他追求虛名的行為實在令我鄙薄。如果他認為當今世道衰敗,那么一開始就該選擇隱居避世,可他卻一再謀求高位。既然名位顯赫了,就該專心治理天下,可他又空談誤國。等到晚年,又貪圖安逸,專謀自保。但凡賢明君子都不該贊同他的行為。然而,時至今日仍有很多人吹捧王衍,由此可知空談浮華的惡習未除?!?/br>
    當時,名士殷浩以擅清談著稱。庾翼評論道:“像殷浩這類人,趕上亂世只能束之高閣,等天下太平了才能拿出來用用?!?/br>
    時人將庾翼比作災荒年的糧食,謂其有濟世之志。

    公元343年初,也就是司馬衍駕崩,司馬岳繼位的第二年,庾翼把北伐的想法透露給二哥庾冰。這讓庾冰有點為難。北伐需要江州支援,但江州目前掌握在褚裒手里,雖說褚裒是自家盟友,可盟友也沒那么靠譜。庾冰想了又想,還是決定大力支持,于是,他向朝廷申請親自去江州做弟弟的后援。

    庾冰為此不惜犧牲自己在朝廷的權力,公卿則認為太冒失,紛紛反對。

    到了這年9月,庾翼等不及了。他不管詔令,親率四萬大軍進駐到江北襄陽。

    來到襄陽后,庾翼在軍營外會集諸將,他抄起一張弓,瞄著遠處的靶子搭箭上弦,口中言道:“我北伐之志,有如此箭!”言罷,嗖嗖嗖三箭射出,三箭皆中靶心,大有祖逖北伐投鞭斷江的風采。

    一時間,軍營中喊聲雷動,士氣大振。

    庾翼自是意氣風發,可身在朝中的二哥庾冰卻心急火燎。他必須趕緊去江州,確保弟弟沒有后顧之憂。這不是件簡單的事,幾個月來,朝廷一直阻撓他去江州。庾冰非常清楚阻力來自何方,一個是他的重要盟友——江州刺史褚裒,另一個則是他的頭號政敵——被趕到京口的何充。為此,他需要先擺平這兩個人。

    雖說庾、褚兩家關系不錯,但要讓褚裒讓出江州,畢竟是奪人飯碗的事。庾冰左右斡旋,最后送給褚裒一個中書令,總算說服了褚氏家族。

    何充就沒這么好打發了。

    庾冰把中書監、揚州都督、揚州刺史全讓給何充,作為自己去江州的條件。那么說,如果他硬著頭皮走,何充又能把他怎么樣?政客辦事總得講個理,倘若庾冰真的不顧同僚反對去了江州,駐兵京口的何充轉臉就能入建鄴繳了庾氏的權,這很可能又會引發一場內戰而斗得兩敗俱傷。所以,庾冰不得不出此下策:我要去江州,你不同意,那好,我把中書省和揚州軍政大權都送給你,能讓你閉嘴嗎?

    何充的嘴被堵住了。后面的事也就順了。

    何充入京,任中書監,揚、豫二州都督,兼揚州刺史、錄尚書事。褚裒入京,任中書令。



<u id="0bgj4"></u>
  • <wbr id="0bgj4"><source id="0bgj4"></source></wbr>
  • <sub id="0bgj4"></sub>

    <wbr id="0bgj4"></wbr>
      <wbr id="0bgj4"><legend id="0bgj4"></legend></wbr>

        <sup id="0bgj4"></sup>
        <wbr id="0bgj4"></wbr>
        <wbr id="0bgj4"></wbr>
        白嫩美女在线啪视频观看,国产色精品VR一区二区,岛国三级在线观看,久99视频精品免